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叁集▪P4

  ..續本文上一頁信裏頭有疑惑,所以往往有求沒有感應。幾次有求都沒有感應,他信心失掉了,佛講的這些靠不住。他不能反求諸己,他不知道真正障礙在什麼地方,總是把這些責任向外推,他不知道佛法是心法,「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上說的。

  所以我們要重視這個地方所講的一切善根功德,特別是在初學,我們要重視這一句,要修善根,要積功德。爲什麼?善根功德是緣因,它能幫助你開智慧,能幫助你將來證法身;開智慧就是助了因,證法身就是助正因,所以善根功德就非常重要。在叁十七道品裏面,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都是屬于善根功德。這些課程,在佛法裏頭無論大乘小乘都屬于必修課。這是我們從「唯了因之所了」,附帶學習的叁因跟叁因佛性,這個明白了。我們再看大師引《起信論》一段經文來給我們作證。

  【起信論雲。真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廣說如彼。故曰自性清淨圓明體也。】

  《起信論》是古印度馬鳴菩薩的作品,這裏面說『真如自體』,就是自性,自性裏面本來具足有『大智慧』,智慧的作用就是光明。這句話跟《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智慧德相」一個意思。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大智慧光明」,具足無量德能,具足無量相好。到下面我們會讀到,到第叁段。本自具足,這個我們要相信,話說得很容易,相信還真難,爲什麼?真相信了,你就不會再從外面求法;換句話說,心外求法這個意念你就斷了。心外求法佛門稱之爲外道,然後你想想,現在這個世間學佛的人有多少?有幾個人向自性當中求?有多少人在心外求?你就明白,佛法爲什麼衰。我們把目標、方向全搞錯了。佛在哪裏?佛在西天,佛在極樂世界,搞錯了。這些年來我們提倡「叁時系念」,現在叁時系念很流行,不但在國內,國外也很流行,許多人在做叁時系念。中峰禅師在開示裏面說得好,「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是向內。又說得更清楚,「此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此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說得這麼明白。這些說法我們也很熟悉,起不起作用?沒起作用。這就是說,我們迷失自性太久了,雖然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我們還是老習氣。習氣你說多難,這就是習氣。可是遇到境界的時候,習氣又起作用,把佛說的、祖師說的忘得一乾二淨;換句話說,我們還是在造業,還是在受報,從這個地方也能體會到習氣作祟,不能不重視。怎麼樣才能斷習氣?那就是不斷的要提醒自己,這個很重要。中國古大德常常教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常常讀,溫故而知新,不能夠離開。

  我們年輕的時候學經教,老師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他用打拳的人、唱歌的人來做比喻。他說你看看打拳的拳不離手,天天要練,唱歌的人曲不離口,天天要唱,所謂吊嗓子,天天要唱。講經的人是什麼?老師的意思天天要講,叁個月不講就生疏了。再說聽經的人,叁個月不聽,毛病習氣全出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在佛門術語說「法弱魔強」,魔是什麼?誘惑,這個社會誘惑力量太大了,你要不天天聽經念佛,你有什麼方法能夠敵得過外面的誘惑?沒有法子。只有天天讀經、天天念佛、天天聽經,時時刻刻得經教提醒我們,我們才能在境界裏面有一些不善的知道回避。可是聽經的緣不容易,現在雖然有衛星、有網絡,我們在一天生活當中,有幾個人能有這個機緣,每天守在電視面前,守在網絡面前,太少了。

  這一次我從香港回來,坐的是長榮的班機,偶然的在飛機上看到,他們的免稅品在飛機上買賣,看到一個信息,裏面有小型的衛星電視的接收器,實在講就是小的電視機。多大?跟現在的手機差不多一樣大。我就問空中小姐,拿來我看看,她沒有,要訂。我們就訂購,今天寄到,我就交給謝吉田先生。這麼小的一個電視機,那就太方便了,裝在口袋裏。想找這個公司,讓他們研究研究,給我們特製做一個電芯片,讓這個小的電視機專門收看我們的講經頻道,其它頻道看不到,就這一個頻道,你一打開就看到了。我們可以介紹他,喜歡聽經的人都到他家買,我想他生意一定很好。這個放在口袋裏,隨時可以打開來聽,我們現在衛星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網絡也是不間斷的,看看研究能不能收看我們的網絡跟衛星,其它東西都不要。找這個公司讓他去研究開發,這個好事情。有這麼一個設備,我們就方便了,我們每天聽經可以不中斷,有時間打開來就聽,他能夠聽到聲音,也能夠看到影像,非常方便。現在這個世界,講經的人少了,好在有這麼一個設備。

  我也很想找個清淨地方定居,這一生流浪,流浪了八十年。希望能定居下來,有幾個同參道友喜歡《華嚴經》的,我們在一起學《華嚴》,將來《華嚴經》還有人繼續講下去,好!《華嚴》是佛門的根本*輪。方東美先生早年給我介紹,說《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它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各宗各派的教義都在這部經裏頭。學了《華嚴》,換句話說,各個宗派的典籍你都能夠通達。所以這部經雖然長,它太重要了。能有幾個同參道友,找一個很小的地方,人數不要超過十個人,這李老師教給我的,十個人以上,你的精神、體力、時間你就照顧不到,十個人之內還可以,超過十個人就照顧不到,學不好。所以人數愈少愈好,當然最理想的不超過七個人,佛法常常用「七」代表圓滿。沒有七個人,二、叁個人也不錯,也就很難得了。這是個好事情,要認真做,再不認真做,確實佛法後繼無人了,這是我們真正擔憂之處。

  自性具足智慧光明,具足德能相好。後頭說『遍照法界義』,這一句實在講的就是相好,相好是「法界」,「遍照」就是前面講的「唯了因之所了」。你智慧開了,照見法界虛空界,才知道法界虛空界的真相。那個真相就是佛法講的莊嚴,《華嚴經》上講的「大方廣佛華嚴」,最後那個嚴是莊嚴,莊嚴在我們中國古大德講的「止于至善」,至善,沒有一絲毫欠缺,這到後面第叁段,意思完全透出來了。『真實識知義故』,那不是假的,真的認識它,這是德,自性裏面本來具足的大德。『自性清淨心義故』,所有明心見性的,第一句話都說自性清淨,從來沒有染著。『廣說如彼』,「廣」是詳細、細說,在《大乘起信論》。國師將《大乘起信論》這幾句做爲這一段的一個總結,『故曰自性清淨圓明體也』,回歸,說明所以稱它爲「自性清淨圓明體」。名是假名,不要執著名詞,要真正識知它的真實義,這個要緊。名是假名,相是幻相,名跟相都不重要,你要從名跟相裏面體會到它永恒不變的性體、性德、性的作用,那你是真的學到了。第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