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製 3· 吃粥洗缽

  

(一)公案本文

  

僧問趙州從谂禅師曰:「如何是學人自己?」(識起迷情於行者悟入後,未知本性是什麽,此乃因無始劫以來,所有習氣妄識盡托出,怎能當下即能悟知自性。)

  

從谂禅師雲:「 粥了也未?」(要認識自己本來面目,先問自已開悟了沒有? 粥者喻開悟事也。)

  

僧雲:「 粥也!」(本僧已開悟,卻迷不知自性蹤迹。此僧可是開士,般若智慧已顯,了知師意,故未答吃幾碗粥飯。)

  

師雲:「洗缽去!」(既然 了粥,缽本汙染不淨,應洗缽去。業識消盡時,自性即顯露矣!)

  

其僧忽然省悟。(開悟之人,慧力本具,見鞭影即行,何勞打策?)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行修到一個基礎,粗妄的心已經控製好了,你才有機緣會開悟,開悟以後還是要斷微細的妄想與習氣,不是開悟就成佛了。開悟以後,打開我們本來的心扉,起碼看到我們微細的妄想與行陰的法塵。行陰細微,所以我們打開來以後,看到潛意識裏面妄想習氣,這些還是要把它去除,把它清除到原來的體空,沒有汙染。這時體空才能應緣,應緣以後會起法爾,這些法爾的現象就是你的禅機。

  

因爲這時沒有妄想起,心體空性去掉這些汙染法以後,可以應一切緣起法爾的現象,不管你有感知或沒感知,凡起心動念就是法爾,不起心動念也會有一種體覺。你對一件事情不知道怎麽樣,但是體性從來沒有起一個念,來說這件事情這樣,那件事情那樣。你從體空之間覺得有事情,但在要做與不想做之間,它了知沒此因緣,故沒顯示在心裏,告訴你這個會這樣、那個會那樣,只會覺得無有要做這事的樣子,此種情形才是真正的體覺。

  

我們體空不透過心,不透過這個識的話,才是真實的。我們暫時以體覺來說明,也可在生活起居之間,觀這個體對一切因緣的覺知,我可以知道很多的,那一件該做,那一件不該做,過一段時間以後,唉!原來當初爲什麽不該做,也許在等某一種因緣成熟後,那時你才去做。這些在起居生活的現象要去體會,有禅修功夫而不會用這些,那就等於是白修了!

  

真正的佛性體用,這一部份要靠自己本身,把所有習氣滅盡,如果沒滅盡的話,一絲毫的微塵在,你就沒有辦法轉,沒有辦法現這種靈知靈覺,甚至法爾的現象都起不來,所以這個是我們修禅的人,真正要驅入體性去印證的。

  

2. 釋題

  

本公案「 粥洗缽」是悟後起修,斷微細習氣毛病的公案,是修祖師禅者必要的過程。「 粥」是代表開悟的行爲,「洗缽」是悟後要注意去調伏業識。若悟後斷不了貪、 、癡、慢、疑等毛病,就會悟後又迷失掉。通常真正開悟的行者,有諸佛、菩薩的加持,守戒嚴謹,對心所現之習氣、毛病能執杖牧牛似地觀照它,故不易迷失。若有異常因緣而現出妄想境者,若認識不清,當然會悟後又迷。不管正異因緣悟入,定要把斷要津,不通商量,滅絕一切欲望、貪念、習氣、毛病。

  

了粥以後,碗是弄髒了,所以要把它清洗掉,也就是說汙染外來的東西,要慢慢的把這些不清淨的東西洗掉。習氣可以分爲:第一是粗妄的垢心,第二是細妄的垢心,第叁是微妄的垢心,四是極細微的垢心。第一階段我發心開始學佛法、打坐去掉我們粗的妄想心。有一天身體能夠突破了,就能夠進入修心的境界,這是第二階段修心的開始。開悟以後,以前熏習汙染的這些心垢,要把它調伏掉。這個在「 粥洗缽」的公案裏,雖然很簡單的幾句話,但已告訴我們悟後起修的必然現象。

  

3. 語體文解

  

僧問趙州從谂禅師曰:「如何是學人自己?」一個開悟的人並不是馬上能洞見自性,我常常講的,開悟離證悟還很遙遠的。最簡單的例子來講,六祖叁個月內就可以開悟,他在廚房舂米,個子矮,力量不夠,就綁個石頭在身上舂米。叁個月後色身突破了、開悟了,開悟以後就遁迹在獵人隊裏面去,人家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他就是遁迹獵人群中在修心。 粥後把汙染的缽洗掉,六祖十五年以後(從開悟到證悟)才正式出來弘法。證悟的功課包括要了解清淨的體是怎麽樣,從體空産生無量的神用又怎麽樣?光了解到空還不能夠滿足,證到聖境(空)還不能夠究竟,等到你懂了一切法的真實以後,才能夠起用,到這個境界就真的是圓滿了。

  

一個開悟的僧人問禅師說:「哪個是我自已?我到底在那裏?如何是學人自己呢?」我自己當然不是問我這個肉體、果報的色身,也不是這個心,而真正的體是什麽樣子?你說要明心即可見性,然後我怎麽不認識我自性呢?

