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住輪番淨心法▪P7

  ..續本文上一頁二刹那安住,第叁刹那才毀滅。一位哲人也曾說過:一只腳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中。依物理或化學原理做一些小實驗都足以證明宇宙萬有都處于刹那不停的振動之中。現代醫學也提出人身的有些細胞一晝夜死生百千萬億次,不停的新陳代謝。但他們只見到了現相,而沒有足夠的福智堪破其本質。如果前已滅與後新生的爲同體,那麼存在兩大過失,一後面生的不能生起,因爲它與已滅的相同之故。二前面滅的無法滅,因爲它同于後面生的緣故。這樣的觀點顯然是可笑與荒謬的。之所以會認爲前後一如,持久不滅,是因爲衆生的心很粗,錯認粗大假立的相續爲一體。

  諸法生起無間趣于毀滅,生與滅僅是一刹那的事,如閃電般。衆生眼中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器世界的成住壞空經曆了百年或大劫之久,但那只是一假立的相續,就象旋火之輪只是一個虛假的幻相。

  細致深入的思惟,自然會明白輪回中的一切都是顛倒的。古德雲:“諸佛正遍知,有爲性顛倒。”一切的分別作意,一切的行爲動作都與解脫聖道背道而馳。此處權作抛磚引玉,行者當聯系自己的具體情況擴展思惟。此法極爲殊勝,僅僅作初步思惟,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若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思惟,內心生起一個堅定不移的正見,並安住其中修習,自然而然會破除一切無明貪心執著。

  頌曰:往昔所生無邊法,一切世間今已滅,

  以至現未亦複然,所作性故哀傷因。

  過去有情世間與器世間所生的無邊諸法,現在悉皆滅盡無余。同樣,現在與未來將生的一切法也都會刹那不住的遷流謝滅。一切漏法都是所作性故而無常遷變,此等都是引生哀傷之因。

  無常有兩種,一細無常,微細難以覺知,刹那生滅。二粗無常,易于覺察,相續毀滅。器世間的粗無常是成住壞空,觀待有情世間是指生老病死,此二者都在刹那不停地生滅爲細無常。在觀思粗無常的基礎上,可以漸次了知細無常。

  《大智度論》雲:“大地草木皆魔滅,須彌巨海亦崩竭,諸天住處皆燒盡,爾時世界何物常。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無量,度脫一切諸衆生,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傷。”就是說一切情器世間所攝的浩瀚諸法,皆于念念中生滅不息,被無常大風如吹塵土般散失無形,如高山流水頃刻不停的毀滅,如風中燈火時時搖動,瞬間熄滅。一切有爲法不堅牢,不剛強,不可取,不可耽著,如眼迷亂所見的幻化狂花。看那巍然矗立的須彌山,浩瀚無垠的四大海,廣闊無邊的大地,紛繁蕪雜的大小樹木百草,富麗堂皇的王國宮殿城市等等。不管它們能安住多麼長久,不論其體性如何堅固,但面對四大災害時卻顯得格外脆弱。

  有情世間的六道衆生可以說乍生即死。人生如日出日落,日出時光很快照向對面,日落時的陰影如死魔王的影子般步步逼向我們。百年之河迅速就會枯竭,生命這片浮雲,時刻不停的飄逝。無常殺鬼頃刻不離左右,滴答的鍾聲、與跳動的脈博都在預示著我們正步向死亡。而且就連具斷證功德的聲聞四聖、獨覺、菩薩也有生死。乃至具足叁十二相八十隨好、十力四無畏等無量功德光明的世尊,在化度有情事業圓滿時,肉身也會示現死亡。《阿含經》中記載,一日阿難尊者到佛所,頭面接足禮敬,親吻佛足後說,世尊您的身肉爲什麼這樣松緩呢?爲什麼與往日不同呢?世尊告訴阿難說,如你所見,現在如來身體皮肉已經松緩,不如往昔了。此身被病所纏,被死所逼,如來今已日趨衰微,年歲將過八十了。阿難尊者聽聞佛語,悲泣哽咽不能自製。自言,咄哉,苦啊,老的到來竟然是這般光景!佛諄諄告誡說:諸比丘啊!世間無有一法可依可怙,當舍棄世間,力求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無恩愛別離,常念無常之變!

  阿那律古佛示現滅度時偈雲:“有爲法如雲,智者不應信,無常金剛來,摧聖王山王。”此偈申明,有爲法刹那生滅,智者不應相信它們是堅固恒久的。無常如金剛無堅不摧,連諸聖、諸主、如來世尊的色身也被其摧毀而趨于涅槃,世間還有什麼更堅固的呢?

  其實無須追溯久遠的過去,只要回顧此生的般般往事,也會有滄海桑田的感觸。古人雲:“百歲光陰如夢景,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日花去。”回想兒時曾經住過的城市聚落房屋舍宅,現在連遺迹都見不到了。當時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往日的親友伴侶,曾經的歡歌笑語哀傷號哭……一切的一切如夢中事一樣,只在心中留下了模糊的記憶。往日的時光伴著風霜雨雪,花開月落而流逝無蹤,在苦苦的尋覓中得到了什麼?漸漸衰老的身體,還有擾惱身心的輪回屑支。仔細忖思,不禁黯然傷神。再審視眼前情景如何呢?古人雲:“眼看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明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佛說人命在呼吸間,時時刻刻都會死亡。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似水流年已過去很多,現在如夕陽殘照,生命就好象下坡的車一樣疾速奔馳,對鏡一照頭上不知何時青絲已變成白發,夜晚上床睡著後也許就永遠的和鞋襪告別了。

