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一百一十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必須在種種艱苦生活中掙紮,在種種拂逆的環境裏奮力。

  俗言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家人爲的是了生脫死、住持正法,令佛法久住于世,利益衆生,並不是爲享受而來,也不是爲露臉而來。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絕不能肩荷如來家業;沒有斬釘截鐵的毅力,絕不能成就出世道果。”

  這一段教言真的很感人,大家在做事情時,也應該懂得怎麼做。現在有些發心人員,每天都在默默地奉獻,他們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但人們根本不知道。那天有位居士激動地說:“我回去之後,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們的法本、光盤等學習資料來之不易,裏面有包括您在內很多人的心血!”(我原來認爲自己是主要的,結果她說“包括您在內”。)

  的確如此,那天我去了做法本的工廠,看到一本書有好多工序,一道一道的,很多工人的手都裂了。你們有些人每次拿到法本時,覺得“今天來一本,明天又來一本,都不知道放在哪裏”。其實它的來源是很不容易的,先要做,做完後裝訂,裝訂好後根據需要量而運送……在整個過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但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做,最後獲得的是什麼?就是大家發自內心的轉變。倘若你們的修行真有轉變,我想在座的很多道友,“包括我在內”都是願意付出的!

  如絮極輕盈,隨風任來去,

  身心若振奮,衆善皆易成。

  就像輕盈的柳絮隨風飄送、來去自如一樣,我們的身心如果調柔,爲歡喜心所帶動,那麼一切善事輕而易舉即可成辦。

  人的心態很重要,禅宗這樣認爲,密宗也是這樣認爲,所以大家先要認識自己的心,盡量不要被煩惱控製,每天都是苦不堪言。雖然《中觀寶鬘論釋》說輪回是痛苦的自性,快樂只是暫時的、虛僞的,這方面講了很多理由;《中觀四百論》也講輪回的本性是一種痛苦;諸高僧大德在教言裏,也一再宣說輪回痛苦。在這樣的痛苦中,心完全快樂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通過學習佛法,心的歡喜是無法用文字來描述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感受。

  很多人在沒有學佛時,對生活、感情等亂七八糟的事情非常執著,爲此流過的眼淚若積在一處,不敢說有大海那麼多,但一碗可能沒問題,愛哭的人甚至有一大鍋。這樣的話,懶惰的人就不用提水了。(聽說有些人特別懶,不願意到很遠的地方去提水,節約水的方法多種多樣。)

  假如心沒有快樂,很多事情都難以成辦。現在西方心理學家,通過對心情進行各種測試,得出的結論是:心情的放松愉悅很重要,若想長命百歲,就不能有焦慮、牽挂,不然對壽命有一定的損害。所以老年人想長壽的話,不要天天想這個、想那個,執著這個、執著那個,而應春夏秋冬都很開心,時時處于快樂的狀態,就像那天所講的禅宗教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在這樣的心情下,做什麼善事都會很歡喜,而且功德也非常大。

  法王如意寶在解釋此頌時,提起他老人家的一段有趣經曆:在文革期間,有個非常愚笨的領導,給法王等一群高僧大德解釋革命語錄,其中有句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那個領導說:“你們知道吧,人總有一天會死,你們也死,我也死。死了以後,有些屍體特別重,就像泰山一樣——所謂泰山,是我們附近的這座山。有些屍體特別輕,輕得像柳絮一樣。鴻毛指的是柳絮,柳絮知道嗎?就是秋天被風吹動的那個柳絮。”後來法王一直笑。

  這些愚笨的人,真的沒有慚愧心,在法王這樣精通世出世間的大德面前,還如此大言不慚。那個人的水平很低,讀的時候也磕磕巴巴,但在那個年代,他成了積極分子的領導,一會兒給法王發脾氣,一會兒批鬥他們,說:“知道嗎?這個語錄是很深的,一定要給我好好背誦!”(衆笑)所以,我們講《入行論》的時候,千萬不要這樣解釋錯了。

  假如對善法有了歡喜心,做什麼事情都很自在、很方便、很容易,否則會經常産生放棄退怯的念頭。有些人去聽課時,看到下雨了,就滿肚子牢騷:“下雨還要去聽課,多累呀!最好什麼課都不用聽,呆在家裏多開心!”對他來講,聽課完全是一種壓力,這是修習善法最大的障礙。

  我在這麼多年來,凡是去一個上師面前聽法,都有一種歡喜心,可能也是跟前世的習氣有關吧。平時接觸領導做一些世間交談,心裏還是有一定顧慮,事後感覺非常累。而聽聞佛法的話,不管那個上師講得好不好,一聽說今天是去聽法,不是其他的事情,自己馬上就精神振奮、非常快樂。在這樣的心態下,做什麼都會得心應手。而有些人像被關在監獄裏一樣,天天想著什麼時候得到釋放,以此心態來聞思修行,絕對不會成功的。

  當然,行持善法要有歡喜心,行持惡法不要有興趣。有些高僧大德由于往昔的串習力,凡是造惡業的事情,自己從不願意參與。我們學院有一位大德,每當聽到別人說過失或講些無聊的話時,他臉色馬上變了,就不說話了。而一提起弘法利生的事業、大乘佛法的教言,他就興高采烈,立即打開話匣子。這種情況不是一次兩次了,其實人的性格還是跟習氣和素質很有關系。所以,大家行持善法要興致勃勃,造惡業盡量不要有很大興趣,一旦産生惡念,當下要勵力忏悔。

  好,《精進品》已經講完了。非常非常希望大家精進,不要懶惰,如果有了精進,學佛一定會成功的!

  〖第七品釋終〗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一百一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