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3· 莫入陰異▪P2

  ..續本文上一頁整饬邪教,一些怪力亂神者逃之夭夭。正、邪很難說怎麽樣,今年如果能把那些披著佛教的僧衣又號稱某某佛的、..,全都整頓一下,會讓大家喝采。不過今年佛教界也頻出狀況,如中臺事件也是一種障礙,有障礙也是來自於不能夠隨緣,修行就是要能隨緣。低潮之下,佛光山的佛學會考,很多學校教室都不肯借用,搞得氣氛很壞。貪、 、癡的癡不要犯,什麽叫「癡」?不是沒有智慧,而是不了知因果。你能了知因果的話,不能讓人來犯因果,因不犯那果就不來了,你能了解這些的話,怎麽會去造成那麽大的社會新聞大事呢?造成大家對佛教的排斥呢!再加上邪教一個個的被整頓,有沒有後續發展呢?

  

這個「信」字,要信誰呢?要信自己!信佛當然是很好,但魔也可能會化成佛,要信哪個佛。故佛陀告訴我們要叁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爲什麽每次做法會最後一定要叁皈依呢?皈依佛不是很好嗎?爲什麽要自皈依佛?我就是佛,所以不要去皈依外在的佛,要皈依自性佛,進一步講自身清淨即與佛法身相應,這樣才是真信佛。法可以從世尊所教的法去學,不要去學一些外道法,當然能從內心入修的心法也是正法。你要成佛要有自己的自信,我就是佛!但也不要太無明說我就是佛,然後所做所爲的都不是佛的樣子,沒有一個覺悟的樣子,佛是覺者,你所做所爲不像一個覺者,都還是在因果裏面的一環。

  

什麽叫「覺者」:要相信自己,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這樣的話才能産生信,所以仰山說:「我連信都不立了。」那不信就更不立了,我信誰?信那個佛?魔也可能會化成佛,要信哪個佛。其實是信我自己最好,所以仰山會說:「我慧寂信亦不立。」我對任何事物都不立一信字,要有這種氣魄才不會走錯路。

  

靈佑禅師就問他說:「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這有沒語病呢?你執著一個信亦不立就是已經有語病了!修佛法的人不能夠執著一個法,執著一個法那就完蛋了。信亦不立,表示你執著這個「不信」,禅師責問「不信不立?」,表示你還是對「不信」的執著。

  

學佛法要能立,然後要馬上把它破掉,佛法沒有一個絕對的法,今天教你這樣,不是永遠絕對這樣,明天馬上把你推翻掉。譬如說今天教你一切法是空,你抓住空的話,觀一切法是空。過一段時間什麽是空呢?一切法是有!你說我以前學的是空,爲什麽現在是有呢?因爲空該空的時候已經過了,所以要破解你的空就講「有」,你照樣能夠接受;不要執著空就是空,那會變成斷滅空。

  

以前有一位外道問世尊:「世尊!昨天傳什麽法?」

  

世尊說:「昨天傳無爲法。」

  

外道說:「今天傳什麽法?」

  

世尊說:「今天傳有爲法。」

  

外道行者就對有爲、無爲起了執著,爲什麽昨天傳無爲法,今天要傳有爲法呢?佛陀昨天因爲因緣的關系講無爲法,今天也是因緣的關系說有爲法,佛法不是絕對的,要看衆生的因緣,該說什麽法,就說什麽法,對執空的人說有爲法,對執有的人說無爲法。所以要有能力去破,今天這樣,你認爲是修行過程之間需要這個法。

  

譬如說你心還沒有定力,對一切空來講,色身的變化、心的變化,你還認識不清楚,乾脆就跟你講一切相皆虛妄不實在,爲什麽?因爲你看不開,因爲業緣切不斷。《金剛經》是般若部最高的一個法講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句是在斷我們業障的法,因爲你的心跟中陰感召還沒有懸絕,這時候告訴你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不要去抓那個境,不要當真。等到有一天你覺得我可以坦蕩蕩的去面對一切境,觀一切法的時候,就跟你講一切法是有的,是因緣法。

  

爲什麽「有」呢?以前說沒有,現在爲什麽要說有?以前因爲你腳根站不穩,容易被業障所牽引;現在很多法在心中起滅,你都能不被它轉,這時候你就可以觀這些法當下的因緣,觀完了,法起、法滅對我來講都沒有一絲一毫的挂礙,那你就解脫了,這時候空有不二,以空的體,面對不空的因緣法而起一切心用,不管好的、壞的,你能照單全收又不著境,這樣才是圓融解脫。

  

也就是說你不著境,境就轉!一著境的話,因緣果報就現,修行就是要修到最後空有不二的中道,才有覺有知,這樣就證到第一階段。然後要不住法才是究竟,有覺有知住法,那是沒有解脫照樣要輪回;有覺有知是我們佛性的一部份,不住法-「空」是我們體性的真實,我們對這些黏不上,那才能夠逍遙自在,所以他說:「信亦不立。」

  

靈佑禅師就說了:「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你信了不立也不對,如此不是「不信而立」?所以不能說我信亦不立,該信就信,不該信就不要信,如果執著信不立,那永遠就信不立,不去立一個信字,那這樣也不對,這代表在修空,第一階段修空。

  

