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住轮番净心法▪P8

  ..续本文上一页寿命尤其短浊,人生数十年如白驹过隙般,眨眼即过,回首往事,似水年华随风而逝,如过眼云烟,渺茫难觅。岁月蹉跎,光阴似箭,生命如风中残烛,死亡如黄昏日影。《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龙树菩萨云:”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真希奇。“命系呼吸间,如旷野上之残烛,东南西北四面临风,复加暴雨,被哪面风雨所灭毫无定准,岌岌可危。细思量人命亦不过如此,而且死亡怖畏到来时无有商量无法抵御亦无法逃脱。《教授胜光大王经》云:”大王,如是此四大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于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以咒药等易于静息。“由此死亡来时无计可施,只能束手就擒,在面目狰狞的牛头马面相伴之下,凄凄惨惨的踏上中阴黄泉狭道。

  寿命只减无增,纵能寿终正寝不过短短数十寒暑,月尽其年,日尽其月,日亦为昼夜销尽,昼夜亦为六时销尽,渐为时、刻、分、秒而销尽。总数本不多,又被消耗一些,现在所剩无几。而且仅此少许亦刹那刹那无可添加,疾速损减。《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看恒衰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寿命无常,死期无定,纵然一生之中万般圆满,临死之时亦如云烟,唯存忆念而已。如梦醒后忆念梦中苦乐一样。既然死主怨敌的到来无法遮止,为什么还要贪图点点眼前安乐呢?《本生论》云:”呜呼世间惑,非坚非可喜。众生无畏极希有,死主自断一切逆,全无怖畏欢乐行,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苦恼处,谁有心知思爱此。“即毫无悲愍的死主鬼王,凶残的杀害一切众生,他极为凶猛暴烈的毒箭不会错失。所以,乃至我们中箭之前,应当精勤修习正法,切不可纵情放逸。《俱舍论》云:”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当趣没,犹如堕熟果。“

  如是从理上信解后,更应结合诸多比喻而观修。日月如梭喻:每寸光阴喻如一缕线,虽然每次只去一缕,但很快用完所有的线,人命亦如是一秒秒过去,很快终结。奔赴刑场喻:死囚无可救免,生存时间仅是行至刑场之路途。如是我们的死期早被死主定下犹如死囚,步步迈向死亡。高空下堕喻:譬如从诸高峰下堕时,未落地之前不应欢乐,即刻就要坠地而受大苦。正如人生一世从识入胎至死之间,时时刻刻没有暂停,向死亡飞奔,到死方终,在此期间有什么安乐可言呢?所以应当思惟,所见所闻的诸尊长友伴等,寿未终竟之时,内外死缘忽至,心愿未满而死。忖念我也一定如是死亡,生起畏惧而发起坚毅修法之心。

  佛祖再三告诫此生的一切于临终时都无丝毫用处,唯有黑白业如影随形,古德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故应多修死亡无常,舍弃今生,一心修持后世解脱法要。善导大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仔细筹算此生用来修法的时间简直少得可怜。昏睡之中度过一半,吃喝拉撒耗去不少,散乱放逸中又消尽许多,儿时无知十几年空过,老时无力枉费数年……伽喀巴大师也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如此算来,可以用来修法的时间屈指可数。

  复引古德教言以作警策,净宗大德死心和尚云:”但知贪生不知有死,人生百岁,七十者稀,大限到来还他一死。只如功名富贵之家,财宝如山妻妾满堂,日夜欢乐。他岂不想长生在世,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便行,不容迟滞,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据诸人眼里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友眷属强壮后生,死却多少了也。古云,莫等老来方修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狮子峰如如和尚云:”虚浮如水上泡,须臾不久,危脆似草头露,倏忽便无。长年者不过六七十皆亡,短命者大都三二十而早夭。况乎兽残虫蛰,猝不及防;屋压车伤,痛不能救。坑坎丘陵之危,到处堪虞;刀兵水火之灾,何时无有。今日不知明日事,上床别了下床鞋。几多一息不来,便成千秋永别。“雪峰禅师云:”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别了袜和鞋,三魂七魄梦中去,未知明朝来不来。“又莲池大师云:”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少年亦尔,何况老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目暗耳聋,发白面皱,背伛腰曲,骨痛盘挛,步履龙钟,精神昏塞,譬如夕阳西照,光景须臾。衰草迎秋,凋零顷刻。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无常,战兢惕励。“又云:”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平人亦尔,何况病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四大不调,百骸欲散,饮食渐减,医药无灵,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如鱼游釜内,倏忽焦糜,灯在风前,刹那熄灭。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无常,战兢惕励!“

  己三、三有诸法无常:

