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一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護持之功德:

  假如護持正知正念,令其達到穩固階段,那時候做什麼事情都可以了。

  行爲若如斯,縱住惡人群,

  抑處女人窩,勤律終不退。

  倘若奉持如是的護心行爲,令自己具有正知正念、不放逸,那麼無論是處于嗔恨心嚴重的獵人、屠夫、黑社會等惡人群體中,還是貪心強烈的妓女窩中,以正知正念來攝持律儀的人,始終不會出現失毀戒律的現象,自己的道心永遠也不會退失。

  當然,這是已經到了非常不錯的穩固境界時,才可以隨便住在不良的環境中,自己的行爲和善心才不會退轉。這一點,許多高僧大德的公案都可以證明,比如佛經中的迦葉比丘和金色比丘尼,一個屋子裏住了十二年,彼此都沒有毀壞戒律 ,後來成爲佛教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持戒大德(此公案在《極樂願文大疏》中有,我在這裏不廣說)。在漢傳佛教中,六祖惠能當時因爲各種原因混迹于獵人群中,十五年來與獵人爲伍,但六祖經常爲他們說法,看見落網的生命就馬上放生,道心少許也沒有退失。同樣,我們藏傳佛教當中,這樣的事例也爲數不少,記得在我的小時候,我們村裏有一位喇嘛,戒律清淨爲大家所公認,尤其是在文革期間,就連叁寶的名號都聽不到,那種惡劣的環境裏,他的戒律仍然纖塵不染,後來得到大家的交口稱頌 。

  所以從曆史上來看,一個人若真正具有正知正念,即使環境再怎麼惡劣,對他也不會有絲毫影響。有些高僧大德的慈悲心相當重,爲了度化衆生而住在城市裏面、惡人群中,但他根本不會被世人同化,所思所想全部隨自己的大悲心而轉,沒有點滴的自私自利及貪欲嗔恨心。

  跟他們相比,普通的修行人就不一定能做到這樣了。前段時間的一天中午,我家來了兩位法師,他們說:“我們想學一點漢語,准備以後到漢地去弘揚佛法,你看怎麼樣?”我說:“如果發心是利益衆生,將來也能真正地弘法利生,那當然是非常好的。因爲現在漢地的人非常多,一個大城市裏有幾百萬人,但寺院卻寥寥無幾、少得可憐。而藏地一個小縣城大概叁四萬人,周圍的寺院就有四五十個,所以相比而言,漢地非常需要佛法。倘若真有人發心去講經說法,那確實值得隨喜。”但另一方面我也有一些顧慮,我說:“如果你們發心非常強、悲心特別重,以後可能會因緣成熟的。否則,大城市裏的誘惑力特別特別強,一般的人到了那裏會怎麼樣也不好說。所以我今天不敢說“好”,也不敢說“不好”,你們自己祈禱叁寶好好抉擇吧。”我這是兩方面的考慮,如果修行沒有成就,到一些不好的環境中,又沒有以正知正念來守護的話,以前他們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不管是戒律、智慧、見解都相當不錯,但凡夫總是隨因緣和外境而轉,如果遇到外境而沒有用好他們的智慧,那恐怕是很危險的。因此,我有時候特別羨慕那些住山的修行人,雖然即生中沒什麼名聞利養,但自己的修行是會圓滿的!

  有些人認爲:“我現在已經有了正知正念,智慧等什麼都具足了,從此以後住在惡人當中也可以,女人當中也可以,什麼環境對我來講都是無利無害的。”說是這樣說,但以前我們這裏也發現過一些人,最初大話說得特別不錯,後來到一些不好的環境中,道心就連一點影子都沒有了。因此作爲一個凡夫人,應該像《大智度論》中所說的那樣,開始時一定要注意,如果沒有注意的話,雖然發心是爲了利益衆生,但是惡劣衆生的染汙心非常強,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他們拖下水,所有修行毀于一旦。

  因此,我們修行人不要在別人面前說大話。現在有些人經常喜歡談自己的境界,“我看見什麼,我聽見什麼”,一說的時候,好像以前的高僧大德也沒有他這麼多功德。但真正跟他接觸時,就連佛教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甚至前世後世也不一定承認。其實,真正的修行人非常謙虛,根本不會將自己境界輕易示人,對外面表露“我能看見什麼,我能聽見什麼,我已經獲得了佛的授記,觀世音菩薩天天跟我面對面說話”,這些胡言亂語是不會說的。而那些極爲淺薄的愚者,往往得了點皮毛就挂在嘴上,正如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所言:“愚者學問挂嘴上,智者學問藏心底,麥稭漂于水面上,寶石沈沒于水底。”

  所以,我們身爲修行人,應該有自知之明,不要認爲自己非常了不起就什麼都敢做。因果是自己承擔的,誰也分擔不了,這一點務必要記住!

