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六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六集)  2009/5/10  臺灣高雄  檔名:12-47-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文第五頁,最後一行:

  【施戒忍進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這兩句講的是《華嚴經》文殊菩薩教導衆菩薩修行的十波羅蜜,我們學到「精進」,今天我們來學「禅定、般若」。在大乘經裏面,關于這部分佛說得很多,經論裏面處處都可以看到,我們就一般最普通的說法給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梵語禅那,華言靜慮」,我們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靜慮,禅那是靜,它有靜慮的意思在裏頭,「專心斂念,守一不散之謂也」。實在講,我們一般把它翻作禅定,禅是梵語禅那,定是中國字,跟中國這個定的意思很接近,但是並不完全相同。因爲中國這個定裏面不見得有慮,慮實在講就是觀,覺觀,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這個定是活活潑潑,不是死定。如果定裏面沒有觀,這個定修成叫無想定,功夫也相當可觀。這種定修成之後,他將來往生是四禅天裏面的無想天,無想定是因,無想天是他的果報。爲什麼?定雖然有,他沒有慧;換句話說,沒有慧不能破無明,麻煩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佛法教導我們,戒定慧叁學非常重要,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教化衆生,都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而成就的,這個成就就是成就無上菩提。在中國,我們常常聽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就是慧的功力。慧從哪裏來?慧從定來。由此可知,這個慧不是從經教當中得來的,不是從外面學來的。諸位一定要曉得,從外面學得來的叫知識,不是智能。修學佛法,不能夠體會佛的真實義,依照文字去修學,戒能持得好,也能得定,但是慧不會開,那怎麼樣?那所學的叫佛學,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佛學不能解決問題,佛慧就能解決問題。佛慧從哪裏來的?給諸位說,佛慧是自己本有的。世尊在《華嚴經.出現品》裏面告訴我們,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衆生範圍大了,上面從十法界的佛菩薩,下面到叁途地獄衆生,全都包括了。不但包括這些有情衆生,像《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那它包含了所有的衆生,這個衆生是廣義的衆生。廣義的衆生是佛經裏面的本意,意思是衆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衆生。動物是衆緣和合而生的,四大五蘊,植物也是衆緣和合而生的,礦物,乃至自然現象,沒有一樣不是衆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所以衆生兩個字的範圍包括就太大了,沒有一樣不包括在其中。所以衆生兩個字的意思我們要了解,並不專指是人類,或者是專指畜生類、六道裏面有情衆生,那範圍還大,不僅是這些。

  各個都有如來智慧德相,現在我們逐漸明白,你看有情衆生說他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們要問,這些植物、這些礦物也有嗎?真有,日本江本博士給我們做的水實驗,我們從他實驗裏面明白了。他這十幾年來用水做實驗,水是礦物,不是植物,通過他的實驗,真的證明水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它會看,它會聽,給它看文字,無論寫哪一國的文字,它統統會看。寫個愛字,用中文寫,用英文寫,用法文寫,用阿拉伯文寫,無論用哪一種文字去寫,它都懂,它都能看,都認識,比我們人聰明。它會聽,會聽音樂,我們放古典音樂給它聽,它反應的結晶非常美。用現在西方搖滾樂給它聽,顯示出來的圖案就很難看。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一個善念,它就善的來應你;惡念,它就用惡的圖案來表示、來應你。我們從這個實驗,再看看佛在經典裏面教導我們的,我們就曉得,整個宇宙,連虛空都是屬于有機體,也就是說活的,它不是死的,虛空也有見聞覺知。如果沒有見聞覺知,虛空怎麼會産生變化?虛空怎麼能夠傳達信息?

  我們在旅行當中也曾經做過試驗,我們看到天空的雲彩,那塊雲彩不太大,我們看到之後就對著它,眼睛盯著它、對著它,心裏面念散掉散掉散掉,沒有幾分鍾它真的散掉,散得幹幹淨淨,再也看不見。另外再選一片,不要選太大的,太大的時間長,選個小小的一片雲彩,你也盯著它,你心裏念著散掉散掉,念個幾聲它就散掉了。這就是說明整個宇宙,所以佛法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怎麼想它就怎麼變。從這個道理我們也就能夠引申,逐漸的明白一種現象,或者是古老的預言、現代的預言,多半都是跟我們講有災難這個訊息,到時候沒有了。是不是他說錯了?我的想法不見得,他沒說錯,他說的是那個時候,現在隔了這麼多天,人心裏有變化。那個時候的人心不善,所以預測到什麼時候有災難,到這個時候人心變善,災難就不現了,千變萬化,不能夠預測的。預測是給我們一個信息,這些信息說實在話全都屬于良性的。譬如給我們講這些災難的預言,我們曉得某時候會有什麼樣的災難,我們如何化解?用心念去化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讓我們的心善、言善、行善,無一不善,一切不善的業因沒有了,不善的果報就不會現前。

