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僧叁寶——人間的莊嚴▪P2

  ..續本文上一頁該來拜佛,因爲佛才是真正的無神論者,是帶領大家找到生命真正的意義和動力的破迷開悟者。佛教是生命積極向上的一種理論和實踐,所以,佛教徒是文明社會的一個群體,是社會文明的基石,是社會中正義的力量,如果沒有包括我們在座的這些佛教徒,這個社會的質量啊……

  所以,培養的佛教徒越多,你越不用怕什麼,佛教智慧的光明來了,黑暗就退去了,一燈能破千年暗啊!你破黑暗就要有燈光,光來暗去,陽長陰消,正念提起來了,邪就沒有藏身之處。每個人都會有信仰的需求,你不給他正面的需求,滿足不了他正面的需求,他就會歪著斜著來。就象一根草發芽了,你給它上面壓一塊石頭,怎麼樣?是不是就要長歪了?哪根草喜歡歪著長?都說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那麼,佛教信仰在我們中國土地上已經實踐了兩千多年了,佛教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佛教兩千多年來從沒有過一個敗筆,沒有給人類文明帶來任何負面,正面的更是說也說不完,唱也唱不完,寫也寫不完,贊美也贊美不完。

  你都不知道,一個出家人對國家對社會的正面影響有多大?我們一個佛教徒對社會對周邊的影響有多大?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教育者表彰大會的時候,有一個主席這樣贊美那些先進文化的傳播者,他說:老師,沒有辦法估量你對世界的影響。一個老師對世界的影響都沒有辦法估量,更何況佛教的大慈悲、大智慧?如果我們人人都學佛,都知道取舍因果,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試想,那該是一幅多麼和諧美好的畫面!

  佛教唯識強調——萬法唯心

  開卷有益,翻開佛教經典,任何一句一段話,都象一首詩那樣美,佛教的四句偈,乃至一句佛號,一個咒語,對世界的影響都是不可測、不可量、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啊!從十一屆叁中全會落實了宗教政策以來,現在又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今年十二個五年計劃中提倡文化大發展,文化大繁榮,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在這樣的前提下,佛教將會迎來一個更好的春天。

  現在,我們佛教徒的大環境有了,佛教是迷信的概念也越來越淡化了,社會上也越來越接受了佛教,信佛學佛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而且你越往裏學,越覺得佛教不是那麼簡單的,佛教是博大精深的!佛菩薩是不容懷疑的!我們學佛的環境越好,越象征著我們國家不但物質大幅度地發展,而且精神文明也越來越相應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步並進,這就越來越象一個強盛的大國。強盛,不是說肌肉發達會打架,強盛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文化精神的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強大的主要標志。

  正因爲這樣子,弟子們有時候邀請,我就:好,走一走,大家見見面,畢竟到我寺廟去的就只有少數人,今天一來就幾百人對不對?我們一起探討學習佛教,我們的佛教修養也越來越增加,除了理論認識再加上實踐,哪怕你就實踐一點點好了,佛教就象黃金一樣,沾一點點你都不得了。佛教就象蜂蜜邊中皆甜(旁邊和中間都是甜的),佛法猶如浩瀚無邊的海水,嘗一滴而知全味,你嘗到佛法一點點味道,佛法就會帶給我們很大的幸福,帶給我們精神心靈的穩定和安定,甚至我們的肉體、細胞都會得到改善。希望大家多上我們的網站去看看,繼續關注我們的佛教。

  請問:人的精神思想會不會影響我們的肉體?有句話說“相由心生,相隨心轉”,人的相貌隨著我們的心而轉變,那是不是證明我們的肉體受著內在精神思想的影響?心地善良的人面相——慈眉善目;心地醜惡的人面相——賊眉鼠眼。現在最先進的科學理論有一個叫“不可測”理論:科學家在觀察最細微的顆粒運動的時候,人的肉眼已看不出變化,沒有辦法測定這個物體的運動形式。但是每次觀察的記錄卻都不一樣,最後才發現,原來是觀察者的腦電波影響它的運行。這個說明什麼?心是不是影響物體的?

  哲學上老是辯論“唯物第一”還是“唯心第一”?現在最新科學證明了心是第一論的,但是這只是哲學上的結論。在宗教體系上它叫“心物一元論”,我現在講話,你的腦子在思維,這是不是心?心有很多層次,它屬于哪一個層次的心呢?從佛教來說,它還屬于第六意識的心。

  我們佛教的“唯識”裏,剖析一個人時說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意識是最膚淺、最表面的意識形態,思緒萬千,佛教裏形容就像大海裏的波浪不能控製。這種腦電波的狀態思維紊亂,動蕩多變,不固定,它是有生有滅的,生不知從其所生,滅也不知滅向何處,這種生命屬于低級的生命。刹那生刹那滅,佛教說“一彈指”有60個刹那,一個刹那有900次生死。你看,我們佛教對心意識的研究細到什麼程度啊?這不是靠我們拿個電腦硬盤去處理運算的,我們無法打開這個運算,這要靠佛教的禅定來開明的。

