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四十九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受伤,她在前面踩一脚,我就盯准位置踩在上面,原本希望她能将一切荆棘压伏,但结果事与愿违,我踩上去的时候经常都会受伤。因此,依靠外境来压伏痛苦是非常困难的,唯有自己拥有一双鞋,到哪里去才会比较保险。

  这个比喻非常好,以前历史上成千上万个大成就者和佛教徒,都是依靠它而对治了相续中的嗔恨心。好好体会一下也确实如此,为了避免受伤害而将外境的一切敌害制服,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有些人说西方人的人格很好,有些人说东方人的人格很好,但我以前去过很多地方,哪里坏人都多得不得了,要让所有的坏人都不害你、不对你生嗔恨心,这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通过寂天菩萨这么好的比喻,我们今后在修行过程中,主要是观察自己,克制自己的嗔恨心,若真的能调柔自相续,到哪里去都会非常和平,没有任何坎坷。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同样的道理,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作害的敌人一一降伏消灭,历史上的希特勒等,虽然想称霸世界,成为全世界的国王,但始终也没有办法现实。因此不要说是一般的人,什么样的伟人也做不到将所有外敌消灭干净。那么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就是通过大乘的理念及调心方式,降伏自相续中的嗔恨心,若能这样的话,制服外境又有什么必要呢?假如相续中真的生起了“纵遇生命危险我也不害任何众生”的决心,所有的敌人全都已经解决完了。

  大乘菩萨的修心方法,就是自己调整自己,发心不害任何众生。以前仲敦巴格西问阿底峡尊者:“如果在修行大乘修法的过程中,别人害我怎么办?”尊者回答:“一定要修忍辱。”“那别人杀我怎么办?”“观想这是偿还宿债的机会,不管什么环境中,都应精进修持安忍波罗蜜。”因此,修习安忍波罗蜜多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窍诀,遇到一些逆境的时候,不应该用兵器等其他手段来以牙还牙,这并不是修行人的行为。有些人曾这样说:“我已经学了《入菩萨行论》,所以不跟你吵架,也不跟你打架。如果没有学的话,早就把你痛打一顿了。”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懂得这个窍诀,你打我、我打你,互相不客气,事情就会非常麻烦。

  所以我经常这样想,作为一个佛教徒,最好不要好高骛远,空谈一些高深的境界,而应该在法义上面互相探讨。有些人说“我在禅宗方面的境界很高”,有些说“我修净土宗,现在达到了一心不乱”,有些说“我在密法中已经开悟了”,自己把自己吹得非常高,但真正遇到一些逆境时,比如今天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能不能以十分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尚且值得观察。如果你能的话,那确实修行境界很高,这一点我们也是认可的。但有些人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在别人害他诽谤他的时候,连一句也忍不住,说明他还需要修持《入行论》里面的窍诀,不然的话,光是口头上自吹自擂,根本没有任何实义。因此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务必要以大乘的修心窍诀经常对照自相续,这一点相当重要!

  当然,像我这样的人给大家说,有时候也是惭愧万分,但我实在希望每个人在修行的时候能够用得上这些窍诀,这样我们活在人间也是有意义的。现在人在平时交谈的过程中,经常说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样不太好,你们能不能围绕着我们学过的知识、新的名词、观想方法、推理方法来交流,如果能的话,这是我非常羡慕的。有些人一开口就“你家的孩子怎么样,孙子怎么样,奶奶怎么样,婆婆怎么样,公公怎么样……”成天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家庭,或者衣服、工作、钱财,这样的人生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当然,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句话都不说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整天把这些当作话题,既然你口头上这样说,心里也肯定这样想,心里这样想的话,身体也会这样做,如此一来,我们短暂的人身怎样度过,大家可想而知。无垢光尊者曾说:我们的人身非常短暂,现在的一切均无实义,故没有必要太过执著。《虚幻休息》中也说:“昨天以前的事情,应全部用昨天的梦来对待;今天的事情,用今天的梦来对待;明天以后的事情,用明天晚上的梦来对待,若能如此,则不会对事物产生执著。若没有特别大的实执,便不会为了短暂的生存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而应于自相续中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尽心尽力地修行善法。”

