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啓動愛心▪P3

  ..續本文上一頁但如果大範圍真的要幫助很多人,恐怕需要許多人的支持。所以不管別人說什麼,我也設了一個慈善基金,即使我死了以後,對可憐的人也可以提供幫助。對那些窮苦的人來講,哪怕是一份小小的發心,對他們也是有利益的。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只要有部分可憐的孩子、病人、老人得到幫助,我自己受到多少毀謗和不滿,甚至受到一些其他的懲罰,我也心甘情願。學習大乘佛法這麼多年了,如果還天天想著自己、照顧自己,除此以外,根本沒有幫助衆生的話,那太愚癡、太可惜了。所以,通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之後,我大膽地發出了這個呼籲。

  希望每個道友對此反反複複地觀察、分析,將我們的菩提心真正融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我們的所作對人們有利,佛教的大乘理念一定會被世人認可的。就像基督教的有些善舉,雖然他們的教義很簡單,但他們的行爲幫助了很多衆生。特蕾莎修女在臨終關懷院裏,天天爲病人清洗潰爛發臭的傷口,有個戰地記者見過很多恐怖的場面,但看到這種景象後,也無法掩飾內心的戰栗,當即說:“天哪!就是給我100萬,我也不幹。”其他宗教徒尚能以如此愛心來幫助別人,而我們佛教徒呢?學大乘佛法的人非常非常多,按理來講,應該處處都能發現慈悲爲懷的精神,可是這種現象幾乎沒有。每個修行人口口聲聲都是我的修行、我的成功、我的上師,一直圍著自私自利而轉,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扭轉這種局面,讓世人真正感受到佛教徒的慈悲,相信佛教徒會幫助所有可憐的人。

  自己在享受快樂時,往往體會不到別人的痛苦,很多利益衆生的機會不能利用起來,所以我發願:祈請諸佛菩薩、傳承上師時時加持,如果自己今天所說的話和這次所做的事情,完全是出于自私自利,但願諸佛菩薩和所有聖者讓這些事情不要成功;如果對衆生有一點利益,祈禱諸佛菩薩加持一切順利成辦。以我看到母校的一個角落爲緣起,也許能讓一些可憐孩童的今生來世獲得光明。

  有時候緣起真的很奇妙。臺灣的慈善家證嚴法師,最初的緣起也是看見其他宗教的人幫助別人,一個非常感人的場面觸動了自己,從此之後發願開始辦醫院,做遍及全世界的廣大善事。還有一些著名的明星,也是因爲自己孩子身體有缺陷,以此因緣勸發大家積資,免費幫助所有的兔唇病患者。當然,我並不是小山兔要跟老虎比跳崖,自己盡管能力有限,但也想從內心發出小小的光芒,遣除周圍的一些黑暗。希望每一個人也共同發願。

  佛教的慈善,跟其他的慈善是完全不同的。其他慈善可以給人暫時的幫助,如臨終時給予一點微笑、撫摩、安慰,讓他在愛的溫暖中死去。而我們,不但要暫時解決他今生的痛苦,更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讓他來世獲得究竟的解脫。這一點,我們完全有能力!

  要知道,佛教大悲心的力量非常強大,可是很多人沒有利用起來,而其他宗教和世間善良人士充分利用了這種慈悲心,在實際行動中開花結果。所以,大家不要再把慈悲心留在口頭上,應該運用到實踐當中去。佛教的慈悲是廣大的博愛,而不是極端的偏愛,她可以讓愛的光芒遍滿每一個衆生的心田。

  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每一個發心,每個佛教徒都不能忘記。因此,非常非常希望以菩提學會爲主的所有道友,今後在實際行動中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這樣不僅自己心裏踏實,對衆生也是有利益的。希望大家用慈悲心和菩提心擁抱整個世界,祈願人類的未來越來越光明、越來越美好,謝謝大家!

  

  附:

  問:慈善事業是老板、明星做的事情,您作爲出家修行的佛教徒,爲什麼也如此重視?

  答:慈善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不一定只是富翁、明星做的事情。慈善本身的意義是做善事,佛教的基本理念也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既然不信佛教的人都能做善事、幫助衆生,我們佛教徒爲什麼不能呢?

