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一節課

  第四十一節課

  今天繼續思維暇滿難得而不能舍棄精進,下一頌宣講如果虛度人身的話,所有的智者也會呵斥這種愚癡之舉的。

  癸二、呵責彼本體:

  難得此益身,今既僥幸得,

  亦複具智慧,若仍墮地獄,

  則如咒所惑,令我心失迷。

  頌詞的意思比較簡單,前面通過幾種觀察方式可以了知,人身猶如昙花難以現世一樣難得,得到以後勝過十萬個如意寶的價值,對衆生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若從這些方面來進行思維,人身對今生來世具極大的利益和幫助,依靠極其殊勝的因緣和千百萬劫的積累資糧,我們即生中才得到了如同肥沃良田般的人身,肥沃的良田可以成熟一切莊稼,同樣,暇滿難得的人身能夠成辦自他一切的重大利益。獲得如此殊勝的人身以後,我們今生也有了明辨取舍的智慧,能了知取舍善惡、世出世間的種種道理,知道未來的前途應該是什麼樣的,依靠何種途徑才能永生永世獲得極大的安樂。這樣以後,如果仍舊執迷不悟、爲非作歹,每天都在渾渾噩噩中度日,造作各種各樣的惡業,那麼不但不能獲得解脫,反而會墮入地獄、餓鬼、旁生中感受難忍的痛苦。

  很多衆生恐怕都不知道自己的前世,經常處于迷惑的狀態中,其實釋迦牟尼佛在世以及涅槃後的很多公案中記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從惡趣中解脫出來的,不要說我們凡夫人,就連阿羅漢和獨覺,有些也是從地獄中剛出來的。現在很多“活佛”、“上師”說起自己的前世就非常得意,什麼“我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是某某尊者,蓮華生大士的時代是某某大德”,似乎除了今生以外,他生生世世都是大成就者,全部都非常的了不起。當然,這可能是他們的邪分別念所致,有時候看來,事實也不一定就是這樣,反有可能那個時候他們正在地獄、餓鬼、旁生當中,若把整個真相原原本本地寫下來,大家看後也許都會很傷心的。

  從很多公案中可以看出,即便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有一些比丘剛從地獄中轉出來,譬如花色比丘,每當憶及前世在地獄裏的劇烈痛苦,便恐怖得身上流出膿血染汙僧衣,後來佛陀也開許他可以穿一些特殊的衣服。而且釋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時,曾對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說:“凡與我結緣、見聞接觸的任何衆生,不久的將來都會獲得解脫。那些業力深重至今仍處于惡趣的衆生,以後值遇你們的時候,你們也應以我的教法開示彼等。”故從這些公案中可以了知,我們不一定全部是從清淨刹土(極樂世界、兜率天、現喜刹土等)來到這裏的。當然,很多高僧大德、諸佛菩薩化身、活佛法師是不同世界專門派來度化衆生的,這種現象肯定是有,從他們的悲心和智慧也看得出來,但也有可能某些人是從叁惡趣中“改行”到這裏造惡業的。

  不管怎麼樣,即生中獲得了如是殊勝的暇滿人身,大家一定要觀察自相續,千萬不能造惡業。前面一而再、再而叁地講了,我們現在獲得了這個珍寶人身,確實具有無比的價值,如果用它來造惡業的話,再沒有比這更欺惑、更愚癡的了。人們經常認爲旁生很愚癡,但旁生造的惡業不一定有人類那麼多,有些人依靠現代化的高科技,采用各種不同的技巧造了許多惡業,恐怕永遠不一定有解脫的機會。我經常都這樣想:現在那些犯法的壞人和平時造惡業的這些人,想法和行爲基本上是相同的。世間上作奸犯科的人,他們在煩惱的驅動下,身不由己地做一些壞事,如偷盜搶劫,最後受到法律的懲罰時,身心感受極大的痛苦,自己也是悔不當初。同樣,現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因果的道理,或者稍微懂得佛製罪和自性罪,但由于煩惱深重的緣故,有時候也明知故犯,這樣的話,一旦墮入了叁惡趣,那時候就算後悔也來不及了,縱然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也無濟于事。所以稍微明智的人,應該爲自己的未來好好打算,倘若一直以各種理由來作借口,那只是自己耽誤自己而已。

  頌詞中還說,假如擁有暇滿人身和明辨取舍的智慧,但仍舊無惡不作以致墮入地獄,那自己的心顯然已被密咒所迷惑了!古印度有一些婆羅門和仙人,他們通過念惡咒,可以控製別人的神智,叫別人做什麼就做什麼,甚至讓他跳火坑、跳河,那個人也言聽計從。所以被咒語蒙住心智的人,我們看後也會覺得非常可憐。