  

趙州從谂禅師就說了:「 粥了也未?」你到底吃了稀飯了沒有?我們按語說,要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先要問問你自己已經開悟了沒有?以前我在屏東技術學院(那時名屏東農專)講這個公案時,記得很清楚,有一個女同學就起來質疑:「你怎麽知道這個公案,是在講開悟不開悟呢?開悟與 粥洗碗有關?」我說禅師他沒有那個 功夫,來討論你吃了稀飯了沒有?今天吃了幾碗稀飯?沒有 功夫談這些瑣碎的事情。且開悟又不能明講,只得問 粥了沒有。就像卡普羅(Capro)大師來臺灣,他問某大德:「聽說你開悟了嗎?」某大德說:「我開悟了。」大師又問:「開悟了幾年?」他說:「六、七年了。」這說來是直接了當的問,答者直接地答。

  

在古代對祖師大德言,開悟是要避諱、不能去談它,那個談論開悟事,會犯遮戒(非性戒),所以就用這些變通的名字來講,你吃粥了沒有?

  

僧人說:「我 粥了。」我是吃粥了!我已經有開悟的消息了,但是卻看不到我自己,看不到我體空本來是怎麽樣子。所以開悟的人,菩提自性與遷業流識共現,妄識一直出來,它如不停止的話,是看不到自性體空的樣子。佛在《解深密經》中雲:「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於我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爲我。」所以悟者打開窠臼以後,就像石門水庫 洪一樣,妄識一直出來,這時候你要找到你自己,當然找不到,因爲被妄想心洪流所覆被。

  

等到它清澈下來,對一切境沒有興趣了,它就不亂起一念相應,這時你才可以看到體空,那是真實的。所以在這過程之間,你當然找不到原來的自己,也就不知道自性是何東西,還體觀不出來,更不要講說一切法因緣而起,因緣而起卻觀不起來,都是妄想。

  

禅師雲:「既然 粥了,就洗缽去!」把碗洗一洗乾淨,就能見清淨的碗了。我們按語說:既然 了粥,缽已汙染不淨,應洗缽去。這汙染的缽就代表我們以前薰習的業識還沒有消盡,如果這個缽洗得很乾淨了,這個碗就變得非常亮麗,你就看得很清楚了。所以我們說這個業識消盡的時候,自性也就自然顯露出來,眼、耳、鼻、舌、身所面對色、聲、香、味、觸的反應都可以了解,不會迷糊,再來你的自性對所看不到的超越六根其他的習性,你也就可以看到。

  

這位僧人忽然省悟,他突然間了解,哦!要看到自己,一定是要把這個碗洗乾淨,把你的業識弄乾淨,那就能夠看到你自己。所以從開悟到證悟要相當長的時間,從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來體會,你要過五關 滅色、受、想、行、識,要一關一關來,要調伏你色身,不要起異能,有時候耳根、眼根、..,都會起一些靈通,這是色陰的魔相,要把氣打通,氣順了以後這些異能就會慢慢消失掉,爲什麽呢?

  

譬如說,你眼睛可以看到什麽,那都是氣不順,聚集在眼睛,改變了眼球的光波長。然後你把體性顯露出來後,你的見性也可以不透過眼睛看到東西,這些都是氣太旺了。耳朵也是一樣,氣走到耳朵深深處的時候,你耳朵就會聽到鬼神講話聲。另外諸佛菩薩的心聲,也可用心根去體會。有些是用耳根去體會聲音,有的是用心根去體會他們在說什麽?心起念就有意識,你就知道那意識是什麽。這些都是一種魔相,是修行必然發生的現象,你這樣慢慢調理,這些現象會慢慢沒有,沒有就渡過去了。

  

再來是受陰魔相、想陰魔相、行陰魔相、識陰魔相,直到五陰滅盡,終歸無所得,終歸無所得之後才能夠見性。有所得就卡死在半路上了,你有所得的心,就會想要得到什麽靈通。剛剛講的眼、耳、鼻、舌、身的靈通,或著想要得到很多光,修行者色體會發光,心體會發光,你天天就去搞這些光。或者是你修什麽定,天天就定在那裏,也不想動,..,這些都是半路迷失掉了。

  

如果你這樣一關一關走下去的話,終歸無所得,無所得的話就證到我們的自性。自性本空,因緣對外在的境時,就會生起有相,這就是我們如實應照一切緣所現的。一真皆真,以前都是妄心所支配,現在真心面對境界所起的法,都是真實的,所以你這樣磨練下來,慢慢就有能力解脫了、有能力不黏上了,這樣的話,你就可以知道很多的人、事、物之間的事。

  

我們按語…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製 3· 吃粥洗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