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gn="left">有一天,有位祖师大德来,父子俩就请示:「为何我们後园的地方,一直长出一朵很新鲜的木耳呢?」这位大德有神通,就说:「他就是你们以前所供养的法师所变现的,因为他没有真正的实修,没见性就受你们的供养,所以现在在还你们的债。」此大德又问老者:「你今年几岁?」老者说:「八十叁啦!」大德说:「再过叁年,此木耳就将消失了。」结果叁年後老者死了,木耳不再长了,因为该还的已经还完了。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只因我们没有神通看不透,确实是这样。所以很多人很小心不受人供养,但如果是菩萨不受人供养,你说发菩提心要成佛,那以後要度谁?故行菩萨道时就要跟人结缘,所以菩萨不应怕这个,一切是因缘法没有错,好来好还,恶来恶还,有来有还,他应没有挂碍,这也就是菩萨的见地。所以我们了解这些的话,就可以判断那个师父抱着什麽心态,他修到那里。如果他说:「我自己德性不足..,不受供养。」那他继续修;如果修得不错、很好,又怕跟人结缘,那就放开心念,广结善缘。
讲经说法也是一样,你不要看,那位法师一上台就是几千、几万人,像我们在这里讲,最多也是叁、四十几位,少的话十来个,可能是以前结缘的太少了。
又有段公案说,有个法师他讲经说法,讲的非常好,刚开始讲的时候,都坐得满满的,但时间愈久,愈讲人愈少..,到最後剩下叁、五个。他觉得很伤心,於是去请教一密宗的师父说:「为什麽我讲得好,但却不叫座呢?」密宗师父就说:「因以前你没有广结善缘呀!现在来听的就是以前结的缘,跟你有缘的才会来听。结过很多法缘的法师,一上台就是几千、几万人来听,他结的缘多,是再来的菩萨。」
「那我怎麽办呢?」密宗师父就说:「没关系!二十年後保证你的弟子一大堆。」「怎麽说二十年後弟子一大堆呢?」师父就教他念咒法,并对一些馒头加持念咒。念咒完後,就叫他将加持过的食物,拿到田里去 布,与田里昆 、蚂蚁、..等结缘。吃到这些食物的众生就结缘了。不久以後,这些众生类就死掉了,昆 的寿命很短,因这些因缘(咒语、功德)而出生做人,二十年後好汉一条,师父又说:「那时候你讲经说法,他们都是你的弟子。」如果要修菩萨道,就要广结善缘,才会有徒众听你讲经说法,不然你再怎麽讲,都没有人来听你讲的。
回到公案,师曰:「栽即不障汝栽,莫教根生。」你现在在种菜也好,种蔬果也好,你要栽,我不妨碍你栽,把它栽下去後,不要让根生长开来。禅师讲这话你或许不懂,他是在指导你修佛法。也许你说禅师怎麽搞的,疯疯癫癫的叫我种,又不要让菜扎根,根不长不是死掉了吗?
其实禅师是假借这个境在开示佛法,按语说「栽不障汝栽」,即谓当你面对因缘境界来的时候,所看到、听到的,要做到「来无所黏,过无踪迹」。简单讲一句话就是「诸法不受」,很简单!一切法我不受,一切法包括善、恶、喜、乐,一概不受是什麽?已经证到解脱了,有解脱见地时,你骂我,我不痛不 ,你损我,我没有感觉,你拍马屁也没用,所以八风吹不动,什麽都吹不动的话,诸法不受时,就解脱啦!还有什麽烦恼障呢?
