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一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要學的。所以我們要學習盡量的不起念頭,心愈清淨愈好,最重要的,我們現在下手就是不執著,我們隨緣,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你的心就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生智慧,不生煩惱,煩惱是什麼?煩惱就是分別執著,起分別執著就生煩惱。

  所以能大師這五句就是《華嚴經》的總綱領,《華嚴》說什麼?就說這五句,這五句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細說,所以是同樣境界,一點差別都沒有。這兩尊佛陀,我們要肯定能大師是佛陀,一點都不假,你看,在東西方不同的環境之下爲我們示現,來教導我們,我們接觸到,慢慢就能夠體會到、就能夠感悟。我們在這個地方能夠體會到《華嚴》的奧旨,奧妙之處,幫助我們在佛道上修行,然後也能契入這個境界,也就是我們需要妄盡還源,入華嚴境界,也就是入世尊的境界。這是大乘法裏,就是佛經哲學裏,確實是講得清楚、講得究竟、講得圓滿、講得高明。佛在《華嚴經》上說了一句話,「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講這一句。在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賢首國師說的,也清清楚楚顯示自性就是如來。

  《金剛經》上講如來這個名詞,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簡單的解釋,什麼叫如來?從理上講,「如來者,諸法如義」,講得太好了。如就是自性,一切法的現象,能生萬法,一切法,一切法就是自性,自性變現成一切法,所以一切法如其自性,自性如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古來祖師大德用比喻告訴我們,他用黃金跟金器來做比喻,把黃金比喻自性,把金器比喻成法相,就是能生萬法,金如其器,器如其金,就是如來的意思。從事上講,「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也就是今佛跟古佛是一不是二,這叫如來。說得好,說得很清楚。如來是誰?明白了,自己就是!沒有明白,你自己還是。沒有明白的時候在隱,明白就現出來。沒有明了的時候,你本自具足;明白了,能生萬法。明白了,你就是如來,不是別人,不在外面。所以佛法稱爲內學,經典稱爲內典,它是向內,就是自性、心性,它完全是從心性當中去求,才能夠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搞明白的。此地如來,自性就是如來,清淨是德,圓是圓滿,是講相好,明是講智慧。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是明;德相是清淨、圓,統統都說到了。這句話更簡單,惠能大師講五句,你看看賢首國師講一句,自性清淨圓明體,一句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五句,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部圓滿的《大方廣佛華嚴》。所以這部經,宇宙人生的真相,用一句話來說清楚,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叫『顯一體』。

  下面賢首國師給我們做了解釋,『然此即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如來藏,我們在前面費很長的時間跟諸位介紹出來了,什麼叫如來藏知道了,如來藏中法性之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如來藏是什麼?如來藏就是我們現在起心動念這個心,這個心我們常講妄心,可是妄不離真,沒有真,妄從哪來!真在哪裏?真就藏在妄中,所以叫如來藏。真是什麼?真是法性,法性就在如來藏裏面。所以我們的真性在哪裏?真性就在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裏面,只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如來藏中的法性,或者說如來藏中的自性,或者說如來藏中的佛性都可以,它就現出來,就現前了。

  這一句也圓圓滿滿的把自性清淨圓明體說出來,說出來是什麼?說出來我們每個人都有分,不但我們有分,一切有情衆生沒有一個是例外的。畜生道裏面,大從海裏面的鯨魚、陸地上的大象,小講到蚊蟲螞蟻、蜎飛蠕動,有沒有?有,牠的妄想分別執著裏頭也含藏著如來、也含藏著法性,跟我們沒有兩樣。不但有情衆生,有情衆生我們現在稱爲動物,這是有情的,無情衆生:植物、礦物,有沒有?有,在植物、礦物裏面我們就不叫它佛性,就叫它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在有情,就是動物,我們稱佛性,植物、礦物我們稱法性,爲什麼?它的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是從它這裏能生萬法變現出來的。怎麼變現法?在第二段給我們說明,第一段給你講能現、能生、能變的體,先給你講這個,然後再給我們說明它所現的、所生的、所變的萬法。萬法就是宇宙,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裏來的、我從哪裏來的,第二段在講這個,第二段講能生萬法。

