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一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在沒有正式開講之前,我先給大家說一兩個問題。

  第一,這次我們學習《入菩薩行論》,有在家人也有出家人,我想對大家有一些共同的安排,什麼樣的安排呢?這次的傳講如果沒有出現其他違緣,包括我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估計可能要一年左右講完。昨前天很多佛友在外面通過不同的途徑問:《入菩薩行論》到底要講多長時間?如果不能參加考試,每天念一萬遍名號或心咒,是一輩子都這樣,還是短期內這樣?我的回答是:要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凡是參加報名的人,希望你們通過學習《入菩薩行論》,都能夠有一種體會,這種體會需要自力也需要他力,沒有他力的話,光是依靠自力,對現在的凡夫人而言恐怕相當困難。即使你的自學能力特別強,在家裏聽課看書也有收獲,但最好是大家共同學習。

  學習的方法,我製定了一些措施,比如參加考試,或者私下集中十人左右,在一個禮拜內一起探討。一個禮拜當中我可能已經講了叁、四堂課了,一天之內全部討論完恐怕有一定困難,但大概的一些內容互相切磋、互相探討,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外面的居士來講,應該要這樣做。寺院裏的一些出家人,你們也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互相研討,我覺得這很有必要。

  我們這裏的道友,希望法師每天給大家輔導一遍。前段時間也講過,下面有組織性的輔導雖然沒有,但如果以前沒有聽過這部論典,裏面很多內容不太懂的話,自己最好私下找輔導員,在約定的時間內作簡單的輔導。如果有這種需要,希望你們最近報一下名,各位法師也看一看。我們現在的安排,只是法師在我講完後的第二天給大家輔導一遍,這是教學規定,至于下面的輔導員輔不輔導,或者有多少人參加輔導,這個你們可以自己商量。我想每個班中肯定有一部分人以前沒有聽過《入菩薩行論》,每天在法師面前聽一遍,對你的收獲會很大。至于輔導員,哪怕是一個人希望聽,你們也要講一遍,具體的時間地點可以自己規定,這是我對僧衆的要求。希望你們明天以後就執行,過兩天法師們集中的時候,我要大概地了解情況,這是一個問題。

  剛才也說了,宣講《入菩薩行論》可能需要一年左右,在這個期間,凡是想參加學習的人,不管你是學密宗,還是禅宗、淨土宗,無論什麼教派的道友,誰都可以報名參加。有些人認爲“我參加這個上師的課,就不能參加那個上師的課”,或者“參加了這個上師的學習小組,就不能參加其他的學習小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當然,你們首先要看自己的信心、意樂心有沒有,沒有的話,誰也不會強迫你,如果有的話,那就像在學校裏一樣,學生可以在很多老師面前聽課,物理老師不會因爲你聽了化學老師的課就不理你,真正的老師是不會這樣的。至于學生呢,只聽化學老師的課,不聽其他老師的課,任何正規的學校恐怕都不會有這種情況。佛教也是一模一樣,只要是具足法相的上師,哪個上師的課都可以聽,上師們是不會對這方面執著的。所以,這次聽聞《入菩薩行論》,對我個人來講沒有什麼限製,只要你們對大乘佛法有一定的信心,這就足夠了。

  當然,我的法相的確是不具足,坐在這個位置上裝模作樣,好像不具足也變得具足了。本來自己在這方面的修行特別差,但是給別人講的時候,就好像已經證悟了一樣,好像真正通達了法義,不得不以這種表情來講。這一點,不僅是我,可能任何法師都會有這種同感。

  學習《入菩薩行論》的道友,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對大乘佛法有一定信心,都是可以參加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最好善始善終,不要雜有很多煩惱,不要認爲自己是《入菩薩行論》學習小組的,就跟這個競爭嫉妒,跟那個有矛盾,我不希望這樣。要知道,我們學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精神就像大地那樣可以包容一切,世間上任何宗教也比不上大乘佛法利他忘我的精神,原因何在呢?就是因爲大乘修行人的心胸非常寬廣,如果沒有這樣的心胸,學習《入行論》可能利益也不大。我非常希望凡是參加學習的人,在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之間,都應該沒有沖突,尤其是佛教內部,純正的佛教是互不相違的,大家應以這樣的心態來學習。

  現在大城市的人嫉妒心特別強,平時有些人的話聽起來,別說是大乘佛教,就連小乘佛教也根本算不上,爲什麼呢?因爲小乘佛教最起碼具足了想從叁界輪回中解脫的出離心,可是有些人呢,口口聲聲說自己學大乘、學無上密法,如何如何的了不起,實際上,就連最基本的爲人處世、對待別人、處理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特別差勁。雖然說凡夫的相續中有各種習氣,也有一些現行的粗大煩惱,但是我們要通過學習佛法來盡量調伏相續中的惡毒。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和睦相處!

