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傷,她在前面踩一腳,我就盯准位置踩在上面,原本希望她能將一切荊棘壓伏,但結果事與願違,我踩上去的時候經常都會受傷。因此,依靠外境來壓伏痛苦是非常困難的,唯有自己擁有一雙鞋,到哪裏去才會比較保險。
這個比喻非常好,以前曆史上成千上萬個大成就者和佛教徒,都是依靠它而對治了相續中的嗔恨心。好好體會一下也確實如此,爲了避免受傷害而將外境的一切敵害製服,這是根本不現實的。有些人說西方人的人格很好,有些人說東方人的人格很好,但我以前去過很多地方,哪裏壞人都多得不得了,要讓所有的壞人都不害你、不對你生嗔恨心,這是根本辦不到的。因此,通過寂天菩薩這麼好的比喻,我們今後在修行過程中,主要是觀察自己,克製自己的嗔恨心,若真的能調柔自相續,到哪裏去都會非常和平,沒有任何坎坷。
如是吾不克,盡製諸外敵,
唯應伏此心,何勞製其余?
同樣的道理,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不可能將所有作害的敵人一一降伏消滅,曆史上的希特勒等,雖然想稱霸世界,成爲全世界的國王,但始終也沒有辦法現實。因此不要說是一般的人,什麼樣的偉人也做不到將所有外敵消滅幹淨。那麼唯一的辦法是什麼?就是通過大乘的理念及調心方式,降伏自相續中的嗔恨心,若能這樣的話,製服外境又有什麼必要呢?假如相續中真的生起了“縱遇生命危險我也不害任何衆生”的決心,所有的敵人全都已經解決完了。
大乘菩薩的修心方法,就是自己調整自己,發心不害任何衆生。以前仲敦巴格西問阿底峽尊者:“如果在修行大乘修法的過程中,別人害我怎麼辦?”尊者回答:“一定要修忍辱。”“那別人殺我怎麼辦?”“觀想這是償還宿債的機會,不管什麼環境中,都應精進修持安忍波羅蜜。”因此,修習安忍波羅蜜多的人一定要知道這個竅訣,遇到一些逆境的時候,不應該用兵器等其他手段來以牙還牙,這並不是修行人的行爲。有些人曾這樣說:“我已經學了《入菩薩行論》,所以不跟你吵架,也不跟你打架。如果沒有學的話,早就把你痛打一頓了。”確實如此,如果沒有懂得這個竅訣,你打我、我打你,互相不客氣,事情就會非常麻煩。
所以我經常這樣想,作爲一個佛教徒,最好不要好高骛遠,空談一些高深的境界,而應該在法義上面互相探討。有些人說“我在禅宗方面的境界很高”,有些說“我修淨土宗,現在達到了一心不亂”,有些說“我在密法中已經開悟了”,自己把自己吹得非常高,但真正遇到一些逆境時,比如今天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能不能以十分平和的心態來面對,這個尚且值得觀察。如果你能的話,那確實修行境界很高,這一點我們也是認可的。但有些人雖然說得天花亂墜,但在別人害他誹謗他的時候,連一句也忍不住,說明他還需要修持《入行論》裏面的竅訣,不然的話,光是口頭上自吹自擂,根本沒有任何實義。因此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務必要以大乘的修心竅訣經常對照自相續,這一點相當重要!
