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能住。學講經也不行,你學習的時間過去,他一定要賴著。

  谛閑法師最後想到,他說「我一個條件,你能不能答應?你答應,我就收你出家,你不能答應你就回去。」他說:你說的,我都答應,你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人老實,這真正叫老實。谛老說「好,你遵守我的條件,我給你剃了頭,你不要住在寺廟,住在寺廟裏人家瞧不起你,你自己也會感到難過。」他們那個時候在浙江甯波那個地方,鄉下還有很多小廟沒人住,破廟沒人住,我去給你找一個,你就住在小廟裏頭。我在附近找一、二個信徒來照顧你的生活,你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接著念。就教這麼一個方法,他說:你將來准有好處。這個人老實,也不問什麼好處,你叫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就念,也很好,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就這麼一個法門。他真聽話,叁年沒出門,那個小廟叁年沒出門,就會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真被他念成功了。谛老給他找了一個老太婆,鄉下老太婆也是學佛的,給他洗衣服,給他做兩餐飯,早晨是他自理,中午、晚上老太婆給他做飯。他這一天告訴老太婆,他說:明天中午妳不要來給我做飯,我到城裏去一下,去看看幾個朋友,明天進城去。到第二天他真的進城去,去看看一些親戚朋友,晚上就回來。回來之後,又告訴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做飯。老太婆心裏想,師父叁年都沒出過門,老實念佛,今天出去城裏轉了一圈,可能明天又有人請他吃飯,也沒在意。但是到明天,老太婆不放心,回來再看看,看看師父是不是又出去?結果到寺廟裏面一看師父,師父站在佛像面前,叫他也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這嚇呆了,從來沒聽說人死是站著死的。所以趕快就報告,還有幾個護法,大家來一看,這師父真了不起,站著走的,沒有生病。趕緊派人去通知谛閑法師,那個時候沒交通工具,要走路,從他那裏進城到觀宗寺,一個往返叁天。

  他們把鍋漏匠站著往生的事情,告訴谛閑法師,谛閑法師馬上就來,一來就叁天。看到他真的站在那裏,手上捏得緊緊的,都有灰,把他的手扒開,手上還有八塊現大洋,他手上還捏著一把錢在手上。一想大概是從前做鍋漏匠的生意,他還賺了一點錢,因爲他破廟也沒地方藏,就把它藏在灰裏面。這個錢拿來幹什麼?谛閑法師想一定是給他辦後事,你看他自己搞得很清楚,不麻煩師父。谛閑法師非常贊歎!這個人是什麼?這叫真精進,一句,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個字不認識,什麼能力他都沒有,但是叁年真到極樂世界作佛去,沒有人能比得上。這是真實的事,一點不假!昨天我給諸位提到,我們這邊將軍鄉的老太太,也是念了叁年阿彌陀佛,她也是站著走的,這是在我們高雄這個地區發生的。由此可知,只要真的懂得精,精是決定不能摻雜,進就是決定不退。谛閑法師這個方法好,不分晝夜,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馬上接著就念,這個功夫不間斷,叁年就成就。這個成就是非常殊勝,這叫真精進。

  大乘教裏面通常講,這個地方講兩種精進,「精進有二種,一者身精進,謂若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與夫講說,不自放逸也」,這身精進。「二者心精進,謂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續,不自放逸也」。不放逸就是不敢隨便。修行成功的人,沒有別的,像鍋漏匠的成就,我們將軍鄉這個老太太的成就,都是爲我們現身說法的。谛老還常常講一個曬蠟燭的這一個出家人,說他的成就,那是個老實人。出家之後在寺廟裏面當香燈,香燈就是照顧大殿上,上殿的時候燃燈燒香,管這個事情的香燈師。一般人看起來他很愚癡沒有智慧,人非常老實,六月天熱天的時候,有人跟他開玩笑,說「香燈師,你看大家衣服都拿出來曬,你那些香、蠟燭都要拿出來曬曬,不曬長黴了。」他很老實,就把蠟燭統統搬到外面曬,這一曬到下午的時候,蠟燭油都化掉,都變成蠟燭芯,油都沒有。晚上上晚殿的時候,這個事情麻煩,沒蠟燭點,他就把蠟燭芯點燃。維那師、悅衆一看,這怎麼回事情?他就說出,今天有人叫他把蠟燭拿去曬,我就搬出去曬,沒想到曬成這個樣子。維那師也沒法子,搖頭,就向老和尚報告,「你看這種香燈師,還能用嗎?」老和尚很慈悲,覺得這個人很難得,這麼老實,老和尚就告訴他:你別當香燈,明天我送你到阿育王寺,你到那個地方去拜佛舍利,一天叁千拜,你去拜叁年。而且有人跟他開玩笑:你拜佛舍利拜叁年,將來你會當大法師。他自己就以爲真的會當大法師。維那師講:將來你講經說法,我替你當維那。他就真去拜舍利,他沒有妄念,真的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叫他幹啥就幹啥。拜了叁年,他真開悟了,他寫一首偈子,叫人送給老和尚看,老和尚一看,真有智慧,以後怎麼樣?真請他講經,還上臺真講得不錯。那個維那師很慚愧,答應要給他當維那,真的給他當維那。這些故事都在《影塵回憶錄》裏面。曬蠟燭這個法師以後他真的開悟,他會做詩,他會寫偈子,這都是什麼?精進,身精進,心精進,他真的做到。

