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六節課

  第六十六節課

  昨天,《攝諸法經》中說:“若對如來所說之法,有些作善妙想、有些作惡劣想,即爲舍棄正法。”對此大家務必要記住!以前上師如意寶宣講《彌勒請問經》時,再叁強調了這個教證,告誡我們末法時代的衆生,不管是辯論還是談論佛法,或者堅持自宗的觀點弘揚正法,在此過程中,千萬不能取一舍一、毀謗佛法。如果造了謗法罪,即生中不要說成就無望,反而有墮落的危險。因此,上師如意寶在晚年的時候,特別強調的就是大家不要謗法。

  前段時間,我們各位法師在內部商量時,也談起過這個問題。當時大家都覺得上師的恩德真是非常大,如果沒有上師的再再提醒,強調謗法罪的嚴重性,很有可能我們名義上是法師,但無意中毀謗了很多正法或者高僧大德,染上了舍法罪還不自知,最終墮入叁惡趣。所以,凡是學院的大德和佛教徒,大家應該都記得法王的教言,聽到別人毀謗哪一位上師,自己就非常害怕,不敢輕易開口評價此人的好壞;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遇到其他宗派時,也非常警惕,盡可能注意自己的言辭。

  因此,在修學佛法和弘揚佛法的過程中,大家千萬不能說:“這個法不好,不要學。我學的法是最好的,大家都來學。”“某某上師不好,他是魔的化身,他傳下來的是魔法,千萬不要聽,一定要聽我們這邊的法。”“小乘法特別低劣,不好;藏傳佛教提倡吃肉,也不好。我們淨土宗高深莫測……”若以這種方式宣傳,無疑染上了舍法罪。

  有時候我在外面聽到有些居士的話,覺得特別可怕,他們隨便就說:“南傳佛教不好,不要學,藏傳佛教如何如何……”佛教各教各派的法義如此廣大,他輕而易舉說一句話,就全部否認,那是不可能的事。我們甯瑪巴的教法有多少函?若將甯瑪巴高僧大德們所著的教典全部集起來,最起碼有上千冊。這麼多純淨無垢的教言,一個居士以分別念就完全否定,說甯瑪巴如何如何不好,這樣的話,實際上害不了密法,只是害了他自己。

  我講《淨土教言》時也給大家強調過,希望學習佛法不要成爲自己墮落的因,每個人應該向善妙的方向進步。大家平時一定要觀察自己的語言,如果對其他宗派實在生不起清淨的信心、恭敬心,口裏也不要說一些诋毀別人的惡語。如果你以嗔恨心或別有目的來進行毀謗,別的宗派不一定受到太大打擊,但對你個人來講,毀壞了今生,又摧毀了來世。所以,昨天的這個教證,在以後漫長的修行道路中,大家必須要牢記于心。

  于諸利根器,不應與淺法,

  不應舍律行,經咒诳惑人。

  “于諸利根器,不應與淺法”,對具有信心悲心、堪爲廣大法門的根器者,不應當只傳授簡單淺顯的法。如果別人是大乘空性法門的根基,而我們根據自己的宗派、自己的愛好,給他宣說一些聲聞乘的法要;或者別人是無上密法的根基,卻只給他講一些顯宗的法要,這些都是不合理的。假如沒有因機施教,就會毀壞他人的根性,聽受者也得不到很大利益。《寶積經》中雲:“于不堪爲法器之衆生宣講廣大佛法,乃菩薩之錯;于信解廣大法門之衆生宣說小乘,亦乃菩薩之錯。”

  按理來講,真正傳講佛法的人,必須具有了知衆生根基的神通。如果沒有神通,則應通過各種方式來觀察別人的根性,之後再進行宣講佛法,否則對衆生不一定有利。無垢光尊者的《禅定休息》、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中都說了,若沒有神通神變就想攝受弟衆,猶如羽翼未豐的鳥兒想飛到空中一樣不得成。因此,很多經論中再叁宣說攝受弟子不容易,原因也在這裏。

  當然,像佛陀那樣的境界,我們凡夫俗子也很難以達到。月船禅師曾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畫人畫面難畫心。”表面上的了解並不困難,但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內心,確是有一定難度。若沒有認清衆生的根基,傳法時可能出現一些錯誤,像舍利子這樣的聖者也是難免。《百業經》中記載:能持子和舍利子在家時是好朋友,後來舍利子出家證得聖果,而能持子繼續當在家人。後在能持子重病臥床時,舍利子前去探病,並傳授四無量心的教言,讓他好好作觀,死後定能轉梵天界。佛陀以無礙智慧觀知舍利子沒有對他傳究竟的法,只能生天,不能得聖果,馬上以神變在舍利子走後顯現在能持子前。能持子見到佛陀後,生起無比的歡喜心,佛爲他傳了相應的法,能持子即得聖果。佛陀又顯示神變,先回原處等候舍利子,並告訴他:“你傳的法不究竟,走後我給能持子傳法,令得聖果。”

  既然阿羅漢傳法都有錯,那我們宣講的佛法想相應衆生根基,肯定有一定的困難。但總的來講,作爲一個傳法者,應盡量觀察別人的根基,針對他的信心宣說一些相應之法。否則,在利根者面前天天講小乘法,別人也不一定得利。反過來說,有些人對密法或空性法門有邪知邪見,在他們面前直接宣講甚深教言,如同將獅子乳盛在普通的瓦瓶中,瓦瓶會裂開一樣,很容易失壞這些人的根性。因此,宣講佛法的過程中,應根據別人的根基宣說相應的法門。

