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聚莲座下 悟佛第一谛
传喜法师大连卧佛寺开示(11.06.18)
悟“如是”妙法 入净土行门
尊敬的上印下敬大和尚!尊敬的我们卧佛禅寺诸位执事!诸位大德比丘!诸位护法居士!
今天我们相聚在卧佛禅寺,在我们佛教里唱《法门龙象众》啊,一般性都是在上堂大供的时候,供了上堂斋。在水陆法会当中,在传戒当中唱,一年当中没有几次,这是非常隆重的,要唱这个偈子,所以在座居士大概也很少听到。
前面我们维那大师给我们吟唱“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谛,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我们佛弟子于五浊恶世能够信奉三宝,在众生当中能够舍邪归正,在人群当中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法门龙象众,龙、象,好象在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地球上来说,龙啊出入不定,忽大忽小,虽行我们却不见其行,见不到它的样子,有时候偶尔能见到,神龙见首不见尾。大象呢也是,在所有的动物当中,大象是安然自在,踏在地上啊,地都会震动,用这个龙和象来比喻我们追随佛法的人,皈依佛法的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就比喻成如龙如象,在佛法门中,大家都是好样的。多少呢?众。这个众,法门龙象众,众就代表我们大家每一位。
既然聚在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啊,大雄大力大慈悲,齐聚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座下。怎么见佛呢?要去领悟佛所告诉教导我们的第一谛。什么叫第一谛啊?又叫胜义谛,又叫不二法门,又叫我们受戒的无作妙体,又叫正定聚,戒定慧三无漏学。第一谛就是三无漏,所以戒的妙体通第一谛,正定聚也通第一谛,殊胜的妙慧也通第一谛。当观第一谛,持戒的人威仪具足,身口意不犯威仪,这就是当观第一谛;禅定的人分别不起,这就是当观第一谛;念佛的人,或以对诸佛的大信心,或以这种肯切的愿,或以我们念佛的功夫,这都是与第一谛相应的,所以当观第一谛。
每个人观法还不一样,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分享佛法,就是为了要明白什么是第一谛,怎么与第一谛相应。虽然每个人的修法,或者根基都不一样,但是修道的结果是一样的,叫归元无二路。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所以方便有多门,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句是“谛观法王法”。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不共于其它宗教,能够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以何法超出三界?谛观法王法。什么是法王法呢?法王法如是。所以就跟我们读的每一本经都接头接起来了,我们每一本经前面两个字都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是很有大奥妙啊!
过去有一位法师,他最后讲法的时候,就是这个“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他就涅槃了。他涅槃叫死了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如果说是用嘴在讲的话,那接下来他就是把整个身口意,所有一切都融入到佛法中去了,佛法奥妙不奥妙啊?所以佛法不仅仅要用嘴讲啊,还要去实践,所以要教法与证法。
佛法分两个,一个是教,教理。一个是证法,就是行证。教理是教法,行证是证法,有教有证。我们平时讲的教理行果,在天台里面说,有止有观。这个“观”字呢,一般性在佛教上应该读第四声,观,有止有观。包括我们平时讲的,说宗教宗教,宗教这两个字在佛教里是有它的一定含义的,教是指的教门、教下,教理部分才为教下;宗是宗门,宗门是指的实践。一般性我们佛教里,比如说学教理的,称为教下。学禅宗的称为宗下,宗门。
像我们师父,悟公上人,又被大家尊为叫通宗通教。通教都已经不容易了,通宗的话那就已经是贤圣僧了。通教,一般性严格来说,通教也要达到初地菩萨。一通教,空性的部分你如果能明白的话,这已经能够达到初地菩萨的果位啦。教下的,天台还是贤首、唯识,如果能通达的话至少是初地菩萨,领悟唯识的精华,能领悟天台的精华。天台说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至少要初地菩萨以上的这种智慧,贤首的这个。能够明白一真法界,这都要登地,基本上要到登地菩萨。
小乘的禅这两年比较流行,也有修什么四念处的,现在所谓的内观禅,现在我看到处都有,在传。它属于小乘禅法,它重点还是在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重点在这上。大乘禅法跟它不一样的,大乘禅法重在转识成智,重在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重在大开圆解的一念三千,是大乘禅法。那宗门的禅跟这个又不一样,宗门禅还有理路可思维的。有教的基础的如来禅跟顿超的祖师禅。我们平时做早晚功课里面所念的,早功课念的“大众熏修希精进,十地顿超无难事”,这个“十地顿超无难事”是指的什么?是指的祖师禅,是指我们禅宗的禅法,如来的心印。
我们叫卧佛禅寺,天下禅寺为什么中国大乘佛教里面又以禅为首领呢?就是因为它是代表佛的心髓的,心印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师徒心心相印而顿悟本地风光。什么是本地风光?就是“法王法如是”,这“如是”两个字。能达到“如是”了,那你那句阿弥陀佛就念到正位啦!无量光无量寿就是“如是”这两个字,这个在念佛法门当中,也称为叫实相,诸法实相。
所以诸法实相的人看,没有不是净土的。我们凡夫看那个大便是脏的、是臭的,对不对。开悟的人看那个是不是脏的?不是脏的,也是净的。所以在贤首宗里面就说如金啊!做的金器,脸盆是黄金做的,痰盂罐也是黄金做的,样子不一样,名字不一样,黄金有没有改变?黄金没有改变,所以叫一真法界。以一真法界起修,那就“八难三途同入毗卢性海”,我们每天做早晚课就是念这些的。那可以知道,我们早晚课不简单哪,祖师定的功课是不简单的,同入华藏玄门哪。这个玄门就是“如是”啊!这个玄门就是一真法界啊!这个玄门就是阿弥陀佛啊!即是净土啊!
