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四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四集)  2009/3/26  臺灣華藏電視臺  文件名:12-47-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面第五行,從第二這裏看起:

  【二。自下依體起二用者。謂依前淨體起于二用。一者。海印森羅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覺也。妄盡心澄。萬象齊現。猶如大海因風起浪。若風止息。海水澄清。無象不現。】

  到這裏是一段。前面我們學過第一段「顯一體」,這個一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自性的性體它是真的,除這個之外都不是真的。佛法裏面講真講假,它的標准定義很明白、很清楚,永恒不變,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有生有滅,變幻無常,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在體裏面,我們前面學過了,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可是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現在科學家也證實了這一點,近代的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物質不是真的,物質從哪裏來的?無中生有。這個發現跟佛經上講的非常接近。它怎麼生的?什麼原因生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地方『依體』,體是空的;『起二用』,二用就是依報跟正報。依報是我們依靠生存的環境,從小的地方來說,我們穿在身上這一件衣服,這是我們的依報,擴大到外面,我們有人事的依報。諸位這個地方一定要搞清楚,所說正報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都是我們的依報;也就是依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除自身之外,統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裏面有人事環境,最貼切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是我們依報裏面的人事環境。再擴大,擴大到整個人類,乃至擴大到所有一切動物,都是我們人事環境。除這個之外,我們依報生活環境裏面有植物,花草樹木;有礦物,山河大地,再擴大講星星、星系,在宇宙裏無量無邊,包括時間跟空間,全是我們依報的環境。依報從哪裏來的?這段文裏面要告訴我們依報的來源,也就是宇宙的來源。我們要記住,佛在大經裏面告訴我們這個依報、正報,依報主要講物質環境,正報講精神環境,從哪裏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從一念不覺變現出來的。念就是起心動念。所以大乘教裏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就是依報跟正報,裏面沒有數量,佛法裏面用形容來說,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個意思到底下第叁段有詳細的說明。

  這一念不覺就很不好懂,前面我們曾經學到過,自性清淨圓明體它是不生不滅的,在整個大乘教裏面,整個宇宙裏面,它是本體,它沒有生滅,所以它沒有生因,非生因之所生。如果我們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我們可以明了它,這就叫證得,你能夠證得自性的境界。自性境界裏頭沒有名詞,也沒有形相,智慧能夠證得它確實存在,唯獨它不生不滅。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我們今天講「起二用」,就是惠能大師末後這一句「能生萬法」。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萬法不生,萬法沒有。萬法沒有,不能說它無。所以佛家講隱顯,前面說了,「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這個隱顯是第二義,不是第一義,這個意思很深。在沒有起用的時候,就是惠能大師他所說的第叁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依正莊嚴,但是它不顯。顯,爲什麼原因顯?就是起了一念。這一念,說實在話我們也不懂,我們聽了這句話,或者看到這兩個字,一念,總是想到我們起了個念頭。是不是這樣解釋?不是這個解釋。我們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的現相太粗了,而佛說這一念,一念不覺這一念是非常的微細。現在科學家講這個現象怎麼來的?新的說法是波動現象。這個跟佛經講得很相應,這個波動是非常微細的波動。我們能不能覺察?不能,我們的心太粗,這種微細不能覺察,要有很深的定功。

  六道裏面的衆生,有修定的,修定的人不少,最明顯的我們看天道,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第叁層以上就修定。如果沒有定功,只憑善德(修善積德),他的果報最高只能到忉利天,我們中國人俗稱爲玉皇大帝,欲界第二層天。欲界有六層,第叁層以上就有修定。這個定,定功不夠,我們一般叫未到定,也就像現在念書,這個課程是學了,但是不及格,如果算是六十分及格的話,恐怕他只有二十分,差得很遠。但是有這麼一點定功,他就在忉利天之上,他到第叁層去了,夜摩天。定功更深一點,到兜率天去了。我們曉得彌勒菩薩住兜率天,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所以它有內院跟外院。外院是凡夫,就是修定沒成就的,但是他的定功比夜摩天定功高;彌勒菩薩在內院,內院是菩薩道場,就是兜率天裏面的衆生也見不到彌勒菩薩。像我們這個人間一樣,我們人間是凡聖同居土,有沒有菩薩、阿羅漢住在我們這裏?有,我們一般人看不到,除非有特殊因緣的人,他們偶然遇到了。定功再加深,就生第五層天化樂天,再往上面去,他化自在天,定功都不及格,化樂天還更差一點。如果定修成了,他就不在欲界,到哪裏去?到色界去了。色界天有身體,沒有欲。欲是說什麼?財色名食睡這個五欲,欲界天裏面有,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初禅以上就沒有了,他的定功很深,能夠控製五欲七情這些習氣不起現行,它並沒有斷,但是被控製住,不起作用。

