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製 5· 不教根生▪P2

  ..續本文上一頁gn="left">有一天,有位祖師大德來,父子倆就請示:「爲何我們後園的地方,一直長出一朵很新鮮的木耳呢?」這位大德有神通,就說:「他就是你們以前所供養的法師所變現的,因爲他沒有真正的實修,沒見性就受你們的供養,所以現在在還你們的債。」此大德又問老者:「你今年幾歲?」老者說:「八十叁啦!」大德說:「再過叁年,此木耳就將消失了。」結果叁年後老者死了,木耳不再長了,因爲該還的已經還完了。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因果關系的,只因我們沒有神通看不透,確實是這樣。所以很多人很小心不受人供養,但如果是菩薩不受人供養,你說發菩提心要成佛,那以後要度誰?故行菩薩道時就要跟人結緣,所以菩薩不應怕這個,一切是因緣法沒有錯,好來好還,惡來惡還,有來有還,他應沒有挂礙,這也就是菩薩的見地。所以我們了解這些的話,就可以判斷那個師父抱著什麽心態,他修到那裏。如果他說:「我自己德性不足..,不受供養。」那他繼續修;如果修得不錯、很好,又怕跟人結緣,那就放開心念,廣結善緣。

  

講經說法也是一樣,你不要看,那位法師一上臺就是幾千、幾萬人,像我們在這裏講,最多也是叁、四十幾位,少的話十來個,可能是以前結緣的太少了。

  

又有段公案說,有個法師他講經說法,講的非常好,剛開始講的時候,都坐得滿滿的,但時間愈久,愈講人愈少..,到最後剩下叁、五個。他覺得很傷心,於是去請教一密宗的師父說:「爲什麽我講得好,但卻不叫座呢?」密宗師父就說:「因以前你沒有廣結善緣呀!現在來聽的就是以前結的緣,跟你有緣的才會來聽。結過很多法緣的法師,一上臺就是幾千、幾萬人來聽,他結的緣多,是再來的菩薩。」

  

「那我怎麽辦呢?」密宗師父就說:「沒關系!二十年後保證你的弟子一大堆。」「怎麽說二十年後弟子一大堆呢?」師父就教他念咒法,並對一些饅頭加持念咒。念咒完後,就叫他將加持過的食物,拿到田裏去 布,與田裏昆 、螞蟻、..等結緣。吃到這些食物的衆生就結緣了。不久以後,這些衆生類就死掉了,昆 的壽命很短,因這些因緣(咒語、功德)而出生做人,二十年後好漢一條,師父又說:「那時候你講經說法,他們都是你的弟子。」如果要修菩薩道,就要廣結善緣,才會有徒衆聽你講經說法,不然你再怎麽講,都沒有人來聽你講的。

  

回到公案,師曰:「栽即不障汝栽,莫教根生。」你現在在種菜也好,種蔬果也好,你要栽,我不妨礙你栽,把它栽下去後,不要讓根生長開來。禅師講這話你或許不懂,他是在指導你修佛法。也許你說禅師怎麽搞的,瘋瘋癫癫的叫我種,又不要讓菜紮根,根不長不是死掉了嗎?

  

其實禅師是假借這個境在開示佛法,按語說「栽不障汝栽」,即謂當你面對因緣境界來的時候,所看到、聽到的,要做到「來無所黏,過無蹤迹」。簡單講一句話就是「諸法不受」,很簡單!一切法我不受,一切法包括善、惡、喜、樂,一概不受是什麽?已經證到解脫了,有解脫見地時,你罵我,我不痛不 ,你損我,我沒有感覺,你拍馬屁也沒用,所以八風吹不動,什麽都吹不動的話,諸法不受時,就解脫啦!還有什麽煩惱障呢?