  其實第六意識就是我,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爲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這個理論在佛教來看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是錯誤的。這就是第六意識的心態,第六意識恰恰是我們生命生滅現象的因,如果你把生命押在這個上面,就是凡夫的狀態。

  那既然第六意識是海的波浪,那有沒有比這個更深邃的?有,我們佛教裏叫第七意識。第七意識是第六意識的根,是我們凡夫生死的根本。如果我們能夠入定去識別它,把第七意識找到,並且突破第七意識的狹隘,那就可以實現轉凡成聖。突破了第七意識就能夠成聖,轉凡就是第七意識的終點站。如果我們不能夠突破第七意識,我們就固死在這個第七意識裏面,那就是凡夫。是凡夫就有生老病死。

  請問:生老病死是現象,還是本質?(答:現象)因爲我們找不到本質,沒有那個智慧,所以我們就活在這個生滅的現象裏,所以我們是凡夫。通過佛教的方法,我們可以透過生命的現象,找到生命的本質。現象是生滅的,本質是不生滅的。現代科學有沒有證明?科學也有證明的,這就叫“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只轉變它的外在形式,能量的本體卻不會滅掉。就象那個水經過處理,它變成氫,變成氧,水的外在形式沒有了,但是水的結構式2個氫1個氧還有沒有?(答:有)

  這就看你的生命是以怎樣的狀態存在,你把寶押在現象的狀態裏,你就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苦海無邊。如果你有智慧,能夠安住在不生不滅的本質的狀態裏,你的生命就能進入無漏的狀態,轉凡成聖,最後證得不生不滅。爲什麼聖賢要來救我們?聖人是常樂我淨,生命處在高級階段,不忍我們衆生太痛苦,佛菩薩要來救苦救難,要講生命的大科學,讓我們的生命也能轉凡成聖,享受本來就是常樂我淨的高級生命。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生産力是什麼?就是我們人!人當中最偉大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佛性!如果我們的佛性開發出來了,雖死猶重如泰山;如果佛性沒有開發出來,天天活在凡夫的魔性裏面,死也輕如鴻毛。請問:人的欲望有沒有底啊?欲壑難填啊,所以學佛重要不重要?如果不學佛,就不知道我們還有個佛性,你就活在魔性裏面。一個是展現佛性的人,一個是展現魔性的人,那差多少啊?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生個孩子他沒有展現佛性,展現的都是魔性,你要不要哭啊?有的母親一來就跟我訴苦,一講到孩子就痛哭流涕。同樣是孩子,如果是個乖巧的展露佛性的孩子,爸爸媽媽一提到孩子就笑得很開心。

  人是社會最重要的生産力,但是決定他是正面的生産力,還是負面的生産力,這是很重要的。佛法太重要了!佛法不單單能夠對個體進行改變,使人轉惡向善,轉凡成聖;對家庭對社會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力。所以,今天我在這邊,我們這樣子打開窗戶說亮話,我們來分享我對佛法的一些理解。雖然我一個人在說話,但是大家聽到了都在思考,這說的有道理沒道理?你哪怕說沒道理也不要緊,我提供這些理論或者是感想,就是給大家一個思考,重新審視我們的生命,重新看待我們信仰的這個佛教,兩千多年來的佛教到底對人類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你說,佛教會不會淘汰?不會的!每天都有新的生命降臨到這個人間,每個生命都會面臨這些問題。佛教既承認有叁世因果,又承認生命是可以改變的。不是說爸爸好,生的孩子就一定好;爸爸成聖了,兒子就一定成聖,不是的。你還是要給他教育,你要給他補聖賢的課,補傳統教育的課,孩子就可能學好。所以,只要我們人類追求向善,追求生命的完美,追求生命的升華,那就必須要借助佛教這個完美的有效的理論,依靠佛教的方法來實踐,才可能真正提高我們生命的層次。

  今天,不僅我們在座的聽著這些佛法的道理,我們每位的曆代祖先,還有我們生生世世的爸爸媽媽,以及我們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我們都要用佛法去幫助他們。就是你口袋裏有再多的錢,你的能力再大都幫不上他們,只有佛法超越時空的,能夠幫助到他。太陽會下山它照不到夜晚,但是佛菩薩的智慧功德力是沒有障礙的,祂也不會落山,祂可以遍照一切處,所以我們說——佛光普照。

  今天我們大家在一起,都是佛的因緣把我們聚集在一起的,我們祈禱佛光普照我們的曆生父母,祈禱曆代宗親都得到佛法最大的利益,早日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今天作爲家族的代表,就像開“人代會”一樣,每個人都是你家族的代表,我們一起用佛的力量去光宗耀祖,全心全力拯救他們離苦得樂,因爲我們的老祖先很多都是沒有學佛的,去世後的地方都不一定好。佛教雖然千好萬好,但由于我們人類自身的缺陷,我們很難真正地去認知祂信奉祂。就象一首音樂,雖然很優美很優美,但是曲高和寡。

  由于佛教的理論太博大精深,很少人能夠深入去研究;佛教的實踐又太精細微妙,很少人敢去深入實踐。本來佛法是來世間救人的,但是我們的福報不夠,學習的人又太少,所以很難達到普遍…

《佛法僧叁寶——人間的莊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