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一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一集)  2009/5/16  臺灣高雄  檔名:12-47-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十波羅蜜裏面的「願波羅蜜」。前面我們在願度裏面學習了普賢十願,今天我們從第七看起,第七是「請佛住世」。前面所講的「請轉*輪」,這是非常重要,像現在海內外禮請法師大德居士去講經弘法,都是屬于請轉*輪。可是,古今中外衆生的根性並不是很利,過去李老師跟我說過這問題。因爲這麼多年來我沒有道場,也不能夠長住一個地方,所以都是到處遊曆,所謂是遊化人間,講一部經講完就走了,而且多半都是小部經,時間大概不超過一個月。在國外情形就更難,譬如在美國、加拿大這些地區,工作都非常忙碌,真正能夠定下來學習經教,每個星期只有兩天的時間。他們是星期六、星期天休息,所以星期五的晚上可以聽經,星期六可以聽經,星期天他要回家去整理他的家園,准備明天去上班。所以時間非常有限,頂多這一個星期能夠給你講叁堂課,也就是六個小時。時間分配是星期五晚上兩個小時,星期六上午可以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下午的時間或者是安排在晚上。要講一部經,如果是叁十個小時的,那就十五堂課,一個星期叁堂課也要一個月,叁五一十五。

  衆生的根性,諸位想想看,有幾個人一部經聽了就開悟,一部經聽了就證果?世尊當年在世,有!確實有一部經聽完開悟的、證果的。像大部經,或者聽一半,或者叁分之一就開悟了,這個都有。世尊滅度之後少了,現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那怎麼辦?就得長住在一個地方,教化這一方,希望這一方人當中能有幾個開悟的,有幾個真正成就的,那就功不唐捐!老師用這些話勉勵我,他說你到處遊化,對你自己來講是不錯,爲什麼?自己功夫沒有間斷,可是對真正利益大衆很難做到。我向老師報告,我確實也想長住在一個地方,沒有這個緣分,或者說沒有這個福分,這是真的,現在人講沒有這個條件,所以哪裏請哪裏去。想長住總有障礙,所謂有障緣,這些障緣自己無法想象的,到時候你不能不離開;雖離開,有去處,自然另外有地方來禮請。不過總而言之,還是要請佛住世,這才是長遠之道。不過現在,高科技確實帶給我們很大的方便,像我們這樣小小的錄像棚,我們在香港有一個,規模跟此地差不多。我們用網絡,尤其現在是寬帶網絡,效果跟衛星電視差不多,能夠同步傳播到全世界。無論在什麼地方講,我們這些志同道合的同修,在這個時段裏面無論居住在哪裏,我們都能夠歡聚在一堂。諸位在電視機面前、在計算機面前都能看到畫面,都能聽到。我想再過個二、叁年,可能我們用同步的來討論、問答,都能做得到!這是早年在臺中跟李老師學習那個時代,無法想象得到的。現在有這種技術,這個技術彌補了缺失。

  但是老師重要,老師是培養出來的。所以請佛住世,今天我們可以把這個重點解釋在培養師資。什麼人能培養?那是我們佛弟子的使命,是我們的責任。真正優秀的傳教師,或者是法師、或者是居士都一樣,我們不要在這個地方分別。居士當中講經講得好的有,真修行的人有,不是沒有,我們要尊重他,我們要護持他,讓他能夠安居樂業,他的事業就是修行,就是弘法。在生活方面我們認真的去照顧到,真正修行人,無論是在家、出家,生活一定很簡單、很單純,他不會浪費;他要講求生活物質的享受,他就不是真修行人。我們在臺中,李老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不但是在家人的榜樣,也是出家人的好榜樣。我當年求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四十年代,民國四十年代生活比現在樸實,我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九十塊錢,如果包括其它所有的零用錢不超過一百五十塊錢。老師很喜歡,老師告訴我,那時候我出家,出家之後再回到臺中,他告訴我,你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所有一切都包括,超過一百五十塊錢,李老師笑著說:那你就不是出家人!實在講,李老師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用,給諸位說,不超過一百五十。飲食方面,他老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就是吃飯的費用六十塊,我一個月吃飯要九十塊,我一天需要叁塊錢,他一天兩塊錢就做到。也就是說他吃得比我少,我那時候年輕才叁十幾歲,妄想多。諸位要知道,飲食是能量的補充,身體是個機器,這個機器消耗能量,飲食是能量的補充。如果補充不足,你的體力就不夠用,你就會生病。但是每個人體質不相同,所以每個人每天需要的能量也不一樣。有的人這個身體是很節省能源的,像李老師就是的,他只要一點點飲食他就夠了;我們沒辦法,我們必須要比他多吃一些才能維持。我們都是一天吃一餐的,李老師一天吃一餐,我也是一天吃一餐,但是我的一餐需要叁塊錢,他一餐兩塊錢就夠了。能量消耗到哪裏去?實在講,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都不多,能量應該是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消耗在妄想上。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個能量消耗大!所以心地愈清淨,消耗能量愈少,道理在此地。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僧團日中一食,吃得少,僧團每個人心地都清淨,沒有妄念,每天用功辦道,辦道就是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禅定,每天聽佛講經說法。世尊一生都是講經,從他開悟,叁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跟大衆在一起上課。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常隨衆一千二百五十人,這說整數,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常隨弟子,不是常隨弟子經上就不記載,更多!大衆在一起,佛講經教學,一個人向世尊請教,他也跟你講。《阿含經》裏面這個例子就很多,來問個一樁事情,佛給他解答,以後結集成經藏就一部小經。最小的,分量最少的不超過一百字,二、叁百字的這種經典太多太多了,那是對一個人講、對兩個人講,對五、六個人講;換句話說,只要佛開口,佛沒有廢話,你記錄下來就是經教。所以我們肯定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過。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對什麼人,隨機施教,這是他老人家給我們做的榜樣。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癡慢,這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範。我們後世仰慕佛陀、皈依佛陀,願意做佛陀的學生,承傳如來正法,就得要認真幹,要真學!

