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觉悟的时候称它为智慧,迷惑颠倒的时候叫它做烦恼。所以烦恼能不能断?不能断,烦恼断,智慧就没有,怎么能断得了!所以大乘教里面讲「转烦恼为菩提」,这个转字用得好,它不是断,它是转变,转什么?转迷为悟,烦恼就变成菩提。再给诸位说,生死没有了,生死就变成涅槃,涅槃是印度话,意思是不生不灭。真的,人是不生不灭的。迷的时候好像有生死,悟了的时候没有,悟了叫大般涅槃。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他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大般涅槃。所以大乘教里我们常常看到这个说法,「烦恼即般若,生死即涅槃」,是一不是二,总在迷悟不同。所以佛用的许许多多这些名相来形容,来帮助我们觉悟,用许许多多名相用意很深,用一个怕我们执着,用很多就叫你不要执着名字相。你懂得名字相的意思就好,可不能执着名字相,所以说了好多名字相。这是佛陀讲经教学的善巧,是方便法。

  下面又说,而且说得清楚,「此真性正实如来藏在缠中」,这个真性正实如来藏在缠中,缠是烦恼缠缚,被烦恼所缠缚,「名如来藏」。「一切众生皆有真理故」,真理就是如来,真理就是自性,真理就是真如,一切众生皆有,所以从真理上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胜鬘经》里面也有这么一句话,「如来性住在道前,为烦恼隐覆,众生不见,故名为藏,是众生藏如来也」。这段话很好,如来性就是自性,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世尊在《华严》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住在道前,道前是你还没有成道、没有证道,你现在在修行,你还没有证得自性。或者用禅宗的话说,你还没见性,虽然天天在修,你还没见性。在没有见性之前,你自性里头的智慧德相现不出来,被烦恼隐覆,众生不见,这叫藏,藏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没有,是藏在里面,藏在烦恼的下面,所以众生藏如来也,六道凡夫就是这个情形。什么时候烦恼没有,把烦恼放下,如来藏就现前,这一现前就叫做法身,你就证得法身。为什么?这个智慧一现前,你就肯定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禅宗语录里头有这么一句话,这个人参禅开悟了,悟了是什么个境界?他说「遍法界虚空界是沙门一只眼」。你想这是什么意思?一体,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就像我一只眼睛一样,一体。一体,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现前,无量的德能现前,无量的相好现前,那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是智能不是知识。有德行,圆满的德行,自自然然与十法界依正庄严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现在不讲有情众生,我们讲依正庄严,这个范围很大,为什么?他跟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统统有感应。这是什么?这是德,圆满的性德。他有圆满的智慧,起作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华严经》末后看到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无论是善财,无论是他参访的善知识,他们的言语造作都是圆满智慧的表现,连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所表现的都是智能的显示,这我们不好懂。展现出来是圆满的相好,这叫善,这叫本性本善。隐覆之义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三段,「能摄之义,真如在烦恼中,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来藏」。这就是刚才所说的,它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这就是《华严经》佛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简单的说,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相好,相好我们中国人一般称福报,圆满的福报,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所以,德行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悖德是自性里头没有的。哪些是性德?我们在前面讲的,爱是性德,第一德。在中国人讲,孝是性德里面第一德,孝是什么?孝就是爱。孝这个字,所以中国这些文字,这也是在全世界所有一切国家族群里面找不到的,中国的文字是智能的符号,你纵然念不出来,可是你看它那个样子,你会懂得它的意思,这智能的符号。孝字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是子,你想想看这什么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现在人讲有代沟,代沟就不孝,孝就没有了。孝没有代沟,是一体,上面还有上面,下面还有下面,这就是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体。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纪念祖先,他莫名其妙,祖先你又没见过,听说是几百年、几千年的,你祭他干什么?可是在中国人,孝是什么?几千年、几万年、百万年、千万年总是一体。

