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囑,聖天論師立刻啓程。行至中途,在一棵大樹下歇息。一木天女到他面前,索要眼睛,聖天論師遂自剜一目,布施予她。沒想到,木天女馬上把眼睛砸掉。見此情景,聖天論師覺得有點可惜:“既然眼睛對她沒有用,她有何必向我求施呢?”于是産生後悔心,以此後悔之故,他的眼睛當時沒有恢複。後來到外道馬鳴面前時,也仍是一只眼睛。時外道譏諷說:“你只有一只眼,如何能與我爭辯?”聖天論師慨然答言:“叁眼忿怒神,不能見真實,帝釋具千眼,亦不見真谛,伽那提婆我一目,能見叁界之真實!”隨以正法義跟外道展開辯論,最終大獲全勝。
法王在講這個故事時說:“可見,如果有了後悔心,身體是不能恢複的。”《釋迦牟尼佛廣傳》中的大多數公案,所施身體都能夠恢複,這說明悲願完全清淨了。因此,我們在未得這種境界之前,最好不要輕易布施身體。
現在外面有些居士看了《廣傳》以後,說這是一種神話,甚至在公衆面前大肆宣揚。可惜我沒有碰到這種人,不然的話,很想跟他們好好地辯論。其實這些人也非常可憐,如果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中行持六波羅蜜多的行爲是神話,那他們也變成神話中的人物了。這種人對佛教沒有潛心研究,相續中只有唯物論的可惡習氣,對佛教不可思議的境界産生懷疑,倒也情有可原,但不應該沒有任何理由就在大衆面前亂說,這樣一來,有些沒有智慧的人很容易人雲亦雲,覺得:“既然佛的故事都是神話,那佛教也應該是神話的戲劇了。”
說佛陀的傳記是神話,這種論調,不管依靠科學依據,還是佛教中推理,都是可以遮破的。佛陀如此行持六度萬行,完全經得起任何科學的推敲與實修的檢驗,當然也包括曆史的考證。現在有些人對佛教沒有深入學習,就隨隨便便信口雌黃,猶如一個不懂電學的農民,認爲收音機裏不可能發出聲音,或者錄音機的製造元件都是假的一樣,這是非常可笑的。因此,對佛陀的甚深境界沒有了悟之前,不要公開誹謗佛教的真理,畢竟凡夫分別念的範圍非常渺小,而佛陀的見解、修行、行爲無限廣大,在這種懸殊的對比下,自己想要表演,恐怕也不一定非常精彩。
大慈大悲的佛陀爲衆生示現的種種行爲,不要說我們凡夫人,連聲聞阿羅漢、登地菩薩也無法衡量。當初佛陀在成佛時,與魔王波旬進行辯論,當時地神母出現,爲佛陀作證說:“整個大地的泥土抟成丸子,這個數量我可以算出,但佛陀無始以來爲利衆生而布施的頭目腦髓,我根本算不清楚。”所以,佛陀多生累劫中的豐功偉績,某些人若以分別念來輕易否定,那是根本不現實的。
如果有人造過這方面口業,應該好好地忏悔,專門花一段時間再學習《廣傳》,深入體會佛陀的功德。我以前在《廣傳》的序言中,也稍微提過這個問題。現在有些人對佛教沒有專門研究過,不要說專門研究,就連五部大論也從來沒有聽過,只看過一些佛教故事,這也大多是唯物論者所寫的。這種人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經常說一些誹謗佛法的語言,實際上真的沒什麼智慧。我想如果沒有智慧的話,最好不要演一些愚笨的戲劇,否則自己到了晚年時,恐怕會後悔莫及的。尤其是以佛陀爲對境,若積累資糧,功德不可思議,但若隨便造惡業,說“佛陀的傳記是神話故事,佛陀所講的道理不合理”,這種過失也相當可怕。
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接受佛法教育,從正面了解佛法的究竟實義。否則的話,不要說登地菩薩的境界,一般的道理恐怕都沒辦法接受。如果佛傳真是虛無缥缈的神話故事,我想上師如意寶也是不太喜歡講這些的。有時候聽到某些人的言語,感覺真是非常非常可怕。在此我直言不諱地指出這些不良行爲,希望你們能改邪歸正,不然因果只有自己承受,得到一個人身、學習一個佛法,同時又造下彌天大罪,那是非常遺憾的!
