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集▪P4

  ..續本文上一頁愚癡感應的,地震是傲慢、嫉妒、不平所感應,佛是這麼跟我們說。總的一句話說,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山河大地,山河大地是隨著人心在轉的。這種說法,跟我們中國一般風水師的說法相應,風水家常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人有福,這個地方風水不好,像現在的地球風災、水災、火災還加上地震;如果人心善,這災難都沒有了,都化解。科學技術做不到,人的意念能改變環境,我們相信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呼籲這個世界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的人,我們大家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爲全世界各個地區災難來祈禱,會産生效果,縱然距離遠也能産生效果。這個江本博士曾經做過實驗,他在他自己辦公室,在東京放一杯水,玻璃杯放一杯水。打電話給全世界的朋友們,跟他一起研究水實驗的,世界各地都有,同一個時間大家一起祈禱,心都觀想他的辦公室桌上這杯水,祈禱十分鍾,同一個時間全世界各地。然後把這個水放在冰箱裏面,攝氏五度它結成的雪花,到顯微鏡底下去看,那個結晶非常之美,産生效果。這就是我們意念沒有距離的,你在地球的那邊,我們地球那邊是美國,你在那邊祈禱想著這個地方,它就起感應。他做的這些實驗做得好,我們可以拿來用,認真的去做會起很大的感應,災難能化解。

  去年巴西的預言家講九月份亞洲的大地震,九點一級的地震,確實是被我們許多同修念佛回向,真的化解,這不是沒有,這是會産生力量。巴西這個預言家在地震發生前一個星期宣布,這個災難沒有了。本來他說這個災難,如果不發生在中國,肯定發生在日本,結果在一個星期之前,透出來的信息說中國沒有,日本也沒有,真的就沒有。所以只要我們學佛的同學,我那個時候通知還是全世界淨宗學會的同學們,每天認真爲這樁事情來回向,其它宗教叫做祈禱,會産生效果,各地方有災難我們就要認真做。所以想到從前古時候,國家災難的時候,這些帝王大臣齋戒沐浴、斷惡修善,來祈求上天保佑化解災難,它有道理,它不是迷信,它真能産生效果。遇到有大災難,帝王下命令大赦天下,做好事,有道理,跟佛經上所講的同一個原理。我們相信古代帝王多半是虔誠的佛弟子,他們經常禮請高僧大德到宮廷裏面去講經教學,他懂得,知道災難現前怎麼樣應付。平常以倫理、道德、因果教化人民,人民心善、言善、行善,災難就不會發生。如果把教育疏忽,人心不善、行爲不善,災難就起來,天災人禍一齊起來,它都是有關聯的。所以我們不能不曉得這些道理。

  學佛之後,我們在大乘教裏面逐漸的明白,心性是平等的。所以佛教給我們,不要著相,不但不要著相,連心性也不可以分別執著。不但不能分別執著,也不能起心動念,爲什麼?自性裏頭沒有分別執著,你起這個東西是錯誤的。自性是清淨的,我們知道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我們用什麼方法回歸自性?用禅定。禅定這個名詞的含義,禅是從梵文翻過來的,禅那;定是中國字,它們意思很接近。所以用這麼一個名詞叫華梵合譯,兩個字,一個字是梵文,一個字是中國意思。禅的意思裏頭有靜有慮,所以它是放下,可是放下裏頭有看破,並不是完全放下,放下是什麼?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看破是什麼?他什麼都明了,不是不清楚。古人比喻得好,在禅定的境界,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個境界叫禅。如果只有定沒有境界,那錯了,那個禅定裏面是什麼?有定、有無明,他什麼都不知道。果報在哪裏?果報在四禅無想天。這個道理要懂,你要不懂的話,你修無想定以爲你是修禅,那大錯特錯了。無想定實在講也不容易,什麼都不想,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放下,但是一片漆黑什麼都不知道,這不是禅。禅是心裏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什麼都知道,你問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不問他,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說般若無知。沒有緣的時候,他心清淨的,心如止水;有緣你向他請教,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那是禅。拿一部經本來問你,你不能說是你不知道,那你不是修禅的。修禅的時候,他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是平等的,這是禅,所以慧是覺,禅定也翻作止觀,他慧他才觀。定是止,止是什麼?就是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修行功夫叫得力。有止沒有觀,錯誤的,有觀沒有止也錯誤,所以佛導我們止觀等運。

