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同聚蓮座下 悟佛第一谛▪P2

  ..續本文上一頁土法門的殊勝利益,所以佛就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了知。就是你一字不識,沒有什麼智慧,如果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一心歸命,也照樣佛菩薩以同體的悲心,以無緣的大慈攝受你。所以印光大師贊美說,九法界衆生舍此,上不能圓成佛道,諸佛菩薩舍此,不能度盡衆生。

  這指的什麼?我們講淨土,很多人都是狹義的觀念,要了解到更究竟的什麼叫淨土。所以昨天說了,持戒是不是淨土?持戒是淨土。甚至昨天也講,我犯錯了,我跪在佛面前忏悔業障,回向往生淨土,可不可以?也可以。更不要說我還修善。我們聽經聞法回向往生淨土,這是不是可以?放生功德回向西方可不可以?可以的。這樣子的淨土,就是“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什麼不是淨土啊,對不對,法王法如是啊。

    見僧憶佛 恭敬叁寶

  我們如果不了解,你沒有開智慧,至少要有慚愧心,慚愧心也算是淨土。無慚無愧就不是,無慚無愧要下叁惡道的,我們出家人裏就有這樣的。在《地藏菩薩十輪經》裏面,佛就有講到,出家人第一等的,屬于賢聖僧。賢聖僧已經開悟了,宗教皆通,已經開悟了,已經現證了,已經了生脫死了,已經于自己自在、度衆生得自在了,這就是賢聖僧。

  第二,屬于近道僧,他正在精進地修行,雖然聖果沒有現前,但是他已經向道了,他已經近道了,就快要成熟了,就像現在的小麥一樣,已經穗子都快黃了,快成熟了,近道僧。近道僧呢,他是戒律精嚴,精進勇猛。

  第叁種是什麼?俗話講的叫粥飯僧,出家養命的,解脫不解脫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叫解脫,什麼叫叁界,什麼叫出離,沒有意樂,産生不了歡喜,反正就這樣吧。這樣也很好,這樣他不犯戒,他也持戒,也一樣跟著大家一起過日子,但是呢他不知道勇猛精進。

  還有一種呢,叫啞羊僧。啞羊僧是怎麼樣來的呢?比如說,有的小孩子,從小殘廢了或是什麼,他不要養了,丟到廟門口,出家人把他收下來。從小他就長在寺院裏面,他也不知道這個寺院是幹嘛的,你問他佛法他什麼也不知道,所以稱爲叫啞羊僧。他不懂佛法的,一問叁個不知道,那個羊一叫起來就一個聲音嘛!

  最後一種就叫無慚無愧僧。前面的幾種僧,賢聖僧是真正的世間的良福田;近道僧也屬于福田,也是屬于良福田。粥飯僧呢,他有慚愧心,他還是有慚愧心的;啞羊僧也是有慚愧心的,雖然他也不知道修行,也不知道教理,都不知道,他還是有慚愧心。粥飯僧他還是守戒的;啞羊僧,他也是不犯,他守規矩的,在廟裏。最後一種叫無慚無愧,就是屬于什麼都沒有,戒定慧叁學一個都沒有,這說明知慚知愧是我們學佛的最底線。

  在《地藏菩薩十輪經》裏面講道,不管是怎樣的僧,我們還是要生恭敬,對我們叁寶弟子來說都要恭敬。爲什麼?因爲那個形象是什麼形象?僧人的形象就是佛的形象。因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以聲聞形而成佛道,所有佛到世間來都要示現出家的,都會穿上袈裟,所有諸佛都是這樣。所以出家人的形象就是佛的形象。在世間來說,出家人的形象就是解脫幢相,所有叁寶弟子都應當恭敬供養出家人,出家的形象。不管是哪一種僧都入福田數,都可以受人間的供養,我們都是要維護他的基本生活,飲食、醫藥、衣服、臥具,這很重要噢。

  我們很多叁寶弟子,不要說在念佛上有時會有誤差,在恭敬叁寶上有時侯也不到,這個包括什麼呢?就是馬路上你看到一個假的,現在外面假的多不多?假的很多,請問你看到假的你當時怎麼想?看到假的,你要這樣想,因爲你有智慧嘛,你一看就知道那是假的,你應當怎麼想?內心要以恭敬心來觀想。但是他明明是假的,你能不能靠近他?不能靠近,心裏要産生敬,但是我們行爲上要遠離,這叫敬而遠之。因爲他竟敢冒充出家人,這是必然要墮地獄的,你要跟他結緣,你可能要受染汙的,晦氣,很多業裏面,特別這種晦氣是很難除的。但是看到這個形象,你是不是批評他呢?不是批評他。你應該怎麼樣?要忏悔自己。

  我們是不是生在五濁惡世啊?有沒有人寫請帖請你來?這五濁惡世哪來的?是不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自己修因感果,五濁惡世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生在不見佛的時代,是不是自己的業力?生在能看到假的這個時代,是不是自己的業力?所以看到外面如果有不如法的要忏悔自己,緣何生此娑婆世界,緣何生在五濁惡世,緣何生在末法時期,是不是自己的業障?對他的形象我們要産生恭敬心,要念佛、念法、念僧。

