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住轮番净心法▪P7

  ..续本文上一页二刹那安住,第三刹那才毁灭。一位哲人也曾说过:一只脚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中。依物理或化学原理做一些小实验都足以证明宇宙万有都处于刹那不停的振动之中。现代医学也提出人身的有些细胞一昼夜死生百千万亿次,不停的新陈代谢。但他们只见到了现相,而没有足够的福智堪破其本质。如果前已灭与后新生的为同体,那么存在两大过失,一后面生的不能生起,因为它与已灭的相同之故。二前面灭的无法灭,因为它同于后面生的缘故。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可笑与荒谬的。之所以会认为前后一如,持久不灭,是因为众生的心很粗,错认粗大假立的相续为一体。

  诸法生起无间趣于毁灭,生与灭仅是一刹那的事,如闪电般。众生眼中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器世界的成住坏空经历了百年或大劫之久,但那只是一假立的相续,就象旋火之轮只是一个虚假的幻相。

  细致深入的思惟,自然会明白轮回中的一切都是颠倒的。古德云:“诸佛正遍知,有为性颠倒。”一切的分别作意,一切的行为动作都与解脱圣道背道而驰。此处权作抛砖引玉,行者当联系自己的具体情况扩展思惟。此法极为殊胜,仅仅作初步思惟,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若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惟,内心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正见,并安住其中修习,自然而然会破除一切无明贪心执著。

  颂曰:往昔所生无边法,一切世间今已灭,

  以至现未亦复然,所作性故哀伤因。

  过去有情世间与器世间所生的无边诸法,现在悉皆灭尽无余。同样,现在与未来将生的一切法也都会刹那不住的迁流谢灭。一切漏法都是所作性故而无常迁变,此等都是引生哀伤之因。

  无常有两种,一细无常,微细难以觉知,刹那生灭。二粗无常,易于觉察,相续毁灭。器世间的粗无常是成住坏空,观待有情世间是指生老病死,此二者都在刹那不停地生灭为细无常。在观思粗无常的基础上,可以渐次了知细无常。

  《大智度论》云:“大地草木皆魔灭,须弥巨海亦崩竭,诸天住处皆烧尽,尔时世界何物常。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无量,度脱一切诸众生,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伤。”就是说一切情器世间所摄的浩瀚诸法,皆于念念中生灭不息,被无常大风如吹尘土般散失无形,如高山流水顷刻不停的毁灭,如风中灯火时时摇动,瞬间熄灭。一切有为法不坚牢,不刚强,不可取,不可耽著,如眼迷乱所见的幻化狂花。看那巍然矗立的须弥山,浩瀚无垠的四大海,广阔无边的大地,纷繁芜杂的大小树木百草,富丽堂皇的王国宫殿城市等等。不管它们能安住多么长久,不论其体性如何坚固,但面对四大灾害时却显得格外脆弱。

  有情世间的六道众生可以说乍生即死。人生如日出日落,日出时光很快照向对面,日落时的阴影如死魔王的影子般步步逼向我们。百年之河迅速就会枯竭,生命这片浮云,时刻不停的飘逝。无常杀鬼顷刻不离左右,滴答的钟声、与跳动的脉博都在预示着我们正步向死亡。而且就连具断证功德的声闻四圣、独觉、菩萨也有生死。乃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光明的世尊,在化度有情事业圆满时,肉身也会示现死亡。《阿含经》中记载,一日阿难尊者到佛所,头面接足礼敬,亲吻佛足后说,世尊您的身肉为什么这样松缓呢?为什么与往日不同呢?世尊告诉阿难说,如你所见,现在如来身体皮肉已经松缓,不如往昔了。此身被病所缠,被死所逼,如来今已日趋衰微,年岁将过八十了。阿难尊者听闻佛语,悲泣哽咽不能自制。自言,咄哉,苦啊,老的到来竟然是这般光景!佛谆谆告诫说:诸比丘啊!世间无有一法可依可怙,当舍弃世间,力求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恩爱别离,常念无常之变!

  阿那律古佛示现灭度时偈云:“有为法如云,智者不应信,无常金刚来,摧圣王山王。”此偈申明,有为法刹那生灭,智者不应相信它们是坚固恒久的。无常如金刚无坚不摧,连诸圣、诸主、如来世尊的色身也被其摧毁而趋于涅槃,世间还有什么更坚固的呢?

