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跟这句话意思完全相同。下面又说「藏」,藏是什么意思?藏是「库藏」的意思,前面我们也说过。「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就是收藏在里面,就叫做「如来藏」。「现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这个意思很完全,这就在凡夫位,现行功德不能现前,所以不叫做法身。我们就知道,迷的时候叫如来藏,觉悟的时候就证得法身,为什么?如来藏里面的无量功德都现前,诸佛所有一切功德都现前了,它起作用,都现在生活当中,都现在工作里面、待人接物之处,充满智慧、德能、相好,这就是佛,证得法身就称佛。底下《起信论义记》里面讲,「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隐时是隐藏的时候,隐藏的时候,如来藏在里头,没出生。没出生,但是他一觉悟就出生,如来就现前,所以叫如来藏。底下有个括号说「能摄故出生也」,从这些讲法,我们逐渐都明白了。后面说「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这个意思好,就是隐显,隐的时候叫如来藏,显的时候叫法身。所以这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经论里面都说这桩事情,隐显不同,法身跟如来藏是一体的两面。

  如来藏大意我们搞清楚了,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搞清楚叫看破,看破之后才肯放下,知道放下的功德利益是无法想象的。不知道事实真相,劝你放下你不肯放下,你认为一放下我什么都没有。这也不能怪大家,为什么?好像事实摆在面前不是像佛所说的。佛教我们放下财富你就得财富,我放下了真的会得到吗?得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佛说错?佛没说错,我们把佛的意思错会了,我们没有放下,自己以为放下,其实没有放下。我们在这里投机取巧,像做生意一样,你放一块钱明天就赚一万块,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本万利。侥幸的心、投机取巧的心来学佛,你怎么会有成就?你怎么会有感应?哪有这种道理?这里头有个原理、有个真理,就是我们的看破放下要与性德相应,才能起作用。我们孝养父母这是觉悟,放下什么你才真觉悟?放下不孝父母,放下不敬父母,因为不孝、不敬是烦恼不是性德。孝父母、敬父母是性德,性德它与自性的智慧德相相应,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佛真的没有说错,我们自己听经、读经,我们把佛的意思想错、解错,为什么会错?我们的心本来就错,妄心,它不是真心。真心你听经、你闻法,你所得到的是正知正见;我们不是真心,听经闻法所得到的多半还是邪知邪见,所以这才叫真正难。

  谁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我们都是凡夫,而且根性都不利,所谓是中下根性,我自己也是属于中下根性,怎样才能转得过来?慢慢的转,不能着急。就像一根木头泡在水里面,已经泡几十年湿透了,我们要问,这根木头里面还有没有火?还能不能点燃?木的性里面就藏着有火,肯定能点燃,但是现在它湿透,怎么点也点不燃。可是只要你有耐心,你有长时间,你慢慢去点,一年点不燃就两年,两年点不燃就三年,我相信能够有十年、二十年肯定点燃。就是要有耐心、有恒心,锲而不舍,我们学经教就是走的这个过程。最初的因当然还是过去的善根,佛家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善根就是你能信,你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这是善根,肯真干这就是福德,遇到缘这才能走上成功之道。自己过去生中有这一点善根,在这一生当中能遇到方老师,这是缘;一介绍我们就相信、就肯干,这就是福德。干得很辛苦,不退转,天天读经愈读愈有味,最初的十年是最难熬的。为什么?最初十年念不懂,能体会的意思非常浅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得不到。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喜悦得不到。也就是前十年都是落在佛学常识,义理悟不到,这是个难关,最难过的。所以往往学佛这一关不能突破就退转,就不学,那就没有法子。如果肯学,锲而不舍,二十年、三十年肯定有悟处,法喜现前,也就是学佛尝到佛法的味道,叫法味。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尝到法味,他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是世间的这种快乐,世间味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味道,不能跟佛法比,佛法的味比那个浓得太多,佛法里头有真乐。世味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个东西世间人以为是乐,是有乐,那个乐像什么?像吸毒,像打吗啡,乐过去之后悲就来了,乐极生悲,它有苦!不像佛法,佛法乐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是真乐。你要很长的时间慢慢心定下来,心定就开智慧,智慧开了再接触佛经,你会看到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肯定确实是无量义,那一点都不假,每个字出生无尽叫无尽义,字字句句无尽义。我们从什么地方相信?每年读这部经,每年都有新意思出来,上次读没见到的,这次读意思浮出来。所以这个经就永远有兴趣,读不厌的,遍遍有新意思,它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这就是性德,性德与它相应,它是不是性德?它是性德。弥勒菩萨讲得很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它怎么不是性德!念是性德,念里面成形,物质现象是性德,物质现象里含藏精神还是性德,法味无穷!能尝到这个你就永远不会退转,什么困难也难不到你。可是这个总得要有三十年以上的功夫,锲而不舍,你才能够熬出来,你没有这个功夫不行!而且还真的要干,干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经教里教我们怎么做法,我们真做,不折不扣的去做。