难就难在讲起来很简单,我们常去对境起「受」。很多人当下有佛性,当下佛性能如如,如被长官大骂一顿时,当时没有表情、没有反应,也没有不痛快或是痛苦,当下真的是像佛一样的修证。但等到回去之後,就不是这样!哭!生气!越想越不甘心。做饭时要加盐巴,结果加到醋,要加醋的,又加到盐巴去了,搞得心不在焉。然後饭吃不下去,来个劲吧!喝点什麽酒来提提劲吧!人家说当下看得开,好像过去了,其时往往过了以後才糟糕的。
什麽是真正解脱?所谓诸法不受,就是当下如如不动,完了以後,过无踪迹,做到这样,不要去回想、不要去看它(心)。它在闹的时候,用句话骂它,怎麽你又去想它,因这样不好受呀!
所以诸法不受,就是起码有了真如圆觉的境界,我们要是有这个能力「不为法缚」,不受一切善、恶、顺、逆境界绑住了,才是解脱,其实不是它绑你,是你自己去抓的。
我们常讲的「诸法本 ,庸人自扰之。」我们眼睛、耳朵所面对一切境界,它是它,境是境,都是我身外的人、事、物,发生在我周围之间,它们是它们,一切的人、事、物所现的一切法,本来就跟你格格不入,不属一体,偏偏你去抓它,抓了它以後自己就困扰自己。
譬如说我们在看电影,我们都是同情正义之士、大侠等,大侠都是好管 事的,修行时你不要去当大侠,大侠就是庸人自扰的人,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然後就自以为有正义感,要出来修理人。对,很好,把坏人杀死了,或者是先被坏人杀了,不管谁杀谁,反正今天被你打死了,你下一世就得还他一条命,看起来你是很有正义感,但是我们人跟人结怨,是你跟他,不是正义感跟他,正义感跟他没有关系的,都是你自己跟他结了怨。为了正义感,本来两个没有关系的人就干起来了,你说这世界还会太平吗?
我常说:修行要懂得「因果」,因为「因果」是佛教的最基本的理论。讲是很简单,人家看你一眼,就把人家揍一顿。你没瞪他一眼的因,也就不会有被打的果;即使是你修的很好,懂得很多的佛法,就不会被揍吗?照揍不误,因果还是在的。修行就是因不要去造,不需要的怨不要去跟人家结。结了以後就不要後悔,该还的时候,不要不担当,这就是懂得因果道理。
把心空掉,把你的内心空掉的话,那对目前的一切法呢?可以不受!你以前所造的因,如果起现行的时候,我们可以照样不受,这样不就可以转境了吗? 譬如说以前你杀了人的影像,从脑筋现出来的时候,那时候你害怕、忏悔、..,都来不及了,面对这些影像的时候,你要能像在看电影一样,与我无关地如如不动,不要起这个念、那个念。若没有此定力,就完蛋了!万法本心,内心的境界起那个像,定要把它看成幻假的,不要去抓它,一抓它就完了。
初学者都要行忏悔法,拜八十八佛、拜大悲忏、..,当然很好,清净我们的内心,以前所造的因,我现在要忏悔..等等。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对那些境不会再有罪恶感,反而能坦然地面对它。我们说众业本空、福也是空、罪也是空,故说罪性本空。你能够做到面对境不黏的话,这辈子所造的坏事情,我小时候所做得无知事..,以前总是有一种罪恶感,常常没有办法解脱,都是自己习气去抓那个境所致。
譬如说有位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他说他那天预知会发生事情,结果真发生了事情。我问:「你怎麽预知呢?」他说:「有个境示知会发生事情,就真的发生了。」发生好事当然无所谓,但坏事你当真!就会发生。我常说若修行人让体知的坏事真的发生,就该被打屁股。因你不能脱黏,认假为真,才会真的发生坏事。你对境要说没这回事,心入空无,即能转境。你预知要发生事情,不能转它,当然要发生。修佛法要能诸法不受,预知要发生事情是以前的因,现在修佛法学到诸法不受,那个果会起现行吗?不见得起得来,就是起得来也会化减掉,时、空会改变,缘也在转变,看你的心有没坦荡荡、有没有无碍、不黏。
我们常讲六根中,每根都有六个毛病(动、静、根、觉、空、灭),你可以觉知是什麽因缘或什麽事,未来好像要发生什麽事情,是在觉的毛病中,此时要能诸法不受,不要知道以後,天天想、天天烦恼、天天怕,愈怕愈会中奖,不要把梦境当真,不要说:「好像梦中发生什麽影像,真的发生了!」很神是吗?看我的预知能力很强,预知的都很准。你搞什麽呀!怎麽解脱?这跟凡夫一样,凡夫跟着命运在走,即使你预知了,还跟着命运走,那你跟凡夫有什麽两样呢?一个是真正的瞎子,一个是有眼睛的瞎子,这两个不是一样吗?
