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記 疑問品第叁▪P4

  ..續本文上一頁妙法不得入心。

  大海,通常說:『無風叁尺浪』,如稍有風鼓動,就會洶湧澎湃的波浪滔天,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隻,就會波動不已,人在船中,就感危險。六祖現說:「邪心是海水」,意顯衆生心中有了不正當的邪念,就會如海中波浪那樣的波動不已,時而錯誤的想到這樣,時而錯誤的想到那樣,使得自己精神恍惚不安,海水中的波浪,總是一個波浪接著一個波浪,從來沒有停止,通常形容煩惱滾滾而來,所以說「煩惱是波浪」。

  龍,其長稱龍王,或稱龍神,爲八部衆之一。多住水中,時人信能呼雲起雨。龍王及大龍降雨,雨滴如車軸那樣大。諸經論中,說到龍的地方很多。至于毒龍,佛爲度化優樓頻那迦葉,曾于火神窟中降伏毒龍;又佛在前身曾爲大力毒龍,不惜生命而持禁戒。印度及印尼爪哇,所有古塔上的凋刻,多爲人身蛇形,而實蛇即是龍。龍王,或行地上,或居空中,或依須彌,或依于水。印度太古以來名禅那,有種族。現東北印度及緬甸西北部廣大地區,崇拜龍蛇的很多。至于取名龍城者,現仍存在各地。龍之所以爲龍,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長能短,有諸說法。雖如此,畢竟是畜生趣所攝,爲愚癡瞋恚造業所感的果報。由于龍中有毒龍,爲人如果心存害人,而且毒辣無比,則無異于毒害人群的毒龍,所以說「毒害是惡龍」。

  在這世間做人,大都虛僞不實,即或貌似對你誠實,暗中鬼鬼祟祟的作弄你,使你不覺不知,還以爲他對你很好,這樣如鬼神一樣的幻化不實,一旦爲人識破,就爲人所不齒,所以說「虛妄是鬼神」。人生在世,不知好好做人,只是終日在塵勞中奔波不息,白白空過一生,好像魚鳌之類,在水中遊來遊去,不知生存所爲何事,所以說「塵勞是魚鳌」。魚是水産動物,亦爲冷血動物,屬于卵生有情;鳌是魚的一類,背部是褐色,腹部是白色,邊緣很柔軟,俗名甲魚。

  

  地獄爲叁惡道之一,不要以爲墮入地獄,才成地獄衆生,就在現前爲人,假定貪瞋煩惱很重,並經常在內心活動,不是貪煩惱異常活躍,就是瞋煩惱極爲熾盛,不特造成很多的罪業,就是偶做點功德,亦爲此二煩惱破壞,將來必墮地獄,感受極重苦報,就是于現生中,爲二煩惱擺弄,如在地獄感到不安,所以六祖說:「貪瞋是地獄」。衆生特別是人類,不但有貪瞋活動,亦有無知愚癡,不但不明事理,對于因果亦予否定,認爲說因說果,都是騙騙人的。如所說的畜生,同類互不相識,在可能範圍內,總是互相吞噉,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或如老虎吃綿羊,老鷹捉小鳥等,這不是愚癡是什麽?愚癡無智的人,正好像畜生,所以說「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

  講到這裏,六祖叫聲「善知識」說:爲人最要除的,當是不造罪惡,至于修善,善行很多,理應修一切善,若能「常」常奉行「十善」,所要求生的「天堂」,立刻「便至」面前,並不是件難事。如給孤獨長者,量地建精舍,忉利天中,其宮立現。不過佛法不以天堂爲究竟,天堂享受雖超人間,但仍在六道中,不論生到怎樣高的天堂,到了天福享盡,天壽告一段落,仍要墮落下來,並未超出輪迴,因此佛法不勸人生天,與其他宗教所說天國,有著很大不同,一般宗教所說天國,認爲到此獲得生命永生,一切皆已究竟,再也不會墮落。

  如進一步修行,將所執實有人我妄執破除,知道人我原是平等的,設有高低的差別,像須彌那樣高的我慢,或所造如須彌那樣高的罪業,不用什麽力量去推動,自會自動的倒去,所以說:「除人我,須彌倒」。爲人專以不正當的主意對人,內心自然波動得如大海水,去除了不正當的邪念,自心會平靜得如海水無波,所以說:「去邪心,海水竭」。內心不但沒有邪念,各式各樣煩惱,也予徹底撲滅,當就沒有波浪,所以說:「煩惱無,波浪滅」。爲人忘了毒害人的心,就如水中的魚龍滅絕,再也不會用心思去害人,所以說:「毒害除,魚龍絕」。世間所以有很多事情發生,病在人們內心不健全,時而有這個不健康的煩惱唆使你這樣,你就照這樣去做,時而有那個不健康的煩惱唆使你那樣,你就照那樣去做,怎會沒有翻天覆地的事情發生?如全世界各地常有大小戰爭發生,動辄死傷千馀萬人,不是不健康的心理造成,怎會有這悲慘的事情發生?如每人心病健全起來,沒有人我是非,乃至忘了對人毒害,人類自然過著安定無事的生活!