  当然,现在很多人的思想确实有了一点点转变,虽然大多数人抽不出所有时间来学习佛法,但在星期天的时候聚在一起,谈论一些佛教的道理,也是令人非常欣慰的。人身短暂,假如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没有生起菩提心等对自他有利的心态,那活在这个世间上,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没有太大意义了。旁生整天都是吃吃喝喝的,如果我们人也是如此,什么目标都没有,连自己的来世也不承认,那简直愚痴得不可想象了。

  以前有一位知识分子,他虽然不学佛,但天天都在冥思苦想,思索自己有没有来世,他说:“我们作为人,如果不关心这个问题,那就太不对了。如果没有来世,我们现在这样闲着也可以,但万一有来世的话,现在为什么不准备呢?”后来他自己不断地思考,最终进入了佛门。所以有智慧的人到了一定时候,就像因明中讲的那样,完全可以凭借自力进入佛门。而比较笨的人则要依靠他力,天天要别人在旁边督促“你要皈依,你要发心”,最后在不情愿的心态下进入佛门。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入了佛门以后,不要只浮在表面上,而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交往、说任何话题,都应该想到自己的来世和佛法。现在外面的世间人,经常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做事情也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我们作为佛教徒,应把部分时间和部分精力用在来世上,人身并不能长期地存留,大家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丑四、精进度: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

  所谓“精进”,就是对善法生起欢喜的心态。这些关键的词句,希望大家记住。前段时间我们讲考的时候,有些道友讲得比较多,但是没有抓住重点,什么叫做正念,什么叫做正知,都搞得糊里糊涂。所以你们要记住:精进就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心。

  有些人的身体很精进,天天磕大头,早上四点钟就起来了;有些人口里念诵很精进,白天晚上不断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心特别专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因此,所谓的精进波罗蜜多,不是依靠身体和语言来安立的,也主要是指这颗心。

  颂词中是这样讲的,如果相续中仅仅生起一念明清的禅定善心或者慈悲心,也能获得转生梵天界(色界初禅)的果报。身体和语言纵然勤行善业,但如果心的力量微弱,也不能产生如此大的果报。

  大家应该清楚,按照小乘《俱舍论》的观点,欲界的众生如果要转生色界,一定先要成就欲界如如不动的禅定心,这种心一刹那也不可能生起分别念,是一种非常稳固的远离懈怠沉掉等五种过失的明心。一般的凡夫人,尤其是从来没有修过的欲界众生,相续中很难生起这种心。可如果我们特别专注,对对境不管是生悲心也好、慈心也好,即使以前没有修过禅定,但依靠这颗明清的心也能转生到色界天。

  《涅槃经》中就有一个公案:在恒河和雅穆奴河的交界处,有两母女过河,当时水突然暴涨,她们接近淹死的时候,母亲对女儿生起极为强烈的悲心,心想:“我的女儿没有被淹死的话,宁可我自己身亡。”女儿也同样想:“如果我的母亲没有死,宁可我被淹死。”二人彼此生起强烈而稳固的善心,虽然她们都溺水而亡,但以此特别专注的明定心的力量,死后均转生到了梵天界。

  一般来讲,我们欲界的众生要转生到色界,必须要成就四禅中的任意一禅,否则,具有欲界粗暴心的人不可能直接生到天界。但从这个公案可以说明,如果我们的善心特别专注,也有转生到那里的机会。

  因此,外面的身体和语言虽然非常精进,但心没有一点专注的话,成就精进波罗蜜多也相当困难。精进的本体就是喜欢善法的一种心,有些人表面上看来非常精进,但如果心里对善法不能专注,没有专心致志的心态,也不一定能获得你所向往的果位。故而,观心、修心非常重要。

