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時間。從八地不動地菩薩到成果地佛,能證到叁明六通,一切神通功德圓滿,又是另一個阿僧 劫的時間。所以叁大阿僧 劫間要修什麽都要知道?修行就是要修那麽長久。
但大家也不要 氣,現在大家喜歡速食,趕時間吃得很快,或急功好利,《楞嚴經》上不是說「不曆僧 獲法身」嗎?《楞嚴頌》上是有這句話,但也要看你有沒有接觸到正法,有沒有不顧身體、生命的精進用功,如有,也能像阿難尊者一樣不曆僧 獲法身。獲法身後,是不是也要再一個阿僧 劫時間,才能證到重關呢?
現在佛法也有速食面,讓你悟後即能當世證得不動地,就是要勤念誦大悲咒。叁地菩薩證得時,沒有誦幾部大悲咒已經可到重關了,非常快!但是我們沒有那個智慧和福德,起碼我可多念幾年大悲咒,應也可以到重關,得無學位成八地菩薩,虛雲老法師就是八地菩薩來轉世的。有一天你真的開悟了,就去誦大悲咒,雖然不能真的證到八地菩薩,但也可以擺脫業的牽扯。打開本來以後到重關一路都要實修的,待修得清淨後,當然最後要把門關起來。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牢關能夠破滅,才能超越叁界,不來受生。到達此境界,再來受生時也是願力來的,不是業力來的。我們按語說:「窠臼已破,妄心將滅,自性本空,汝歸何處?」行者修證到什麽都沒有,什麽都空了,只有一個了了的知覺,不被外境轉,不被內心的妄想所迷,就是獲得空寂,能以寂滅爲樂。
僧曰:「恁麽即不歸去!」要歸無所歸,無一法可用,悟道行者僅是把原有的空、無黏的體性找出來而已。如你懂得佛法,就如《金剛經》上所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果說打坐之間,還有一個東西出去玩一玩又回來,那你還在出陰神的階段,也就是想陰區宇的魔境中,不是悟到佛的境界。如果你證到本來的體性空無,就不必有個東西來去。體性是什麽?是空!既然是空,虛空也是空,在虛空間産生的有相,那是因緣和合的相,虛空中會顯現有相在我的心中,如此認知你爲什麽還要跑出去呢?沒必要的。
修佛法是把你的如來體顯示像虛空一樣,然後你能使那個境現,它就會現在自心中,想到某某人,某某人就現在心中,想到佛光山那叁尊大佛,叁尊大佛就現在你心中,心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當下就是悟佛的境界。所以佛性是遍滿虛空而無虛空之量,有來有去都是世間禅的東西,你都沒有辦法超越的話,迷失在光、神變等等魔境中,沒辦法超越這些,你就回不到體性空中來。
我們阿賴耶識內變根身,外變器世界。它變現了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這五根都是依他和合而來,我們凡夫就是利用這個五根,在世間禅中用五根異能在追逐外境,只是 圍更大,不僅人跟人的接觸,人跟鬼神,人跟叁度空間、四度空間衆生接觸,這些都是根的功用。然真正修佛法的人,悟得色空不二,我心要現什麽,就能現,人、房子都可以隨心所欲的變現。阿彌陀佛更能化一西方極樂世界,且能使這世界長住不壞,可知阿彌陀佛的悟境。
行者回到真正空的時後,就是回到老家了,但還沒到達這境界,不用歸去也可以,本來染淨一體的,所以《心經》說「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我們的真心實相。如果現在還沒修得清淨,我們有能力不受汙染法影響,這就是有馀涅槃的境界。各個位階菩薩不見得內心能完全清淨,就是連金剛二地如來還是有些微塵、微細的習氣的,故菩薩更不用說了。行者練到相對的空現時,你內心起了一個以前所造的業,心卻沒有罪惡感的覺知,這就是達到初步解脫境界了。雖然還未與冤親債主做個了斷,心裏還會時常起此業相,起時體認此不是實在的法境,因已是過往事,故能用「慧」觀而不黏,即是解脫層次。冤親債主他還沒真來要債時,你心起這些法都是虛妄不實的念頭,都是因有業感而發起的,面對這些要能如如不動,不被幻境所迷才是。
好比你過去世曾殺過人,那個被殺的人之痛苦呻吟、血流滿地,你都記得很清楚,不只這一生,下一世,再下世永遠都有那個種子存在,不要說真的冤親債主來要債,你光看到此情景在心中現起時都會害怕,罪惡感都永遠存在。但這些都是幻化不實在的,都已經過去了,你要學習看得開。如真看得開,成聖人時,這樣就沒果報嗎?還是有的,只要冤親債主來時,就是果報的時候了,故若修得好,可不在意果報,不然趕快念佛求往生西方國土去,債就不必還了,因心體已在淨土了。
釋迦牟尼佛的五百比丘弟子都證到四禅,也有了五神通,各個在禅定中知道過去曾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等重罪,每個人心都很害怕,就來找世尊問道理。釋迦牟尼佛就加持文殊師利菩薩,以其智慧演出一出文殊欲殺佛的戲碼,當此戲演過後,世尊再對此等比丘說明白,剛剛文殊所犯是上逆罪,但此境已過,何業之有。故對那一世所造之大業,一時冤親債主要債你就要還,冤親債主還沒要債,你能面對心境自在。你若面對虛幻心境就心慌意亂,幹什麽來著?
