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3· 莫入阴异▪P2

  ..续本文上一页整饬邪教,一些怪力乱神者逃之夭夭。正、邪很难说怎麽样,今年如果能把那些披着佛教的僧衣又号称某某佛的、..,全都整顿一下,会让大家喝采。不过今年佛教界也频出状况,如中台事件也是一种障碍,有障碍也是来自於不能够随缘,修行就是要能随缘。低潮之下,佛光山的佛学会考,很多学校教室都不肯借用,搞得气氛很坏。贪、 、痴的痴不要犯,什麽叫「痴」?不是没有智慧,而是不了知因果。你能了知因果的话,不能让人来犯因果,因不犯那果就不来了,你能了解这些的话,怎麽会去造成那麽大的社会新闻大事呢?造成大家对佛教的排斥呢!再加上邪教一个个的被整顿,有没有後续发展呢?

  

这个「信」字,要信谁呢?要信自己!信佛当然是很好,但魔也可能会化成佛,要信哪个佛。故佛陀告诉我们要叁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为什麽每次做法会最後一定要叁皈依呢?皈依佛不是很好吗?为什麽要自皈依佛?我就是佛,所以不要去皈依外在的佛,要皈依自性佛,进一步讲自身清净即与佛法身相应,这样才是真信佛。法可以从世尊所教的法去学,不要去学一些外道法,当然能从内心入修的心法也是正法。你要成佛要有自己的自信,我就是佛!但也不要太无明说我就是佛,然後所做所为的都不是佛的样子,没有一个觉悟的样子,佛是觉者,你所做所为不像一个觉者,都还是在因果里面的一环。

  

什麽叫「觉者」:要相信自己,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这样的话才能产生信,所以仰山说:「我连信都不立了。」那不信就更不立了,我信谁?信那个佛?魔也可能会化成佛,要信哪个佛。其实是信我自己最好,所以仰山会说:「我慧寂信亦不立。」我对任何事物都不立一信字,要有这种气魄才不会走错路。

  

灵佑禅师就问他说:「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这有没语病呢?你执着一个信亦不立就是已经有语病了!修佛法的人不能够执着一个法,执着一个法那就完蛋了。信亦不立,表示你执着这个「不信」,禅师责问「不信不立?」,表示你还是对「不信」的执着。

  

学佛法要能立,然後要马上把它破掉,佛法没有一个绝对的法,今天教你这样,不是永远绝对这样,明天马上把你推翻掉。譬如说今天教你一切法是空,你抓住空的话,观一切法是空。过一段时间什麽是空呢?一切法是有!你说我以前学的是空,为什麽现在是有呢?因为空该空的时候已经过了,所以要破解你的空就讲「有」,你照样能够接受;不要执着空就是空,那会变成断灭空。

  

以前有一位外道问世尊:「世尊!昨天传什麽法?」

  

世尊说:「昨天传无为法。」

  

外道说:「今天传什麽法?」

  

世尊说:「今天传有为法。」

  

外道行者就对有为、无为起了执着,为什麽昨天传无为法,今天要传有为法呢?佛陀昨天因为因缘的关系讲无为法,今天也是因缘的关系说有为法,佛法不是绝对的,要看众生的因缘,该说什麽法,就说什麽法,对执空的人说有为法,对执有的人说无为法。所以要有能力去破,今天这样,你认为是修行过程之间需要这个法。

  

譬如说你心还没有定力,对一切空来讲,色身的变化、心的变化,你还认识不清楚,乾脆就跟你讲一切相皆虚妄不实在,为什麽?因为你看不开,因为业缘切不断。《金刚经》是般若部最高的一个法讲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句是在断我们业障的法,因为你的心跟中阴感召还没有悬绝,这时候告诉你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不要去抓那个境,不要当真。等到有一天你觉得我可以坦荡荡的去面对一切境,观一切法的时候,就跟你讲一切法是有的,是因缘法。

  

为什麽「有」呢?以前说没有,现在为什麽要说有?以前因为你脚根站不稳,容易被业障所牵引;现在很多法在心中起灭,你都能不被它转,这时候你就可以观这些法当下的因缘,观完了,法起、法灭对我来讲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挂碍,那你就解脱了,这时候空有不二,以空的体,面对不空的因缘法而起一切心用,不管好的、坏的,你能照单全收又不着境,这样才是圆融解脱。

  

也就是说你不着境,境就转!一着境的话,因缘果报就现,修行就是要修到最後空有不二的中道,才有觉有知,这样就证到第一阶段。然後要不住法才是究竟,有觉有知住法,那是没有解脱照样要轮回;有觉有知是我们佛性的一部份,不住法-「空」是我们体性的真实,我们对这些黏不上,那才能够逍遥自在,所以他说:「信亦不立。」

  

灵佑禅师就说了:「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你信了不立也不对,如此不是「不信而立」?所以不能说我信亦不立,该信就信,不该信就不要信,如果执着信不立,那永远就信不立,不去立一个信字,那这样也不对,这代表在修空,第一阶段修空。

  

