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有行者问晋州霍山景通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识起迷情於何谓佛法,佛说一切法,唯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景通禅师乃礼拜行者。
(师礼弟子,所为何来?师已破我执,建立平等性智。或教以先空我执相为要。)
行者曰:「和尚为什麽礼俗人?」
(折煞人也!师父怎可礼弟子,倒底所为何来?)
师曰:「汝不见道尊重弟子!」
(众生均有佛性,弟子亦可成佛,尊重弟子亦应该也。由此可见,有证悟者,越是谦卑无我。该行者是否我慢心重,禅师借此示入。)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现在我们在学习我空智,不是只要观我空智,要去掉我的执着,就要放下身段,尊重一切众生,不要有个我的存在,尤其是修行人自认为我工夫好一点,佛法多懂一点,甚至有点什麽通的,更会轻慢别人。我们能够空掉我的执着,是修双空智的第一关卡。一切烦恼苦痛的来源,都是误认一切法中有我,所以才会造成果报的现起,产生很大的苦恼。苦来自於对一切法的错认,一切法本身就仅是一个法,为什麽你会有痛苦相的产生?因为对一切境,有你自己的感受,有你自己的执着,才会变成一种痛苦的觉受、想法,其实法就是法,哪有什麽痛不痛苦呢?
一切法本来是空的,但是我们不认识它,所以我们就执着一切有相,从有相之中来执取,即产生一切痛苦想,这样是不正常的心态,也就是我常说的心病。心如果证到平等性的话,就无所谓的病,也就无所谓的痛苦了。
一切法里面要是没有一个我,我们就能空掉我的执着,上一次讲的跟这一次讲的公案都是要放下身段,不要只想你自己有很高深的境界,执着有个实际的我,这样就不能超越自我的执着。
2. 释题
这个公案是「师礼弟子」,是说师父礼拜弟子,既然当老师或师父的来礼拜自己的弟子,真的有点过份,或有点不伦不类了。一般人具有儒家思想的,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智慧的传递者好像是高高在上,有个恩威的样子。恩威的定义是虚假的,要超越它,所以你如果是好为人师,这表示你有个什麽执着呢?是「我执」太重了,那怎麽解脱!我执烦恼障都没有解脱了,那法执所知障更不用讲。
我们要超越这两个东西 我、法二执,一个是对我的执着,执着一切法中有我,若对现象界的一切法不能舍弃,就容易执着内心所现境就是我的境!第八识意所现的一切法尘把它执着法中有我,即执着一切法为真,所以没有办法超越。没有办法超越,就没有办法解脱,那我们修佛法就是要学习超越自我的观念。
如果是证到第七识的平等性智,所谓「平等性智心无病」,一切法都是平等,忧、喜、苦、乐都平等,好、坏、顺、逆都是平等的话,那这个「我」跟众生是不是也要平等呢?你在现实的果报之间,虽然有高级长官、直属长官,有我下属、我的徒弟、我的儿女,这是世间法里面的一个现象。当然我们修行不是说要摧毁这些现象,但是在内心里面,在修行过程之间,就是要走平等法,以平等性来观之。
但你在现实的人生之间呢?还是会尊重长辈、长官,仁爱你的子女、善待你的下属,但是内心呢?虽然他是扮演这个上级角色,我们会尊重他,但是内心不能动情。我们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对达官贵人都能锦上添花,对这种人我们不能效法。我们在修行之间要不依权贵,或有钱、有势、有利的人,如果是德行好的话,当然可以亲近他,因为他心地平等,你亲近他,他会把你看成平辈一样的。而有些人是有权贵之心,会产生贡高我慢、优越感,我们就不必去凑热闹,要敬而远之。
有的祖师大德修得很好,弘法也做得很好,等到皇帝想召见他的时候,他就入灭去了,他不依附权贵。所以说皇帝是皇帝,我是我,当皇帝是你的果报,我是对一切法现象有觉悟,不会去贪恋什麽权术。
我们对上,内心平等,表面上我还要尊重,尊重长辈,所以我在修自己的时候,这个「我」要去掉,要摧毁自我的自尊、贡高我慢心的现象,把它压得不能再低,把它空得不能再空,如此就没有什麽自尊心、自卑感,自尊心和自卑感是连在一起的,自尊心很强的,自卑感就很重,人家做这个的动作对你不起,你就觉得我没面子,不尊重我!
