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P26

  ..續本文上一頁 「須菩提。以要言之。」,那麼撮要來說一說。「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這個經,有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不可以秤稱、不可以這個鬥量的那麼多的功德。「無邊功德」:這個功德是無邊的,沒有邊際。

   「如來爲發大乘者說」:如來,不是爲這一些個小果聲聞,說的這個《金剛經》,是爲發大乘菩薩心的人,而說的這個《金剛經》。「爲發最上乘者說」:這不單發菩薩心行菩薩道,而且還志求佛道,要廣度衆生,最上的、無上的這種佛乘。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假設要有人能受持這一部經,能讀誦這一部經。「廣爲人說」:來給一般的人講說。「如來悉知是人」:如來,以這個天眼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這個人,他都得到成就了,這不可以鬥量、不可以秤稱的無邊不可思議這種的功德。

   「如是人等」:像受持讀誦書寫這個人這樣子。「則爲荷擔如來」:這個就是負擔如來所有的家業。「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弟子:這個負擔如來所有的家業,是甚麼?)「荷擔」,就是擔負著。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何以故」:甚麼原因這一個人就是負擔如來家業的人呢?「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假使他要歡喜這個小乘的法,這樣的人。「著我見人見」:他著住到我見上,就有一種貪心;著住到人見上,就有一種瞋心;著住到衆生相,就有一種癡心;著住到壽者相,也就有這一種的著住到壽者相,這種的愚癡的見。「則于此經」:他在這《金剛經》的裏邊,「不能聽受讀誦。」他因爲祗歡喜小乘法,所以對于《金剛經》大乘的實相無相的這種的法,他就不能聽受。他也不相信,也不能接受;也不會讀,也不會誦;也不能爲人解說。因爲他心量小,境界小,所以對這個大乘法,他就不懂。「須菩提,在在處處」:無論在甚麼地方,「若有此經」:假設若有這一部《金剛經》的話。「一切世間」:一切世出世間,這個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和阿修羅,有天福而沒有天德的這種修羅法界的衆生,「所應供養」:都應該供養這一部經,應該發心供養。

   這供養呢,以前講過很多,現在把它再講多一點。這供養,有十種的供養。十種供養都是甚麼呢?第一就是香。我們供佛的那個香,要買最好的那個香、最值錢的那個香,不要買那一種香,是幾幾乎,人家要把它丟到圾垃籮裏,丟到那個 garbage ,你把它撿來,來供佛,這是不夠誠心的。要用最好的那個香,在佛教裏講這個牛頭栴檀。這個牛頭栴檀香,燒上可以香四十裏。講《楞嚴經》我講過,那個四十裏。一點著,就四十裏地以內都香。那種的香,那一铢--一铢就是很少的份量--就價值連城。所以那種香是最夠誠心的。你看那個婆羅門女,講《地藏經》,她爲甚麼把她的家宅都賣了,把她的房子都賣了?就去廣求供養,廣求供具,去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她爲甚麼賣房子呢?就因爲,她要拿出她真正的誠心來,所以把自己的房子都賣了;甯可沒有地方住,去到外邊去露營,也要來供佛。所以這是一種真心。第二種,用甚麼來供佛呢?要用這個花。花,就是種種的那個花。好花好香。總而言之,你用多一點錢買花來供養佛,你的功德就多一點;你不要說是,我歡喜吃好東西,我就舍得錢去買,買,盡量來吃。然後供佛,一個仙( cent ,一分錢),我也不舍得了。在那個 garbage 撿一點人家丟到垃圾裏頭那個花來供佛,這是不夠誠心的。這第二種是花。

   那麼供香有甚麼好處呢?供香,你那個身體等到來世,就放香,有一種香氣在你身上。你看!釋迦牟尼佛口裏也放香,身上毛孔也都放香。他身上沒有臭氣。你爲甚麼身上有一股臭狐氣?臭得不得了!離得叁、五 mile (哩)都可以聞得到你這一股臭氣。爲甚麼呢?你說?我說這個話,你笑,真的!你看警察那個狼狗!你離多少 mile ﹙哩﹚,牠一聞你這個味,牠就知道了,這個人在這個地方,牠就會找去。你不要以爲叁、五 mile ﹙哩﹚,這是遠了,這不遠的。那個警

  ,都可以找得到的,都可以找得見。那麼身上會放香氣,你用香來供佛。這也不是說,哦!我用點香來供佛,我求著來生我有香氣,不是的。你也不要求,不要希望,自然就有的。你的功德到了,你身上就會放香;你功德不到,你就求香,也祗有臭氣。你看天人,他爲甚麼身上放香呢?天上的人都有香氣的。他就因爲,在前生用香來供佛。

   那麼花呢?用花來供佛,那更好了。有甚麼好處呢?你來生那個相貌,美滿、圓滿,那個相貌,非常的美麗、非常的好看,所謂人見人愛,誰看見你誰就愛喜。你要是男人呢,就招得一大幫女人歡喜你;你要是女人哪,就引起一大幫男人來跟著你。說,那更麻煩了!我不希望有這麼多麻煩。你要不希望,那更好!你看!釋迦牟尼佛相貌那麼圓滿,也就是因爲宿生他用香,花,來供佛,所以相貌圓滿。那麼你要不願意相貌圓滿,怕這個麻煩,那你可以變成那個菩提達摩。你看,菩提達摩,胡子邋遢的,那個相貌很醜陋的,也可以的。不過那隨你的心意,你歡喜怎麼樣就怎麼樣。第二就是香。