  平等的去學習,性相二邊都不執著,二邊都不分別,二邊都清清楚楚,對于理體清楚,哲學裏面講的本體,對于現象也清楚。體是真的,體是真有,但是體它不是個形相,所以講體通常都用空來代表。這個空不是無,空是有,爲什麼說它空?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質,我們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它;不是精神,我們想不到它,第六意識是想,你想不到它。所以說「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它真有,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萬事萬法是從它生起來的。我們常常用現在的電視屏幕來做比喻,法性理體就是屏幕,你不能執著它,它什麼都沒有。屏幕裏面現的相,這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還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因爲它也現相,都是屏幕裏的相。相是什麼?相是幻相,性是真性,真性永恒不變。但是真妄確實是兩樁事情,妄不會跟真融在一起,真也不會跟妄融在一起,各是各碼事,互相不妨礙,就跟我們電視屏幕顯像這個樣子很相似。所以你要會看,會看你天天用這個心去看,用這種觀去看,看久了也會開悟,也會豁然貫通。所以曉得染淨皆空,屏幕裏面的現相是染,屏幕是清淨的不染,屏幕裏面的色相是空的,這個屏幕怎麼?屏幕也不可得。我們現在是有個屏幕,有個東西可以得,實際上呢?實際上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它也不可得,叫萬法皆空。于性、于相都不要去分別,都不要去執著,那就是常寂光普照,這叫空如來藏,是從這方面看的。

  「不空如來藏」,心性具足無漏清淨功德,同時也具足有漏業惑染法,包藏含攝,無德不備,無法不現。這就是我們《還源觀》裏面,第二段、第叁段所講的,你不能說它空,也不能說它不空。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說空,對!相是幻相,當相即空,了不可得;性是真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可得,這是說空如來藏。說不空呢?相雖然是幻相,幻相不是沒有,有,幻相從哪裏起來?幻相依真而起,所以真裏面含藏著幻相,這個理很深。但是明白之後,對我們修學有很大的幫助。人生活在世間不能沒有求願,所以八苦裏頭有求不得苦,你有求。如果你把事相搞清楚之後,求願的心放下,真正做到什麼?于人無爭,于世無求。爲什麼不要去爭、不要去求?你統統具足,何必去爭,何必去求!你要去求、去爭,要真的能夠求得到、爭得到,佛都佩服你。你爭不到,你也求不到,你所爭的、你所求的是你自性裏頭本有的。當然自性本有要見性才能夠得受用,不見性不能得受用,不見性的時候你所爭到、所求的,我們講你命裏有的。命裏有的那是業,你過去生中造的業,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你這一生得財富,你爭也好,不爭也好,你都得到。爭也能得到,不爭也能得到,你了解這個,那我何必還爭!就不要爭了。可是不爭的時候得到更多,爭的時候得到反而少,爲什麼?爭是煩惱,你帶著煩惱會把你的福報逐漸減損,就虧損,所以不爭得到的多,爭得到的少。

  現在大家講競爭,錯了,他命裏有一百億的財富,因爲他爭,打了對折,大概只能得五十億,自己就以爲不得了,其實已經虧一半。他要是不爭的話會增長,命裏的一百億可能會達到一百二十億,何必要爭?爭是缺德。所以不用競爭,不用傷害別人、破壞別人,不可以用這個手段,你來的愈來愈多。北京有個胡小林居士,聽我講經懂得這個道理,他做生意以前是競爭,想盡方法破壞競爭的對手,去侮辱他、去打擊他。現在明白這個道理,對競爭對手贊歎,不爭了,反而自己的生意,在金融風暴來的時候,他一點損害都沒有。他告訴我,現在身心愉快,沒有這個煩惱,不擔憂,生意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四十五,這意想不到。原本以爲,家人、朋友都跟他說,你不跟對手競爭,你這生意怎麼做?他自己跟家人、朋友說,我做一年試驗試驗看,這一年賠掉我都沒有關系,我來做試驗。結果沒想到這些訂單超過去年,跟我說佛法真管用,佛法用在商業上會發財。你說是真的嗎?真的。爲什麼?你做這個生意,你裏頭德行加進去,怎麼會不發財!你不懂這個道理,天天跟人爭,破壞別人,你這個生意裏頭加上罪惡進去。你爭與不爭都是你命裏有的,加上罪惡肯定是減損,加上功德肯定是往上升,這是佛法用在商業上,無論用在哪個行業上,都會帶給你想不到的利益。所以佛就是教人不爭,教人守本分,教人累積功德,累積功德不但裏面有智慧,裏面同樣有財富,無所不有!所以學佛才是真正聰明人,真正覺悟的人。

  不空如來藏裏頭,給我們解釋這個原理原則,我們清淨的功德具足,不清淨的染汙煩惱也具足,問題是我們怎麼用法?染汙那邊我不用它,清淨這邊我用它,這就對了,這就沒錯。所以就稱爲不空如來藏。這是法性之體,法性能生法相,法相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諸佛實報莊嚴土,那都是屬于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次因爲澳洲總理的邀約,我明天就得離開,因爲這次我們預訂的沒講完,我想我澳洲回來的時候繼續講。謝謝大家,祝福大家過年好。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