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即是中本《華嚴》。我們曉得,《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所以讀《華嚴經》,學習《華嚴經》,你對西方淨土無論是性相、理事、因果,你就更清楚、更明白,于淨宗法門斷疑生信,你有堅定的信心,我們是爲這個。而這篇文字太好了,賢首國師他老人家寫的,把這麼大的經、這樣複雜的這些理論與現象,他能用這麼短的文字,有條不紊的給我們一樣一樣列出來。前面叁段是講體相用,自性是體,依正是相,叁遍是作用,後面叁條是佛華嚴,四德是佛,五止是華,六觀是嚴,你看多不可思議,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就是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我們與極樂世界就完全相應,現在還沒到極樂世界去,但是已經過相似極樂世界的生活,所以能夠得到法喜充滿,真正能夠做到萬緣放下,清淨心現前。
大師告訴我們,「言海印者,真如本覺也」,海印是什麼?海印是真如本覺。真如是大乘教裏頭很重要的一個名詞,古大德教導我們不著名字相,這是名詞,名字要懂,不要執著,不能說不著名字相就不求解,那是錯誤的,不求解你總是有疑問。斷疑生信,你疑問沒有斷的話,它會産生障礙,所以什麼叫真如,我們也要找一些相關的數據來學一學。在《叁藏法數》裏面比較簡單的給我們說明真如,什麼是真?真就不是假的,假的就不是真的,「真名不僞,如名不異,謂常以妙觀觀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這裏本具兩個字重要,「速令顯發,是名真如」。我們在這裏得用比喻來說,古大德講到這個地方,常常用金跟金器來做比喻,把金比喻作「真」,把器比喻作、講作「如」。黃金製作的器皿很多。我有一年,那時候韓館長還在,我們同修當中有做首飾的,他有個相當大規模的工廠生産首飾。他做的還不是真的,假首飾,但是也不能完全算是假的,做鍍金的。我們到他展覽室裏面去參觀,大概總有將近兩萬種的品種,琳琅滿目,他那展覽室大概有我們這個攝影棚兩個大。我一進那個展覽室,讓我想到佛經裏常常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看到真好看,它是鍍金的,琳琅滿目。金跟器不能分,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是真,器是如,金如其器,器如其金,無論多少品種,一、二萬個品種,統統都是金,都是真金。所以,器不異金,金不異器,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名的意思,名的真實義。
佛菩薩教導我們,這個地方所講的真是真性、是心性,是真的,也就是我們第一段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真的,在哲學裏面講這是宇宙的本體,從科學上講,是一切萬事萬物發起的根源。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根源就是自性。這個地方說,「常以妙觀」,觀是觀察,觀察怎麼叫妙?我們的觀察能不能算妙?不妙,爲什麼?全把事情看錯了。爲什麼不妙?因爲我們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不妙,有這些東西是凡夫的觀察,不是諸佛如來。諸佛如來觀察心性、觀察萬法,裏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就妙,爲什麼?他能看到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佛經上的術語叫諸法實相,諸位常念《金剛經》,有這個名詞,諸法實相你見到了,你見到真相。所有一切現象無論是物質、是精神,或者是自然現象,你能看出它的性、體性,看出它的現相,看出它的作用,作用是事理、因果,在佛法大乘教裏常用這六個字,這六方面你都看清楚了。李老師當年教學跟我們講八個字,這也是一般大乘初學常講的,你觀察一個事物,你要看它的體相用、因緣果、理事,從八面看,你才能把事情看清楚,看八面。這是什麼?看一樁事情的表面,我們平常一般人看,怎麼能曉得看一樁事情看八面?要是深入,每一面裏頭都有八面,那就八八六十四面,看透了,深入;六十四面,每一面又有八面,其深無比,其廣無邊,所以才有八萬四千細行。你就曉得,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諸佛如來多厲害,他對于一樁事情能看無量無盡的方面,我們粗心大意,連八面都看不到。在一般祖師大德跟我們講的是六,六跟八裏面意思完全相同,性相就是講的體相用,理事,因果就是講因緣果,所以六跟八的意思是完全相同。所以,什麼叫妙觀。
諸佛如來能看到這個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的生滅,那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生滅的緣起看到什麼?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種生滅你就看到了。這麼極短的波動裏面,裏頭有成住壞空,有四相,再乘四倍,這就微細了。我們相信世尊講的,八地菩薩見到了,大概八地菩薩見到的是什麼?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個現象生滅他看到了。如果在這個現象裏面能看到成住壞空,八地菩薩恐怕還不能,可能到九地、十地才能看到這個現象,愈來愈細,到等覺、妙覺位才看到圓滿。這個叫妙觀,觀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這就是能大師開悟第叁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真如之理,具足真如之事,就是真如的體、相、作用。真如在哪裏?我們現在人不叫真如,叫真理,真如跟真理實在講是一個意思,但是講真理不如真如這個名詞好。真理跟真如比,真如好像是很活潑的,如裏頭有變幻無窮,理裏面有,但沒有如那麼樣的明顯讓我們感覺到。也就是,從事上講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從理上講就是真如;理上面,我們現在人稱它爲哲學上的問題,事上面就是科學上的問題,科學、哲學都達到究竟圓滿。
