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住輪番淨心法▪P8

  ..續本文上一頁壽命尤其短濁,人生數十年如白駒過隙般,眨眼即過,回首往事,似水年華隨風而逝,如過眼雲煙,渺茫難覓。歲月蹉跎,光陰似箭,生命如風中殘燭,死亡如黃昏日影。《因緣品》雲:”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彼死主大軍,豈是汝親戚。“龍樹菩薩雲:”壽命害多即無常,猶如水泡爲風吹,呼氣吸氣沈睡中,能得覺醒真希奇。“命系呼吸間,如曠野上之殘燭,東南西北四面臨風,複加暴雨,被哪面風雨所滅毫無定准,岌岌可危。細思量人命亦不過如此,而且死亡怖畏到來時無有商量無法抵禦亦無法逃脫。《教授勝光大王經》雲:”大王,如是此四大怖畏來時,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于諸物及咒藥等易于退卻,何等爲四,謂老病死衰,大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以咒藥等易于靜息。“由此死亡來時無計可施,只能束手就擒,在面目猙獰的牛頭馬面相伴之下,淒淒慘慘的踏上中陰黃泉狹道。

  壽命只減無增,縱能壽終正寢不過短短數十寒暑,月盡其年,日盡其月,日亦爲晝夜銷盡,晝夜亦爲六時銷盡,漸爲時、刻、分、秒而銷盡。總數本不多,又被消耗一些,現在所剩無幾。而且僅此少許亦刹那刹那無可添加,疾速損減。《入行論》雲:”晝夜無暫停,此看恒衰減,亦無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壽命無常,死期無定,縱然一生之中萬般圓滿,臨死之時亦如雲煙,唯存憶念而已。如夢醒後憶念夢中苦樂一樣。既然死主怨敵的到來無法遮止,爲什麼還要貪圖點點眼前安樂呢?《本生論》雲:”嗚呼世間惑,非堅非可喜。衆生無畏極希有,死主自斷一切逆,全無怖畏歡樂行,現有老病死作害,大勢怨敵無能遮,定赴他世苦惱處,誰有心知思愛此。“即毫無悲愍的死主鬼王,凶殘的殺害一切衆生,他極爲凶猛暴烈的毒箭不會錯失。所以,乃至我們中箭之前,應當精勤修習正法,切不可縱情放逸。《俱舍論》雲:”若衆多男女,強壯亦殁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類胎中死,如是有産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漸次當趣沒,猶如墮熟果。“

  如是從理上信解後,更應結合諸多比喻而觀修。日月如梭喻:每寸光陰喻如一縷線,雖然每次只去一縷,但很快用完所有的線,人命亦如是一秒秒過去,很快終結。奔赴刑場喻:死囚無可救免,生存時間僅是行至刑場之路途。如是我們的死期早被死主定下猶如死囚,步步邁向死亡。高空下墮喻:譬如從諸高峰下墮時,未落地之前不應歡樂,即刻就要墜地而受大苦。正如人生一世從識入胎至死之間,時時刻刻沒有暫停,向死亡飛奔,到死方終,在此期間有什麼安樂可言呢?所以應當思惟,所見所聞的諸尊長友伴等,壽未終竟之時,內外死緣忽至,心願未滿而死。忖念我也一定如是死亡,生起畏懼而發起堅毅修法之心。

  佛祖再叁告誡此生的一切于臨終時都無絲毫用處,唯有黑白業如影隨形,古德雲:”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故應多修死亡無常,舍棄今生,一心修持後世解脫法要。善導大師雲:”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仔細籌算此生用來修法的時間簡直少得可憐。昏睡之中度過一半,吃喝拉撒耗去不少,散亂放逸中又消盡許多,兒時無知十幾年空過,老時無力枉費數年……伽喀巴大師也雲:”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無五載。“ 如此算來,可以用來修法的時間屈指可數。

  複引古德教言以作警策,淨宗大德死心和尚雲:”但知貪生不知有死,人生百歲,七十者稀,大限到來還他一死。只如功名富貴之家,財寶如山妻妾滿堂,日夜歡樂。他豈不想長生在世,爭奈前程有限,暗裏相催,符到便行,不容遲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裏親見,耳裏親聞,前街後巷、親友眷屬強壯後生,死卻多少了也。古雲,莫等老來方修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獅子峰如如和尚雲:”虛浮如水上泡,須臾不久,危脆似草頭露,倏忽便無。長年者不過六七十皆亡,短命者大都叁二十而早夭。況乎獸殘蟲蟄,猝不及防;屋壓車傷,痛不能救。坑坎丘陵之危,到處堪虞;刀兵水火之災,何時無有。今日不知明日事,上床別了下床鞋。幾多一息不來,便成千秋永別。“雪峰禅師雲:”一盞孤燈照夜臺,上床別了襪和鞋,叁魂七魄夢中去,未知明朝來不來。“又蓮池大師雲:”佛言人命無常,促于呼吸,少年亦爾,何況老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當觀此身目暗耳聾,發白面皺,背伛腰曲,骨痛盤攣,步履龍鍾,精神昏塞,譬如夕陽西照,光景須臾。衰草迎秋,凋零頃刻。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無常,戰兢惕勵。“又雲:”佛言人命無常,促于呼吸,平人亦爾,何況病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當觀此身四大不調,百骸欲散,飲食漸減,醫藥無靈,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如魚遊釜內,倏忽焦糜,燈在風前,刹那熄滅。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無常,戰兢惕勵!“