修行有几个阶段呢?供养诸佛、法师、建立道场、布施、积福德这是缘修,开始有因缘修行时,做了很多善事,修了很多福德,有一天开悟了,看到心里面乱七八糟的贪、 、痴、慢、疑一大堆的毛病都摊开了,摊开了能够了知,但是断不了,这时候就是开始修,一个一个修,一个境界来磨练一次,每个习气不可能一下子就断掉的。

  

譬如说以嫉妒心来说,女孩子的嫉妒心比较强,碰到人家好、看别人升官、看别人有钱、看到别人又买新房子,你可能都有点不高兴,反正人家好我就不高兴。这个妒心对很多事会发起,你要一次一次的警觉,咦!听到他好,我为什麽会起不痛快的心,为什麽不能赞叹他呢?为什麽要有嫉妒的心呢?甚至於说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呢?这些心病我警觉到了,警觉以後来一个断一个,来两个断一双,这样无数的时间,慢慢一个一个恶心过去了。事情一个一个来,我把嫉妒的心慢慢灭掉,这些都要境界来磨的,嫉妒心不会平白就没有,要有事情来了--像同事或亲朋好友之间发生事情,你要看看自己的心起了什麽不正常想法,唉!我的心怎麽这麽龌龊呢?怎麽会有不让人好的心呢?所以要骂它!要矫正它!也不是骂一次就可矫正过来的,先心病起要能警觉!之後慢慢修几百、几千次之後,人家在跟你讲同样的事情,你能坦荡荡的不起一念,不说好,也不说坏,这样表示嫉妒心灭了,修行就是这麽修的。

  

开悟後才能实修,观一切法是个例子,观一切业缘,冤亲债主来要债的时候,要观一切法空,法空这时是最难的,譬如说划一抛物线,行者爬到最高点是悟到空,一切法空,观体空、悟一切法空,这是修行最难的一段。你要悟空、要见性,用我们的体空对外在一切因缘而起自性,再起法相,然後对它慢慢不挂碍,起好的念也不挂碍,起坏的念也不恐布,这样慢慢悟到空以後,脚根才站稳有定力了,禅定之间就在这里证到的,这时候要放松你的心接受有相,修行就是这样---空有不二的中道才圆融。

  

如果你在这阶段不去修空的话,那就卡死在这里,刚刚讲的色阴魔境、受阴魔境有很多种神变,玩这些神变,很热闹的,要分身有分身,要变化什麽就来个化身,你无聊得可以,可能来个分身去看人家睡觉,或入到他梦里去。

  

以前我们有一位同学就是这样,有一个男生无聊就天天跑到她的梦里去,最後搞得男女情爱断不掉,这都是你自己去玩这些神变,也就是说不能去玩你的心意识;刚开始是因没有正知见,也认为我了不起,我成佛了,我..,那就完蛋了!还没开始修就完蛋!他也不知道怎麽修,他认为以前所修的境界,到这里就是成就了,其实还早得很!色、受、想、行、识五关都还没有灭,成就什麽?五阴灭才解脱,解脱但也还没有大菩萨的神通变化,无量无边神变,所以无知的人就很容易贡高我慢,很容易自以为证到什麽了。所以跟你讲信而不立,不信也不立,反正你信不立也有错,不信而立也是错,不能偏执一法这样子。

  

仰山又说:「 是慧寂,更信阿谁?」讲来讲去我谁都不信,我只是信自己,灵佑禅师就开示他:「若恁麽,即是定性声闻。」如果你一直执着信自己,不信外境,执着这个信而不立,只信自己的话是会沦为声闻种性。我们讲的要修到空,是什麽境界?是声闻缘觉的自我解脱境界。

  

什麽叫定性呢?「定」是力量大,「性」是空,但会随因而变的,譬如说可以变成声闻乘,也可以变为菩萨乘,也可以叫做成佛乘。当然性也可以叫做凡夫、六道轮回,这”性”是不定性,也就是说在修行的过程之间可塑性的佛性不要把它定死在某一种因缘上。

  

我皈依师划了一个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等十),未决定要住何法界时,性是不定性的,你要定在那个,要看你的发心发愿。如果我要当菩萨的话,教授你对一切法能做到空有不二,就成为菩萨。如果教授声闻缘觉一切性空,你觉一切法空,而且力量很强的话,就变成定性,你入灭的时候一定是声闻缘觉的小乘果。所以禅师告诉他说:「如果你一直强调信你自己,不信外界的一切法,那你顶多也是个定性声闻乘,证到小乘果而已。」

  

仰山又开始抬 了,「慧寂佛亦不立!」我心中连一个佛字也没有,所以信也不立,佛也不立,什麽都不立,但只立一个「不信」。当然慧寂现在是这样子,这样有他这样的必然性,因为他观一切法空,观一切境都要把它空掉,到他真证到这里的时候,他慢慢会改变,所以仰山後来也有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知道「莫入阴界」当然是很好,但是执着「空」太重也不是个好现象,反过来讲修行是阶段性的,不要担心说我那个时候该转,那个时候要舍弃空入有,每个人只要很发心的去修证,冥冥之中该转的时候你自然就会转。这公案是灵佑禅师与徒弟慧寂的一段对话。

  

( 85 年 11 月 06 日讲於 法尔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3· 莫入阴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