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一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二節課

  第十二節課

  現在還在講菩提心的功德,此中分共同功德和特殊功德。在特殊功德中,分別以教證、理證來說明菩提心具有如是功德的合理性。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教證、理證。所謂教證,就是對佛法中的甚深道理,我們無法憑自己的智慧、六根識推斷,必須要依靠佛陀的聖教言或大成就者、大智者們的論典來進行說明,依靠佛經和論典爲依據來判斷,就叫做教證。什麼叫理證呢?對那些不是特別深奧的問題,不一定要引用佛經來證實,通過自己的智慧分析就可得出合理的結論,這叫做理證。

  如果不懂這些佛教術語,永遠都會停留在不知佛法的一種層面上,所以你們每天學習的時候,希望盡量掌握一些基本的術語,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佛經論典中有很多這樣的名詞,如果沒有通達,即便你經常聽法,恐怕也是坐飛機,無法通達真正的涵義。比如說戒律中有許多沒有見過的名詞,《因明》、《俱舍論》裏也有大量的專用術語,即便是世間上的物理、化學、電子學、代數、幾何等,也有各自領域的專用詞彙,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需要下點功夫,每遇到一個詞,盡量掌握它的詞句和意義,不然,講法時見一個就解釋一個,這是不可能的。當然,我會盡量講解這些術語,學佛多年的人可能不需要這樣,但是我想,有些人雖然學過一段時間,但也不一定真正通達了每個詞的含義。所以,今天大家要記住:什麼是教證、什麼是理證。

  己二(理證之合理性)分二:一、意樂殊勝 ;二、加行殊勝 。

  庚一(意樂殊勝)分二:一、意樂之所緣廣大;二、宣說意樂超勝世間 。

  辛一、意樂之所緣廣大:

  若僅思療愈,有情諸頭疾,

  具此饒益心,獲福無窮盡,

  況欲除有情,無量不安樂,

  乃至欲成就,有情無量德。

  〖某人懷著一顆慈悲的心腸僅僅想用藥物等治愈少數衆生的頭痛腦熱等,就證明他具有一顆饒益心,也能獲得無量福德。〗某人懷著慈悲心腸,僅用一些藥物來治愈少數衆生的頭痛腦熱,以此善良的饒益之心,所獲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無法窮盡的。

  以前學院表演釋尊傳記時,其中有一個世尊四門出遊看到老死病的場景,當時的病人是一位居士扮的,他用毛巾把頭纏得緊緊的,在地上滾來滾去,好像頭確實特別痛,無法忍受,世尊見到衆生的老死病等現象,了知了輪回的痛苦本性,從而選擇了出家。

  我們遇到一些衆生頭痛,發一個饒益的悲心,馬上拿出藥來幫助他們,這種發心如果斷除了自私自利,並沒有想我幫他是爲了索取什麼,這樣就會具有無量的功德。爲什麼呢?因爲饒益衆生的心功德非常大。佛陀獲得佛果,一是自己圓滿功德,一是能夠利益衆生,兩者的功德哪一個大呢?華智仁波切在教言中說:利益衆生的功德大!所以,僅僅以饒益心消除少數衆生的頭痛,功德也相當大,更何況是要解除所有衆生身心上的不安樂、讓他們全部獲得解脫,這種發心的功德更是無量無邊了。

  每個衆生都有身體的疾病、心情的痛苦,如果我們發一個菩提心:“願天下衆生的身苦、意苦全部消失,暫時獲得人天安樂,究竟圓滿無上佛果”,其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說了。爲什麼呢?因爲僅僅想遣除幾個衆生的頭痛,這種發心的功德也不可思議,現在我們所緣的對境不是幾個衆生,而是無量無邊的衆生;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生生世世乃至佛果;願衆生得到的不是一般的世間快樂,而是無上圓滿正等覺的佛果;消除的痛苦不是一個頭痛腦熱,而是衆生的所有痛苦。這種功德決定無量無邊,沒什麼可疑問的。

  所以,這一科判是以理證來說明的,不需引用教證。本來以佛陀在佛經中的話爲教證,很多人非常有信心,認爲:“佛陀是這樣講的,那菩提心的功德肯定相當大。”但也有人會想:“佛陀雖然這麼說了,但這到底了不了義啊,會不會是不了義的說法?”本論所說的菩提心功德,並不是不了義的說法,而是非常了義的。什麼叫了義呢?不是表面上爲了順應某種根基的衆生而宣說,而是完全揭示了真正的實相。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衆生有兩種根基,有些人一看到是佛陀所宣說的金剛語,馬上就能起信心;有些人需要憑自己的智慧分析,最終才會真正認可。比如說菩提心的功德,他們通過思維菩提心的所緣境、發心方式等方面,最後才能肯定其功德確實是無邊無際的。當然,以凡夫的肉眼和分別念,有時候就算依靠種種分析,也不一定能完全了知事物的真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信任佛陀的金剛語,以佛的金剛語來作證明。但有些情況,也可以憑自己的智慧來抉擇,此處就是一例。

  還有些人認爲:我沒有現量見到菩提心的功德,所以這不一定是真的。如果沒有現量見到就不承認的話,太空中的黑洞、虛空中的電子波、我們身上的細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難道這些也不要承認了?