  首先就自度,自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得到,没有法子帮助别人。所以首先要成就自己,自利才能利他,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所以你就会很热心,真的是大慈大悲热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你不会感觉得疲劳,你也不会感觉得辛苦。为什么?到那个境界逐渐不再执着我,不再执着我这个身体,天天工作不会累。谁累呢?我累!有我就会累,没有我不会累,无我就真正契入佛菩萨的境界。有我,人会老、会衰退,无我他就不老,他就不会衰退。有我,就有生死、就有病痛。无我,谁生病?谁生死?没有!这也是大乘经教里面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学佛头一关破我执,这一关难,但是它把这个放在第一关,第二关是边见,就是对立。我们现在在学习过程当中,深深能够体悟到,破我执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把对立这个概念放下,比破我执容易。所以先学,我自己的学法是如此,首先学不跟任何人对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这个很自在、很快乐。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不对立,平等心慢慢就现前,对一切人平等,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

  首先下手处,怨亲平等,最重要的,我们学佛的同学常讲冤亲债主。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不是这一生,过去生生世世你跟这些众生结怨,这是真有不是假的。冤冤相报麻烦可大了,这是学佛最大的障碍,杀生你欠人家命债,借债你得要还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事是大麻烦事。所以学佛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成就,时时刻刻要念着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我们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要回向给他们,希望怨结能化解,我们一同修行,一同往生净土同成佛道,念念不忘,菩提道上才能够一帆风顺,障碍才能够减少。障碍要完全能够化解,那是分别执着真的放下。只要一切不分别、不执着,冤亲债主就能化解,你才真正能得到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如果你分别执着还有那么一点点,你的冤亲债主都还跟在你后面,所以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但是我们要有信心,那就是说我们的自性是如来,所以佛称赞我们是佛,佛说的话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每个人真正都是佛,只是现在是迷惑颠倒的佛,现在还在造作罪业的佛,没有清醒过来的佛,这是佛说话的本意。我们明白,怎样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对了。

  我们讲如来,佛法里讲的。现在一般人呢?一般人他讲真理,真理意思就是如来,相信真理,我们佛经里面讲相信自性,都是一个意思。我们读了这段文,知道一切众生烦恼心中,确实具足无量无边不思议的智慧德相,真有,决定不是假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自性里头统统具足。只是我们现在被烦恼盖覆,不能够现前,不是没有。好像黄金,金在矿里面跟矿石合在一起,你拿到矿石,你不能说矿石里头没有金。我们前面说木头里面有火,你一点燃它就烧起来,你不能说它没有。可是它没有点燃的时候,木头里你看不到火,你磨擦它慢慢就燃烧起来。这个石头里面你去提炼,提炼它就有黄金,它不是没有。我们现在再严重的烦恼,烦恼里头有如来智慧德相。

  如来藏,在大乘法里面有讲两大类,空如来藏跟不空如来藏,有这两种说法。「空如来藏」是说我们的心性,虽然随染净缘,随着清净就叫涅槃,随染污就叫生死;这个意思讲,随六道众生就叫生死,随四圣法界就叫涅槃,四圣法界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随着他们是清净的,心清净的。都说之为众生,六道里面六凡称为界内,这个界限就是六道跟四圣法界当中的界限,这是界内的凡夫;四圣法界是界外的凡夫,就是六道以外的凡夫。为什么称他凡夫?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就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他用的是这个心。四圣法界为什么称为净土?虽然用妄心,他的妄心用得跟佛很接近、很相似;换句话说,佛的教诲他们各个依教奉行,与戒相应、与定相应、与慧相应,这四圣法界。所以他们居住的环境叫净土,他没有染污、没有灾难。六道凡夫里面,这里面有善恶,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如果我们世界上居民,这个地球上居民人心都是善的,这个地球就非常美好,不会有一点灾难。

  今天还有同学问我,明后天我要到澳洲去,人家告诉我澳洲南部大火,北部有水灾,现在地球上处处都有灾难,气候异常,这什么原因?佛经里头解释,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认为什么?认为这是宗教、这是迷信,那就没法子。世尊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灾难是怎么发生的?水灾是贪欲发生的,贪心是水,火灾是瞋恚感应的,风灾是…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