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課
《入行論釋·善說海》的講義,雖然我沒有一字一字地讀,但裏面的內容全部給大家講清楚了,所有的傳承應該可以得到。聽說這幾天有個別道友哭著說:“現在堪布不給我們傳《善說海》了。”沒有這回事,我現在改變傳講的方式,只不過是爲了節省時間,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雖然講義沒有單獨念,但其中的意思和科判都已經講了,所以你們不要難過!
現在是講“所依對治力”中的“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其中分略說和廣說,昨天講了略說的前兩個頌詞,下面接著講略說的最後一頌:
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爲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昨天說到,人在臨死的時候,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沒有利益,唯一有幫助的就是佛法,但可惜的是,我們以前一直沒有修。所以,此處作者非常譴責自己,並以一種呼喚的語氣祈請十方諸佛菩薩:怙主啊!我一向非常放逸,根本不知道死亡竟是如此恐怖,爲了短暫而虛幻不實的身體造作了種種罪業,請您們一定要救護我!
我們的身語意經常處于一種放逸的狀態,始終沒有正知正念,不願意好好修持,每天都以散亂度日,身體所做的沒完沒了,語言所說的沒有意義,心裏的分別念也沒什麼價值,整天都處于渾渾噩噩中,白白浪費了大好的人生,對自他沒有任何利益。這麼放逸的我,以前根本不知道所謂的死亡如是的恐怖,雖然清楚自己遲早有一天會死,但卻沒有爲死亡做任何准備。死亡來臨的時候,感受四大分離的劇烈痛苦,出現中陰的恐怖景象,如果曾造過很大的惡業,馬上就會墮入叁惡趣,在那裏感受漫長而難忍的痛苦……對此悲慘的狀況,我們聞所未聞,根本不了知,一方面是由于後天的教育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無始以來的無明愚癡,所以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將人生目標定在當下,對來世沒有任何准備,對過去也沒有任何總結。
以前我看過一本書《生活在當下》,裏面是講所謂的生活就在當下,因爲過去的已經成爲曆史,未來的還沒有辦法決定,所以我們的生活應該把握當下。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就是這樣,除了當下的吃喝玩樂以外,其他的根本不作考慮,從來不知道人死的時候如此恐怖,爲了四大假合的無常之身,造作了難以寬恕、非常可怕的罪業。在座的人大多數都已經出家了,你們以前沒有出家時,可能爲了生活也造過一些難以想象的罪業,有些人殺了很多衆生,有些人參加一些黑社會團體,有些人入于妓院,有些人當過酒店老板……包括一些學佛的居士也不知道造業的果報竟如是可怖,否則的話,絕不會爲了這個無常的身體,造下這麼可怕的罪業。
今天有個非常虔誠的廣州居士對我說:“我十分高興現在找到了人生目標——學佛,這種追求非常完美,這一點我也清楚。學佛後我才知道,以前造的罪業太多了,做的錯事也太多了,有時候一想起來特別害怕,幸虧早一點醒過來了。今後在學佛的道路上,我永遠也不會退轉,一定會精進努力地修持!”大家可能也有同感吧,今生若沒有遇到佛法,只有一直不斷地造惡業,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醒過來,不說別的,光是吃一些生命,吃一些海鮮,這輩子就造了多少罪啊!
我們這裏有些人對我說:“我現在的修行一點成就都沒有,每天傷心得不得了。”其實,盡管你沒有什麼成就,沒有長出翅膀飛到空中,但回顧你的一生也應該清楚,以前的生活,不管白天也好晚上也好,沒有一點善法,整天都在造惡業,現在雖然你沒有超勝的功德,沒有在衆人面前顯現神變神通,但總的來講,你的生活已經有了本質上的改變,這一點我覺得就是修行中的一種成就。
最近我們的傳法光盤寄到了一些人家裏,他們高興地說:“學院的佛法到我家了,非常歡喜,非常感謝!”如果長期有這樣一種信念,你們的生活一定會有所改變。實際上,學佛就是一種改變、一種改革,改革什麼呢?以前造惡業的生活、放逸的生活,每天除了說些無聊的話、做些無意義的事以外,沒有其他事情可做,現在我們要把它改過來,生活變得充實一點,這就是所謂的學習佛法。
我希望每個人不要跟以前一樣,學佛之後生活應該有一些改變,否則的話,你的修行一點都不好!我們這裏的人每天二十四小時基本上都在學習佛法,早上起來先背書,接著開始閉關修行,然後看書、上課、聽輔導、修行、背書……一整天都沈浸在佛法中。平時買東西用了一兩小時,就心疼得不得了,覺得這些時間被浪費了,非常不值得。但外面的人用一個小時聽佛法,就認爲自己很了不起,到處都去打電話,甚至還要給國外發傳真。當然,這也並不是不好,以前不要說一個小時,可能連五分鍾的聽法時間也沒有,現在每天抽出一個或半個小時來聽法,你們的生活一定會有所改變的。有了改變,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修行;如果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聽一聽法、看一看書,法就是法、你就是你,這樣的學佛也不一定有利。