  世間上有些善舉非常感人,前段時間我研究有關慈善的問題時,看到一個叫李春燕的人,她是個普通醫生,也是大學文憑,本打算在苗族那裏辦診所來維持生活,後來看到當地的貧民非常苦,她不但沒有賺錢,反而把所有的錢全部用來幫助別人,甚至結婚時丈夫給她的戒指耳環也賣了。這些世間人是不信佛教的,他們都有這麼強的利他心,我們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更應該付出自己。所謂的菩提心,實際上就是付出,沒有付出的話,不叫真正的愛。

  現在有些明星做善事,也許是錢實在沒辦法處理,人們都說慈善很好,他就去做一些;也許是想通過做慈善事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一些隱藏的目的。而我們大乘修行人,最好不要有任何自私自利,應該以純潔的心無條件地幫助衆生。因此,慈善應該是佛教徒主要做的事情。

  問:基督教大力提倡慈善事業,您現在也這樣效仿,是否和他們一樣?這二者有什麼差別?

  答:他們沒有要求讓衆生發悲心。我們在幫助衆生的同時,還要把他們的心擺正過來。

  去年我幫助了幾個大學生,在他們放假的時候,和慈誠羅珠堪布專門抽時間給他們作了一些佛教方面的慈悲教育,告訴他們社會上可能沒有這種教育,他們不僅要學知識,還要了解自己的今生來世。後來我在成都時,幾個大學生都來了,有些已找到其他人的幫助,現在不需要繼續資助了,但是他們強烈地要求,以後辦培訓班時,一定要通知他們,他們一定要來參加。原因是什麼呢?雖然他們在學校裏受了十幾年的教育,但從來不懂今生來世、沒有聽過佛教對科學的剖析,沒有受過這些甚深的教育。

  我剛才也提到了,其他宗教都在提倡愛心,《孟子》雲:“愛人者,人恒愛之。”莊子和孔子的教言中也經常講仁愛,《論語》中“仁”出現了十幾處。但是他們的理念只局限于今生,即使承認有來世,也是自我的解脫,轉生天界。而利益天邊無際衆生的博愛,只是在佛教中才有。佛教不離世間覺,我們所做的慈善事業,是爲了衆生的今生和來世,讓他們得到的是暫時與究竟的利益。

  那天有個人也說:“我應該幫助你,一方面能幫助這些孩子的今生,一方面也會爲他們來世種下菩提的善根。”有些人也有這種看法。所以,我們跟其他宗教的慈善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問:做這樣的慈善事業,對您個人修行是否有影響?

  答:是有一點影響。我在平時念誦修行的時間中,專門抽一部分時間來做這些事情。有時候修菩提心或者修密法時,心不知不覺就浮現出孩子們的面孔。但是大的方面不會有影響,畢竟受了佛教的教育這麼長時間,一般來講,在世間散亂的環境中還是能把握自己。

  雖然多多少少有一些影響,但這種影響我也是願意的。因爲自私自利的修行是不是解脫的因也很難說,我有時候真的感覺我們佛教徒太自私了,世間上的好人太多了。以前我知道一個老師叫王文福,他在麻風病的群體中呆了十八年。要知道,麻風病特別可怕,傳染性很強,他在這樣的群體中呆了十八年,而且在那裏培養了四百多個學生,後來都在麻風病的學校裏當老師。聽說他女兒現在也是大學畢業,又回到他父親的崗位上繼續做。

  作爲大乘佛教徒,讓你呆在麻風病的群體中,你願不願意?你敢不敢?每個人可以想一想。我們已經發了菩提心,在諸佛菩薩面前承諾要度化衆生,但是讓有些人去麻風病學校裏教書的話,不要說十八年,十八個月恐怕也要提很多要求。所以,我們應該要作一下對比,這個很有必要!

  問:現在人都認爲募捐比較敏感,很多人雖有這種想法,但都不敢做,您這次設立慈善基金,難道不怕會謠言四起嗎?

