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有行者問晉州霍山景通禅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識起迷情於何謂佛法,佛說一切法,唯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景通禅師乃禮拜行者。
(師禮弟子,所爲何來?師已破我執,建立平等性智。或教以先空我執相爲要。)
行者曰:「和尚爲什麽禮俗人?」
(折煞人也!師父怎可禮弟子,倒底所爲何來?)
師曰:「汝不見道尊重弟子!」
(衆生均有佛性,弟子亦可成佛,尊重弟子亦應該也。由此可見,有證悟者,越是謙卑無我。該行者是否我慢心重,禅師借此示入。)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現在我們在學習我空智,不是只要觀我空智,要去掉我的執著,就要放下身段,尊重一切衆生,不要有個我的存在,尤其是修行人自認爲我工夫好一點,佛法多懂一點,甚至有點什麽通的,更會輕慢別人。我們能夠空掉我的執著,是修雙空智的第一關卡。一切煩惱苦痛的來源,都是誤認一切法中有我,所以才會造成果報的現起,産生很大的苦惱。苦來自於對一切法的錯認,一切法本身就僅是一個法,爲什麽你會有痛苦相的産生?因爲對一切境,有你自己的感受,有你自己的執著,才會變成一種痛苦的覺受、想法,其實法就是法,哪有什麽痛不痛苦呢?
一切法本來是空的,但是我們不認識它,所以我們就執著一切有相,從有相之中來執取,即産生一切痛苦想,這樣是不正常的心態,也就是我常說的心病。心如果證到平等性的話,就無所謂的病,也就無所謂的痛苦了。
一切法裏面要是沒有一個我,我們就能空掉我的執著,上一次講的跟這一次講的公案都是要放下身段,不要只想你自己有很高深的境界,執著有個實際的我,這樣就不能超越自我的執著。
2. 釋題
這個公案是「師禮弟子」,是說師父禮拜弟子,既然當老師或師父的來禮拜自己的弟子,真的有點過份,或有點不倫不類了。一般人具有儒家思想的,認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有智慧的傳遞者好像是高高在上,有個恩威的樣子。恩威的定義是虛假的,要超越它,所以你如果是好爲人師,這表示你有個什麽執著呢?是「我執」太重了,那怎麽解脫!我執煩惱障都沒有解脫了,那法執所知障更不用講。
我們要超越這兩個東西 我、法二執,一個是對我的執著,執著一切法中有我,若對現象界的一切法不能舍棄,就容易執著內心所現境就是我的境!第八識意所現的一切法塵把它執著法中有我,即執著一切法爲真,所以沒有辦法超越。沒有辦法超越,就沒有辦法解脫,那我們修佛法就是要學習超越自我的觀念。
如果是證到第七識的平等性智,所謂「平等性智心無病」,一切法都是平等,憂、喜、苦、樂都平等,好、壞、順、逆都是平等的話,那這個「我」跟衆生是不是也要平等呢?你在現實的果報之間,雖然有高級長官、直屬長官,有我下屬、我的徒弟、我的兒女,這是世間法裏面的一個現象。當然我們修行不是說要摧毀這些現象,但是在內心裏面,在修行過程之間,就是要走平等法,以平等性來觀之。
但你在現實的人生之間呢?還是會尊重長輩、長官,仁愛你的子女、善待你的下屬,但是內心呢?雖然他是扮演這個上級角色,我們會尊重他,但是內心不能動情。我們現在有一個毛病,就是對達官貴人都能錦上添花,對這種人我們不能效法。我們在修行之間要不依權貴,或有錢、有勢、有利的人,如果是德行好的話,當然可以親近他,因爲他心地平等,你親近他,他會把你看成平輩一樣的。而有些人是有權貴之心,會産生貢高我慢、優越感,我們就不必去湊熱鬧,要敬而遠之。
有的祖師大德修得很好,弘法也做得很好,等到皇帝想召見他的時候,他就入滅去了,他不依附權貴。所以說皇帝是皇帝,我是我,當皇帝是你的果報,我是對一切法現象有覺悟,不會去貪戀什麽權術。
我們對上,內心平等,表面上我還要尊重,尊重長輩,所以我在修自己的時候,這個「我」要去掉,要摧毀自我的自尊、貢高我慢心的現象,把它壓得不能再低,把它空得不能再空,如此就沒有什麽自尊心、自卑感,自尊心和自卑感是連在一起的,自尊心很強的,自卑感就很重,人家做這個的動作對你不起,你就覺得我沒面子,不尊重我!