  当然,有些外表的形象,虽然没有发心的摄持,也不是没有任何功德。《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从逐渐的角度来讲,以散乱心到寺院和佛塔面前供养,念一声“南无佛”,这个人也会逐渐获得解脱。但真正的精进安立在心上面,身语的诵经磕头无论多精勤,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法句经》中云:“虽多诵经,不解何益

  ”尽管我们诵了千经万论,如果心没有专注,不解其中含义,那也是白费力气。明朝的憨山大师说:“诵经容易解经难。”表面上的念诵经典比较容易,许多寺院早上四五点钟就上殿了,一边打瞌睡一边念,但心没有专注的话,此举虽然肯定有功德,可与心专注的功德相比,肯定有天壤之别。故有些禅师也一直说:身体造一些随福德分的功德相当有力量,但真正的随解脱分功德,只有依靠非常专注的心。

  平时大家听课、做作业或者学习这部论典,心专注是很重要的。我一再地强调:光是在人群中看看书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只有心专注于法义上,同时圆满了本论的传承,这才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人经常问:“光是看《入菩萨行论》的法本能不能获得传承?”我前一段时间也说过,只靠眼根就得到传承,这种说法历史上从来没有,假如用眼根看看就可以了,那《大藏经》的传承就不用求了,看一遍就得到了。所以这种说法不合理,得传承必须要通过耳根的听闻。现在依靠不可思议的科技力量,通过祈祷诸佛菩萨,按照有些高僧大德们的传统,听到这个声音应该是可以获得传承的。所以你们外面的人最少也应该听一遍,如果今天看一看,明天出差,后天到什么地方去……一辈子连听一部论典的时间都没有,看到这种行为,我心里有点不高兴;有时候看见别人比较精进,就会非常的高兴。当然,我高不高兴没什么关系,但对你们个人来讲,遇到佛法十分难得,希望大家得到以后应该圆满传承,不管你到哪里去,这个声音最好听一遍,不要间断了,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同时所传的内容应当再三思维,懂得道理以后才会对你的生活起到真实作用。当然,我也是根据佛经论典的道理进行解释的,除了偶尔有点口误外,大的原则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

  学佛法需要有一种窍诀,不应该像外道一样,依靠身体和语言上的苦行(如五火焚身、单足着地、学牦牛吃草、学公鸡尖叫等)来寻求解脱。我们应按照大慈大悲佛陀所讲的那样,一切解脱的根本就是出离心,首先对整个轮回不要有任何兴趣,今生的一切没有任何希求,看得特别淡;然后在此基础上,尽量消掉自私自利的负面心态,培养利他的大慈大悲心。毕竟我们的心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无为法,历代大成就者通过调心的方式加以调整,最后都能获得成就,所以有些人不要对自己失去希望,认为“我这样散乱的人,又喝酒又抽烟,以前坏事干尽,这一世肯定没有希望了,堕落就堕落吧,反正我不管了”。这是一种愚痴的做法,不应该这样!每个众生都有希望解脱,你们现在遇到了佛法,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令自相续逐渐与法性无二无别,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当然,精进波罗蜜多全部依靠心而安立,并不是身体来安立,但身体与心也不可分割。听说这里有些道友晚上基本上不躺着睡,一直坐着,这种身体的苦行实际上也是调整心态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倘若你的身体语言特别放纵,将会直接影响到心的精进,若对善法有非常强大的信心,希望利用短暂的人身精进修持,那身体和语言也会互动起来的。所以我非常随喜这里的有些道友,他们有的过午不食,有的长期禁语,不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胸口上挂着大大的“禁语”两个字,有时候看起来特别重。但有些人也许是为了好看吧,有这样一个牌牌,别人就会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不说话倒不一定非常了不起,如果禁语是觉得世间乱七八糟的语言没有什么用,应该尽量制止一些废话,说些有意义的语言,这样的功德和意义才非常大。因此,精进的关键是心上的专注,这一点大家务必要了解!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四十九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