  己叁、叁有諸法無常:

  叁有所現一切法,遷變性故當思惟。

  叁界之中所顯現的一切諸法,無論內有情衆生的五蘊身心,外器世間的山河大地,都在刹那不停的遷流變化。對此無常特性作深深的思惟,反複的憶念,在心坎深處生起堅固的解信,並隨時隨地安住此定解中,反複串習使定解不斷堅固與增上。

  叁界萬法都爲所作性,是迷亂的顯現,如夢幻泡影,似水月空花,刹那不住生滅遷變,時刻都在飄搖晃動,而我等愚迷凡夫顛倒妄執彼等一切爲堅固性,永恒性,不變性,苦苦追尋逐求,但永遠無法得到,就象野鹿尋覓陽焰水般,奔忙不息,只能更加增上焦渴與痛苦;也如愚癡的孩童貪著五彩缤紛的肥皂泡,眼睜睜的看著它們一一破滅,卻仍苦苦等待。同樣的無數可笑行爲只能白白增加業惑與煩惱。

  外界器世間的一期成住,相對而言需曆經久時,然從細方面而言,也如閃電般刹那遷變,達到極限時,則被七火、一水、一風而摧毀變成虛空。讓我們放眼觀覽世間,看日月如梭般運行不停,天空飄遊的浮雲變化莫測,天氣則風霜雨雪,陰晴晦明輪番更疊。春夏秋冬如水車般輪轉不息。城鎮村落日新月異的變化,人群也老幼遞換……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時,只要用心,人人都可發現很多引生無常觀念的事物,長此觀察,世態萬相之無常面目,便逃不過我們的智慧眼。

  身患痼疾沈疴誠然可怕,但更可惶的是耽延時光尚不知身瘿重病。然而最爲可憐也最可怕的是,已知重病纏身,良醫在旁卻不求治,妙藥隨身而不取服。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惡疾,無上醫王佛陀也開出八萬四千靈妙藥方,一一對症,然而衆生卻不肯服用,故常有”渴死海邊“”寶洲空返“的悲劇。所以對于佛法要深思、實修,不要停留語句文字上。若能真修則一四句偈便可成就,不修則縱演示洋洋萬億言也無有實義。

  以上從粗細二種觀察方法抉擇內外諸法都是無常遷變性,于叁界中無一法可依可怙,可靠。將之融入心中,常時思察,遣除無始來對萬法恒常不變的顛倒執著。佛法主要對內調伏狂心,非向外如狗逐石塊般的馳求。同樣觀無常也要觀心的無常,自然會了達萬法無常。大悲世尊于《中阿含經》中雲:”一切行無常,不久住法,速變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諸行樂著,當患厭之,當求舍離,當求解脫。“叁界無常如戲劇,及秋空雲,旋生旋滅,人命遷壞,過于山水,輕捷迅速,如電飛空。

  《大寶積經》雲:”迦葉波,心如河流,生滅不住,心如燈光,因緣所起,心如擊電刹那不住。“《大戲樂經》雲:”此有爲行,唯心造作,猶如坯瓶,無常散壞,行如空城,爲雨沮壞,淤泥不堅,漸當磨滅。亦如河岸,積沙所成,自性怯弱,爲水流蕩。行爲風燈,生滅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無有實。“確實如經所說,當我們稍看自心時,刹那不住,一會兒貪心,一會兒嗔心,一會兒嫉妒,一會兒傲慢,一會兒癡心……此心如彌猴一樣,蹦上竄下片刻不停。前一刹那是個信心具足的人,後一刹那邪見橫生;前刹那似有悲心,後刹那殺生造業。昨天是清淨律儀的上座,今天成了破戒還俗的愚人;昨天勤修十善,今日無惡不爲……詳細谛觀所貪著的自他一切有情,裏裏外外,哪裏有個堅實可靠可依的東西讓我們苦苦的貪戀追求呢?

  如上所抉擇的內容,消融自心時,則可一緣安住。若散失時,又須交替進行。安住時覺受到無論身心內外,山河大地所見所聞所憶一切法,都飄搖晃動如風中殘燭,如風吹水泡,或覺一切法都如急流,閃電,浮雲般飛速遷變。

  如《楞嚴經》中波斯匿王陳白佛說,世尊!我今此身終歸要變化遷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然尚存,但我仔細觀察,現前就在念念遷流代謝,新新不住,如火變成灰燼,漸漸銷毀殒滅,從殒滅不息可推知此身一定要滅盡。世尊!往昔我孩童之時,膚腠潤澤鮮嫩。青壯年時血氣方剛,氣血充盛滿溢。而今如此頹廢之年,衰殘朽耄,形體氣色幹枯憔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眼看不久人世了。世尊啊!此身秘密變化遷移,我的確沒有覺察到,但歲月變化流逝,慢慢變成現在這般情景。爲什麼呢?當我二十歲時,雖稱少年,但容顔明顯老于十歲時。叁十歲時又比二十衰老,現在六十二歲,但與五十歲時比較,覺得那時宛然很強壯。世尊啊!我見秘密遷移變化,以是十年爲單位,這不過大概而言,微細思惟時,不單十年二十年,實際上每年都在變化,不單年年在變,月月也都在變化,甚至日日也在遷流,深思谛觀,刹那刹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此血肉之身終將毀滅。

  己四、總結異體無常的修法:

  總之諸行皆無常,各自具有異相狀, …

《觀住輪番淨心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