  

難就難在講起來很簡單,我們常去對境起「受」。很多人當下有佛性,當下佛性能如如,如被長官大罵一頓時,當時沒有表情、沒有反應,也沒有不痛快或是痛苦,當下真的是像佛一樣的修證。但等到回去之後,就不是這樣!哭!生氣!越想越不甘心。做飯時要加鹽巴,結果加到醋,要加醋的,又加到鹽巴去了,搞得心不在焉。然後飯吃不下去,來個勁吧!喝點什麽酒來提提勁吧!人家說當下看得開,好像過去了,其時往往過了以後才糟糕的。

  

什麽是真正解脫?所謂諸法不受,就是當下如如不動,完了以後,過無蹤迹,做到這樣,不要去回想、不要去看它(心)。它在鬧的時候,用句話罵它,怎麽你又去想它,因這樣不好受呀!

  

所以諸法不受,就是起碼有了真如圓覺的境界,我們要是有這個能力「不爲法縛」,不受一切善、惡、順、逆境界綁住了,才是解脫,其實不是它綁你,是你自己去抓的。

  

我們常講的「諸法本 ,庸人自擾之。」我們眼睛、耳朵所面對一切境界,它是它,境是境,都是我身外的人、事、物,發生在我周圍之間,它們是它們,一切的人、事、物所現的一切法,本來就跟你格格不入,不屬一體,偏偏你去抓它,抓了它以後自己就困擾自己。

  

譬如說我們在看電影,我們都是同情正義之士、大俠等,大俠都是好管 事的,修行時你不要去當大俠,大俠就是庸人自擾的人,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然後就自以爲有正義感,要出來修理人。對,很好,把壞人殺死了,或者是先被壞人殺了,不管誰殺誰,反正今天被你打死了,你下一世就得還他一條命,看起來你是很有正義感,但是我們人跟人結怨,是你跟他,不是正義感跟他,正義感跟他沒有關系的,都是你自己跟他結了怨。爲了正義感,本來兩個沒有關系的人就幹起來了,你說這世界還會太平嗎?

  

我常說:修行要懂得「因果」,因爲「因果」是佛教的最基本的理論。講是很簡單,人家看你一眼,就把人家揍一頓。你沒瞪他一眼的因,也就不會有被打的果;即使是你修的很好,懂得很多的佛法,就不會被揍嗎?照揍不誤,因果還是在的。修行就是因不要去造,不需要的怨不要去跟人家結。結了以後就不要後悔,該還的時候,不要不擔當,這就是懂得因果道理。

  

把心空掉,把你的內心空掉的話,那對目前的一切法呢?可以不受!你以前所造的因,如果起現行的時候,我們可以照樣不受,這樣不就可以轉境了嗎?  譬如說以前你殺了人的影像,從腦筋現出來的時候,那時候你害怕、忏悔、..,都來不及了,面對這些影像的時候,你要能像在看電影一樣,與我無關地如如不動,不要起這個念、那個念。若沒有此定力,就完蛋了!萬法本心,內心的境界起那個像,定要把它看成幻假的,不要去抓它,一抓它就完了。

  

初學者都要行忏悔法,拜八十八佛、拜大悲忏、..,當然很好,清淨我們的內心,以前所造的因,我現在要忏悔..等等。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對那些境不會再有罪惡感,反而能坦然地面對它。我們說衆業本空、福也是空、罪也是空,故說罪性本空。你能夠做到面對境不黏的話,這輩子所造的壞事情,我小時候所做得無知事..,以前總是有一種罪惡感,常常沒有辦法解脫,都是自己習氣去抓那個境所致。

  

譬如說有位同學今天沒來上課,他說他那天預知會發生事情,結果真發生了事情。我問:「你怎麽預知呢?」他說:「有個境示知會發生事情,就真的發生了。」發生好事當然無所謂,但壞事你當真!就會發生。我常說若修行人讓體知的壞事真的發生,就該被打屁股。因你不能脫黏,認假爲真,才會真的發生壞事。你對境要說沒這回事,心入空無,即能轉境。你預知要發生事情,不能轉它,當然要發生。修佛法要能諸法不受,預知要發生事情是以前的因,現在修佛法學到諸法不受,那個果會起現行嗎?不見得起得來,就是起得來也會化減掉,時、空會改變,緣也在轉變,看你的心有沒坦蕩蕩、有沒有無礙、不黏。

  