  答:是有點敏感!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是做一件事情的話,人們肯定有各種想法。最初我推廣學習《入行論》,當時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現在看到效果以後,大家也比較認可。

  我個人來講,二十多年中不管是在漢族、藏族,都沒有特意地化緣募捐,不但是沒有,而且對這種事情一直在課堂上做過批評。這次我也想過會不會受人毀謗,或者自己的行爲不如法?但我的行爲應該不會有問題,因爲自心是清淨的。然後別人對此會有什麼看法,那是別人的事情,正如《入行論》中所講,衆生的意樂千差萬別,佛陀也難以一一取悅,何況是我這樣的人了。

  只要能幫助可憐的孩子、可憐的人,我願意犧牲自己,這一點我也早有考慮。在因果方面,應該不會有問題,因爲這確實是一種善事,能幫助衆生,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典中也是開許的。至于別人的想法和說法,對我來講不太重要。如果顧及別人的誹謗,做事情要讓所有人都滿意,可能我永遠也沒有這個機會,所以就隨緣而去吧!

  問:作爲初學者,慈善事業會讓自己散亂,在慈善事業和聞思修之間,應該選擇哪一者?假如自己先成就,即便獲得阿羅漢果,那時候再利益衆生,能力會不會更大一些呢?

  答:若有把握即生成就,依靠禅定神通來度化衆生,那也可以。但從我現在的狀況來看,馬上獲得神通神變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應發心先做一些慈善事業。

  至于阿羅漢的小乘果位,恐怕度衆生的能力不是很強。《中觀寶鬘論釋》講了一個比喻說:如意寶雖放在肮髒不堪的糞土裏,但它的價值仍非常昂貴;假的珠寶雖放在無量宮殿中,也無有絲毫價值。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有菩提心,即使毀壞戒律、毀壞行爲,但始終會發出利他的光芒,跟如意寶沒有差別;如果自私自利地修行,即使得到聲聞阿羅漢的果位,也是一種假的成就,跟假寶沒有兩樣。所以,與菩提心的利益比起來,作爲一個初學者,自己應該明白如何選擇。

  在利益衆生的過程中,是否會因此而散亂,應以自己的境界來觀察。假如是上等修行人,可以像禅宗和大圓滿的成就者那樣,終生住在森林中,成就後顯示神變來度化衆生。倘若無法做到這樣,那麼現在有機會的時候,最好不要錯過,利益衆生的機會是很珍貴的,我們有了機會的話,理當盡量地幫助衆生。

  問:您現在辦的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

  答:現在政府批准的是小學,批准六百多個學生。以後因緣成熟的時候,等各方面能力、條件具足了,政府也答應我可以先辦中學,推廣九年製義務教育,即小學六年、中學叁年。

  雖然辦學是一種散亂的事情,但我可以掌握自己的時間。中午用來處理學校和慈善方面的問題,上午和下午有一段時間可以實修,也可以翻譯論典。

  昨天有些人讓我不要做慈善,不然我以前翻譯過很多珍貴的經論,現在這樣做了以後,肯定會散亂的。但我已經發了願,中間退下來是不可能的。這方面我自己也想過,翻譯和修行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只不過是時間沒有安排好,安排好了的話,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只要少睡一點,可以空出時間來。

  問:這個學校是不是跟世間的學校一樣?

  答:這個學校是公辦私助的學校,教學內容和國家教委規定的沒有差別,但平時對學生的引導,會跟愛心、慈悲心有一定的關系。

  現在政府所推行的教材,內容應該說非常好,在藏文教材裏面,也有《薩迦格言》、《水木格言》,學了這些教言以後,對孩子的人格完善會有很大幫助。

  前段時間我去了爐霍的城小,那裏有幾百個學生,我去每個班的時候他們都很恭敬,然後就開始讀誦藏文課本,讓人看後非常高興。他們讀誦的時候,我心裏就想:“山上有很多孩子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們要是也能這樣讀誦的話,即使沒有找到很好的工作,自己也不會變成文盲。只要有了文化,對今生來世都會有一定的利益。”

  問:學校的老師是從外面請的,還是國家分配的?

  答:外面請的也有,國家安排的也有。你是不是想去那裏教書啊?(衆笑)

  

  

  

《啓動愛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