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便起見,大家容易懂,不講這個名詞,我常常講對立。二邊不就是對立嗎?初信位的菩薩對立的念頭沒有了,現在科學裏面講相對論,相對,他沒有相對。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沖突頻繁,不但家庭有沖突,父子、兄弟有沖突,夫婦有沖突,踏進社會與一切衆生沖突,與一切萬法沖突,怨天尤人,這是現在社會現象。這種亂象,根在哪裏?根就在對立,就在邊見。邊見沒有了,所有一切沖突都化解,初信位的菩薩做到。下面是邪見,那是錯誤的見解,見取見、戒取見是成見,統統都沒有了。我們怎麼能比得上?所以證得初信位的菩薩,雖然沒有出六道輪回,決定不墮叁惡道,天上人間。而佛說得很清楚,最多七次他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六道就沒有了。所以不能小看他,他是初信位的菩薩,那也是聖人,我們叫小聖。在叁種不退裏面他證得位不退,所以從他算起五十一個階級。到什麼時候、哪個階級,才能夠真正懂得世尊在大乘教裏面講的起心動念?八地菩薩。你們想想看,八地多高?你看信位十個階級十信,再往上去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十個位次,再上去十地,十地你看看從初地到七地四十七個位次,到八地四十八個位次,到八地菩薩才知道佛所講的起心動念,七地菩薩都不知道,八地菩薩才知道。所以佛天天給我們講起心動念,我們統統都誤會了,認爲我們這個粗糙的念頭就是起心動念,不是的,太微細了。
我們在經典裏面讀到,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才恍然大悟。佛問他一般人講的一念,我們講起個念頭一念,這是粗念,太粗了。佛問彌勒菩薩,這一個念裏面有多少個細念,微細的念頭,真正的起心動念有幾個念頭?有幾個形?有幾個識?形是什麼?形就是物質,物質現象,識就是精神現象。彌勒菩薩回答釋迦牟尼佛說,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這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這是單位,多少個十萬?叁十二億個十萬。等于我們現在的話說叁百二十兆,叁百二十兆的念頭,你看看一彈指,我們怎麼能知道?一彈指這裏頭就有叁百二十兆的念頭;換句話說,叁百二十兆的念頭成就一彈指。我們起個念頭的時候不止一彈指,一彈指速度太快了。現在我們通常講時間以秒爲單位,一秒鍾,我們彈指,我們彈得快大概一秒鍾彈四次,再乘四,一秒鍾裏面有多少個細念?一千二百八十兆。這樣快的速度八地菩薩知道,八地菩薩那個定功深,甚深禅定裏面極其微細的那一個念頭一動,他都曉得。這一念是什麼?這一念就是佛經講的起心動念,就是佛法裏講的根本無明。佛在大乘教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有這一念。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樣微細的念頭,「念念成形」,每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出現,「形皆有識」,每個物質現象裏面都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識,精神現象。換句話說,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同時發生的,物質現象變成什麼?變成宇宙,物質現象變成宇宙,精神現象就是自己。我們現在講所有一切動物,所有一切動物裏面最重要是自己,其它的是我們生活環境,我們生活環境裏面有人事環境,這是動物,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現象的環境,這麼個來源。如果邊見破掉,不再有對立,這些現象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真正講修行,從哪裏修?先要知道無我,身不是我,然後要知道我們跟宇宙,對人、對事、對物都是一體,沒有對立。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爲什麼?他迷,他不知道,他執著身是我。我們覺悟,覺悟是什麼?覺悟之後整個宇宙是我,我怎麼能跟人對立!就是受傷害也不對立。我想有很多人有這麼個經驗,我自己也有過很多次,不小心牙齒咬了舌頭,舌頭咬破流血了,你想想牙齒跟舌頭兩個對立嗎?它不會對立,爲什麼?一體。別人跟我對立,還不就跟牙齒咬到舌頭一樣嗎?他可以對立,我們知道事實真相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是和諧。所以要曉得,宇宙是和諧的,和諧是自然的,與性德完全相應。對立、報複、不和是錯誤的,完全違背了自性,這是錯誤的。
因爲習因,所以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應化到這個世間,這是什麼?衆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應,這個感應我們到後面也要詳細說明。應化到世間是什麼?來教我們。我們很不幸墮落在六道,墮在六道裏面,我們應該怎樣過日子,我們在六道裏面終極的目標是什麼,這都要知道。然後所謂人生的價值觀、人生的意義,這才得其正,不會趨向邪惡。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用賢首大師這篇文章來說,就是妄盡還源,回歸自性,這個價值觀正確,一點都沒錯誤。生生世世,記住,學佛修行起頭難,只要起頭的瓶頸突破之後,節節往上升,它是幾何級數往上升。最困難的是開頭,而開頭最困難的是對于佛給我們講的自性,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認知太難,你怎麼能夠對佛所說的深信不疑,這一點比什麼都困難。我們現在一般人相信科學家,爲什麼相信?科學家用很多儀器把它證明。我們對佛菩薩所講的,我們就不相信他,其實佛菩薩跟科學家一樣,他也是證明的,但是他那個證明只有他知道,我們不知道。所以佛菩薩的教學也非常科學,他教給我們方法,你自己去親證,什麼方法?修禅定。