  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如果各方面的因緣具足,我還想給你們提供學習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之一“因明學”的機會。如果沒有其他違緣出現,以後還可以學習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中的《現觀莊嚴論》,這部論是由彌勒菩薩傳講,揭示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空性隱義的。當然,這些我也不敢保證,因爲任何一件事情並不一定像自己想的那樣順利,計劃和變化之間總有差距,但只要因緣具足,我想以這樣的方式來攝持大家。

  不管是寺院裏的清淨修行人,還是外面城市裏的在家人,都離不開上師和道友的攝持。無論你學哪一個宗派,每天最好有一些佛法來提醒自己,否則,你所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所得到的知識,以大乘佛教的眼光來看,全部都是沒有意義的,在這種無實義當中,人生幾十年很快就耗盡了,這樣難道不是太可惜了嗎?!所以,你們世間人最好每天擠取一些時間來接受佛法的教育,不然的話,想離開煩雜喧囂的城市,到一些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寂靜地方去修行,有沒有這種機會呢?即生當中可能根本沒有。光是挂一個“皈依”的名號,說自己皈依了多少多少年,但你的相續與佛法相應了沒有?佛法所講的道理你懂得多少?大家不妨掂量掂量。現在很多人根本不懂佛教的道理,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違背因果的事情經常屢屢發生,所以,我這次發心宣講《入菩薩行論》,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佛教的真相,有這種迫切的希望!

  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壓力,恐怕你們的學習沒辦法有進展。剛開始的時候認爲自己看就可以了,但到了後面就會變成虎頭蛇尾,不可能圓滿地結束。所以,大家最好能夠集體學習,雖然每天集中是不可能的,但一個禮拜中應該抽出兩個小時,跟大家探討彼此的心得,這樣才會有一種學習的互動力。在學習佛法方面,我也算是有一定的經驗了,經過漫長的磨練,我深深體會到:學習不僅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要依靠他人的力量,如果沒有互相監督、互相鼓勵、互相勸勉,一個人學習一兩個月可能比較精進,但過了以後就慢慢倒下去了,若出現這種現象,確實有點可惜。所以,我要求外面學習的道友,每個小組一定要在一個禮拜內集中一次,探討這個禮拜所學的內容,私底下可以自己聽、自己看,然後大家在一起討論,希望你們這樣做,這也是學習《入菩薩行論》所規定的一個條件。

  如果這些條件實在不具足,聽倒是可以聽,但只是聽的話,對你的相續不一定會有很大的利益。這個先要說清楚,不然的話,到時候你說“我已經聽了一年多了,現在相續好像沒什麼改變”,這不要怪我們,也不要怪佛法。任何一個修行人,必須要通過各種方便方法來改變自己的相續,沒有改變是不行的。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爲什麼要辦佛學院讓大家集體學習?世間上爲什麼要辦一些學校?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生,都需要大家共同集中,依靠共同的教育機製,才能産生強大的力量。所以,從世間的某些現象來看,共同學習的必要也能得以證實。

  大家學佛,不要認爲今天灌個頂、得個加持,馬上就獲得成就了、開悟了,雖然你這種想法很好,但我覺得只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夢想。自古以來,修行必須依靠自己,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相續才能真正改變。比如說在世間讀大學,今天到學校報個名,只聽一天的課能不能起到作用,你們可以想一想。知識是依靠自己一點一滴積累的,真正想成爲一個學識淵博的智者,必須要依靠多年的積累。佛法本身就超越了世間學問,如果一點積累都不用,今天在上師那裏辦個皈依證、得個灌頂、受個加持,明天就馬上恍然大悟,這可能嗎?如果可能,那倒是特別快樂,但這樣的利根如今有沒有啊?假如自己連世間的學問都學不懂,如此深奧的佛法卻想通過那麼簡單的手段就開悟,會不會有這種情況?你們應該好好觀察。學佛不要自欺欺人,這沒有任何必要,所以我要求大家最好在規定的時間裏集中學習。

  第二個問題,凡是這次聽受《入菩薩行論》的四衆道友,我安排了一個時間和大家一起共修。雖然我每天特別忙,顯宗密宗的各種稿子堆積如山,學院裏裏外外的瑣事此起彼伏,還有不好的身體經常折磨自己,但是我想,如果現在沒有利用時間修菩提心的話,恐怕永遠也不一定修得成。所以從後天開始,我們每天早上利用半個小時修菩提心。

  修菩提心的方法,本論當中也有,由于現在還沒有講到,你們要修的話,可以參考《大圓滿前行》、《心性休息》,以及其他有關菩提心方面的書,怎麼樣修都可以。至于具體的修法,過段時間我想給大家講華智仁波切著作中的《菩提心修法》。

  沒有好好修持菩提心的話,做什麼事情都不算是大乘行者的行爲。所以,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你們聽到了我的課以後,希望從當天起每天用半個小時修菩提心。在座的有些人可能認爲:我們特別忙啊,每天聽那麼長時間的課,還要背書,做這個那個事情,肯定沒有時間!這個我也算了一下,我的課包括講法和念誦可能需要兩…

《《入行論講記》第一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二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