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記 忏悔品第六▪P5

  ..續本文上一頁實性,于」此真「實性中,不」會「染」于「善惡」,不染善惡的自性清淨智光,「此名圓滿報身佛」。對此又加解說:衆生本有「自性」,假若生「起一念」之「惡」,且惡極重,能「滅萬劫」所修「善因」,善因極爲難以修集,只要生起一念重惡,如跟邪見者走,撥無善惡因果,是就極重惡念;設使于「自性」中生「起一念」之「善」,而這善念其力廣大,便「得」將過去所造如「恒」河「沙」數的罪「惡」滅「盡」。力大一念善,如法華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若過去有人在世無惡不作,本如是因感如是果,到了地獄門前,感于地獄之苦,即以一念誠摯心,稱念一聲佛號,即脫地獄諸苦,不但自己不墮地獄,就是已墮地獄罪苦衆生,聽到這聲佛號,亦得脫地獄苦,想想這一念善,其力多麽重大。從滅恒沙罪始,「直至無上菩提,念念」之中,皆能「自見」本性,再也「不」會「失」此見性的「本念」,是即「名爲報身」。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爲變化。思量惡事,化爲地獄;思量善事,化爲天堂;毒害化爲龍蛇;慈悲化爲菩薩;智慧化爲上界;愚癡化爲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最後解說化身佛。首問「何名千百億化身」?化身,是佛的應化身,簡稱化身、應身。如出生王宮,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等,就名應身。依此應身出生無量無邊化身,名爲化身。爲滿衆生的所求,隨順所化的衆生,示現種種的形像。如爲化度人類示現人身;化度天、龍示現天身、龍身;化度鬼、畜示現鬼身、畜身。總之,如經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隨機示現有千百億那麽多化身。依教理說是如此。現在六祖告訴我們:化身是隨衆生的思量而變化的,「若不」攀緣「思」量「萬」有一切諸「法」,心「性本如」晴「空」那樣的清淨,不受纖毫塵埃所染,對于萬有諸法,若有「一念思量」,就有種種變化,「名爲變化」。心念是有種種不同思量的:如所「思量」的是「惡事」,自心就能「化爲地獄」境界;「思量」若是「善事」,自心就能「化爲天堂」境界;有了「毒害」的念頭生起,自心就能「化爲龍蛇」的形像;有了「慈悲」的思念生起,自心就能「化爲菩薩」的形像;有了「智慧」的思念出現,自心就能「化爲上界」的諸天境界;若時有了「愚癡」妄念的現前,自心就能「化爲下方」叁惡趣的境界。「自性」的「變化」實在很「多」,有了什麽思念,就有什麽變化,但世間「迷」惑的「人」,「不能」自「省」自「覺」,所以「念念」生「起惡」的思量,「常」常「行」于「惡道」,受種種的痛苦,若能「回」轉過來「一念」向「善」,妙明「智慧」立「即生」起,成就無上佛道,隨緣赴感度化,「此名自性化身佛」。因是隨緣赴化,有千百億化身。

  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叁身,即識自性佛。

  六祖叫聲「善知識」說:上已分別說明叁身,現在結說叁身一心。「法身」清淨本然,是自性中「本」來「具」有;若能「念念」于「自性」中「自見」其性,生起般若智慧照見本性,「即是報身佛」,再「從報身思量」發起智慧運用,應現何身即現何身,此「即是化身佛」。說到歸依,是要「自」己覺「悟、自」己如實「修」行,契于「自性功德」。這樣歸依,才「是真歸依」。人體的「皮肉」只「是色身」,危脆敗壞「色身」,就「是」自己的「舍宅」,雖可『借假修真』,但實「不」足以「言歸依」。行者「但」能「悟」達「自性叁身」,「即」可認「識自性佛」。不認識自性本具叁身佛,不得說爲真歸依。

  

  

說無相頌總結

  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六祖說:現「吾有一無相頌」,我說出後,你們「若能」讀「誦」受「持」,于此「言下」立即使「令汝」等,累「積」多「劫」所有「迷」惑「罪」業,「一時」就可「消」除「滅」盡。

