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節課
《入行論》到現在已經講了一百堂課,以後還要講多少堂課?我也決定不了。在這個過程中,正如剛開始發願的那樣,大多數佛友現在仍在繼續聽著、繼續修行,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好。但也有個別的道友,可能是業力所控製吧,也有退失的現象。我個人發願只要沒有離開人間,無論如何,會將這部法傳講圓滿。希望大家也發這個願,現在已經聽了一百堂課,後面恐怕不會特別多,總共最多是一百左右,若連一部論典都聽不全、學不全,那想學習大乘佛法,可能只是口頭上說說罷了。
其實《入行論》不僅僅是聽一遍,按照傳承上師們的做法,一定要反複地聽受。不僅是聽受,法本還要經常帶在身上。華智仁波切的傳記中說,他終生隨身帶著的有兩個法本,一是《真實名經》,一是《入行論》的頌詞。我希望大家也把《入行論》法本隨身帶著,一方面能遣除修行中各種邪魔外道的違緣,另一方面對生起無僞的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利益。
從曆史上看,華智仁波切以背誦方式給別人傳講《入行論》不下百遍,格瑪旺波·丹增諾吾一輩子中講了《入行論》兩百多遍。所以大家也應該發願:以後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給別人傳講。不管你是在家人、出家人,只要有一顆真實的菩提心,不是爲弘揚自己的名聲,而是從內心中覺得這部法太殊勝了,無論別人對自己誹謗也好,造違緣也好,反正只要有能力,即使有一個人聽,也要想盡辦法給他宣講。
假如實在找不著人聽,到山洞裏給一些餓鬼、旁生講也可以的。以前華智仁波切在尼亞隆傳講《入行論》時,當地有個特別可怕的堡壘,光天化日之下都可以聽到鬼的叫聲,凡是進入那裏的人會全部死亡。有一次華智仁波切剛講完《入行論》後,告訴弟衆:“如果有人敢走進堡壘,並且讀誦一百遍《入行論》,鬼就可以得到解脫。”一個叫聰紐謝拉的弟子,立刻自告奮勇。很多人都爲他擔心,害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他了。
前往堡壘之後,聰紐謝拉坐在舒適的坐墊上,觀空性、修悲心,開始大聲念誦《入行論》。日複一日,他不斷地持誦。當村人瞥見堡壘有炊煙升起時,都歡呼著:“他沒有死!”一位最膽大的村民鼓起勇氣,到鬧鬼的堡壘看有什麼變化。他很驚奇地發現,聰紐謝拉平靜地對著不見形迹的非人講授經典。他回村裏敘述給大家聽,之後每天有更多的村民去到堡壘聽講。後來他的一百遍圓滿完成時,全村的人都坐在他面前出神地聽著。從那時起,堡壘再也沒有鬼的哭叫了。
所以,即使我們沒有能力宣講,無論走到哪裏,把法本帶在身上,加持力也非常大。當然,《入行論講記》現在已經有五本了,全部帶著恐怕太重,很多人沒有這個力氣。但是給大家發的那個小本《入行論》頌詞,帶著應該不會太麻煩,這對增長菩提心也有非常大的利益。
華智仁波切是公認的寂天菩薩化身,他一生中弘揚《入行論》的範圍非常非常廣,無論是藏地的各個教派,還是各個地方,很多人都知道《入行論》的教義。既然他老人家都是隨身帶著,我們的菩提心如是渺小,不帶著這樣的法本非常可惜。
以上給大家講了一下《入行論》的加持,下面進入正文:
卯二、以修習而斷:
此處還是講斷除自輕淩懶惰,昨天主要從心態方面加以對治,今天是身體力行斷除這種懶惰。
佛陀先令行,蔬菜等布施,
習此微施已,漸能施己肉。
大慈大悲的佛陀,首先教人布施蔬菜等容易施舍的物品,逐漸習慣了以後,連自己的身體也能施舍。
若問:“你們說大乘佛法用很溫和的措施,對自己一點損害都沒有,這恐怕無法成立。因爲學習大乘佛法之後,需要布施自己的身體、兒女、家産等,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怎麼說它很溫和呢?”
回答:你們這樣想也情有可原,現在很多人認爲:“學佛非常可怕,因爲要像《釋迦牟尼佛廣傳》所講的那樣布施身體。哪裏能布施身體啊?身上切一塊肉也非常困難!”實際上這是未經詳細觀察而言的,佛陀並沒有要求剛學佛的人這樣做,佛陀在大乘經典中是怎麼講的呢?首先以蔬菜、破衣等無足輕重的財物施舍給他人,減少對自我的執著之後,再嘗試作較大的布施。噶當派的教言中說,如果吝啬心特別強,可以訓練把左手的東西送給右手,右手的東西送給左手,將另一只手觀想爲他人,就這樣互相布施,直到自己的舍心生起。
有些人剛開始布施時,不要說自己的身體,連最好的衣服舍給別人,心裏也是特別痛。如果心執著的對境非常微小,的確作布施相當困難,但心的力量可以擴大,它的範圍是無限的。比如最初作布施時,可以用簡單的東西,然後循序漸進擴大自己的心量。剛開始布施一分錢、兩分錢,過一段時間幾毛錢、幾元錢,然後再是金銀財寶、家産房屋,乃至自己的眷屬或子女,最後整個身體也可以布施,這是有一定過程的。以前沒有學佛時,稍微做點上供下施,好像割肉一樣特別心痛,但心量逐漸擴大之後,布施的力量也會越來越強大。
薩迦班智達講過:“無論一切任何事,若人習慣無微難,如同學習工巧明,修學佛法亦不難。”大家應該知道,學習電腦、做衣服時,初學之時笨手笨腳,只要锲而不舍地反複練習,習慣後就會熟能生巧。學習佛法也是如此,大乘行人要布施頭目腦髓、肢體手足,這些聽起來非常可怕,但若心的力量不斷擴大,最後乃至無窮,就不會有任何痛苦感受了。
一旦覺自身,卑微如蔬菜,
爾時舍身肉,于彼有何難?