  第叁種,大乘教裏還有一種叫利樂有情精進,我們常常看到的,披甲精進,第一種披甲是身精進,第二種攝善法精進,第叁種利樂有情精進。對一切有情衆生,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時代衆生苦,幫助衆生離苦得樂這個事情,我們要認真努力的去做。如果我們懂得精進的意思,一生不違背,可以說人人在一生都能成無上道。特別是淨宗法門,這些都是近代的,這一個世紀之內的事情,許許多多念佛往生給我們做的好榜樣,他們能成就,我們爲什麼不能成就?能不能成就不能怪別人,也不能怪環境,你真正想通、想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肯不肯幹?所以無論是環境上的障礙,人事上的障礙,都不在外面。真正的障礙是自己,外面人障礙不了!你念佛的功夫心心相續,念念不斷,人家要是討厭你,你默念,依舊不中斷。如果說是別人贊歎你,你生歡喜心;別人毀謗你,你生怨恨心,就把你念佛功夫全破壞了。贊歎你,阿彌陀佛;毀謗你,阿彌陀佛;侮辱你,阿彌陀佛,全都是阿彌陀佛。換句話說,無論是環境、是人事,都是幫助你、成就你,爲什麼?你接觸之後統統是一句阿彌陀佛,口裏是阿彌陀佛,心裏是阿彌陀佛,你成就了。你念到最後是把每個人都看成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欺負你的,是阿彌陀佛,那個人打我的,是阿彌陀佛。都會回想「我功夫不夠,我懈怠,我還沒有成就,佛來打我,佛來罵我」,那個心是佛心。這個人心是佛心,口是佛言,佛勸一切衆生念阿彌陀佛,行是佛行,身口意都跟阿彌陀佛相應,你說他能不成佛嗎?這叫精進波羅蜜。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都怪別人,從來沒有說反過頭來自己想想。所以我們修行時間很長,跟他們比我們是叁十年都不止,超過他十倍以上,人家成功,我們十倍的時間還落在人後面,落得太遠!這一生不能成就,依舊搞六道輪回,一定要知道。這個什麼?這一點使我們想到宋朝的瑩珂法師,他是個出家人,戒律不幹淨,破戒的比丘,不守清規。他有一個長處,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曉得習氣太重,禁不起環境的誘惑,他知道他自己死了以後會墮地獄,一想到地獄他害怕。所以他請教他的同參道友,你們有沒有辦法救我一把?我怎樣才能不墮地獄?同參們也很慈悲,送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很感動,只有念佛能救自己,其它的法門不行,他的業障太重。這個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帶業往生。就依照經上講的方法,《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他就發了一個狠心,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了叁天叁夜,不但不吃飯、不睡覺,連水都不喝。所以人真正有真誠心,感動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他:「你真正忏悔,業障消除,你的壽命還有十年,還有十年陽壽,等你十年壽命終了的時候」,阿彌陀佛說「我來接引你。」他聽了這個話之後就向佛懇求,他說:阿彌陀佛,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跟你去。佛問他爲什麼?他說「我惡習氣太重,十年我不知道又要造多少業?我自己沒法子控製自己,我想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好慈悲就答應,他說「好!叁天之後我來接你。」這他很開心,他把寮房門一打開,告訴大家叁天之後他往生。寺廟裏沒有人相信,你這個造業障的業障鬼,關起門叁天叁夜沒出來,現在忽然出來說是叁天之後會往生,好在叁天時間不長,我們就等著看,看你叁天往不往生?到第叁天,真的,跟佛所約的時間一點不差,課誦的時候要求大家念佛送他往生,大家也很高興,就看。念佛聲當中,念了大概有一刻鍾,他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我跟他走了。真的就走了。這個證明《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他是叁天往生的,不難!我們今天念佛,打精進佛七,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念佛求什麼?求升官、求發財、求長壽,都求這個。如果你這裏佛七挂個招牌「七天決定往生」,你看看有沒有人敢來打佛七?都把人嚇跑了,人家說:送死的,這地方還能去?你就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哪有像瑩珂這樣的人真幹,真幹他就真有成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這個例子寫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裏面。宋朝到我們現在七、八百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裏面,許許多多祖師大德引用他的例子,勸導我們精進。

  我們中國老祖宗教後世的子孫,那是教世法,也教精進,幾千年來教導後人「教之道,貴以專」,在從前都遵守這個原則。可是現代社會不一樣,現在我們把老祖宗的東西丟掉,丟掉的時間太久,現在信心都沒辦法恢複,一切都是外國人的好。特別是教育,學習的這些理念、方法、效果,我們都忘掉。如果你真正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老祖宗真有智慧,外國人比不上。我看孫中山先生在《叁民主義》的講演裏面,我看到這麼一段,是在他那個時代,民國初年,他說「外國人比我們優越的就是科學,科學…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