  大家可能記得,佛經中有個指鬘王的公案,就記載了這方面的事實:指鬘王剛出生時,非常聰明,極爲善良,相續中具有大慈大悲心,沒有其他的煩惱,所以人們稱他爲“無惱”。後來他依止一位婆羅門上師學習吠陀。一次,有人請婆羅門師徒到別的地方去做叁個月的事,婆羅門的妻子由于特別喜歡無惱,所以借機對婆羅門說:“如果你和衆弟子都去了,那我一個人怎麼處理這麼多的家事?不如你讓無惱留下來,他平時比較勤快,態度也很不錯,讓他幫我料理亂七八糟的家務事,可不可以?”婆羅門覺得言之有理,于是就答應了。他們離開以後,婆羅門的妻子非常高興,趕緊梳妝打扮,准備各種美味佳肴,做出種種媚態來引誘無惱。但是無惱認爲自己婆羅門(梵志)的種姓非常高貴不能失毀,再加上不能侮辱自己的師父,所以甯死也不願意跟她發生任何不清淨的關系。婆羅門的妻子極爲生氣,當婆羅門回來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衣服撕破,臉也抓破,身上遍滿塵土,一直死去活來地在地上滾來滾去。(法王如意寶在講這一段的時候說:“有些女人真是特別壞!”又說道:“女人的性格確實不同,有些喜歡老年人,有些喜歡年輕人,這個婆羅門的妻子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陷害別人,實在不太好!”)婆羅門見此情景忙問什麼原因,開始她一直不肯說,後來又問了一次,她才“委屈”地說道:“本以爲無惱是個好人,沒想到他趁你走後,欲對我進行非禮,我沒有滿他的願,他就把我侮辱成這個樣子。你一定要懲罰他!”婆羅門說:“無惱並不是一般的人,他可以力敵千人,種姓也極爲高貴,普通人根本惹不起他,跟他作對不太容易,我們必須要從長計議。”然後他來到無惱面前說:“我有一個非常殊勝的秘訣,可以直接成就梵天果位,你願不願意學?”無惱特別的高興,馬上在師父面前合掌頂禮,說自己非常願意學,並問那是什麼法。婆羅門說:“七天之內殺一千個人,用他們的手指串成念珠做裝飾品,這樣你一定會獲得成就。”由于無惱非常善良,不願意做這種壞事,就對師父說:“殺人是壞事,尤其能失毀我們的婆羅門種姓,這一點我怎麼樣也不願意做。”但他的師父功夫比較厲害,把長長的刀子插在地上,就開始念惡咒,通過咒語的加持,無惱的心裏逐漸生起惡念,到了一定的時候,心智完全被惡咒所迷,提起刀子到處見人就殺。到了第七天,他已經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還差一個人。當時所有的人一聽說“指鬘來了”就東躲西藏,全國上下根本找不到人影,所以他非常的著急。他母親由于悲愍他七天不吃不喝(主要是惡咒的力量很強),所以想給他送一點飲食,她想:無惱可能會殺我,但不管怎麼樣,他畢竟是我的兒子,七天都沒有吃一粒米了,我實在不忍心。在送食物的時候,指鬘確實准備殺母親,母親苦勸他不要做如此忤逆之事,正在此時,佛陀觀察度化指鬘的機緣已經成熟,便化作一比丘在遠遠的地方走來走去。見到比丘,指鬘心想:她畢竟是我的母親,還是殺那個比丘好。于是往那個比丘的方向追去。在追的時候,比丘的步伐特別慢,而指鬘雖然一直在跑,但怎麼樣也追不上,于是就在很遠的地方遙喚:“比丘啊,你給我站住!”比丘告訴他:“我一直都是安住的,只是你沒有安住而已。”指鬘覺得有點奇怪,問他爲什麼這樣說。比丘答道:“我本來諸根寂靜,恒得自在,而你被惡師所惑,隨自己的煩惱分別念一直在跑,造下了無量無邊的罪業……”一聽這些教言,指鬘當下開悟,獲得了阿羅漢果位。這在《親友書釋》中也引用過,總而言之,此公案說明了若被密咒迷惑的話,人就會完全失去理智。

  在這裏,寂天論師以不滿的語氣批評道:你們這些衆生,明明獲得了這麼好的人身,也具有一定的智慧,若還造惡業墮地獄的話,是不是自己的心被惡咒蒙住了,是不是精神不正常了?現在這麼好的機會都不利用,以後墮入地獄那怎麼辦呢?

  據說現在世間上也有種迷魂藥,能令接觸或享用它的人失去控製能力,完全受他人的支配。漢地有個真實的故事:以前有一位老太太,她在街上遇到一個人,那人給她一點東西吃,她就迷迷糊糊了。後來將那個人帶回家,把家裏值錢的金銀首飾、錢和存折全部給他。由于存折沒辦法取,她就帶他到銀行去取款,臨走時還跟他揮手說“再見”。回來大概一個小時後,老太太就清醒過來了,雖然當時的整個過程她全部都清清楚楚,但這個人再也找不到了。大城市裏面這種現象比較多,有時候確實也沒辦法,明明知道自己在做壞事,但就是控製不住,完全處于失控的狀況當中。

  同樣,如果我們明明獲得了這麼好的人身卻沒有用,那真的跟精神失常沒有任何差別了。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也比喻道:叁界輪回猶如被熊熊烈火燃燒的房屋,裏面的衆生就像在火宅中玩耍的孩童,他們絲毫不知自己身處險境,看到小動物四處逃竄,反而認爲它們在和自己玩遊戲。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處于叁界的痛苦火焰中卻毫不覺察,反而對輪回貪得無厭,認爲自己做的事情多麼有意義。所以我們應該早點醒過來了,不要再被世間上的幻象所迷惑,一定要喚醒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這樣的話,人身雖然短暫,但依靠這個短暫的人身,今生即使沒有解脫,也能獲得資糧道的開端。因此,作爲一個修行人,現在獲得人身時千萬不要空耗,大家一定要記住!

  下面講獲得人身後如果白白浪費,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頌詞中是這樣說的:

  癸叁、觀察彼因:

  惑患無所知,何蠱藏心耶?

  頌詞的字面意思有點不好解釋,“惑患”是指迷惑的隱患,也就是我們的心被什麼東西迷惑住了。先前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的內心…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一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