  三有所现一切法,迁变性故当思惟。

  三界之中所显现的一切诸法,无论内有情众生的五蕴身心,外器世间的山河大地,都在刹那不停的迁流变化。对此无常特性作深深的思惟,反复的忆念,在心坎深处生起坚固的解信,并随时随地安住此定解中,反复串习使定解不断坚固与增上。

  三界万法都为所作性,是迷乱的显现,如梦幻泡影,似水月空花,刹那不住生灭迁变,时刻都在飘摇晃动,而我等愚迷凡夫颠倒妄执彼等一切为坚固性,永恒性,不变性,苦苦追寻逐求,但永远无法得到,就象野鹿寻觅阳焰水般,奔忙不息,只能更加增上焦渴与痛苦;也如愚痴的孩童贪著五彩缤纷的肥皂泡,眼睁睁的看着它们一一破灭,却仍苦苦等待。同样的无数可笑行为只能白白增加业惑与烦恼。

  外界器世间的一期成住,相对而言需历经久时,然从细方面而言,也如闪电般刹那迁变,达到极限时,则被七火、一水、一风而摧毁变成虚空。让我们放眼观览世间,看日月如梭般运行不停,天空飘游的浮云变化莫测,天气则风霜雨雪,阴晴晦明轮番更迭。春夏秋冬如水车般轮转不息。城镇村落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群也老幼递换……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时,只要用心,人人都可发现很多引生无常观念的事物,长此观察,世态万相之无常面目,便逃不过我们的智慧眼。

  身患痼疾沉疴诚然可怕,但更可惶的是耽延时光尚不知身瘿重病。然而最为可怜也最可怕的是,已知重病缠身,良医在旁却不求治,妙药随身而不取服。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恶疾,无上医王佛陀也开出八万四千灵妙药方,一一对症,然而众生却不肯服用,故常有”渴死海边“”宝洲空返“的悲剧。所以对于佛法要深思、实修,不要停留语句文字上。若能真修则一四句偈便可成就,不修则纵演示洋洋万亿言也无有实义。

  以上从粗细二种观察方法抉择内外诸法都是无常迁变性,于三界中无一法可依可怙,可靠。将之融入心中,常时思察,遣除无始来对万法恒常不变的颠倒执着。佛法主要对内调伏狂心,非向外如狗逐石块般的驰求。同样观无常也要观心的无常,自然会了达万法无常。大悲世尊于《中阿含经》中云:”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三界无常如戏剧,及秋空云,旋生旋灭,人命迁坏,过于山水,轻捷迅速,如电飞空。

  《大宝积经》云:”迦叶波,心如河流,生灭不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击电刹那不住。“《大戏乐经》云:”此有为行,唯心造作,犹如坯瓶,无常散坏,行如空城,为雨沮坏,淤泥不坚,渐当磨灭。亦如河岸,积沙所成,自性怯弱,为水流荡。行为风灯,生灭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无有实。“确实如经所说,当我们稍看自心时,刹那不住,一会儿贪心,一会儿嗔心,一会儿嫉妒,一会儿傲慢,一会儿痴心……此心如弥猴一样,蹦上窜下片刻不停。前一刹那是个信心具足的人,后一刹那邪见横生;前刹那似有悲心,后刹那杀生造业。昨天是清净律仪的上座,今天成了破戒还俗的愚人;昨天勤修十善,今日无恶不为……详细谛观所贪著的自他一切有情,里里外外,哪里有个坚实可靠可依的东西让我们苦苦的贪恋追求呢?

  如上所抉择的内容,消融自心时,则可一缘安住。若散失时,又须交替进行。安住时觉受到无论身心内外,山河大地所见所闻所忆一切法,都飘摇晃动如风中残烛,如风吹水泡,或觉一切法都如急流,闪电,浮云般飞速迁变。

  如《楞严经》中波斯匿王陈白佛说,世尊!我今此身终归要变化迁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然尚存,但我仔细观察,现前就在念念迁流代谢,新新不住,如火变成灰烬,渐渐销毁殒灭,从殒灭不息可推知此身一定要灭尽。世尊!往昔我孩童之时,肤腠润泽鲜嫩。青壮年时血气方刚,气血充盛满溢。而今如此颓废之年,衰残朽耄,形体气色干枯憔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眼看不久人世了。世尊啊!此身秘密变化迁移,我的确没有觉察到,但岁月变化流逝,慢慢变成现在这般情景。为什么呢?当我二十岁时,虽称少年,但容颜明显老于十岁时。三十岁时又比二十衰老,现在六十二岁,但与五十岁时比较,觉得那时宛然很强壮。世尊啊!我见秘密迁移变化,以是十年为单位,这不过大概而言,微细思惟时,不单十年二十年,实际上每年都在变化,不单年年在变,月月也都在变化,甚至日日也在迁流,深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此血肉之身终将毁灭。

  己四、总结异体无常的修法:

  总之诸行皆无常,各自具有异相状, …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