  請佛住世,到哪裏去請?現在佛不住世,這條我們就要用引申的意思,當前真正有修有學的善知識就是佛的化身,我們要請他住世。他不住世怎麼辦?《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又說「一切衆生本來成佛」,這個話說得好,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本來是佛,這話是真的嗎?真的。我們學了半個世紀,對佛這些教誨,我們可以肯定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我們現在在自性清淨心上有著妄想、分別、執著,有了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放下就是,沒放下也是。放下你是究竟圓滿佛,沒有放下你是個迷惑胡塗佛,怎麼不是佛!只要我們自己肯放下,妄盡還源,就成功了。今天我們請佛住世,請誰?要請自己住世,這做得到,請別的佛住世難!我們會失望,要請自性佛住世。菩薩成佛了,就像《普門品》裏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一定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要隨機,應機說法。像惠能大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佛,他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完全是平等的境界。釋迦牟尼佛的緣是佛的緣,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而爲說法。惠能大師在一千叁、四百年以前那個時代,差不多是一千四百年以前出現在中國,中國的緣分是什麼?比丘身分。應以比丘身而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爲說法,這叁十二應裏頭的。

  應現不同,絕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要有意思,他是凡夫,他就不是佛。佛沒有起心動念,更沒有分別執著,而是什麼?衆生有感,他自然起應,這麼回事情。應以宰官身得度者,他就現宰官身而爲說法;應爲商主身得度者,即現商主身而爲說法,商主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企業家;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你看多活潑!佛是什麼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就是佛!展開世尊的經教,他一看就懂,他沒有障礙。我們今天翻開經本爲什麼看不懂?因爲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這些障礙,這些障礙障住你,你看不懂;沒有這些障礙,一接觸就明了,哪需要那麼多!這是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放下,放下就是。放下是什麼?無我。我都沒有,哪來的自私自利、哪來的是非人我、哪裏有貪瞋癡慢!全都沒有了,都放下了。所以要懂得,請佛住世,在今天是請自己,不能請別人,請別人你會大失所望,得請自己。遇到有緣,有幾個同參道友在一起好好修行,在末法時期建立一個正法道場,需要多大?菩提別院這棟房子夠大了,是娑婆世界的大道場,這裏面真的有叁尊佛、五尊佛還得了,活佛。古人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廟無道不能興教。這個話是李老師當年常常提醒我們,得有道,廟不怕小,有道就靈,就叫大道場。所以無論你是出家或者是在家,沒有不能成就的。

  我們依靠佛陀的經教,成功的秘訣第一個是真信,對世尊有信心,真信不是假信,對經典真信。但是經典也怕有僞造的,怕假的,這個在末法時期,在現代必須有智慧去揀別,什麼經是真的、什麼經是假的。早年老師都很細心的教導我們,《大藏經》裏面有的,那就可靠;《大藏經》裏頭沒有,這經不可靠。爲什麼?《大藏經》是經過世世代代出家、在家的大德他們肯定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編在《大藏經》裏面。現在印的《大藏經》,不像從前那麼嚴格,有許多人的著作也被印進去。所以我們要小心、要謹慎,必須以古代《大藏經》的目錄爲標准,古代最晚的在中國是《乾隆大藏經》,那是經過嚴格審查的。民國年間也有印一些《大藏經》,他們選入《藏…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