  人寄生于天地之間,如蝼蟻一般,只有須臾的時光,不要貪著如夢一樣的五欲境界,無須耽著空花般的功名利祿。否則只能增加自己的煩惱,最終只是一場空。看過去的王侯將相,平民百姓,孜孜以求,今日只是荒山埋枯骨。爭戰密匝匝如蟻般排兵列陣,事業亂紛紛如蜜蜂釀蜜。追求鬧嚷嚷如蒼蠅爭膿血。冷眼看看有何意義?舍棄解脫正道而無義度此電光人生值得嗎?佛慧禅師雲:“前山後山高峨峨,喪車辚辚日日過,哀歌幽怨滿岩谷,聞者潛悲薤露歌,哀歌一聲千載別,孝子順孫徒泣血,世間何物得堅牢,大海須彌竟磨滅。人生亦如露日唏,從來有會終別離,苦樂哀戚不暫辍,況複百年驚電馳。魂魄悠揚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輪度,洛陽城裏千萬人,終爲北邙山下塵,沈迷不記歸時路,爲群孤塵長悲辛,昔人送人哭長道,今爲孤墳臥芳草,妖狐穿穴藏子孫,耕夫撥骨尋珠寶,老木蕭蕭生野風,東西壤冢連晴空,寒食已過誰享祀,冢畔余花寂莫紅。日日相催若流矢,貪富賢愚盡如此,安得同遊常樂鄉,縱經劫火無生死。古人面對東奔的江河時亦由衷發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永明延壽禅師說,生在五濁熾盛的今天,處于恐怖驚畏的世間中,以肉爲身,以氣爲命,一生如電光風燈,流水,夕陽,只是瞬息的而已。其中夭折少亡者不計其數。壽終正寢者萬分之一,如此被疾病災禍所折磨,于憂愁苦惱中度過大半生。所以說浮生一月之中,可開口而笑的能有幾時呢?由此可知耽著沈湎此生之五欲之樂有何意義呢?當知時光不等人,乘現在身力尚佳,精神還好的時候,一心精進求解脫。如禅宗祖師沩山大師警策雲:”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禀文明之遺體,假衆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刹那異世,譬如春霞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又雲:”謂言法爾合供,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然則一期趁樂,不知樂是苦因,曩劫循塵,未嘗反省,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又雲:“一朝臥疾在床,衆苦萦纏逼迫,朝夕思忖,心裏慞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從茲始知悔地。臨渴掘井,爲時已晚。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臨行揮霍,怕怖憚惶,網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複偏墜,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轉,人天叁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沈淪劫數,感傷歎訝,哀哉切心。

  縱觀橫覽,十方叁世,根身世界有漏諸法,都是業障無明煩惱的産物,是有漏法,是無常性,是痛苦本性,疾速變易,誠可哀傷。

  然而最大的悲哀還是自己與一切衆生都要面臨的死亡。

  己二、有情無常:

  一切衆生定死亡,死緣忽至亦不定,

  一切衆生決定死亡,然而死期何時到來卻無有定准。

  死主閻羅王決定到來,沒有什麼因緣能讓他退卻,叁界有情無論感生欲界、色界、無色界中任何身形,一定都會死,無一能幸免。《解憂書》雲:”地上或天間,有生然不死,此事汝豈見,豈聞或生疑。“正如《無常集》中雲:”若佛若獨覺,若菩薩聲聞,尚須舍此身,何況諸庸夫。“《功德藏》雲:”梵帝自在轉輪王,無法擺脫死魔主。“《解憂書》雲:”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虛空,然而卻不能,行于無死處。“所以任你住于何處最終也不免一死。如雲:”住于何處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無,亦非可住諸山間。“前後中的一切有情類,終爲死亡無常所摧,無一例外。《無常集》雲:”盡其已生或當生,悉舍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 如淨宗二祖善導大師說,無論如何強健,無論是男女老幼,無論尊富貧賤,都免不了死。古德雲:”一寸光陰,一寸命光。“看光陰交替飛逝,我此命光亦隨之而往,百年之中能合幾寸光陰,幾寸命光?算來屈指可數。人生苦短,青春不駐。人一生中一呼一吸能有幾何!現在每呼吸一次,說明生命減少一段,命系呼吸間,人多不信,或不留意。仔細思量,人竟然這般脆弱,死卻又如此簡單,一息不來就成死屍!我們的脈搏與心跳也征示著我們一定會死亡,就象把一個擺球拉起放開時他會自然擺動,但漸漸地,漸漸地,它定會寂然停下。何況自然死亡者,人中又能有幾個?縱然活百年,百年後的一天也如同短命人一樣淹然死去。且此百年中就如赴刑場的死囚,好似少水池中的魚兒,光陰如閃電般飛逝,生命注定消亡。加之整日紛紛擾擾,身體日夜奔忙,如傀儡般勞作不停,不能自主,心中患得患失,煩煩惱惱,無有一日安甯。夜晚昏睡過去,形同死人,早上迷迷糊糊醒來,便如牛羊般爲生計勞碌。其中辛酸苦楚無處傾訴言說。再又病痛纏身,老衰漸至,冤家追逼,到耳聾眼花,覺死期不遠,心中迷茫恐慌……慞惶怕怖……

  如今五濁興盛之時,衆生…

《觀住輪番淨心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