  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叁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依佛法說,一個行者,對于福慧,最好雙修,但世間「迷」失心智的「人」,對「修福」很肯得修,認爲多多修福,就可得到福樂,但「不」知道如何「修道」。道可說是道業,亦可說是智慧。這種人,不但俗人很多,學佛者亦如此。如勸他們多修道,他們答以「只言修福便是道」,還要另外修什麽道?不錯!發心「布施」,乃至廣修「供養」,所得「福」德是無量「無邊」的。應知這樣福德,只是有漏福德,只感人天福報,到了福報享完,同樣會造「叁惡」趣的罪業,照舊要墮惡道受諸痛苦。所以行者「擬將」所「修福」德,「欲」以「滅」除過去所造的「罪」業,很難做到。因「後世得福」,固沒有問題,但「罪」業「還在」,想不感惡報,絕對不可能,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因果定律任何人改變不了。應當怎辦?「但向」內「心中」,根「除」一切「罪緣」,「各」于「自性中」勤求忏悔,方是「真忏悔」。如雲:『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如現實世間有很多大富大貴的人,別人以爲他很快樂,殊不知他本人很憂苦。倘能「忽」然頓「悟大乘」佛法的「真忏悔」法,就以爲一切罪業真的忏悔掉了,必須仍精進的「除」去「邪」迷錯誤。實「行」佛法「正」見,「即」可消業「無罪」,坦然前進。

  

  真正修「學」佛「道」,遂「常于自性」中「觀」照,了解凡是所有,都是錯誤顛倒,遠離邪知邪見,「即與諸佛」等「同一類」,不複有生佛差別?應知「吾祖唯傳此」圓「頓」大「法,普願見性」的學佛人,悉皆與佛是「同一體」。所說吾祖,是指初來中國傳法給慧可的達摩,直到傳法給惠能的弘忍,或說西天東土曆代祖師所傳,皆是圓頓大法,除此更無別法。行者「若欲當來覓」得「法身」,不是怎樣難事,只要「離諸法相,心中洗」淨塵染,就可得到法身。因這是本具的,毋庸向外覓求。

  上對你們說明真忏悔,現望大家「努力自見」本心,千萬「莫」要「悠悠」的蹉跎歲月,空過光陰,因生命在呼吸間,一口氣不來,「後念忽」然斷「絕」,此「一世」人身即告完結(休)!假「若」了「悟大乘」圓頓妙法,「見」到本有自「性」,更「虔」誠「恭」敬的「合掌至心求」此無上大道,必如所求得到。願諸善知識,精勤勇勐的,向大道前進,不要悠悠惚惚的過去,若是如此,後來懊悔已是很遲!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裏,如常在吾邊;于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裏,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衆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六祖大「師」又諄諄告誡「言」:諸「善知識」!你們老遠到這山來,所要聽聞的佛法,我已大略說過,你們想亦了解,但你們對我說的,「總須」讀「誦」記「取」,並要「依此」所說如實「修行」,而于此「言」說之「下」,確實「見」到自己本「性」,以後「雖」然離我惠能而「去」,縱有「千裏」之遠,「如」同「常在吾」的身「邊」,不一定非要同我住在一起。經中佛亦曾說:『善能如法持戒,與我同在』,其理由是一樣的。反過來說:你們若「于」我「此言」之「下,不」能有所領「悟」,縱然時刻在我身邊,天天都能見面,實際「即」好像面「對面」的,猶如距離「千裏」一樣,有什麽用?又「何」必不惜「勤」勞的「遠來」求法?六祖說到這兒,再對四方來的善男信女,認真殷勤的叮咛說:你們多多「珍重」,各各「好」好回到自己地方「去」!「一」群信「衆」,聽「聞」大師說「法」之後,人人都得開悟,所以說「靡不開悟」,都很「歡喜」的信受「奉行」!

  大衆所以非常歡喜的信受奉行,實因祖師開示太過真切,且苦口婆心的一再教誡,希望每個來山聞法者,都能明心見性,得到實際法益,如不切實奉行,怎能以報祖師慈意?願諸聞法大衆明心見性,固是每個學佛者,特別是禅宗行者,一致希望得到的。但如擴大來說,現在壇經中所有指示,皆是提昇人性向上,亦是開展佛法淨化,不再長期爲諸塵勞所染!祖師爲佛法爲衆生一片深心悲願,多麽值得每個佛子崇敬﹗

  

《六祖壇經講記 忏悔品第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