見到理了,「速令顯發,是名真如」,你見到之後,速是個形容詞,是不是真的速?是真的,有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念頭,如果有念頭他就變成凡夫了,他沒有起心動念。令是令誰?是令在十法界迷惑還沒有覺悟的衆生。十法界裏面誰是當機的?這個要知道,當機的是佛,十法界裏面的佛,他是當機的。因爲什麼?他已經到大徹大悟的邊緣,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就是十法界裏面的佛。我們就知道,惠能大師在沒有開悟之前,沒有大徹大悟之前,他的境界是十法界裏面的佛法界。所以五祖那麼一點,他就豁然大悟,速令顯發,他就契入,就大徹大悟。如果不是在這個境界,點不醒,譬如聲聞、緣覺他就沒有辦法,權教菩薩,十法界裏的菩薩也不行。菩薩雖然分別執著跟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斷了,他起心動念沒斷,他跟佛還差一個等級,起心動念快要斷了,這才到佛的境界。我們從這裏面細心去觀察,這個事情慢慢的就很清楚,對于我們學佛很有幫助,至少我們對這個世界逐漸看清楚了,看清楚哪些東西該放下。特別是我們在生活裏面所謂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知道怎麼處理,這就非常難得,不再跟人結怨,能忍辱、能包容、能隨緣,不計較。你真正入這個境界,你要是對這個事實真相一無所知,忍無可忍,它有限度,到時候要爆炸。這個事情統統搞清楚、搞明白就化解了,真的是一般世間人所說的,「忍人之不能忍,行人之不能行」,能做到!
又說,「真如者,乃真實無妄之理,即法性土之體也。此清淨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無相,土亦如是,身土雖分,體原不二,故真如爲體也」。這在哲學裏面講,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可是佛講得清楚,比哲學家講得清楚。從理上講,我們用科學、哲學來說,從哲學上來說,真如是真實無妄之理,從科學上來講就是法性土之體,這是從事上說。可是這個境界高,太高了。法性土有沒有土?你看「清淨法身所依之土」,清淨法身沒有相,換句話說,清淨法身不是物質。怎麼會有個清淨法身?我們曉得,用現在的話說,清淨法身是一個能量,沒有物質,是個能量,能現形相。現在科學家講物質是無中生有,無中怎麼會生有?無中是能量,如果沒有這個能量的話,怎麼會有現象?肯定有能量。現在科學家發現能與質的轉變,質是有形相的,物質是有形相的。物質現象其實很小,現在科學家用儀器發現了,大概我們肉眼能看得見的,很好的眼睛能看到分子,原子就看不見。我們將物質分析,分析得很小就是分子,分子再分析就是原子,原子再分析到電子、中子、核子、質子、光子,那幾乎都是能量,已經在裏面看不到物質了。可是物質從哪來的?現在科學家講到基本粒子,而且也不是一種,科學家發現基本粒子有叁十多種,如果連同振態,振動這個動態裏面所産生的現象,那就有叁百多種。所以我們也不能不佩服這些科學家。
科學家永遠沒有辦法證得實相,原因是在哪裏?他沒有辦法離開分別執著,他還是有分別、有執著,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換句話說,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有兩種方法能夠看到物質現象,一個是用禅定,四禅八定,一個就是現在用科學儀器,科學儀器所發現的不如禅定的真切。雖然用禅定功夫發現了,譬如修四禅八定能見到,他依舊脫離不了六道輪回。禅定的功夫能伏,把分別執著能夠控製住,它可以不起作用,但是起心動念他伏不住,所以他出不了叁界。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見思、塵沙他能伏,可是無明煩惱他伏不住,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出六道,根本無明雖然沒有斷,枝末無明斷了,這在十二因緣裏面看到無明緣行,十二因緣裏面講的無明是現六道輪回的因,那個生因,那個他斷了,就是枝末無明他斷了,所以六道就沒有了,但是四聖法界現前。這些現象確實在大乘經上講得透徹。所以,法身沒有相,法性土也沒有相,都是講的能量。身土不二,所以「身土雖分,體原不二」,這使我們想到彌勒菩薩講的一念,「念念成形」,形,一個是身的形,一個是土的形;「形皆有識」,身有見聞覺知,土也有見聞覺知。爲什麼?它是法性,性本自具足,具足見聞覺知,它本自具足,它雖然現成物質現象,它裏頭還是有見聞覺知。所以,精神跟物質是分不開的。體有先後,但是先後的速度太快,那不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是講現形,形裏面這些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的生起那還要講四相,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還要講這四相,所以愈分就愈細。真如是本體,在哲學上講是…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