   第叁呢,是甚麼呢?是燈。你在佛前點燈,來生的眼目就明。眼目就明亮,人家看不見的東西,你也可以看得見;人家不知道的事情,你也可以知道。你就會得到天眼通。得到佛眼、法眼、慧眼,得到這個智慧眼、肉眼、天眼,得到這個五眼。爲甚麼你會有這五眼?就因爲你佛前點燈來著。佛前點燈,你這個肉眼也明亮,五眼也會能開的,會開五眼。所以你這個人,說:他有佛眼,我怎麼沒有呢?哈!你佛前連一滴油也不舍,一對蠟燭你都不買,也不供養佛,那當然你是沒有五眼了嘛!你要想有五眼,就趕快地買那個最好的香油,來在佛前點燈供佛,這就會得到這個五眼六通。你看這功德多妙啊!這第叁,用這個燈來供佛。

   第四是甚麼呢?第四,就是璎珞。這璎珞,以前講那個璎珞珠啊,這個璎珞就是美麗的珠就是了,最值錢的這個珠寶。拿到佛前來供養,供養佛,用這個珠寶,這叫璎珞。這第四,用璎珞珠來供佛。

   第五呢,用寶蓋。寶蓋,有那個幢旛、寶蓋。寶蓋在空中,像中國那紅羅傘,古來作官的頂上不打一把好像傘似的?這個叫寶蓋,這寶蓋來供佛。這第五。

   第六是甚麼呢?用這個幢旛。幢旛,就好像這木頭對聯,這都屬于幡之類的;屬于幡,這叫幢幡。幢,就是大梵天王那個網羅幢,是一個圓筒形做的,那麼一個用珠寶鑲上的,也在懸挂到佛前來供養佛,這叫幢旛、寶蓋,第七。

   第八是甚麼呢?第八 … (弟子:幢幡是兩個東西?)是兩個東西。第八是甚麼呢?你不要擔心,我沒有忘。我現在不是問你;我是告訴你。第八是衣服,是你所有的衣服,最好的那個衣服,做好了,你不要先穿,你要先拿來供供佛。供佛?佛穿你的衣服嗎?佛不穿你的衣服,但是這一種表示敬意。這衣服。

   我現在算一算還有多少:第一是香,第二是花,第叁是燈,第四璎珞,第五是這個寶蓋,第六是幢旛,第七是衣服。我覺得這個甚麼,第七是衣服。

   第八呢,是果食。這種水果,飲食,你吃的東西,都應該供供佛,不應該沒有供佛,自己就先吃了。這第八,這果食都要先供佛的。所以我們在以後,所有的居士都記得,在佛堂,或者廟上吃東西,在出家人沒有吃的時候,自己不可以先吃的。因爲必須要僧人先吃,一起吃,才可以吃的。因爲過去我看見,有幾個居士到這兒,也不管叁七二十一,連佛也沒有供呢,拿起來東西就吃。在廟上,不可以這樣子的!必須要先供過佛。我們因爲是信佛的,信佛就要恭敬佛;恭敬佛就要恭敬法;恭敬法就要恭敬僧。所以在出家人沒有吃東西的時候,這自己不要吃。除非有特別情形,這個出家人或者沒有時間,或者說,你們可以先吃吧!這樣子呢,就可以先吃。那麼這一切一切佛法,都有一個法在裏邊的,不可以太隨便了。這是第八,用這個果食來供佛。

   第九是甚麼呢?用音樂。有人說,是不是 piano (鋼琴)?也差不多。不過我們這個音樂就是,敲木魚,敲鼓,敲鍾,或者敲引磬,唱贊,這就叫音樂。以音樂來供養佛。

   第十是甚麼?第十是最簡單,甚麼也不必費,就這麼合掌;這合掌供養。第十是合掌供養。

   你們記得這個供養有這十種。第一是香。第二是花。第叁是燈。第四璎珞。第五寶蓋。第六幢旛。第七衣服。第八果食。第九音樂。第十合掌作禮。這十種的供養。

   那麼在這個經典所在之處,這都應該供養的。「當知此處」:你應該知道,「此處」,這個地方,「則爲是塔」:這個就是如來的真身所在之處。如來的真身,如來的舍利所在之處,「皆應恭敬」:一般人都應該恭敬。「作禮圍繞」:「作禮」,就是叩頭頂禮;「圍繞」,就是右繞叁匝,向右邊那麼繞佛。我們念〈大悲咒〉,或者念佛,向右這麼繞,這就是圍繞。「以諸華香」:用這種種花、種種香「而散其處。」「散其處」就是來供養,作供養。

   B16.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這一段經文是說,這個人,重罪輕受。「複次。須菩提。」釋迦牟尼佛,恐怕…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