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同聚蓮座下 悟佛第一谛

  同聚蓮座下 悟佛第一谛

  傳喜法師大連臥佛寺開示(11.06.18)

    悟“如是”妙法 入淨土行門

  尊敬的上印下敬大和尚!尊敬的我們臥佛禅寺諸位執事!諸位大德比丘!諸位護法居士!

  今天我們相聚在臥佛禅寺,在我們佛教裏唱《法門龍象衆》啊,一般性都是在上堂大供的時候,供了上堂齋。在水陸法會當中,在傳戒當中唱,一年當中沒有幾次,這是非常隆重的,要唱這個偈子,所以在座居士大概也很少聽到。

  前面我們維那大師給我們吟唱“法門龍象衆,當觀第一谛,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我們佛弟子于五濁惡世能夠信奉叁寶,在衆生當中能夠舍邪歸正,在人群當中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法門龍象衆,龍、象,好象在我們所知道的這個地球上來說,龍啊出入不定,忽大忽小,雖行我們卻不見其行,見不到它的樣子,有時候偶爾能見到,神龍見首不見尾。大象呢也是,在所有的動物當中,大象是安然自在,踏在地上啊,地都會震動,用這個龍和象來比喻我們追隨佛法的人,皈依佛法的人,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就比喻成如龍如象,在佛法門中,大家都是好樣的。多少呢?衆。這個衆,法門龍象衆,衆就代表我們大家每一位。

  既然聚在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啊,大雄大力大慈悲,齊聚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座下。怎麼見佛呢?要去領悟佛所告訴教導我們的第一谛。什麼叫第一谛啊?又叫勝義谛,又叫不二法門,又叫我們受戒的無作妙體,又叫正定聚,戒定慧叁無漏學。第一谛就是叁無漏,所以戒的妙體通第一谛,正定聚也通第一谛,殊勝的妙慧也通第一谛。當觀第一谛,持戒的人威儀具足,身口意不犯威儀,這就是當觀第一谛;禅定的人分別不起,這就是當觀第一谛;念佛的人,或以對諸佛的大信心,或以這種肯切的願,或以我們念佛的功夫,這都是與第一谛相應的,所以當觀第一谛。

  每個人觀法還不一樣,今天我們聚在一起分享佛法,就是爲了要明白什麼是第一谛,怎麼與第一谛相應。雖然每個人的修法,或者根基都不一樣,但是修道的結果是一樣的,叫歸元無二路。因爲衆生根器不同,所以方便有多門,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

  第叁句是“谛觀法王法”。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不共于其它宗教,能夠了生脫死,超出叁界。以何法超出叁界?谛觀法王法。什麼是法王法呢?法王法如是。所以就跟我們讀的每一本經都接頭接起來了,我們每一本經前面兩個字都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這是很有大奧妙啊!

  過去有一位法師,他最後講法的時候,就是這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他就涅槃了。他涅槃叫死了嗎?“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如果說是用嘴在講的話,那接下來他就是把整個身口意,所有一切都融入到佛法中去了,佛法奧妙不奧妙啊?所以佛法不僅僅要用嘴講啊,還要去實踐,所以要教法與證法。

  佛法分兩個,一個是教,教理。一個是證法,就是行證。教理是教法,行證是證法,有教有證。我們平時講的教理行果,在天臺裏面說,有止有觀。這個“觀”字呢,一般性在佛教上應該讀第四聲,觀,有止有觀。包括我們平時講的,說宗教宗教,宗教這兩個字在佛教裏是有它的一定含義的,教是指的教門、教下,教理部分才爲教下;宗是宗門,宗門是指的實踐。一般性我們佛教裏,比如說學教理的,稱爲教下。學禅宗的稱爲宗下,宗門。

  像我們師父,悟公上人,又被大家尊爲叫通宗通教。通教都已經不容易了,通宗的話那就已經是賢聖僧了。通教,一般性嚴格來說,通教也要達到初地菩薩。一通教,空性的部分你如果能明白的話,這已經能夠達到初地菩薩的果位啦。教下的,天臺還是賢首、唯識,如果能通達的話至少是初地菩薩,領悟唯識的精華,能領悟天臺的精華。天臺說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至少要初地菩薩以上的這種智慧,賢首的這個。能夠明白一真法界,這都要登地,基本上要到登地菩薩。

  小乘的禅這兩年比較流行,也有修什麼四念處的,現在所謂的內觀禅,現在我看到處都有,在傳。它屬于小乘禅法,它重點還是在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重點在這上。大乘禅法跟它不一樣的,大乘禅法重在轉識成智,重在遠離四邊八戲的空性,重在大開圓解的一念叁千,是大乘禅法。那宗門的禅跟這個又不一樣,宗門禅還有理路可思維的。有教的基礎的如來禅跟頓超的祖師禅。我們平時做早晚功課裏面所念的,早功課念的“大衆熏修希精進,十地頓超無難事”,這個“十地頓超無難事”是指的什麼?是指的祖師禅,是指我們禅宗的禅法,如來的心印。

  我們叫臥佛禅寺,天下禅寺爲什麼中國大乘佛教裏面又以禅爲首領呢?就是因爲它是代表佛的心髓的,心印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師徒心心相印而頓悟本地風光。什麼是本地風光?就是“法王法如是”,這“如是”兩個字。能達到“如是”了,那你那句阿彌陀佛就念到正位啦!無量光無量壽就是“如是”這兩個字,這個在念佛法門當中,也稱爲叫實相,諸法實相。

  所以諸法實相的人看,沒有不是淨土的。我們凡夫看那個大便是髒的、是臭的,對不對。開悟的人看那個是不是髒的?不是髒的,也是淨的。所以在賢首宗裏面就說如金啊!做的金器,臉盆是黃金做的,痰盂罐也是黃金做的,樣子不一樣,名字不一樣,黃金有沒有改變?黃金沒有改變,所以叫一真法界。以一真法界起修,那就“八難叁途同入毗盧性海”,我們每天做早晚課就是念這些的。那可以知道,我們早晚課不簡單哪,祖師定的功課是不簡單的,同入華藏玄門哪。這個玄門就是“如是”啊!這個玄門就是一真法界啊!這個玄門就是阿彌陀佛啊!即是淨土啊!