當然,像我這樣的人給大家說,有時候也是慚愧萬分,但我實在希望每個人在修行的時候能夠用得上這些竅訣,這樣我們活在人間也是有意義的。現在人在平時交談的過程中,經常說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這樣不太好,你們能不能圍繞著我們學過的知識、新的名詞、觀想方法、推理方法來交流,如果能的話,這是我非常羨慕的。有些人一開口就“你家的孩子怎麼樣,孫子怎麼樣,奶奶怎麼樣,婆婆怎麼樣,公公怎麼樣……”成天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家庭,或者衣服、工作、錢財,這樣的人生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當然,一個人活在世上,一句話都不說是不現實的,但如果整天把這些當作話題,既然你口頭上這樣說,心裏也肯定這樣想,心裏這樣想的話,身體也會這樣做,如此一來,我們短暫的人身怎樣度過,大家可想而知。無垢光尊者曾說:我們的人身非常短暫,現在的一切均無實義,故沒有必要太過執著。《虛幻休息》中也說:“昨天以前的事情,應全部用昨天的夢來對待;今天的事情,用今天的夢來對待;明天以後的事情,用明天晚上的夢來對待,若能如此,則不會對事物産生執著。若沒有特別大的實執,便不會爲了短暫的生存做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而應于自相續中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盡心盡力地修行善法。”
當然,現在很多人的思想確實有了一點點轉變,雖然大多數人抽不出所有時間來學習佛法,但在星期天的時候聚在一起,談論一些佛教的道理,也是令人非常欣慰的。人身短暫,假如沒有好好利用起來,沒有生起菩提心等對自他有利的心態,那活在這個世間上,從某個角度來講也沒有太大意義了。旁生整天都是吃吃喝喝的,如果我們人也是如此,什麼目標都沒有,連自己的來世也不承認,那簡直愚癡得不可想象了。
以前有一位知識分子,他雖然不學佛,但天天都在冥思苦想,思索自己有沒有來世,他說:“我們作爲人,如果不關心這個問題,那就太不對了。如果沒有來世,我們現在這樣閑著也可以,但萬一有來世的話,現在爲什麼不准備呢?”後來他自己不斷地思考,最終進入了佛門。所以有智慧的人到了一定時候,就像因明中講的那樣,完全可以憑借自力進入佛門。而比較笨的人則要依靠他力,天天要別人在旁邊督促“你要皈依,你要發心”,最後在不情願的心態下進入佛門。但不管怎麼樣,大家入了佛門以後,不要只浮在表面上,而應該在實際行動中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與任何人交往、說任何話題,都應該想到自己的來世和佛法。現在外面的世間人,經常在一起說說笑笑、吃吃喝喝,做事情也只是爲了暫時的利益,而我們作爲佛教徒,應把部分時間和部分精力用在來世上,人身並不能長期地存留,大家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准備!
醜四、精進度: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縱勤,心弱難成就。
所謂“精進”,就是對善法生起歡喜的心態。這些關鍵的詞句,希望大家記住。前段時間我們講考的時候,有些道友講得比較多,但是沒有抓住重點,什麼叫做正念,什麼叫做正知,都搞得糊裏糊塗。所以你們要記住:精進就是對善法的一種歡喜心。
有些人的身體很精進,天天磕大頭,早上四點鍾就起來了;有些人口裏念誦很精進,白天晚上不斷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但是精進關鍵在于內心,如果心特別專注,沒有散亂到外境上面,這才叫做真正的精進。因此,所謂的精進波羅蜜多,不是依靠身體和語言來安立的,也主要是指這顆心。
頌詞中是這樣講的,如果相續中僅僅生起一念明清的禅定善心或者慈悲心,也能獲得轉生梵天界(色界初禅)的果報。身體和語言縱然勤行善業,但如果心的力量微弱,也不能産生如此大的果報。
大家應該清楚,按照小乘《俱舍論》的觀點,欲界的衆生如果要轉生色界,一定先要成就欲界如如不動的禅定心,這種心一刹那也不可能生起分別念,是一種非常穩固的遠離懈怠沈掉等五種過失的明心。一般的凡夫人,尤其是從來沒有修過的欲界衆生,相續中很難生起這種心。可如果我們特別專注,對對境不管是生悲心也好、慈心也好,即使以前沒有修過禅定,但依靠這顆明清的心也能轉生到色界天。
《涅槃經》中就有一個公案:在恒河和雅穆奴河的交界處,有兩母女過河,當時水突然暴漲,她們接近淹死的時候,母親對女兒生起極爲強烈的悲心,心想:“我的女兒沒有被淹死的話,甯可我自己身亡。”女兒也同樣想:“如果我的母親沒有死,甯可我被淹死。”二人彼此生起強烈而穩固的善心,雖然她們都溺水而亡,但以此特別專注的明定心的力量,死後均轉生到了梵天界。