言歸正傳,悲願沒有清淨之前,切切不可布施這個身體。但若對今生來世的積累資糧、遣除罪障,或者幫助衆生等方面有大利益,尤其對弘揚佛法有重大貢獻,舍棄身體也可以。就像藏地著名的智慧光尊者,當年爲了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振興佛法,不幸落入外道之手,爲了衆生和佛法的長遠利益,他將准備救他的贖金用于迎請尊者,自己毅然獻出了生命。所以,若對今生來世有重大利益,且自相續中決不會産生後悔心,那我們可以布施身體。
但在此之前,應通過其他方式來利益衆生。否則,剛開始認爲自己發心很清淨,在身上割一塊也沒什麼問題,覺得“佛陀在傳記中都如是布施,我也理應如此效仿”,但若真正做起來,恐怕容易心生後悔、退失道心,而成爲善法的障礙。佛傳裏的公案,大多數是一地以上的境界,那時候身體就像青菜一樣,怎麼樣割都沒有痛苦和執著,身體布施衆生也是佛陀開許的,但在此之前不能隨便舍棄。
本論一會兒說要舍棄身體,一會兒又說不能舍棄身體,這二者是否相違呢?並不相違。如果對今生來世有重大利益,且不會成爲解脫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施身。假如悲願意樂已經得以清淨,布施身體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辰二、以法饒益:
無病而覆頭,纏頭或撐傘,
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說法。
在聽聞佛法時,需要注意哪些威儀呢?前面也作過簡單介紹,此處爲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作者進行了詳細解釋。因爲聞法的功德極大,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也說:“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虔心聞受佛法,直接或間接一定能成就佛果,但在聞法的時候,必須要有如法的威儀,否則就像華智仁波切所說:“如果聞法方式、發心等不如法,不但得不到功德,反而有諸多過失。”依靠佛法,沒必要造惡業,因此,大家在聽受佛法時,一定要盡量如理如法。
怎麼如理如法呢?首先,若沒有嚴重的病,聽法時不要戴帽子,也不要用衣服等蒙著頭,這是一種不恭敬的姿態。現在有些人在聞受佛法時,一直舍不得摘帽子,這是非常不如法的。希望以後任何一個上師傳法時,除了極個別的病人外,最好不要戴帽子。當然,這並不是藏傳佛教獨有的規矩,小乘《毗奈耶經》中也明確規定,說法時必須注意二十六種威儀,其中就有這一條。以前我看過一份香港的佛教雜志,上面有張照片:法師在法座上講經,下面的居士全部戴著不同顔色的帽子……這是弘揚佛法的宣傳資料,盡管有一定的價值,但從某些方面來看也不一定樂觀。因此,大家在接受佛法教育時,最好不要戴帽子,也不要用東西纏著頭、用衣服蒙著頭。
在有些經典中講,聽受佛法時,應身體端正、滿心恭敬,以喜悅的目光注視著上師。有些人在聞法時,看起來好像特別痛苦、特別不滿,盡管人有喜怒哀樂,但聞法時用不著那樣吧,也不知道是什麼神情……(上師模仿,哄堂大笑)。其實,聞法者的行爲直接影響傳法者的心,傳法者苦口婆心地講法,就是希望將內心的智慧傾囊相授,自己所了解的東西讓別人也通達,但如果聞法者不但沒有洗耳恭聽,反而愁眉苦臉,似乎特別不耐煩,這樣會影響講法者的情緒。所以,聞法的時候應學會“喜眼視師”。
同時,不能與傳法者平起平坐,這也體現了佛法的尊貴。印度的一些佛學院,不管是聽輔導還是聽講經,都要先到傳法者前頂禮。此舉並不是說法師高高在上,需要衆人的恭敬頂戴,而是爲了摧毀自己的傲慢心,樹立對佛法的恭敬心。
聽法時也不能打傘。如果露天傳授佛法,太陽曬得比較厲害,如果上師開許,打傘、戴帽子、覆頭是可以的。但若上師不開許,就像以前上師如意寶傳法時,你們也應該清楚,不管是下雨下雪,有時候上師都不開許:“下雨沒有什麼,下雪沒有什麼,大家不要打傘。”這也是爲了尊重佛法。雪若下得很大,我們就用披單把前面的書蒙著,書上不要下雪就可以,頭上怎麼樣下雪也是一直忍著。
聽法時還不能穿鞋。外面的好多地方,法師講經時,對這一點很少強調,所以有些人穿鞋聽法也不在乎。其實佛陀在經典中宣講過,聽法的時候,最好把鞋脫掉。以前我們在經堂裏聽上師講法,尤其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坐在水泥地板上,有時候非常想穿鞋,但鑒于對佛法的恭敬,根本不能穿。現在你們聽法的條件並不像那樣,所以這些威儀應該做得到。
手裏拿著刀槍等兵器,也是不允許。當然,我覺得這應該不可能,你們不可能對法師有什麼准備。
此外,有些人若病得特別重,行走不便,則可使用手杖,否則,將手杖帶在身邊也不允許。
總而言之,聽法者的威儀一定要恭敬,如果遇到不具威儀者,法師最好不要給他傳法。要知道,佛法依靠恭敬而得,如果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佛法是不可能得到的。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說:“如果具有上等的信心與恭敬心,所得到上師叁寶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與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僅僅具備下等的信心與恭敬心,就只能獲得少許的加持與悲憫;如果根本沒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絕對不可能得到上師叁寶的悲憫與加持。”印光大師也講過:“欲得佛法實義,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少一分罪惡,增一分福慧。”此教言的含義非常甚深,不管什麼樣的人,都應從恭敬中獲得佛法的利益。
以前岡波巴大師離開米拉日巴尊者時,問道:“我什麼時候可以攝受弟子?”(就像現在有些人一樣,他特別著急,很想馬上攝受弟子。)尊者告訴他:“你何時與現在的心情不同了,對我這個老父真正看成與佛無別,那時就可以攝受弟子。”所以,只有對上師真正生起不共的信心,上師的功德才會融入你的相續,那時候你才足以攝受弟子。
我非常佩服《西藏生死書》的作者索甲仁波切,他對上師的恭敬心,給我的印象最深。當時上師如意寶去法國,在那裏呆了十天左右。之前我們先去了美國、加拿大好幾個國家,有些西方人把佛法當作交易,對下面收了多少錢,就要求你不管晚上也好、白天也好,一定要講滿這個時間,後來上師…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