  我們還不錯,跟以後比起來我們還不錯,因爲我們出家人有社會價值,我們是名牌,所以才有人來冒仿,對不對,那說明我們還有點價值啊!那到哪一天,出家人別人一點也看不上眼,我們出家人已經不是名牌了,有沒有人冒充啊?沒人冒充了!再過若幹年,你想看假的都看不到了,對不對。

  所以佛陀又在一本經裏說到,當世間佛法已經不存在了,叁寶已經不存在了,有一個人五逆十惡,他是以開玩笑的心,剃個光頭,做了個出家衣服穿在身上,到街上去走了一圈,佛說是人功德無量!那你想想看爲什麼?這個時候衆生再也看不到出家人形象了,再也想不到佛的形象了!請問,我們一個出家人走在街上,大家看到會不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不是。小孩子看到我們都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唉!和尚和尚,阿彌陀佛!”不管他有沒有學佛,是會這樣的。

  出家人上受皇帝禮拜,下與乞丐平行,我有個師兄他跟我吐苦水啊,他說,我有一次坐公交車啊,有人還說呢,和尚怎麼還坐車?和尚就不能坐公交車了!有時候我們也想啊,佛說五逆十惡的人,開玩笑穿個出家衣服,路上走一圈還功德無量呢!那我們發心還有一點正的呢,動機還是滿光明的,那我們如果到大街上走一圈,這就是出家人跟在家人的區別,在家人在外面別人不知道你是佛教徒,對不對,不知道的。出家人走出去,大家就知道。

  所以我們佛教徒,你就看到一個假的,你對他要生恭敬,你心裏要憶念佛,對自己要生慚愧忏悔之心。佛在《地藏十輪經》裏說“是人有十大功德”,如果你看到假的,你能夠這樣去想的話,你有十大功德。哪十大功德,你們回去看《地藏十輪經》,《地藏十輪經》上有。

  恭敬叁寶,其中恭敬僧寶要恭敬到什麼程度啊?連僧寶出家人的這個衣服啊,一個破碎片看到都應當頂戴恭敬。我們南方有很多人,我問他們,我說你看到這些假的你怎麼辦?他們說,我恭敬他身上那件衣服。我想這也對,也對,那件衣服也要恭敬的,他的那個形象也要恭敬的。但是《地藏十輪經》裏佛陀又說,如果是無慚無愧,顯現這些形象來破壞佛教的,這種人啊,如螺蛳啊,裏面已經腐敗,雖然外面還是螺蛳的樣子,裏面已經肉都臭掉了,都爛掉了,這種你也是不能靠近的。靠近了之後你會染到臭味,他是必然要墮地獄的,你要靠近他,你也會墮地獄的。要有敬,要有慚愧、忏悔,要憶念諸佛的功德,但是卻不能靠近。

  我們佛教裏還有一句話,看到一切出家人的形象都應當憶念佛。我們俗話講的叫不看僧面看佛面,對不對。但是這個不看僧面看佛面呢,好象還有一點貶義,應該說,看到僧面就應當憶佛面,因爲所有出家人的形象都是佛的形象,都是世間的解脫幢相。

  但是,我也跟我剛剃度的那些弟子們說啊,你剛出家,你現在穿上這個衣服了,你就代表叁寶了,沒有開智慧之前要少說話。我剛出家的時候,我師父也是這樣講,他說出家人不開口,不知道你有沒有。你穿著出家衣服,你代表叁寶,大家恭敬你,就得福,因爲你的形象就是衆生的福田。以身說法,頭剃得光光的,袈裟穿得整整齊齊的,四威儀具足,這就可以給衆生做良福田,大家看到你,就可以憶念佛。如果不謹慎,讓衆生生煩惱了,生邪見,生什麼的話,不如法的行,那樣子的話過患也很大。

    深思因果律 學佛消業障

  你手裏帶了個念佛珠,大家一看,基本上都是佛教徒,我們口中念著阿彌陀佛,我們的行爲要與這一句佛號相應。昨天,我們念的儀軌裏就說,“切莫染汙此,無垢尊貴種,猶如目盲人,廢聚獲至寶”,對不對?不要染汙這個尊貴的種姓,我們都是佛陀的弟子,要給這個社會做好榜樣。如果社會人看到我們佛教徒,都覺得不能令他們生信心,他們就不願意靠近佛教。

  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沒有信心啊?(衆:有)。對因果要有信心。但是有的人他又這樣想,既然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那你還怎麼超度呢?如果超度,如果我們來聽了法,就改變命運了,業障消除了,有的人他腦子轉不過來。請問,我們這裏,我們念佛聞法,業障有沒有消除?命運有沒有轉變?(衆:有)。有人說,那既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過去做了壞事,我今天就被滅掉了,那是不是就沒有了呢?那是不是因果律就不存在了呢?他這樣想。