譬如說我們坐小客車的禮節,在國外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懂這些禮節的話,人家除了會看不起你外,還會認爲你看不起他,這樣誤會就大了!我們應該有這個概念 前座、後座如何來安排座位。如果你是主人又是開車的,主客位是在你的旁座,這裏最大,後座左右兩邊次之;如果是司機開車,這個現象在我們這裏最多,在國外是有,但不多。司機開車時,後座的右方第一,後座左方第二(司機後面)、第叁是司機的旁邊座位。
如果你去美國,有朋友開車來接你,你習慣性地或是女孩子還保持著男女授受不親的話,當有個男生來接你的話,依你的習慣、喜好就坐到後面車位去,如果他覺得很在意的話,會損及他的自尊心,他會心想:「 把我看成司機呀!我是你的朋友,甚至開車來接你,結果你把我當司機。」他會因此很不爽,雖然表面上不好意思說,但是心裏面一直在嘀咕著。我有位同學就是這樣子,有位剛去美國的女生不知禮節,她想,在國內常習慣性坐後座。而他氣得半死心想, 把我當成司機呀!若是我,我倒無所謂,反正你坐前面、坐後面有什麽關系,在臺灣就是這樣子;所以自尊心強的,基本上會感覺別人看不起他。如果回過來說修行人,你把我當司機有什麽關系,司機就司機,反正是開車來接你就是啦,無所謂!
我們對自己的愛護是很用心的,不管男生、女生,面子也好,情愛也好,都要把它放下、超越,如果能放下的話,你的心才不會有病,心沒有病的話,才能解脫。所以,你看做師父的在禮拜弟子,以佛法來講,能不能禮拜呢?每一個人未來都能成佛的,如果你忍不下這口氣,你可以說你在禮拜未來佛,那你就心平氣和。他未來可以成佛,只要他加緊用功,不像我這樣的懶懶散散的不用功,他已經拜了一萬佛了,或者是他很精進,有一天就比我先成佛,是不是?
這樣想的話,你拜他,就會心平氣和,反正大家平等,師父徒弟都是平等的,所以很多禅師證到這個境界以後,跟徒弟打架,你打我,我揍你,打了半天打完了,就說:喝茶去吧!心裏已經沒有這些高低分別,表現得很自在。只是說:我現在懂了一點,就教你,你叫我老師,是你對我的尊重,我不一定把你看成徒弟;若師父提著很多東西,你就說我來幫你提!儒家思想就是「有事弟子服其勞」,儒家是在教做人的道理和精神,但是佛法是在講求解脫的。解脫就要平等,不是說有好吃的先生馔,先生先吃,弟子後吃。這個在佛法裏面不存在,大家都平等,但是也要互相尊重,這就是標題『師禮弟子』的緣由。
有的人就看得很嚴重,說「我修得不好,不隨便受人家禮拜!」那位師父,若你拜他,他表現得受不了,他趕快跪下來拜你。也不必這樣子,出家師父是代表釋迦牟尼佛,智慧的傳承,佛的表徵,我們頂禮是尊重、尊敬,他修得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佛法是這樣的。
但是師父他並不是說:你是徒弟或參問者,我似高你一等!他如這樣想,他心裏是沒有解脫。有解脫的話,對人是很客氣的,所以修行越好的越沒有脾氣,越沒有架子,這才是修得好!如果他是大法師,哦!他的名聲很大,然後你要見他,不可能!你要向他求法,也不能單獨請益!這個是受名聲之累;當然他如果每一個人都接見的話,也蠻累人的!
譬如說佛光山系統的上心下定法師,是有不錯的修行境界,當普門寺住持時,有些不認識的人家裏有難,打電話來請知客師父安排見上心下定法師,他一聽就說:OK!你那個時候來!因爲修行到一個境界的時候,是菩薩心,有求必應,在度衆生,爲衆生離苦得樂著想,所以不管怎麽樣,只要你敢提出來,他就會答應,如果你說:唉呀!我不好意思麻煩他!那是你自心有障礙。我們有很多同學碰到障礙的時候,第一個想到又要麻煩老師了,有的就做罷,其實你這個心就是業力的驅使,如果你能夠解決當然是沒問題,就自己解決了!如果不能就要找救兵呀!所以那時候不要客氣,不管那個師父或誰,你找他,他應該會幫忙,除非他沒有在行菩薩道。這樣也可以印證他有沒有在行菩薩道,開悟的人,第一個會起慈悲心,有慈悲心會全心全意的去接納別人、去幫助別人,那怕自己是碰得鼻青臉腫的,還是要先把事情做完再說,這就是佛法裏面所說的在求平等的。
3. 語體文解
有行者…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5· 師禮弟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