  辛四、需精勤護持之理:

  吾甯失利養,資身衆活計,

  亦甯失余善,終不損此心。

  我甯可失去所有的名聲、地位、財富,別人對我的恭敬、供養、贊歎,以及我特別珍愛的身體,房屋、轎車、電器、手機、裝飾物、化妝品等生活資具,甚至我特別執著的身體和語言所造的善根,或者以自私自利的動機而造的善根,這些全部毀壞也無所謂,但什麼東西不能失毀呢?唯一就是衆生利樂之源、一切佛法成就之根本、猶如如意寶般的菩提心。

  佛陀在《教王經》中說:“爲了身體,我們可以舍棄財産;爲了生命,我們可以舍棄財産和身體;而爲了正法,財産、身體、生命全部都可以舍棄。”當然,不學佛法的人就另當別論了,他們爲了生命可以舍棄佛法,爲了財産可以舍棄佛法,爲了名聲可以舍棄佛法,甚至有些人爲了養活自己也舍棄佛法。

  現在有種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居士和出家人爲了生存而把佛法作爲買賣品,經常販賣佛像、佛經、佛塔,這是非常有過失的。有些人恐怕是不懂因果,有些人還認爲自己在弘揚佛法。實際上,如果將這些賣佛像、佛經、佛塔的錢自己使用,過失是極爲嚴重的。甯可自己餓死,也不能用這些錢財過活。

  前一段時間也有人問:“如果以前毀壞過佛像佛塔,現在應該如何忏悔?”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注疏》裏面說:“依靠叁寶而造的罪業,叫做無與倫比的罪業 。如果毀壞過佛像、佛經和佛塔,則應按照二倍以上修複,然後再在叁寶面前忏悔。”比如說,自己以前毀壞過佛塔,那就要造兩座以上價值形狀等各方面比以前更殊勝的佛塔,造完以後再在叁寶面前忏悔;以前如果賣過經書,(現在很多地方都有佛教徒賣經書,且以高價在賣,用這些利潤來買房子裝修,或者給孩子做學費等等,這樣非常不好!)現在就要印兩本經書,然後再忏悔,並發誓以後再也不賣經書了。

  有些人問:“那我純粹是爲了弘揚佛法而賣經書,可不可以呢?”如果你自己沒有享用這些利潤,全部又用來印經書倒是可以,這也沒有什麼過失,但你能不能這樣做呢?自利和他利是要分清楚的,有些人挂羊頭賣狗肉,表面上是在利益衆生,但實際上就想爲了自己牟利。可能有些人確實不懂,但有些人即使懂了也覺得無所謂,根本不把因果當一回事。

  世人爲了身體,甯可傾家蕩産也在所不惜;爲了保住生命,在身上截一部分肢體也心甘情願;但是爲了保護佛法,按理來講,舍棄生命也是應該的,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是佛教徒的重大責任。可是現在的佛教徒,雖然大多數非常不錯,有些人的發心和精進,我們出家人聽起來也非常慚愧,覺得自己就連一個在家居士都不如,有時候真的不好意思。但也有一些人打著佛教的招牌,成天搞一些自己的利益。這樣沒有必要!你要學佛,就要如理如實地學,最好不要依靠佛法而墮入地獄。墮地獄的因,外面的社會上比比皆是,不需要用這種方式!

  作者在這裏也講了,其他的善法都可以舍棄,但萬萬不能舍棄菩提心。我們在有生之年再怎麼樣困難,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要記住這一點,白天晚上再叁地勸勉自己,務必要堅定這個誓言。否則,若沒有好好修持菩提心,其他的善根修得再好,功德也不是特別大。華智仁波切曾說:“有些人在短暫的人生中不修持這麼重要的菩提心,整天裝模作樣地修什麼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積累一些身體和語言的善根,請你們這些人食用九大城市的不淨物!”這個教言並不是誹謗有些修行人,而是在提醒我們修心的重要性。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我們在十六七歲之前,不具備學習的能力;六七十歲以後,想學也學不進去;中間這麼短的時間內,要通達所有的學問恐怕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最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最根本的法要上,這就是菩提心。佛陀也說了,甯可舍棄生命,舍棄財産地位名聲等世人所希求的一切,唯一有個東西不能舍,就是我們的菩提心!

  菩提心相當于是如意寶,國王的國庫中有了它,便會安排人時時刻刻守護著。同樣的道理,我們通過上師的竅訣知道了菩提心的珍貴之後,也應當時時刻刻以正知正念來看護它,不能讓煩惱的盜賊偷跑了。若能如此,我們臨死前對解脫還是有希望的。

  剛才已經講了護持學處必須要護心,而護心的方法就是守護正知正念,下面分叁個方面來宣說:

  己二(護心之方便法——護正知正念)分叁:一、教誡護正知正念;二、未護之過患;叁、護持之方法。

  庚一、教誡護持正知正念:

  合掌誠勸請,欲護自心者,

  致力恒守護,正念與正知。

  這裏,作者寂天菩薩誠心誠意地向凡是學習《入菩薩行論》的,不論是當年的、現在的還是未來的衆生合掌,勸請我們:只要想護持自己的心(前面講了要護持戒律,一定要護自己的心),就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守護正知與正念。

  當然,寂天菩薩向我們合掌,並不是對我們這些凡夫人生起極大的信心,有些論師解釋道:“寂天菩薩之所以合掌,不是我們現在的行爲讓他特別感動,而是爲了讓我們學人高度注意正知正念對守持戒律、護持自心的重要性。”有些上師遇到特別的關鍵問題時,就一直合十祈求大家“你們一定要如何如何”,同樣的道理,當年寂天菩薩也是通過他的修行體悟,認識到作爲一個修行人,尤其是作爲一個凡夫人,如果沒有護持自己的心,以後的修行是不會圓滿的。知道了這個關鍵問題後,他老人家誠懇地勸請我們一定要護持自己的心,而護心最關鍵的,就是守護正知正念。寂天菩薩曾說:“我們應以正…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一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