譬如说我们坐小客车的礼节,在国外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懂这些礼节的话,人家除了会看不起你外,还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这样误会就大了!我们应该有这个概念 前座、後座如何来安排座位。如果你是主人又是开车的,主客位是在你的旁座,这里最大,後座左右两边次之;如果是司机开车,这个现象在我们这里最多,在国外是有,但不多。司机开车时,後座的右方第一,後座左方第二(司机後面)、第叁是司机的旁边座位。
如果你去美国,有朋友开车来接你,你习惯性地或是女孩子还保持着男女授受不亲的话,当有个男生来接你的话,依你的习惯、喜好就坐到後面车位去,如果他觉得很在意的话,会损及他的自尊心,他会心想:「 把我看成司机呀!我是你的朋友,甚至开车来接你,结果你把我当司机。」他会因此很不爽,虽然表面上不好意思说,但是心里面一直在嘀咕着。我有位同学就是这样子,有位刚去美国的女生不知礼节,她想,在国内常习惯性坐後座。而他气得半死心想, 把我当成司机呀!若是我,我倒无所谓,反正你坐前面、坐後面有什麽关系,在台湾就是这样子;所以自尊心强的,基本上会感觉别人看不起他。如果回过来说修行人,你把我当司机有什麽关系,司机就司机,反正是开车来接你就是啦,无所谓!
我们对自己的爱护是很用心的,不管男生、女生,面子也好,情爱也好,都要把它放下、超越,如果能放下的话,你的心才不会有病,心没有病的话,才能解脱。所以,你看做师父的在礼拜弟子,以佛法来讲,能不能礼拜呢?每一个人未来都能成佛的,如果你忍不下这口气,你可以说你在礼拜未来佛,那你就心平气和。他未来可以成佛,只要他加紧用功,不像我这样的懒懒散散的不用功,他已经拜了一万佛了,或者是他很精进,有一天就比我先成佛,是不是?
这样想的话,你拜他,就会心平气和,反正大家平等,师父徒弟都是平等的,所以很多禅师证到这个境界以後,跟徒弟打架,你打我,我揍你,打了半天打完了,就说:喝茶去吧!心里已经没有这些高低分别,表现得很自在。只是说:我现在懂了一点,就教你,你叫我老师,是你对我的尊重,我不一定把你看成徒弟;若师父提着很多东西,你就说我来帮你提!儒家思想就是「有事弟子服其劳」,儒家是在教做人的道理和精神,但是佛法是在讲求解脱的。解脱就要平等,不是说有好吃的先生馔,先生先吃,弟子後吃。这个在佛法里面不存在,大家都平等,但是也要互相尊重,这就是标题『师礼弟子』的缘由。
有的人就看得很严重,说「我修得不好,不随便受人家礼拜!」那位师父,若你拜他,他表现得受不了,他赶快跪下来拜你。也不必这样子,出家师父是代表释迦牟尼佛,智慧的传承,佛的表徵,我们顶礼是尊重、尊敬,他修得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佛法是这样的。
但是师父他并不是说:你是徒弟或参问者,我似高你一等!他如这样想,他心里是没有解脱。有解脱的话,对人是很客气的,所以修行越好的越没有脾气,越没有架子,这才是修得好!如果他是大法师,哦!他的名声很大,然後你要见他,不可能!你要向他求法,也不能单独请益!这个是受名声之累;当然他如果每一个人都接见的话,也蛮累人的!
譬如说佛光山系统的上心下定法师,是有不错的修行境界,当普门寺住持时,有些不认识的人家里有难,打电话来请知客师父安排见上心下定法师,他一听就说:OK!你那个时候来!因为修行到一个境界的时候,是菩萨心,有求必应,在度众生,为众生离苦得乐着想,所以不管怎麽样,只要你敢提出来,他就会答应,如果你说:唉呀!我不好意思麻烦他!那是你自心有障碍。我们有很多同学碰到障碍的时候,第一个想到又要麻烦老师了,有的就做罢,其实你这个心就是业力的驱使,如果你能够解决当然是没问题,就自己解决了!如果不能就要找救兵呀!所以那时候不要客气,不管那个师父或谁,你找他,他应该会帮忙,除非他没有在行菩萨道。这样也可以印证他有没有在行菩萨道,开悟的人,第一个会起慈悲心,有慈悲心会全心全意的去接纳别人、去帮助别人,那怕自己是碰得鼻青脸肿的,还是要先把事情做完再说,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在求平等的。
3. 语体文解
有行者…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5· 师礼弟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