  中国有文字是从黄帝才开始,有文字记载不过四千五百年。没有文字之前是传说,传说现在大家都肯定是炎黄子孙,那就追溯到伏羲、神农,伏羲、神农距离黄帝大概也是一千年的样子,这个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常讲,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之前有没有?当然有。没有,我们从哪来的!所以你往上追溯可以追溯一百万年、两百万年,炎黄子孙演变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所以我过去常常想到,《百家姓》里面所讲的四百多个姓氏,我以为都是一家人,现在所讲的汉族,这是一家人。演变几千年之后,真是枝叶繁茂,这么大的一个族群,同一个祖先。所以,孝是性德,从孝演变出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全都是性德,你天性里头本来就有。所以现在都忘掉,现在人不孝、不悌、无礼,甚至于连耻辱都不知道,不知道羞耻,这是什么?没人教。如果有人教,很快的就把他唤醒。我们这二、三年在中国汤池办《弟子规》的教学,实在是让我们感到惊讶,这批老师热心去教学,教了三个月,人的性德就显示出来,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他懂得孝悌、懂得礼义,都能够在生活上表现,首先表现的是谦虚,自己谦虚,对别人尊敬,对别人有礼貌,看见任何人都是和颜悦色,都能够九十度的鞠躬,这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学来的,所以它是性德。从这些德行里面,你就看出他的智慧,你也看出他的福报,没有一样不是圆满的。所以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本来是佛,本来成佛,只是现在一时迷惑了而已。所以我们通过这个实验,肯定人性本善,而且肯定人民是非常好教的,你不教就错了,你要去教他的话,各个都是圣贤,人人都是佛菩萨。

  《占察经》里面有这么个说法,「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这个彼心就是众生心,就是我们现前的心,我们现前这个心烦恼重重,妄想纷飞。可是里面真如本性在其中,所以他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这句说是谁?这句说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业是事业,业是造作,诸佛菩萨的事业是什么?是在十法界现身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无漏清净之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无漏就是他们所作所为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再说得明白一点、粗浅一点,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名闻利养,他没有贪瞋痴慢,他做得非常积极。什么都没有,他为什么那么积极?刚才讲了,因为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推动的力量是同体大悲,跟我同体,慈悲心生出来。无缘大慈,无缘是没有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条件的,没有任何希求的,这是诸佛菩萨。我们虽然没有证得这个境界,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去学习,这就对了,这叫学佛。

  所以我们总是要记住,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认真跟他学习,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就对了。如果我们只是学经教、学样子,样子是形式,很多!有参禅的样子、有持戒的样子、有讲经的样子、有念佛的样子,样子可多!虽然有这个形式,自己还是自私自利、还是有名闻利养、还是有贪瞋痴慢,这是什么?这叫搞佛学。搞形式都是搞佛学,有没有用?不能说没用,什么用处?跟佛结个缘,这一生不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了生死证菩提这个问题没分,还是搞六道。如果你的心善、行善,在六道里面来世生三善道,如此而已;如果你的心行不善,纵然有佛形式、外表,来世还是要堕三途。这些事理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否则我们学佛会走错路。怎样才不错?学佛要学释迦牟尼佛,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学儒要学孔夫子、要学孟夫子,他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这就对了。要像!学儒要像孔子,学佛要像释迦牟尼佛,人人可以学得到。绝不是孔子就他一个人,就不可能有第二个孔子;释迦也是他一个人,再没有第二个释迦,没这个道理。夫子曾经说过,人人可以做尧舜,尧舜是大圣人,孔孟就是以尧舜为学习的榜样,他学得很到家,他学得很成功,也成为大圣大贤。我们历代祖师大德里头有不少学释迦牟尼佛,也学得很成功。所以我们要立志,我们要发心,要认真向佛菩萨、向圣贤去学习,学习的好处说不尽,好处你没有法子想象得到。

  我学佛的时候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以前不知道,以为佛是宗教、是迷信,不接触。我跟方老师学哲学,方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是圣哲,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话很动听,听了之后我才去改变观念,我晓得佛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宗教,这里头有最高的哲学。学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不但有最高的哲学,有最高的科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包,无奇不有。这部经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已经用了四千多个小时,进度多少?差不多是五分之一,四千个小时,要像这种进度的话,全经学完还要两万个小时。你们诸位想想看,世间这些学科还有哪个比这个更大的,要算学分,那多少个学分!这么好的东西,你看被人家冠上迷信、宗教,让许许多多这些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不接近,缘失掉,多可惜!所以我感谢老师,如果不是老师提醒,我这一生当中不会碰它。接触到之后才知道好,才真正发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走他这条路子,这条路确实是人生最高享受的一条道路。

  下面他举《起信论》,《起信论》上说「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其实这句话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