當然,修行佛法的違緣是比較多的,佛在經中說:“修善,違緣多;造惡,順緣多。”我們行持善法的時候,要麼身體不好了,要麼工作不順利了,要麼家庭不和睦了,這都是一種必然規律。比如學習《般若經》,學得越好,魔王波旬就越不高興,千方百計地製造違緣,但如果想辦肉聯廠,或造一些惡業的時候,魔王波旬就特別高興,總是爲你提供順緣。現在是末法時代,白法護法神的能力比較脆弱,魔衆的力量非常強大,想造惡業的話,所有魔衆眷屬都會幫助你的。
有些人說:“以前沒有修行的時候,身體很好,自從修行以後,爲什麼天天都有病呢?”《般若經》裏也講了,般若學得越來越深,人非人製造的違緣也越來越多。以前你不學佛的時候,家庭很和諧,現在學了佛以後,家裏人反對,親戚朋友也不理解,敵人好像越來越多了,實際上,這說明你的境界越來越高了。所以,你不應該特別傷心,任何成就都是需要鬥爭的。
總之,我們這輩子爲自己、爲親朋好友、爲生活確實造了許許多多的惡業,如果沒有忏悔就死了,以後就沒有機會清淨業障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緊時間一心一意地忏悔,並且發誓從此以後再也不造了。
二、廣說: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
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此處以比喻說明了中陰界的恐怖情形。譬如一個罪犯被判死刑,當被押至刑場時,從表情上也看得出來,他因恐怖而口幹舌燥、雙目凸出、面目皆非,形貌與往常簡直判若兩人。同樣,如果有人一輩子都在造惡業,到了中陰界時,許多面目猙獰的閻羅獄卒拿著各種兵器來逼迫他,這時的痛苦就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這個比喻有兩種解釋方法:一種是犯了不是特別嚴重罪業的人,被法官判處砍斷手腳,只是這樣的刑罰,那人也與以往完全不同,以前很英雄、很有勇氣,現在的神情大大異于平常,非常害怕;另一種解釋就是從判死刑的角度來講的。當然,不管是什麼人,如果被判了死刑,一定是非常害怕的。
國際上判死刑的方法多種多樣,尤其是古代的羅馬、印度、埃及等國,判死刑的方法相當殘忍。據說行刑者要在犯人身上用刀割下一塊一塊的肉,人在未死之前要割3375刀,如果沒有割完人就死了,這說明行刑者的技術不夠高明。還有一些地方,先在犯人的頭上挖一個孔,然後將燃燒的鐵球放在裏面,腦漿四溢,通過這種方法來行刑。我以前也親眼見過犯人被槍斃的場面,他們的手腳完全癱軟,根本沒有辦法站起來,那付萬念俱灰的樣子,確實特別的可憐。
只是這輩子被判了死刑,就如此的恐怖,那麼,到了中陰界時,其恐怖程度更不知要增上多少倍。因爲中陰身的感覺特別敏銳,心志也非常脆弱,再加上閻羅獄卒極爲可怖,身軀是常人的七倍高,手持各種駭人的兵器,口裏喊著“打啊”、“殺啊”震天動地,這種可怕的場面誰也無法忍受。假如生前被判死刑都特別害怕,那死後到了中陰界時,以敏感的心去感受如此恐怖的場面,怎麼受得了啊!
有些人可能想:這是不是真的?有沒有這樣的中陰界啊?這一點是沒有必要懷疑的,因爲這是佛陀親口所說,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他是世間上唯一的量士夫,在不同的經典中,如顯宗的《阿含經》、《地藏本願經》,密宗的《中陰解脫法門》、《中陰竅訣》,佛陀將中陰境界描述得非常清楚。
我們都會經曆這一階段,不經曆是不可能的。藏族人比較好一點,誰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小就認爲人死之後必定會經過中陰,雖然他們有些人修行不好,有些人造惡業比較多,但總的觀念是不會改變的。然而,我們有些人並不是這樣,“到底會不會這樣?有沒有那麼可怕?”自認爲像德國心理學家所說的“懷疑是尋求真理的最好手段”,對什麼東西都要懷疑,還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以前法王去西方國家的時候,那裏的人十分聰明,但是對叁寶的信心不太夠,上師在上面講經,他們坐在下面表情特別冷漠,好像在聽報告一樣,根本沒有一種恭敬的心態。一講到“中陰”,他們就懷疑這個、懷疑那個,不停地撇嘴搖頭,實際上,真正讓他們用因明等邏輯來辯論,他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反正就是不承認。
我們現在有些人也有這種毛病,可能是由于小時候沒有接受過佛法的教育吧,對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承認,這樣的學佛也就名存實亡了。佛在很多經典中都提到了今世、來世、中陰,不僅是大乘的顯宗、密宗,就連小乘的《俱舍論》中,也將中陰的經過講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不承認中陰的存在,那也不應該承認晚上的夢境和白天的經曆了。所以,我們佛教徒還是需要聞思,否則的話,你心中的疑團不會解開,對中陰始終是半信半疑,覺得“這會不會是傳說”、“是不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啊”,如果一直處于這種疑惑中,那你永遠也不會以真心來趨入,不會認認真真地修持佛法。所以,…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二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