目健連尊者神通第一,還是因爲果報應緣,被人用石頭壓死的,在還債的時候是心平氣和去受報的。學佛的人不要撥無因果,不然就是在毀謗佛法。目健連神通第一,但仍 不過業力的,因他未證得真解脫,不能轉業緣。當一切因緣都俱足時,果報就成熟,這因永遠存在,就是報了後,在阿賴耶識中也不會滅,故佛、菩薩無量的神通力,才可以觀察到衆生的這一切因果報應之本緣。
所以無始劫來,這個看不到的阿賴耶識,怎麽藏有那麽多的東西,阿賴耶識是一心識,人死了也看不到它,但它因你造了很多業就會去感召而受生,它也沒形相,也沒有物體、質量。有宿命通者就可以觀阿賴耶識中,那些業受報了,那些還未受報。
禅師曰:「庭前殘雪日輪消,室內遊塵遣誰掃?」雖然不用歸去,無所歸去,但庭院的雪,要用智慧日光照滅而溶化它,內心的妄想執著境要去掃除,此是依靠不了別人的。冬天有很多雪,雪代表還不清淨的心,是爲有相,太陽(智慧)一出來就可消融它。房間的遊塵要叫誰掃掉呢?這代表腦中的雜染法,叫誰來幫你掃?我說我每天念「阿彌陀佛」,故可叫阿彌陀佛來幫我掃!觀世音菩薩來幫我掃!沒這回事情!諸佛、菩薩是你碰到障礙的時候來幫幫忙,在諸佛菩薩的幫忙下,冤親債主要你的命時,要死死不了,要活活得很痛苦,佛法就是這樣子。修佛法要有路徑,不要說我學佛法什麽都很順,沒有什麽逆境,沒什麽逆境就長不大。開悟的人是很清楚的,自己妄想一大堆,只是控製不了,若把一切當真,假的也當真,真的也當真,一定沒辦法修到解脫的境界。一個人若走路太順了,碰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受不了。例如一個國王,人人對他百依百順,恭敬如命,他一碰到挫折就崩潰了。一個人一直受到挫折,綁手綁腳,一直磨到他什麽都無所謂,這樣就能解脫了。一個好國王要先能治理自己的一切,才能統率叁軍,治理國家。
菩薩是悟到空有不二,才能逍遙自在,很多修行人都這樣,能逍遙自在解脫了,內心自在解脫,這些遊塵都是心的種子,要一個一個去除。就如衣服是自己一件一件穿上去的,脫時也要一件一件由自己來脫掉,怎麽能叫別人幫你脫呢?所以你無數的業識是你自己造的,是虛幻不實,叫你不要理它,當下也許做到了,回去後心一亂,又理它了。所以修行時智慧很重要,記住要活在當下。走路一直念佛,把妄想放在一句佛號上,就不會去打妄想。真的敵不過妄想時,記住一定不要依妄想去做任何不如意的事。內心的煩惱世界要自己去轉,其實能做到不理它就好了。但小事不理它可以,大事卻放不開,一直挂礙一直在想,這是心無從脫黏。掉了小錢,你會說是前世欠人的,管它的。但當掉了大錢就很在意的。如果 在意先生對我忠不忠,心起個真的來考驗一下,但馬上告訴自己,放下!隨它去,這些都要境界來考,才能知看破了沒。
按語說「諸外塵境已不複惑汝,惟微細習氣,應自行消除調伏才是!」調伏是暫時壓住,永伏才是根本的清除,拿一個石頭壓它是調伏,小乘行者是觀空、守戒,只是調伏而已。大乘行者是認識自心妄習,看得很清楚,但能不被妄心抓住。小乘行者以眼不見爲淨,大乘行者是要將妄習連根拔掉才清淨,這就能悟到真空。打開本來,微塵本來就很多,應讓它完全清淨,故要自己去做淨除的工作,每個公案都在啓示我們怎麽修行,這公案在指示如何走、如何修。
( 85 年 12 月 10 日 講於 法爾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製 9· 掃除遊塵》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