我师父跟我讲,过去有一个老和尚拜《妙法莲华经》,我们出家人哪就是很喜欢拜经,老修行老菩萨也有,我也看到过好几位老菩萨都拜经。拜《妙法莲华经》怎么拜呢?一字一拜,合掌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妙”字法宝,一拜!起来的时候再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法”字法宝,一拜!这样,一字一拜。结果《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个大粪的粪字,他也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粪”字法宝,一拜!他拜下去想,怎么粪字,我还得向粪字磕头啊,他开悟啦!他真的进入净土啦,他从此之后修的是净土法门啦!
法尔如是皆净土
那反过来说,禅,无上深妙禅,不离文字,教外别传,这个禅,文字也讲不到,语言也描述不到,乃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禅难不难?真的不容易。那个净土,修到净土容易不容易?也不容易的。所以净土祖师,净土是不是老是出祖师,有没有?净土的祖师多还是禅宗的祖师多?禅宗祖师多,净土祖师很少。从东晋慧远大师以来,到五十多年前、六十年前,才第十三位,我们印光大师。
那说明近两千年来,一千八百年来只出了十三位,一百年一位还不到,不容易吧!那现在有一些人要琢磨了,唉,谁是第十四祖呢?我们能猜到吗?能不能去抽签?抓阄,谁抓到谁是?不是的,不容易的。像印光大师在生的时候,就有人赞叹祂是净土祖师,但是印光大师,祂文钞里面就有,说谁要说我是祖师,我是地狱祖师了,我要下地狱的。印光大师还有一句更重的话,他说谁要想下地狱,谁当住持。所以要选下一位住持了,祂都要仔细交待,要怎么样怎么样,免得堕落。说明不容易的,做祖师也不容易的。
那祂是不是有心要当祖师啊?没有。祂涅槃之后啊,我们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们,一致公认推举祂为净土宗第十三祖,这是祂涅槃之后才定下来的。在文钞里面可以看到,虚云老和尚对祂的肯定,赞美祂是弘扬净土,密护诸宗。表面上你看祂是弘扬净土法门,实际上祂是所有佛的法门都护啊!密护诸宗啊!印光大师难道没开悟吗?他不通禅吗?不是啊。祂不通教吗?不是。阅藏三十年哪!看《大藏经》看了将近三十多年,足不出户啊!饭送到房间里来,看了三十多年的藏啊!平时修福惜福。印光大师难道不持戒吗?持不持戒?你喊祂律师可不可以?可以的。严持戒律,所以弘一法师特别崇拜祂。弘一法师赞美祂是五百年难出一位的佛门大哲啊!五百年难出一位的,弘一法师赞美祂,弘一法师特意去亲近祂。弘一法师自己都能称为是律师,南山律主,那我们印光法师,禅净密律祂哪个不通啊!
还有圆瑛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连任七届的会长,也是无上的推崇赞叹祂、肯定祂,所以净土的祖师不好出的。为什么不好出?你要想证得净土的境界那是不容易的。不是你要开悟,要能够净土现前你才能往生净土,当然净土现前你肯定不用死,现在就已经往生净土了。纵使我们没有开悟,但是我们厌离娑婆,信奉跟随善知识,求愿往生,也是照样可以于临命终时法性光现前,师父提携我们往生净土。也可以于中阴身,在中阴的轮回险道中,跟善知识的缘份成熟而进入到莲花当中,往生净土。
昨天还甚至讲到了,他在生什么佛也没学过,一点善根也没种下,但是由于亲戚或朋友给他来写个牌位,这个时候他因缘成熟了,也能以诸佛菩萨的本愿力,大悲铁钩把他从三恶道里钩出来,把他抛到极乐世界去,这是大悲铁钩往生法,而且末法时代,大多数属于这种。
每一次我们开法会,当然开法会的人也是有进步的,最多得利益的还是那些众生,它们因缘成熟了,它们解脱了。所以看得见的人说,唉呀,那是不得了啊,很多很多很多都离苦得乐啦,超度啦。所以有时候我们一场法会,人也来参加,鬼也来参加。结果,鬼到极乐世界啦,摇身一变,变成不退转地菩萨啦,我们人还是人,还坐在这里。鬼反过头来看我们,可怜哪,可怜哪!开始是我们可怜它,过了两分钟,是它可怜我们。所以如果讲净土法门的话,有这样几种往生。
所以对修行人来说呢,你就是很高的智慧,也很难测度净…
《同聚莲座下 悟佛第一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