所以佛法裏面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要知道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個方法、門徑它要達到什麼目的?統統都是達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不是一個方法,無量無邊的方法都可以能達到。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禅定,無量法門就是無量的方法修禅定,是這麼個意思。你自己修,你的定功淺深,定功淺的突破一部分,定功深的突破大部分,到究竟圓滿全突破了,你就曉得整個宇宙真相,就真相大白了。《華嚴經》上講的是宇宙真相,這一本《妄盡還源觀》裏面講的是宇宙真相,這篇文章是略說,《華嚴經》是細說。其實裏面所說的性相、理事、因果都是圓滿的,沒有欠缺,沒有增減,妙不可言。不但佛法是平等見性,我們再綜觀所有一切宗教,如果真的會修,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都能夠超越六道,都能夠超越十法界,都能夠明心見性,關鍵是你會不會!我相信在早期,每個宗教創教的時候,創教的這個人都有相當的功夫,就是定功,他們都親證了境界。這個證得淺深不相同,有些宗教確實他見到天道他就很滿足,我們大乘教裏面常講得少爲足,看到這地方非常美好就安住在那裏,這生天。天層次很多,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這都沒有出六道輪回。
更聰明一點的人,定功更深的人他突破六道,阿羅漢,我們在楞嚴會上,佛所講的九次第定。你看世間到八定,再往上提升一等,第九定,就超越無色界的最高層非想非非想處天,他超越了。超越就超越六道,他到哪裏去?到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去,這才真正稱爲正覺。佛家修行梵語音譯的終極的目標,「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得到正覺。六道裏沒有正覺,縱然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佛也沒有說他是正覺,正覺是阿羅漢。阿羅漢再往上去是辟支佛,辟支佛再往上面去是菩薩,菩薩再上面是佛,十法界的佛,不是真佛。天臺大師的六即佛說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的,什麼原因?因爲佛的標准是用真心不再用妄心。十法界裏面的佛還是用阿賴耶,也就是說沒有能夠真正的轉八識成四智,沒轉得過來,所以這是十法界裏的佛。如果轉識成智,轉八識,八識沒有了,變成四智菩提,十法界就沒有了,他到哪裏去?他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往生極樂世界他是生阿彌陀佛的實報土,如果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他肯定是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華嚴經》上說圓教,華嚴是圓教,初住菩薩就到這個境界。十信圓滿就出了十法界,就回歸到一真法界,那是諸佛如來的淨土。所以四聖法界是諸佛菩薩的方便有余土,這些是什麼?十法界、六道、叁途全是習因,習因所成就的。所以習因關系太大了,教育就是爲了這個,教育的興起也是爲了這個,爲什麼要教育?習因。
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界亂了,真的叫世界大亂。這樁事情,早年李老師往生的時候,往生的前一天下午,他告訴在身邊這些同學。我沒在場,同學們轉告我,老師說「世界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李老師最後的遺言就是這麼一句話,叫我們要認真念佛求生淨土,第二天早晨他走了。我們這些同學記住老師這句遺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是最穩當的方法,是最快速的方法,最可靠的方法,真實不虛。我們今天學《華嚴》,修淨土爲什麼學《華嚴》?彭際清居士講得很好,這個都是淨宗的大德。彭居士我們相信他不是凡人,因爲他一生行業是一般凡人做不到的,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真的,《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換句話說,《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就是《無量壽經》的細說,這他提出來。我們仔細再去研究這叁部經,真的我肯定他的話,他的話說得一點都不錯。《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的總結歸向在哪裏?在《無量壽經》,在極樂世界。所以會集本前面一篇長序,梅光羲居士寫的,寫得好!梅老居士是我們李老師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學生,我們得稱祖師。代代相承這叫師承,哪裏會有錯誤的!所以我們學《華嚴》沒有離開淨土,而對于《無量壽經》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了。
李老師那個時候發心,他也跟我講過,他希望把《華嚴經》講圓滿,最後再講一遍《阿彌陀經》,他就往生。但這個話他沒有兌現,他《華嚴經》講的還不到一半,他就走了。這裏面,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人,在旁邊看得很清楚,他不應該走,但是他走了。怎麼走的?食物中毒,兩次食物中毒。他是個很好的中醫,第一次食物中毒,他用解藥化解,沒事,沒受什麼大的傷害,過了半年又…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