  世間有不少人,我們稱他爲學者、專家,向往著平等、自由、民主,在我們這個世間是不是真正能做得到?給諸位說,做不到。爲什麼?只要你有欲望,只要你執著身是我,你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就做不到。爲什麼?不平等、不自由,你在六道裏頭被業力所轉。真正講到有一點平等自由的那個形象,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他沒有欲望了,真正是古大德常常所說的兩句話,「于人無爭,于世無求」,大同世界,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人人沒有欲望。色界天有四禅十八層天,初禅叁層,二禅叁層,叁禅叁層,四禅有九層天。很特殊,四禅也是凡聖同居土。講真正的自由平等,還在四禅之上,到哪裏去?無色界天,那真的平等了。四禅天裏面沒有欲望,他有色身,福報還有大小不一樣,顯示在什麼地方?顯示在他居住的宮殿、色身的相好不相同。還是不平等,比欲界來講,它平等了。到什麼時候才真平等?無色界。無色界是什麼?我們一般講只有靈存在,中國人講靈魂,外國人也這麼說法,只有靈魂存在,沒有物質的身體。所以他沒有身體,他也不需要宮殿,這才到真正的平等。他的定功程度也不一樣,但是他沒有色身,顯示在哪裏?顯示在壽命長短不一樣,所以它有四層。這些事實現象我們不能不明了。真正明了之後才曉得,欲界裏頭絕對不會平等,爲什麼?造業不一樣!那怎麼能平等得了?人間富貴不平等,你不能勉強他平等,他過去生中修的福修得多,他這一生得的福報大;那個人修的福很少,他得的福報就很小,他兩個怎麼能平等?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相貌不一樣,體質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同樣得人身,引業相同,滿業不相同。這些道理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做人就不會有妄念,不會怨天尤人。看到富貴人,我們不如他,知道他過去生中修得不錯,修得好,我沒修,我比不上他,心平氣和。我要怎樣才能得到福報?應當斷惡修善。

  世間人所希求的不外叁樁事情,第一個財富,第二個聰明智慧,第叁個健康長壽。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有因,有生因,因是什麼?因是斷惡修善,因是布施。什麼是惡?貪婪是惡,吝啬是惡,造作種種不善是惡。這個惡有標准的,佛家講得很簡單,講了十條,殺生是惡,偷盜是惡,邪淫是惡,妄語是惡,兩舌是惡,绮語是惡,惡口是惡,貪瞋癡是惡。能把這個惡斷掉,努力修十善業,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具體的教導我們修財布施,財是財富,我們有,別人有缺乏,要供給那些缺乏的人。財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願意幫助需要的人;內財是身體、是智慧,我們常常講的,爲別人做義務工作,我幫助別人不需要代價,這是什麼?這是用內財布施。內財布施所得的果報超過外財,因爲外財容易,身外之物,自己用自己的時間,用自己的體力、勞動去服務別人,這個比外財要難,所以他的果報就很殊勝。這都屬于財布施。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這一生當中你看到許多人發大財,從哪來的?父母是富翁,經營得不錯,過世之後他拿了遺産?不是的。你仔細去觀察,得前人遺産的人很多,有人叁年五載就消耗盡,一生過著貧窮的生活,命裏沒有!父母給他他守不住,他父母經營生意會賺錢,他經營生意都蝕本,會遭遇種種災難,財都耗掉了。所以父母雖然留給他,他自己還是命裏有;沒有的話,一點用都沒有。這些道理古聖先賢講得很清楚。

  聰明智慧從哪裏來的?法布施來的。法是什麼?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才藝,肯教別人,喜歡教別人,這屬于法布施。法布施的人他的果報得聰明智慧。我們世間有很多聰明智慧的人,爲什麼他有聰明智慧,我不如他?我們要曉得,他過去生中修聰明智慧,修法布施多,我修得少,我沒有他那麼多,那怎麼會一樣?再說健康長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別人遇到困難,感覺到恐怖,身心不安,你能夠幫助他,讓他離開一切恐怖,你去保護他,這一類屬于無畏布施。在佛門裏面,諸位都知道,中國學佛的人素食的多,要知道素食就是無畏布施,不吃衆生肉,這些小動物看到你不害怕。這也就像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你心地慈悲,你的磁場就慈悲,小動物進入你的磁場牠不害怕,牠沒有恐怖,牠願意親近你。如果是個打獵的人,天天殺生,這小動物一看到你趕快就跑、就逃命。你雖然無意殺牠,你身上有殺氣,牠感覺得不安,身心不安穩,牠逃跑了。你看素食是無畏布施。人家有生病、遇到困難,我們幫助他,讓他身心安穩,這都屬于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如果我們存心不善,常常想找別人麻煩,讓別人感到恐怖,這種果報就是短命的果報…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