  因此,菩提心具有無量的功德,一方面可以通過分析來觀察,另一方面,佛陀在經中也是這樣宣說的。佛在《妙臂請問經》中對須菩提說:如果緣衆生的老苦而生起“願他們離開這種痛苦”的心,其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同樣,如果以所有的衆生爲所緣對境,不僅希望他們遠離老苦,而且還有生苦、死苦、病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等人間的各種根本苦和支分苦,以及旁生的愚癡之苦、地獄的寒熱之苦、餓鬼的饑渴之苦等,願衆生的所有痛苦全部消除並獲得快樂,發了這個心的話,功德決定是刹那刹那增上的,其發心量根本無法衡量。

  佛陀繼續告訴須菩提:如果有人讓所有衆生獲得一刹那的快樂,這個功德大不大?肯定非常大。但如果一個人發菩提心“願所有衆生不是一刹那、而是生生世世都不離開暫時的人天快樂,最終獲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這種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說了。

  佛陀還告訴須菩提:如果發願讓所有的衆生獲得聲緣阿羅漢的果位,這個功德大不大?肯定很大,且每一刹那都會增長的。但如果願“所有的衆生不僅暫時獲得聲緣阿羅漢的果位,而且最後都獲得佛陀的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無量無邊的功德”,其功德之大更不言而喻了。

  《妙臂請問經》從以上幾個方面宣說了菩提心功德之廣大。因此,我們平時在修行過程中,也應該發這樣的菩提心,由于所緣境特別廣大,會使我們的心胸也極爲廣大,以這種方式來修持願菩提心,其功德是無法衡量的。

  〖對此,有些論師是結合匝哦之女的公案進行講解的。〗頌詞中的“若令思療愈,有情諸頭疾”,有些印度論師是以匝哦之女的公案來解釋的。此公案在《大圓滿前行》中也有:匝哦之女降生于商主 之家,母親擔心他出海取寶丟失性命,于是騙他而沒有明說他的種姓。後來,匝哦之女通過其他途徑知道了自己的種姓後,准備離家前往大海。臨走之前,母親哭著不舍得他離開,他很生氣地說:“爲什麼臨走前你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邊說邊用腳踢母親的頭。後來在大海中,船只遇到災難而毀壞,他最後墮入了地獄,感受鐵輪在頭上旋轉的痛苦,腦漿四溢紛飛。這時他想:世上肯定還有許多像我一樣用腳踢母親頭的不孝子來這裏受苦,願他們的痛苦由我一人來承受,願他們獲得快樂。在發心的當下,鐵輪自然騰空,他馬上轉生于兜率天(有些書中說是叁十叁天)。

  由此公案可以看出,僅是發願代替一些對母親不孝順的衆生承受鐵輪旋頂的痛苦,就能以此功德立即轉生于兜率天(學過《俱舍論》的人都知道,轉生天界需要一定的禅定力,但匝哦之女僅以發心力就轉生天界,這說明菩提心的功德力確實不可思議),那麼發願所有的衆生全部獲得無上佛果,這種菩提心的功德,怎麼會不是無量呢?

  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引用過一個公案: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曾經轉生爲地獄衆生嘉瓦謝達,在拉火馬車時,看到同伴嘎瑪熱巴拉不動,獄卒氣急敗壞地用火錘擊打他,于是對其生起極大悲心。他告訴獄卒:“放了他吧,我來幫他拉。”獄卒特別生氣,邊用鐵錘打他邊說:“衆生的業力必須由自己承受,誰能代替?”刹那間,嘉瓦謝達轉生到叁十叁天。這就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初次發願菩提心的開端。

  以前上師如意寶講《入菩薩行論》時,也引用過一個公案:以前在印度恒河交界的地方,有母女倆不幸落水,當時她們互生悲愍(母親願女兒能脫險,女兒願母親能脫險),以此善心的功德力,二人死後立即轉生天界。可見,即便是特別短暫、範圍極小的一個善心,也能夠轉生天界,那我們願天邊無際的衆生脫離輪回之苦的菩提心,就更不用說了。

  除了佛法的公案以外,世間上的一些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比如現在有些人捐器官、捐骨髓,人們就覺得這一善舉特別了不起,新聞媒體爭先報道,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如果對此現象進行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人的善行最多不過幾十年而已,有些的時間更短,如搶險救災,只是短短幾天中發了一個善心,如果這樣都值得人們大加贊歎,那我們緣天下所有衆生的發心,功德之大應該是不用說的了。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慈善機構,如臺灣的“慈濟功德會”,在每個國家的反響確實非常不錯。不管是哪個地方遇到什麼困難,如海嘯、水災、地震、恐怖分子襲擊、戰亂等,第一個到達現場救援的,往往都是慈濟人。無論是臺灣大地震、美國“9·11”事件,還是阿富汗戰亂、東南亞海嘯,趕在所有國際救援隊到達之前,慈濟人已經最先到了那裏。他們不僅給每個受難者物質上的幫助,還從心理上加以貼心的安慰。所以,整個世界都對臺灣的慈濟功德會交口稱贊,覺得他們非常了不起。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慈濟功德會從創立到現在,時間不過叁十多年,人數不過八百萬或八千萬左右(有不同的報道數據),他們的時間和人數都是有限的;再看發心的所緣對境,僅限于人類中遇到災難的人,而且救完一次後,有沒有第二次的打算呢?也不一定。但願菩提心不是這樣的…

《《入行論講記》第一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二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