  

  

明淨到彼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叁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如是去惡行善,使「自心地上」的「覺性如來,放」出本具的「大」智慧「光明」,向「外照」耀「六門清淨」。六門,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內外之門,使其超出六塵境界,不爲塵勞之所雜染,因爲六根大門,攝受外界塵境,衆生分上總是爲其所染,現得智慧光明的照耀,諸門不爲塵境所染,所以六門皆得清淨。智慧光明,亦「能破」除「六欲諸天」貪圖天上的欲樂,甚至破除六天諸有漏業。六天,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前二是地居天,後四是空居天。六天衆生在天上,除享受物質福樂,還有男女間欲樂,所以說爲六欲天。「自性」所放出的大智慧光明,「內照」自己本心,將盤據內心中貪瞋癡「叁毒」煩惱、「即」刻予以消「除」,就是要墮「地獄」餓鬼畜生「等」的一切「罪」業,也「一時」得到「消滅」,從此不再墮叁惡趣,受諸惡趣苦報。如是「內外」照得「明徹」,到處皆是清淨,當下「不異西方」,還修什麽法門求生西方?一個佛法行者,應該作如此修,如「不作此」清淨「修」,「如何」得以「到」達「彼」極樂世界?長沙和尚說:『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爲羅刹,悟時刹海是真心,身界二塵元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

  大衆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衆生,聞者一時悟解。

  「大衆」聽「聞」六祖對西方的解「說」,因講得非常善巧微妙,都很「了然」的「見」到本有自「性」,感到甚爲稀有,爲表對師謝意,「悉皆」向祖虔誠「禮拜」,同時異口同聲贊歎道:「善哉」!用白話說,顯示祖師講得太好,非一般人所能講出。因爲實在太好,複共同聲「唱言」:我們得到這樣法益,不能以此滿足,理當「普願法界」所有「衆生」,皆能聽到這無上妙法,「一時」皆得「悟解」,同樣得到法益。

  

  

示在家修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爲教授!師言:吾與大衆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于道何益?

  六祖大「師」看到大衆樂于聞法,並願衆生皆得悟解,如是自利利他熱心爲法,確極難得,就又很樂意的告「言」:諸「善知識」!學佛當要修行,但是說到修行,不要以爲出家方可,出家修行無諸牽累,當然很好,「若欲」真正發心「修行,在家亦」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在寺廟,所以說「不由在寺」。「在家」果「能」依法修「行」,就「如東方人心」地純潔「善」良,必會修得淨土現前;反過來說,出家住「在寺」內,貪圖安享清福,「不」老實的「修」行,就「如西方人心」地不潔,甚至會得造「惡」,不特不會生到西方,且能會出差錯,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說到修行,最重內心清淨,做到「心」地「清淨」,不染世俗塵勞,「即是自性西方」,還要求生什麽西方!天臺宋代知禮說:『唯心淨土,本性彌陀』。元代惟則淨土或問中說:『所謂十方微塵國土者,惟吾心中之淨土也,叁世恒沙諸佛者,惟吾心中之佛也。知此,則無一土不依吾心而建立,無一佛不由吾性而發現。然則十萬億外之極樂,獨非唯心淨土乎』。從這可知十萬億外淨土,不離我人之心,唯求自己心內,淨土立即實現!

  在家可以修行,絕對不成問題,但是怎樣修法,很多人不明白,「韋公」爲此特「又問」于六祖:老師說「在家」亦可修行,我們是相信的,但是「如何修行」,「願」師尊明白「教授」,讓我們依于指示如實而修。在家可修,是鼓勵一般信徒,在家庭認真修持,不是要人不用出家,現有不得其意者,以爲學佛不要出家,只要學佛者即可,果真如此,「住持叁寶」中的僧寶,誰來擔當?沒有住持僧寶,佛法難道還可久住世間?

  六祖「師」尊開示說:現「吾與」你們「大衆」解「說」這問題,主要是說不執著的「無相頌」,你們「但依」無相頌中所說次第「而修」,那就「常」常「與吾同處」一個地方,沒有什麽差「別」。「若不作此」而「修」,縱然「剃髮」現「出家」相,天天與我同住,對「于」所修聖「道」,又有什麽(何)利益?學佛不是在形式上的表現,而在修行上如何踏實,能如實的修行,在家同樣可得大益。有說:『最難者居家修行,其次在群衆中,再其次在寶塔上』。在活生生的實際情況下,仍然有把握的修持,方能考驗我們真正的清醒。

  

  

說無相頌

  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衆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持戒,不論出家在家佛子,都應嚴格守持,戒的唯一定義,在于防非止惡,如能受持淨戒,就不致于造罪,犯戒對己不利。…

《六祖壇經講記 疑問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