  其实无须追溯久远的过去,只要回顾此生的般般往事,也会有沧海桑田的感触。古人云:“百岁光阴如梦景,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日花去。”回想儿时曾经住过的城市聚落房屋舍宅,现在连遗迹都见不到了。当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往日的亲友伴侣,曾经的欢歌笑语哀伤号哭……一切的一切如梦中事一样,只在心中留下了模糊的记忆。往日的时光伴着风霜雨雪,花开月落而流逝无踪,在苦苦的寻觅中得到了什么?渐渐衰老的身体,还有扰恼身心的轮回屑支。仔细忖思,不禁黯然伤神。再审视眼前情景如何呢?古人云:“眼看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明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佛说人命在呼吸间,时时刻刻都会死亡。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似水流年已过去很多,现在如夕阳残照,生命就好象下坡的车一样疾速奔驰,对镜一照头上不知何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夜晚上床睡着后也许就永远的和鞋袜告别了。

  人寄生于天地之间,如蝼蚁一般,只有须臾的时光,不要贪著如梦一样的五欲境界,无须耽着空花般的功名利禄。否则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最终只是一场空。看过去的王侯将相,平民百姓,孜孜以求,今日只是荒山埋枯骨。争战密匝匝如蚁般排兵列阵,事业乱纷纷如蜜蜂酿蜜。追求闹嚷嚷如苍蝇争脓血。冷眼看看有何意义?舍弃解脱正道而无义度此电光人生值得吗?佛慧禅师云:“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人生亦如露日唏,从来有会终别离,苦乐哀戚不暂辍,况复百年惊电驰。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轮度,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沉迷不记归时路,为群孤尘长悲辛,昔人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壤冢连晴空,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余花寂莫红。日日相催若流矢,贪富贤愚尽如此,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古人面对东奔的江河时亦由衷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永明延寿禅师说,生在五浊炽盛的今天,处于恐怖惊畏的世间中,以肉为身,以气为命,一生如电光风灯,流水,夕阳,只是瞬息的而已。其中夭折少亡者不计其数。寿终正寝者万分之一,如此被疾病灾祸所折磨,于忧愁苦恼中度过大半生。所以说浮生一月之中,可开口而笑的能有几时呢?由此可知耽著沉湎此生之五欲之乐有何意义呢?当知时光不等人,乘现在身力尚佳,精神还好的时候,一心精进求解脱。如禅宗祖师沩山大师警策云:”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文明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霞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又云:”谓言法尔合供,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然则一期趁乐,不知乐是苦因,曩劫循尘,未尝反省,时光淹没,岁月蹉跎。又云:“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朝夕思忖,心里慞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从兹始知悔地。临渴掘井,为时已晚。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临行挥霍,怕怖惮惶,网穿雀飞,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复偏坠,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时不可转,人天三有,应未免之。如是受身,沉沦劫数,感伤叹讶,哀哉切心。

  纵观横览,十方三世,根身世界有漏诸法,都是业障无明烦恼的产物,是有漏法,是无常性,是痛苦本性,疾速变易,诚可哀伤。

  然而最大的悲哀还是自己与一切众生都要面临的死亡。

  己二、有情无常:

  一切众生定死亡,死缘忽至亦不定,

  一切众生决定死亡,然而死期何时到来却无有定准。

  死主阎罗王决定到来,没有什么因缘能让他退却,三界有情无论感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中任何身形,一定都会死,无一能幸免。《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正如《无常集》中云:”若佛若独觉,若菩萨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功德藏》云:”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魔主。“《解忧书》云:”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行于无死处。“所以任你住于何处最终也不免一死。如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前后中的一切有情类,终为死亡无常所摧,无一例外。《无常集》云:”尽其已生或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 如净宗二祖善导大师说,无论如何强健,无论是男女老幼,无论尊富贫贱,都免不了死。古德云:”一寸光阴,一寸命光。“看光阴交替飞逝,我此命光亦随之而往,百年之中能合几寸光阴,几寸命光?算来屈指可数。人生苦短,青春不驻。人一生中一呼一吸能有几何!现在每呼吸一次,说明生命减少一段,命系呼吸间,人多不信,或不留意。仔细思量,人竟然这般脆弱,死却又如此简单,一息不来就成死尸!我们的脉搏与心跳也征示着我们一定会死亡,就象把一个摆球拉起放开时他会自然摆动,但渐渐地,渐渐地,它定会寂然停下。何况自然死亡者,人中又能有几个?纵然活百年,百年后的一天也如同短命人一样淹然死去。且此百年中就如赴刑场的死囚,好似少水池中的鱼儿,光阴如闪电般飞逝,生命注定消亡。加之整日纷纷扰扰,身体日夜奔忙,如傀儡般劳作不停,不能自主,心中患得患失,烦烦恼恼,无有一日安宁。夜晚昏睡过去,形同死人,早上迷迷糊糊醒来,便如牛羊般为生计劳碌。其中辛酸苦楚无处倾诉言说。再又病痛缠身,老衰渐至,冤家追逼,到耳聋眼花,觉死期不远,心中迷茫恐慌……慞惶怕怖……

  如今五浊兴盛之时,众生…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