修行有幾個階段呢?供養諸佛、法師、建立道場、布施、積福德這是緣修,開始有因緣修行時,做了很多善事,修了很多福德,有一天開悟了,看到心裏面亂七八糟的貪、 、癡、慢、疑一大堆的毛病都攤開了,攤開了能夠了知,但是斷不了,這時候就是開始修,一個一個修,一個境界來磨練一次,每個習氣不可能一下子就斷掉的。

  

譬如說以嫉妒心來說,女孩子的嫉妒心比較強,碰到人家好、看別人升官、看別人有錢、看到別人又買新房子,你可能都有點不高興,反正人家好我就不高興。這個妒心對很多事會發起,你要一次一次的警覺,咦!聽到他好,我爲什麽會起不痛快的心,爲什麽不能贊歎他呢?爲什麽要有嫉妒的心呢?甚至於說一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話呢?這些心病我警覺到了,警覺以後來一個斷一個,來兩個斷一雙,這樣無數的時間,慢慢一個一個惡心過去了。事情一個一個來,我把嫉妒的心慢慢滅掉,這些都要境界來磨的,嫉妒心不會平白就沒有,要有事情來了--像同事或親朋好友之間發生事情,你要看看自己的心起了什麽不正常想法,唉!我的心怎麽這麽龌龊呢?怎麽會有不讓人好的心呢?所以要罵它!要矯正它!也不是罵一次就可矯正過來的,先心病起要能警覺!之後慢慢修幾百、幾千次之後,人家在跟你講同樣的事情,你能坦蕩蕩的不起一念,不說好,也不說壞,這樣表示嫉妒心滅了,修行就是這麽修的。

  

開悟後才能實修,觀一切法是個例子,觀一切業緣,冤親債主來要債的時候,要觀一切法空,法空這時是最難的,譬如說劃一抛物線,行者爬到最高點是悟到空,一切法空,觀體空、悟一切法空,這是修行最難的一段。你要悟空、要見性,用我們的體空對外在一切因緣而起自性,再起法相,然後對它慢慢不挂礙,起好的念也不挂礙,起壞的念也不恐布,這樣慢慢悟到空以後,腳根才站穩有定力了,禅定之間就在這裏證到的,這時候要放松你的心接受有相,修行就是這樣---空有不二的中道才圓融。

  

如果你在這階段不去修空的話,那就卡死在這裏,剛剛講的色陰魔境、受陰魔境有很多種神變,玩這些神變,很熱鬧的,要分身有分身,要變化什麽就來個化身,你無聊得可以,可能來個分身去看人家睡覺,或入到他夢裏去。

  

以前我們有一位同學就是這樣,有一個男生無聊就天天跑到她的夢裏去,最後搞得男女情愛斷不掉,這都是你自己去玩這些神變,也就是說不能去玩你的心意識;剛開始是因沒有正知見,也認爲我了不起,我成佛了,我..,那就完蛋了!還沒開始修就完蛋!他也不知道怎麽修,他認爲以前所修的境界,到這裏就是成就了,其實還早得很!色、受、想、行、識五關都還沒有滅,成就什麽?五陰滅才解脫,解脫但也還沒有大菩薩的神通變化,無量無邊神變,所以無知的人就很容易貢高我慢,很容易自以爲證到什麽了。所以跟你講信而不立,不信也不立,反正你信不立也有錯,不信而立也是錯,不能偏執一法這樣子。

  

仰山又說:「 是慧寂,更信阿誰?」講來講去我誰都不信,我只是信自己,靈佑禅師就開示他:「若恁麽,即是定性聲聞。」如果你一直執著信自己,不信外境,執著這個信而不立,只信自己的話是會淪爲聲聞種性。我們講的要修到空,是什麽境界?是聲聞緣覺的自我解脫境界。

  

什麽叫定性呢?「定」是力量大,「性」是空,但會隨因而變的,譬如說可以變成聲聞乘,也可以變爲菩薩乘,也可以叫做成佛乘。當然性也可以叫做凡夫、六道輪回,這”性”是不定性,也就是說在修行的過程之間可塑性的佛性不要把它定死在某一種因緣上。

  

我皈依師劃了一個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等十),未決定要住何法界時,性是不定性的,你要定在那個,要看你的發心發願。如果我要當菩薩的話,教授你對一切法能做到空有不二,就成爲菩薩。如果教授聲聞緣覺一切性空,你覺一切法空,而且力量很強的話,就變成定性,你入滅的時候一定是聲聞緣覺的小乘果。所以禅師告訴他說:「如果你一直強調信你自己,不信外界的一切法,那你頂多也是個定性聲聞乘,證到小乘果而已。」

  

仰山又開始擡 了,「慧寂佛亦不立!」我心中連一個佛字也沒有,所以信也不立,佛也不立,什麽都不立,但只立一個「不信」。當然慧寂現在是這樣子,這樣有他這樣的必然性,因爲他觀一切法空,觀一切境都要把它空掉,到他真證到這裏的時候,他慢慢會改變,所以仰山後來也有很大的成就。我們可以知道「莫入陰界」當然是很好,但是執著「空」太重也不是個好現象,反過來講修行是階段性的,不要擔心說我那個時候該轉,那個時候要舍棄空入有,每個人只要很發心的去修證,冥冥之中該轉的時候你自然就會轉。這公案是靈佑禅師與徒弟慧寂的一段對話。

  

( 85 年 11 月 06 日講於 法爾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3· 莫入陰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