虽能预知,但有什麽好高兴的?还说修得不错,如果说修到诸法不受,即使知道有事要发生,但我不去抓它,时、空在改变,往往事情还是会发生,刚好0.1秒的误差,发生了却能没事。譬如说他感觉必须要到高雄去,真的应缘去高雄了,但是去的时候路上若能小心、沈得住气,不要不耐烦,不要看到前面有车塞住开不动,耗在那里,气就来了,一生气就完了,就应缘,当然事情就发生了。不能动气,不能够有不耐烦的心,我们会发生事情,一定是你不耐烦,沈不住气。所以保持一个平常心的话,去照样去,但不见得会发生事情。
你不去的话,该发生的事情,不是就不会发生?要看看你对事是否无心、不黏。若是凡夫,当然随业流转,上次不是讲:有一个人犯水厄,他想即然犯水厄,那我不去游泳就好了,不去玩水没事了。在家里不出门,哪知道业力还是躲不过!他在家里想写毛笔字,就拿了一点点水放在砚台内,浅浅的水,磨、磨、..突然人就趴到桌上,脸朝向砚台,鼻子吸入墨水,就这样死掉了,水厄还是躲不过。修行人当然不怕出门,因心要坦荡荡,真正出门去还是不会有问题。若你一直执着这个事情会发生、会发生,所以就应缘了。
算命者嘴巴灵光的「黑白讲」,你要察觉,要抱持着这个心态,我照样出去,我们修行的就是要修到诸法不受,不要常常想一件事情,真的!真的!会这样、会那样,若如此,好!真的就发生了。
你要抱持的心态是:不要执着心所感知的,是真、是假,都能无碍,对一切法都无所谓。把觉知的事空掉,就当做跟我没关系一样,不要一直跟它扯在一起。「动、静、根、觉、空、灭」六结使,最重要的是要悟空(第5阶段),虽然还没到「灭」的境界,但是你能入「空」就能不被业来转。
僧曰:「既不教根生,大众 什麽?」师父你叫我栽,不阻碍我栽,栽下去不要浇水,让它根不要生长出来,那这个蔬菜、水果苗会死掉的,那大家要吃什麽?这位僧人搞不懂师父在教化什麽,所以就答说:「不让根生,那大众吃什麽?」他是在对境打妄想,不会思索师父语中背後的意思。
禅师就骂他:「你还有没有嘴?还有口吗?」我们以前讲过木头人常讲话,有性不能言,修行悟到空的话,他不喜欢讲话。一般木头人是木讷,不会讲话的。没有悟到本性的木头人,偏偏爱讲话,每天在讲;修到一个境界时,要空掉心念,所以就没念可起,就不会讲话。你还有没有嘴?喜欢用嘴说话,说些无意义的话,代表没有修证的境界,没有正知见,故被骂了也搞不懂。
这是个很好的公案,懂的人真的能做到不被一切法所缚,不要去抓那些人、事、物到内心里面来,形成一种根本烦恼;那一个人唱得好,那一个人唱的不好,都是外在的境界,要能不教根生,不要去抓外境植入心中来烦恼,自己让它滋长而烦恼。
( 85 年 8 月 6 日 讲於 龙潭 )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5· 不教根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