一般來講,我們欲界的衆生要轉生到色界,必須要成就四禅中的任意一禅,否則,具有欲界粗暴心的人不可能直接生到天界。但從這個公案可以說明,如果我們的善心特別專注,也有轉生到那裏的機會。
因此,外面的身體和語言雖然非常精進,但心沒有一點專注的話,成就精進波羅蜜多也相當困難。精進的本體就是喜歡善法的一種心,有些人表面上看來非常精進,但如果心裏對善法不能專注,沒有專心致志的心態,也不一定能獲得你所向往的果位。故而,觀心、修心非常重要。
當然,有些外表的形象,雖然沒有發心的攝持,也不是沒有任何功德。《妙法蓮華經》雲:“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從逐漸的角度來講,以散亂心到寺院和佛塔面前供養,念一聲“南無佛”,這個人也會逐漸獲得解脫。但真正的精進安立在心上面,身語的誦經磕頭無論多精勤,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法句經》中雲:“雖多誦經,不解何益
”盡管我們誦了千經萬論,如果心沒有專注,不解其中含義,那也是白費力氣。明朝的憨山大師說:“誦經容易解經難。”表面上的念誦經典比較容易,許多寺院早上四五點鍾就上殿了,一邊打瞌睡一邊念,但心沒有專注的話,此舉雖然肯定有功德,可與心專注的功德相比,肯定有天壤之別。故有些禅師也一直說:身體造一些隨福德分的功德相當有力量,但真正的隨解脫分功德,只有依靠非常專注的心。
平時大家聽課、做作業或者學習這部論典,心專注是很重要的。我一再地強調:光是在人群中看看書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只有心專注于法義上,同時圓滿了本論的傳承,這才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些人經常問:“光是看《入菩薩行論》的法本能不能獲得傳承?”我前一段時間也說過,只靠眼根就得到傳承,這種說法曆史上從來沒有,假如用眼根看看就可以了,那《大藏經》的傳承就不用求了,看一遍就得到了。所以這種說法不合理,得傳承必須要通過耳根的聽聞。現在依靠不可思議的科技力量,通過祈禱諸佛菩薩,按照有些高僧大德們的傳統,聽到這個聲音應該是可以獲得傳承的。所以你們外面的人最少也應該聽一遍,如果今天看一看,明天出差,後天到什麼地方去……一輩子連聽一部論典的時間都沒有,看到這種行爲,我心裏有點不高興;有時候看見別人比較精進,就會非常的高興。當然,我高不高興沒什麼關系,但對你們個人來講,遇到佛法十分難得,希望大家得到以後應該圓滿傳承,不管你到哪裏去,這個聲音最好聽一遍,不要間斷了,這是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同時所傳的內容應當再叁思維,懂得道理以後才會對你的生活起到真實作用。當然,我也是根據佛經論典的道理進行解釋的,除了偶爾有點口誤外,大的原則上應該不會有什麼差錯。
學佛法需要有一種竅訣,不應該像外道一樣,依靠身體和語言上的苦行(如五火焚身、單足著地、學牦牛吃草、學公雞尖叫等)來尋求解脫。我們應按照大慈大悲佛陀所講的那樣,一切解脫的根本就是出離心,首先對整個輪回不要有任何興趣,今生的一切沒有任何希求,看得特別淡;然後在此基礎上,盡量消掉自私自利的負面心態,培養利他的大慈大悲心。畢竟我們的心不是永遠不可改變的無爲法,曆代大成就者通過調心的方式加以調整,最後都能獲得成就,所以有些人不要對自己失去希望,認爲“我這樣散亂的人,又喝酒又抽煙,以前壞事幹盡,這一世肯定沒有希望了,墮落就墮落吧,反正我不管了”。這是一種愚癡的做法,不應該這樣!每個衆生都有希望解脫,你們現在遇到了佛法,就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令自相續逐漸與法性無二無別,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當然,精進波羅蜜多全部依靠心而安立,並不是身體來安立,但身體與心也不可分割。聽說這裏有些道友晚上基本上不躺著睡,一直坐著,這種身體的苦行實際上也是調整心態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倘若你的身體語言特別放縱,將會直接影響到心的精進,若對善法有非常強大的信心,希望利用短暫的人身精進修持,那身體和語言也會互動起來的。所以我非常隨喜這裏的有些道友,他們有的過午不食,有的長期禁語,不說一些亂七八糟的話,胸口上挂著大大的“禁語”兩個字,有時候看起來特別重。但有些人也許是爲了好看吧,有這樣一個牌牌,別人就會認爲自己了不起。其實不說話倒不一定非常了不起,如果禁語是覺得世間亂七八糟的語言沒有什麼用,應該盡量製止一些廢話,說些有意義的語言,這樣的功德和意義才非常大。因此,精進的關鍵是心上的專注,這一點大家務必要了解!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四十九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