  “不應舍律行”,不論你的證悟、見解如何高深,也要按照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規定的那樣,行爲應該如理如法,不能將學處完全棄之一旁。即使你已經證悟了空性,認識了心的本面,外在行爲也要嚴持別解脫律儀。蓮花生大士說過:“是故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

  像蓮花生大士那樣的見解,現在那些自我宣傳的“大成就者”恐怕是沒有的,所以某些人的行爲還是值得注意。有些人經常宣揚:“你們不用修五加行,不用念咒語,不用磕大頭。一切都是空性的,一切都是光明的,只要安住在光明當中就可以了。”說得倒是好聽,但實際上,你自己的心能不能做到呢?如果內心中沒有真實境界,光是口頭上這樣空喊,也沒有任何價值和實義。獲得一次人身並不容易,最好不要自欺欺人!

  “經咒诳惑人”,不要以“只是誦經念咒就能解脫”的欺人之談來蠱惑衆生。雖然佛陀在有關經典中講了一些經文和咒語的功德,但這些說法有了義或不了義,有其密意所在,不能僅從字面上理解。比如說,有人聽到《彌陀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或《大解脫經》的功德相當大,就一口咬定:“從此以後,只看這一部經就可以了,再也不要看其他經論了。”這樣大肆宣揚,則說明不精通佛經的密要。大慈大悲的佛陀爲什麼宣說八萬四千法門?原因在于衆生的根基不同,不同法門對不同衆生是有利的。如果你跟某一部經有因緣,弘揚它是可以的,但不能否定其他的經文。

  同時,也不能看到經續中宣講六字真言、金剛薩埵心咒、往生咒等的功德不可思議,就大膽地宣揚:“只念一個觀音心咒就可以了,其他什麼經論都不用看,不要聞思、不要修行,只念嗡瑪呢吧美吽就可以。”前一段時間,學習《入行論》的道友中也有這種現象,說是:“你們只要好好地念金剛薩埵心咒,或者觀音心咒就足夠了,千萬不要去聽課。”當然,聽不聽課,對我來講無利無害,但學了這麼多年佛法,怎樣才對你們有利,我應該清楚。有些上師聞思的時間不太長,據說還沒有兩叁年,這樣的話,浩瀚如海的經論教義恐怕是很難通達的。你們有些人剛剛步入聞思階段,若沒有依上師的慈悲開示而解除自己的疑團和迷惑,恐怕沒辦法了達佛法的真相。

  當然,說這種話一方面情有可原,但另一方面,在學習弘揚的過程中,一定要先了解佛教的大概意義,不然將很多衆生引入迷茫,自己肯定有很大過失。別人學習佛法,本來對今生來世有著重大的意義,但因爲你自以爲是的一句話、一個行爲,就把他的慧根全部斷掉,這是相當可怕的。如果我說:“《入行論》是千經萬論的精華醍醐,以後漢傳佛教、南傳佛教、顯宗密宗什麼都不要看,只學《入行論》就可以了。”雖然我講《入行論》可能有一點功德,但同時也毀壞了我自己的善根和別人的善根。

  如今在很多地方,也許是學佛的經驗不太豐富所致吧,經常聽到一些說法不太如法。佛陀雖然講了很多經咒的功德,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並沒有說“只要學這個、念這個,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我們藏地有句俗話:“一個曲調,一百個歌不可能唱。”同樣,一部經典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事情,如果能的話,那佛陀來到人間,只教一個往生咒、一部《彌陀經》就可以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包括我們密宗中,也有見解脫、聞解脫、系解脫等許多法門,假如一個經論就能全部解決,佛陀也沒必要廣說那麼多。

  所以說,經典的究竟甚深含義,一定要真實通達,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果有人對經論不太精通,經常出現不如法的現象,希望大家能夠提醒他。當然,我們並不是爲自己的宗派和自己而宣揚,這個毫無意義,對發大乘心的人來講,每個人應該爲衆生負責。因此,這個問題上,大家值得再叁思維。

  醜叁、斷除成爲世間不信之行:(學習大乘佛法時,一定要斷除令世人不起信心的不良行爲。)

  牙木與唾涕,棄時應掩蔽,

  用水及淨地,不應棄屎尿。

  凡是發菩提心的大乘行者,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隨時應保持環境清潔和個人衛生。這一點非常有必要,不僅大乘這樣要求,小乘的《毗奈耶經》中也再叁強調,七種別解脫戒的修行人要搞好清潔衛生;密宗的外續部中,亦要求修行人威儀清淨,環境、住處和身體要保持清潔。大家不要認爲講衛生是世間人和小乘的做法,大乘修行人即使不洗臉、刷牙、洗衣服,每天身上也好像布滿“香味”,這是不太合理的。一個大乘修行人如果具足威儀,別人見後也會生起信心。

  “牙木”,即古印度僧人刷牙用的淨齒木,實際上就是將楊枝、柳枝等放在口裏咀嚼,清潔牙齒後再吐出來,與現在的口香糖差不多。牙木用完丟棄後,不能隨地亂扔,應及時用土掩埋。戒律中也說,有些有傳染病的比丘用完牙木後,隨便丟棄,其他動物吃後中毒而死,肉又被別的衆生吃掉……後來致使傳染病遍布整個地區。佛陀因此而製戒,要…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