  所以方法,一定要采取大乘教裏面所教給我們的方法去化解,化解裏面特別是人事,爲什麼?人的念頭最強,我們要化解世間的災難,就先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對立、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能把這些東西化開,災難自然就沒有了。能不能化解?連動物、植物我們都能跟它溝通,都能相應,人哪有不能化解的?不能化解是怨恨太深了,我們要有耐心,這就要有定功,不能著急。我們始終以真誠心來相待,時間久了自然有感應。也許要十年,也許要二十年,也許叁、四十年,到他臨終的時候他才省悟過來,「某人是個好人,我錯怪他了」。真有,不是沒有。人有良心,什麼時候發現?他自己的業障也消了才能發現,他的業障沒有消的話,就很不容易發現。所以我們要在旁邊幫助他消業障,我們每天念佛、誦經、拜佛都回向給他,希望他業障早一天消除,他就能覺悟,他就能回頭是岸,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

  所以定,定裏頭有慮,就是有觀。禅定也翻作止觀,止是止息,觀就是覺觀。他在定中,定中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那個定裏頭是無明,那裏頭沒有觀,就是沒有慧。所以他是定慧等學,定慧雙修。這個解釋好,一個告訴我們專心,一個告訴我們守一。世出世間的聖賢教人,于一切法的成就不外乎這個總的原則綱領,真正明白之後我們才相信,叫「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在今天,我們遭遇這個時代,今天在整個地球上來講,不是屬于某一個地區,史無前例的混亂,從什麼地方混亂起?就是心不定。現在是從小孩都能看出來,甚至連幼兒園的兒童都是心浮氣躁,他定不下來。到青少年,乃至到老年,你看到幾個人心情能定下來,每天能歡歡喜喜的?這社會上不是沒有,太少了,少見。所以一切善法不能成就,一切惡法不斷在擴張。連科學家都給我們提出警告,講的是地球的末日,地球末日從哪來的?怎麼形成的?人爲的。人放棄了戒定慧,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貪瞋癡,貪瞋癡要是覺悟了,就回歸到戒定慧;戒定慧迷失了,他就變成貪瞋癡。所以大乘教裏面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煩惱是貪瞋癡,菩提是戒定慧,它是一體的兩面,就在覺迷。我們如何能夠轉迷爲覺,那像一般宗教裏面講的,我們就得救了。

  轉不過來,佛有方便法,先教導我們轉惡爲善。真轉過來了,中國諺語裏有句話說得好,叫「福至心靈」,你的福報現前,你突然聰明了,智慧也連帶會開了,福至心靈。由此可知,人在迷惑顛倒的時候沒福報。如果在迷惑,福報現前,那是什麼?那是災難現前,他受不了,福報帶給他的是災禍,他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幸福,你看在中國,這也是我們這幾年所極力在這裏提倡的儒釋道的叁個根,道家的《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這一類勸善的書,裏頭是真理,絕對不是迷信。世間享受大富大貴這些人,決定有累世的陰德,他自己修的,他祖宗修的,他才能得大富貴,不是偶然的。如果沒有陰功,自己沒有積功累德,也沒有祖上的積德,他要是突然發了,我們講暴發戶,時間一定不長,不多幾年,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這在古今中外,你細心去觀察,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能夠保持富貴的是陰德、陰功,真正做好事不必要人知道。做好事,人家一表揚,表彰一下,你就報掉了。不善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責備你、批評你,也就報掉,好!報掉好,惡的都報掉,善的?善的不要讓人知道,累積多少世!我們在中國古籍裏面所看到的,官位做到一個尚書,像現在講的部長,過去生中修善積德要修多少輩子?至少要十輩子,十世,才能修到這個位子。那麼你就想想曆代帝王,尤其是開國的帝王,他自己跟他祖宗修的德行,如果要沒有那麼厚,他怎麼能享國幾百年,傳幾十世,哪有那麼大的福報?

  在中國曆史上看,享受真正福德,印光大師講這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在世的時候沒享什麼福,是一個很平凡的讀書人,家境並不好。他的德行、他的言教,世世代代教化多少人成聖成賢成爲君子?這個功德大,太大了!一直傳到近代,孔德成先生是第七十五代。孔先生早年到美國舊金山,入關的時候,美國海關人員聽到是孔老夫子的後代,特別禮遇,開貴賓的通道歡迎他。祖宗之德,再加上自己的修學,才有這種成就。我們明了之後,不修怎麼行?實在講,最殊勝、最真實的大德、大成就是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無與倫比的福報。誰能成就?善導大師說得好,善導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唐朝時候人。他老人家說,這個無比殊勝的法門,當身成就的法門,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肯信,你願意修,你認真去修,沒有一個不成功,這都是實話。爲什麼我們許許多多的念佛人,修了很多年都沒成就,原因在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