  我師父跟我講,過去有一個老和尚拜《妙法蓮華經》,我們出家人哪就是很喜歡拜經,老修行老菩薩也有,我也看到過好幾位老菩薩都拜經。拜《妙法蓮華經》怎麼拜呢?一字一拜,合掌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妙”字法寶,一拜!起來的時候再念:南無《妙法蓮華經》“法”字法寶,一拜!這樣,一字一拜。結果《妙法蓮華經》裏面有一個大糞的糞字,他也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糞”字法寶,一拜!他拜下去想,怎麼糞字,我還得向糞字磕頭啊,他開悟啦!他真的進入淨土啦,他從此之後修的是淨土法門啦!

    法爾如是皆淨土

  那反過來說,禅,無上深妙禅,不離文字,教外別傳,這個禅,文字也講不到,語言也描述不到,乃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個禅難不難?真的不容易。那個淨土,修到淨土容易不容易?也不容易的。所以淨土祖師,淨土是不是老是出祖師,有沒有?淨土的祖師多還是禅宗的祖師多?禅宗祖師多,淨土祖師很少。從東晉慧遠大師以來,到五十多年前、六十年前,才第十叁位,我們印光大師。

  那說明近兩千年來,一千八百年來只出了十叁位,一百年一位還不到,不容易吧!那現在有一些人要琢磨了,唉,誰是第十四祖呢?我們能猜到嗎?能不能去抽簽?抓阄,誰抓到誰是?不是的,不容易的。像印光大師在生的時候,就有人贊歎祂是淨土祖師,但是印光大師,祂文鈔裏面就有,說誰要說我是祖師,我是地獄祖師了,我要下地獄的。印光大師還有一句更重的話,他說誰要想下地獄,誰當住持。所以要選下一位住持了,祂都要仔細交待,要怎麼樣怎麼樣,免得墮落。說明不容易的,做祖師也不容易的。

  那祂是不是有心要當祖師啊?沒有。祂涅槃之後啊,我們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們,一致公認推舉祂爲淨土宗第十叁祖,這是祂涅槃之後才定下來的。在文鈔裏面可以看到,虛雲老和尚對祂的肯定,贊美祂是弘揚淨土,密護諸宗。表面上你看祂是弘揚淨土法門,實際上祂是所有佛的法門都護啊!密護諸宗啊!印光大師難道沒開悟嗎?他不通禅嗎?不是啊。祂不通教嗎?不是。閱藏叁十年哪!看《大藏經》看了將近叁十多年,足不出戶啊!飯送到房間裏來,看了叁十多年的藏啊!平時修福惜福。印光大師難道不持戒嗎?持不持戒?你喊祂律師可不可以?可以的。嚴持戒律,所以弘一法師特別崇拜祂。弘一法師贊美祂是五百年難出一位的佛門大哲啊!五百年難出一位的,弘一法師贊美祂,弘一法師特意去親近祂。弘一法師自己都能稱爲是律師,南山律主,那我們印光法師,禅淨密律祂哪個不通啊!

  還有圓瑛大法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連任七屆的會長,也是無上的推崇贊歎祂、肯定祂,所以淨土的祖師不好出的。爲什麼不好出?你要想證得淨土的境界那是不容易的。不是你要開悟,要能夠淨土現前你才能往生淨土,當然淨土現前你肯定不用死,現在就已經往生淨土了。縱使我們沒有開悟,但是我們厭離娑婆,信奉跟隨善知識,求願往生,也是照樣可以于臨命終時法性光現前,師父提攜我們往生淨土。也可以于中陰身,在中陰的輪回險道中,跟善知識的緣份成熟而進入到蓮花當中,往生淨土。

  昨天還甚至講到了,他在生什麼佛也沒學過,一點善根也沒種下,但是由于親戚或朋友給他來寫個牌位,這個時候他因緣成熟了,也能以諸佛菩薩的本願力,大悲鐵鈎把他從叁惡道裏鈎出來,把他抛到極樂世界去,這是大悲鐵鈎往生法,而且末法時代,大多數屬于這種。

  每一次我們開法會,當然開法會的人也是有進步的,最多得利益的還是那些衆生,它們因緣成熟了,它們解脫了。所以看得見的人說,唉呀,那是不得了啊,很多很多很多都離苦得樂啦,超度啦。所以有時候我們一場法會,人也來參加,鬼也來參加。結果,鬼到極樂世界啦,搖身一變,變成不退轉地菩薩啦,我們人還是人,還坐在這裏。鬼反過頭來看我們,可憐哪,可憐哪!開始是我們可憐它,過了兩分鍾,是它可憐我們。所以如果講淨土法門的話,有這樣幾種往生。

  所以對修行人來說呢,你就是很高的智慧,也很難測度淨…

《同聚蓮座下 悟佛第一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