我們常講六根中,每根都有六個毛病(動、靜、根、覺、空、滅),你可以覺知是什麽因緣或什麽事,未來好像要發生什麽事情,是在覺的毛病中,此時要能諸法不受,不要知道以後,天天想、天天煩惱、天天怕,愈怕愈會中獎,不要把夢境當真,不要說:「好像夢中發生什麽影像,真的發生了!」很神是嗎?看我的預知能力很強,預知的都很准。你搞什麽呀!怎麽解脫?這跟凡夫一樣,凡夫跟著命運在走,即使你預知了,還跟著命運走,那你跟凡夫有什麽兩樣呢?一個是真正的瞎子,一個是有眼睛的瞎子,這兩個不是一樣嗎?

  

雖能預知,但有什麽好高興的?還說修得不錯,如果說修到諸法不受,即使知道有事要發生,但我不去抓它,時、空在改變,往往事情還是會發生,剛好0.1秒的誤差,發生了卻能沒事。譬如說他感覺必須要到高雄去,真的應緣去高雄了,但是去的時候路上若能小心、沈得住氣,不要不耐煩,不要看到前面有車塞住開不動,耗在那裏,氣就來了,一生氣就完了,就應緣,當然事情就發生了。不能動氣,不能夠有不耐煩的心,我們會發生事情,一定是你不耐煩,沈不住氣。所以保持一個平常心的話,去照樣去,但不見得會發生事情。

  

你不去的話,該發生的事情,不是就不會發生?要看看你對事是否無心、不黏。若是凡夫,當然隨業流轉,上次不是講:有一個人犯水厄,他想即然犯水厄,那我不去遊泳就好了,不去玩水沒事了。在家裏不出門,哪知道業力還是躲不過!他在家裏想寫毛筆字,就拿了一點點水放在硯臺內,淺淺的水,磨、磨、..突然人就趴到桌上,臉朝向硯臺,鼻子吸入墨水,就這樣死掉了,水厄還是躲不過。修行人當然不怕出門,因心要坦蕩蕩,真正出門去還是不會有問題。若你一直執著這個事情會發生、會發生,所以就應緣了。

  

算命者嘴巴靈光的「黑白講」,你要察覺,要抱持著這個心態,我照樣出去,我們修行的就是要修到諸法不受,不要常常想一件事情,真的!真的!會這樣、會那樣,若如此,好!真的就發生了。

  

你要抱持的心態是:不要執著心所感知的,是真、是假,都能無礙,對一切法都無所謂。把覺知的事空掉,就當做跟我沒關系一樣,不要一直跟它扯在一起。「動、靜、根、覺、空、滅」六結使,最重要的是要悟空(第5階段),雖然還沒到「滅」的境界,但是你能入「空」就能不被業來轉。

  

僧曰:「既不教根生,大衆 什麽?」師父你叫我栽,不阻礙我栽,栽下去不要澆水,讓它根不要生長出來,那這個蔬菜、水果苗會死掉的,那大家要吃什麽?這位僧人搞不懂師父在教化什麽,所以就答說:「不讓根生,那大衆吃什麽?」他是在對境打妄想,不會思索師父語中背後的意思。

  

禅師就罵他:「你還有沒有嘴?還有口嗎?」我們以前講過木頭人常講話,有性不能言,修行悟到空的話,他不喜歡講話。一般木頭人是木讷,不會講話的。沒有悟到本性的木頭人,偏偏愛講話,每天在講;修到一個境界時,要空掉心念,所以就沒念可起,就不會講話。你還有沒有嘴?喜歡用嘴說話,說些無意義的話,代表沒有修證的境界,沒有正知見,故被罵了也搞不懂。

  

這是個很好的公案,懂的人真的能做到不被一切法所縛,不要去抓那些人、事、物到內心裏面來,形成一種根本煩惱;那一個人唱得好,那一個人唱的不好,都是外在的境界,要能不教根生,不要去抓外境植入心中來煩惱,自己讓它滋長而煩惱。

  

( 85 年 8 月 6 日 講於 龍潭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製 5· 不教根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