  再說這個體,『從本已來,性自滿足』,我們把這個字省略掉,「從本已來」我們取兩個字,「本來」,這大家好懂,本來自性它就「滿足」,滿就是圓滿,足是沒有欠缺。這八個字就是能大師第叁句所說的本自具足,本來它就樣樣具足,什麼都不缺乏。我們看到宇宙森羅萬象,變幻無窮,善的有,惡的也有,清淨的有,染汙的也有。我們初學的時候想不通,不能想,愈想愈錯。所以我在講《華嚴經》,偶然之間看到這樣的經文,讓我一下想到萬花筒,我們小時候玩的玩具,我這個桌上還有一個萬花筒,這可以旋轉的,可以轉的。裏面打開看看,只有大概十幾、二十片不同顔色的紙片,你在這邊放大鏡裏面去觀察它,你去轉,它在裏面千變萬化,你轉上一天、轉上一個星期,找不到兩個相同的樣子。我才有一點覺悟,佛講我們自性變現出萬法,就像萬花筒這個道理一樣。怎麼變的?動就變了,不動就沒有了。這個動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動了,小動,好像波浪的微波,分別就是中度的浪,中浪,起心動念是小浪,分別是中浪,執著是大浪。我用這個話來講,諸位比較容易體會得到。我們現在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是大風大浪,所以它的變化無量無邊,無有窮盡。無論它怎麼變,都出不了這萬花筒。萬花筒是什麼?萬花筒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怎麼變也出不了六道。我們對佛說這樁事情才稍稍有進一步的體會。

  所以首先要了解,它在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本自具足;起心動念,能生萬法,這裏頭有隱有現,隱現不二。記住,隱不能說它無,現不能說它有,所以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特別囑咐我們應作如是觀,應該這個看法,那就跟諸佛如來看法完全相同。這個有是幻有,不是真有,佛法講真妄,它的定義,真是永恒不變是真,凡是會變的就不是真的。你看我們這個身有生老病死,那就不是真的,真的是怎麼?真的決定沒有生死的現象,沒有生老病死的現象,那是真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我們這個山河大地、星球,有成住壞空,所以沒有一樣是真的。說得更玄一點,連時間、空間都不是真的。時間、空間從哪裏來的?是從我們錯覺裏面産生的,不是真的。這個問題現代科學家也證實了,我們一向對時間、空間錯認了,以爲它是存在的,不知道它也是虛幻的。不知道就是迷,知道就是覺悟。

  講到能變的體性,『處染不垢』,染是什麼?染就是六道,我們迷了在六道裏面,時間也很久了,出不去,總在六道裏頭流轉,我們講搞生死輪回,搞這個東西,這大錯特錯!真正明白之後,才曉得這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造成嚴重的恥辱,爲什麼?那些覺悟的人他不再搞了,你看他們多麼悠閑、多麼自在。他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我們也是,他們能放下,我們爲什麼不肯放下?我們跟他們的差別就在此地,他們應化在十法界,應化在六道,他不沾染一絲毫的染汙,爲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我們現在落在輪回的時間久了,現在努力在修行。我們的修行對于自性來講,實在講是不相幹的事,所以『修治不淨』,你這個修,它就會清淨嗎?哪有這回事情!我們修的是什麼你要知道,修的不是真心,修的是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要把這個東西,這是錯誤的,把它修正過來。實在說,把這些錯誤的東西放下就是,放下,我們的清淨圓明體就出現,不放下它就隱藏,隱藏在哪裏?隱藏在我們現在一切幻相裏面。

  這在前面也跟諸位做過多次的比喻說明,所以現在電視是個好東西,從前沒有,我們把自性清淨圓明體比作什麼?比喻作電視的屏幕;能生萬法,我們把它比喻電視打開,頻道打開,它出現的影像。我們看影像的時候,往往是屏幕忘掉了,屏幕什麼都沒有,我們看電視看得很熱鬧,其實屏幕絲毫不沾染。屏幕裏顯出的色相是染汙,不清淨,這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呢?真的是屏幕。你怎樣去修治它?它本來是幹淨的,不是你修治它才幹淨的,現相,無論是什麼現象出來,它並沒有染汙。如何保持我們的心永遠像屏幕?實在講,那是真心,是本來有的,只要你不著相就沒事了,我們今天著了相。我們還用這個比喻,一個真正修行人,心地清淨的,我們把電視打開讓他看,他看了半天,你問他:你看到什麼?他告訴你他什麼都沒看到。你想,這句話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他講的是真話。迷惑的人,你問他看到什麼,他會把電視情節樣樣講給你聽,它全是幻相。他看到什麼?生滅法。屏幕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用這個道理去看電視,那就是修行!修《大方廣佛華嚴》,每天看電視,他會開悟,每天看電視,慢慢就看成佛了。所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不是定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電視也是其中的一門,門門通大道,門門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問題就像宗門大德勘驗學人,你會麼?你會看麼?會看的成佛了,不會看的迷在裏面,起心動念,造業受報,關鍵就在「你會麼」。不垢不淨,『故雲自性清淨』。

  『性體遍照,無幽不燭,故曰圓明』,遍照是智慧,智慧在哪裏?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爲什麼?我們的性體是遍法界虛空界,法界虛空界是從性體裏頭變現出來的。《楞嚴經》佛講個比喻講得好,佛把我們的自性比喻作天空,天空好像是我們的自性,宇宙萬法像什麼?像虛空當中的一塊雲彩,你看哪個大?虛空是自己,雲彩是自己變現出來的假東西,不…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