通過再叁串習,熟練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執和我所執逐漸消失,證悟一切萬法皆是空性,依靠無我的智慧,現前黃金與糞便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的境界,此時別人用檀香供養你或者用斧頭來砍你,二者沒有任何差別,也不會對其産生貪心或者嗔心。一旦達到這種境界,對自己的身體能像卑微的蔬菜一樣看待,無有耽著之心,舍施身肉又有什麼困難呢?
比如你到了一地菩薩以上,或者雖然是凡夫位,但無我之心相當切,如同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那樣有布施身體的勇氣,此時盡管有一些痛苦,但也不會特別強烈,不像我們這樣執著。我們爲什麼不能布施呢?因爲被我執和我所執牢牢控製,不知五蘊完全是一種假合,進而對其産生執著,別人若砍割棒打它,就覺得非常痛苦。如果一旦證悟了空性,舍棄身體怎麼會困難呢?
《學集論》中引用《華嚴經》雲:“菩薩見到乞丐前來乞討,內心歡喜數數産生,淨居天的禅定之樂亦所不及。”《入中論》也說:“且如佛子聞求施,思維彼聲所生樂,聖者入滅無彼樂。”月稱菩薩在此論的自釋中引用《虛空藏經》的教證說:“如大娑羅樹林,若有人來伐其一株,余樹不作是念:彼伐此樹未伐我等。于彼伐者,不起貪嗔,亦無分別。菩薩之忍亦複如是,此是最清淨忍,量等虛空。”
有些人一聽說大乘要布施身體,就膽戰心驚、毛骨悚然,覺得這個特別可怕。其實你真的到了那種境界時,絕對不會有絲毫畏懼。世間上利他心比較強的人,即使是凡夫也願意捐獻器官,很多的痛苦都無所謂,更何況是一地菩薩了?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是布施身體還是布施財物,對他來講都非常快樂,絕對不會有任何痛苦。所以《經莊嚴論》中說,視諸法爲幻化的菩薩,即使轉入生死輪回中,也像遊玩花園一樣快樂,根本不會有生老病死的痛苦。
對不了解大乘教義的人來講,一聽說大乘佛教有很多可怕的布施,就認爲這極其殘酷。實際上你真正去了解的話,從高僧大德的傳記中也看得出來,不管是什麼樣的苦行,表面上看來難以忍受,但他們內心根本沒有痛苦,而是充滿快樂的。所以學習大乘佛法的時候,作者再叁強調根本不用害怕。
有些人進入密宗也比較擔心:“我入了密宗是不是很危險啊?要是不能行持的話,犯了以後會不會特別可怕?”並不是這樣的。如果對佛法産生邪見或者失壞戒律,不僅是我們密宗,顯宗中也是非常可怕,肯定有一些因果報應。不僅僅是我們佛教,世間中也是如此,假如違犯了社會製度,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今生中定會受到法律製裁。但這些約束對人心來講,有向善的一面,是一種好事,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對大乘佛法生起畏縮恐懼之心。
醜二、斷除長期之厭煩:
身心受苦害,邪見罪爲因,
惡斷則無苦,智巧故無憂。
有些人可能想:“度化衆生是可以的,但乃至輪回未空之前需要爲了他衆而苦行,這個時間太長了,所以學習大乘佛法很困難。”
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身體和心之所以感受痛苦,完全來源于邪見和罪業。內心的痛苦是輪回中的無明邪見造成;身體受到的損害,是自己前世殺生、偷盜等罪業,導致今生的身體不安。凡夫人的所有痛苦,來源就是這兩者。
而作爲菩薩,第一、身體痛苦之因——罪業是沒有的。因爲發了大乘菩提心之後,多生累劫中行持十善,以各種方便方法來斷除罪業,罪業斷了以後,絕對不會産生身體的痛苦。《心經》中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倘若將五蘊全部了知爲空性,就不會造作任何罪業,又怎麼會有痛苦呢?
現在的很多人,今天生病,明天身體不好,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前世造的惡業。如果斷除了各種惡業,身體會健健康康的,不會受到任何痛苦折磨。當然,有些菩薩在輪回中生病,只是一種顯現而已。就像有些高僧大德,雖然看起來病得很重,但並沒有凡夫人那樣的病痛,他們只不過是在爲衆生示現生老病死的必然規律。包括佛陀在世時,有時候也在衆眷屬面前示現頭痛、背痛等,這樣的公案在《毗奈耶經》中也比較多。
第二、菩薩的心有沒有痛苦呢?也沒有。因爲他具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將我和我所全部觀空,了達一切諸法爲空性,在這樣的境界中,哪裏會有心的痛苦呢?世間人沒有證悟無我空性,對萬法有頑固的執著,以此而出現了漫長的輪回。《正念經》中說:“放哨的人,覺得一夜極長難熬;疲憊不堪的路人,覺得路途漫漫遙不…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一百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