  有沒有人這樣想的?有吧,社會上有。但是他忘掉了,你做不好的時候有不好的果報。那我們這裏念佛聽法,我們是不是在做好的,好的有沒有因果?也有的。也就是說,你那個水呀很鹹很鹹,我們從大海裏舀來一碗水,是不是很鹹?但是現在我們給它裏面又加了涼水,礦泉水“咕嘟咕嘟”加了一瓶、加了兩瓶、加了叁瓶,請問,那一碗水的鹹度有沒有改變?鹹度改變了。這不矛盾吧?不矛盾。經過我們念經念佛念咒,衆生業障消除,本來在叁惡道的,命運轉變了,升天去了,這跟因果律有沒有矛盾?沒有矛盾。本來水很鹹,因爲我們給它加了很多淡水啊,很多礦泉水,所以改變了,叁惡道改變了,變成天堂了,變成極樂世界了,以後你們就可以負責解釋啦啊。有很多人會問,他說,那既然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你們念念經就好啦?他就轉變啦?那當然是,我們念經不是業力啊!我們念經是不是業力?也是業力呀,這是善業力,大善業力。

  我們念佛能改變命運,你看有一句叫清珠落于濁水啊,濁水不得不清啊!對不對。念佛如滴滴幹淨的水啊,那一碗髒水,幹淨水往裏一滴一滴,滴下去,久而久之,是不是這碗水就變幹淨了?命運就轉變了嘛。有的人他就是平面思維,他不是立體思維,他就對這個搞不清楚。一方面,他對因果了知得不清晰,另一方面,他又對這個互爲因果,善業惡業他也分不清楚。甚至有的人他否定說,念念經如果能夠那個的話,那我們過去造的業不就沒啦?不是。所以地藏菩薩有《滅定業真言》,觀音菩薩有《滅業障神咒》,學佛就是爲了要改變命運。那既然以前造的惡以後要成熟苦果,那我們現在趕快往裏面造善業,改變它這個成分,這個鹹水就變淡了,命運就轉變了,我們要有這樣立體的因果觀。

  對于這個世間上來說,他們能夠信因果都已經不得了了,所以我們在座的佛教徒,也要負責去宣傳因果。我前面講的這個,就是讓你們在面對社會上人的時候,怎麼跟他講解,讓他們能夠開竅。

  我們人哪要有感恩之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而且呢,一個人你做好事,總是會有人知道的,你做壞事也是有人會知道的,所以最終做好人還是好自己,做壞人還是害自己。

  請問這個感官,我們這個人的感官是狹隘的還是廣博的?狹隘的,太狹隘了,眼睛只能看到紅外線和紫外線以內的,對不對,頻譜就那一點點。聲音呢,只能聽到五十赫茲到兩萬赫茲之內的,眼根是有極大的局限性。我們的眼睛,眼根,不僅看不到真理,恰恰是障礙真理的,我們說我執我執,我執是分別在哪裏?分布在眼耳鼻舌身意裏面。我執障道,其實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障道,所以《心經》才要說無眼耳鼻舌身意,要超越眼耳鼻舌身意的狹隘。所以這個世間的人還是要多勸哪!我師父常跟我說,他說法要說啊,法不說不明啊,鍾啊不敲不響啊。那個鼓不敲不響,鼓放在那,你不敲它會不會自己響?不會的。

  因果道理就象一盞明鏡,你不去推廣啊、教化啊,大家不知道的。就我們漢傳佛教吃素好啦,吃素推廣推廣都是很重要的,爲什麼要吃素,很重要。由這個你就可以知道,世間的人不學佛是怎麼樣的。佛是智慧啊!不學佛就在愚昧當中啊!請問愚昧害不害人哪?愚昧很害人的,你不要等闖禍了。所以我們要有理智啊,學佛是智慧嘛,要向愚昧挑戰。

  戒惡就是戒掉惡性的循環,惡性循環恐怖不恐怖啊?很恐怖的,給你說。我們要進入生命的良性循環。爲什麼我要講這個呢?“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這“如是”不容易啊,一真法界啊、阿彌陀佛啊、大開圓解啊、證悟空性啊,這都不容易的。無形無象,無色無味,看不到摸不到,不容易。

  這個做不到,佛不怪我們。教你不殺生,這個很簡單吧?不抽煙,這個很簡單吧?這都很簡單的,看得見摸得到,能夠可以依教的你都不做,簡單的不做,怎麼樣?所有佛的叁無漏學裏面,戒定慧這叁無漏學,慧學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定也不是說讓你入定,你馬上能夠四禅八定;戒好不好修?戒很好修的,這是可以做到的,完全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因爲我愛我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不傷害其它的生命,這叫將心比心啊!我師父講最簡單的佛法,他就說,什麼是佛心?將心比心,便是佛心。我們老祖先的文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怕生病短命,那你不要摧殘衆生的生命,要愛惜衆生的生命。

  好!阿彌陀佛!

  整理:妙然 校對:慧修 編輯:德藏

  

《同聚蓮座下 悟佛第一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