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止善知識》講記(七)
傳喜法師
10.7.30 首屆佛教慧日夏令營
我們先唱一遍主題歌“菩提大道”。(略)
這個歌適合眯著眼唱,眯著眼跟著歌詞內在的境界,有想象的空間,眼睛睜大了感覺反而沒了,特別是最後一句心咒,唱的時候要像打坐入定一樣集中心思:
嗡 牟尼牟尼 瑪哈牟拿耶 梭哈,
嗡 牟尼牟尼 瑪哈牟拿耶 梭哈,
嗡 牟尼牟尼 瑪哈牟拿耶 梭哈。
“菩提大道”這首歌,這次你們是得真傳啊,這首歌學好了,以後走到哪唱到哪,那些無形衆生就高興死了。上次汶川地震我做了一首歌“送你入蓮光”,那天我唱到一半不唱了,一個弟子對我說:師父,不行,不行,一定要唱完啊。我問:爲什麼?她說:因爲這個歌一唱,那些衆生都來了,送他們入蓮光了。如果唱到一半不唱了,這些衆生還在,我就走不動了,一定要唱完才行啊。哦,原來是這樣。“菩提大道”這首歌最後一句的加持力特別大,你走到哪裏如果害怕汗毛豎豎的,你就祈禱叁寶,或者你就唱這首歌,就可以做超度。
我們佛弟子看到螞蟻、小鳥、小狗等小動物,可不可以給他們皈依呀?(學員:可以)給它們作皈依,念七寶如來,給它們忏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忏悔,今對叁寶求忏悔,一切罪障皆忏悔。
嗡班劄薩垛吽!嗡班劄薩垛吽!嗡班劄薩垛吽!
然後再念四宏四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
每個人都可以這麼做的,到哪個地方都可以念往生咒,阿彌陀佛,然後,唱這首歌:我送你入蓮光,佛陀的家蓮池碧波蕩漾,那清涼永恒的光,甜蜜溫暖又慈祥。我送你入蓮光,佛陀的家,蓮池碧波蕩漾,那清涼永恒的光,甜蜜溫暖又慈祥,甜蜜溫暖又慈祥。
就好像小孩子被你哄睡著了一樣,娑婆的苦就熄滅了,就把他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好不好?(學員:好)把它學會哦,師父總共就做了這麼兩首歌,一首“送你入蓮光”,現在這首“菩提大道”,把它學會啊,網站上都有。今天等于是交代任務給你們了,知道嗎?這是親自傳承給你們啊。前面那個歌詞有時節因緣,唱的時候要有因緣,但後面這首什麼時間都可以唱,永遠可以唱。
前面那首你們還記得完整的歌詞嗎?
我看到一只手,握成的拳像一朵含苞的蓮,那不是花叢中的手,磚塊瓦礫廢墟中,緊緊地握著一支筆,在死亡面前亦不放棄,你本來是我們的希望,卻用生命指引我方向。
你看,本來這些孩子都是我們的希望,但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他們還緊緊地握著手中的筆,我們也要有這種精神啊。
無論怎麼樣,我們都要謹記自己是佛的弟子,你只要記得想起佛菩薩就沒有問題。但是,佛菩薩是什麼呢?我們在沒有災難的時候要了解一些,菩薩是六度萬行功德莊嚴,佛是叁大阿僧祗劫功德圓滿。作爲佛弟子我們要深入地跟著佛學,不給佛臉上抹黑,佛那麼高尚那麼圓滿,我這個佛弟子千萬不能給佛抹黑。如果你給佛的臉上抹黑,丟佛的臉那惡大了,這是戒大惡,這個要保證。進而修善給佛臉上爭光,給別人看了,像今天上午你們回答的一樣,別人看到佛弟子都這麼高尚,嗯不錯,這樣的人就叫佛弟子呀,那我也願意做這樣的佛弟子,我也願意做這樣的人。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給人以希望,給人生命帶來溫暖。所以,送你入蓮光,這個裏面也有一種警策,提醒我們佛弟子要有正念。所以,從災難中也能得到一種啓示啓發:一方面是對他的悲憫,一方面是對我們的警策,你用生命來指引我方向,教導我們怎麼做,你雖然不在了,但是我們應當正確地活下去,有信念地活下去。
繼續學習《如何依止善知識》前面講了善知識具足的相,善知識至少要有戒,有定,有慧,除了這個之外還要有教,而且教富,有豐富的佛教知識,善達實性而且開悟了,通達如來真實之意。也就是說,相續中要有叁學修證的功德,還要廣泛深入地了解理論通達聖教,具足教法和證法的一切功德。下面我們繼續讀:
【原論】言教富者,謂于叁藏等成就多聞。善知識敦巴雲:言大乘尊重者謂是須一:若講說時,能令發生無量知解;若行持時,于後聖教能成何益,當時能有何種義利。
【解說】所謂教富,就是對叁藏等經典成就了多聞。善知識種敦巴說:所謂的大乘上師,必須是一種說法時,能令弟子産生無量知解;若依其教言行持時,對于未來聖教接近隱沒時能成辦何種利益,當時對初學者能有何種利益,比如持戒、取舍因果等,就宣說此種法。
【原論】達實性者是殊勝慧學,是謂通達法無我性,或以現證真實爲正。此若無者,說由教理通達亦成。
【解說】所謂通達真實性,即殊勝慧學——通達法無我空性,或者以現證真實爲主。如果沒有證悟的智慧,通過教理通達真實性也可以。爲了簡別上文“觀察抉擇真實義所生起的慧學”,此處特別說是殊勝慧學,即證悟的智慧。
【原論】如是雖能具足教證,若較學者或劣或等猶非圓足,故須一種德增上者。
【解說】爲什麼還需要有功德增上呢?善知識雖然具足了教證功德,但如果自己功德較學者低劣或與學者相等則仍不圓滿,因此還需要一種功德比自己增上的上師。
這是什麼意思呢,雖然這個善知識,在證法上還沒有證得法無我空性,但是他能通達教理也行,不過他通達教理的程度與學生相比,或者相等,甚至還要差些,那樣的話也是不圓滿的,至少他還要有一個特點,就是德,至少德要超過弟子,這樣弟子依止他,才會對生命有所增上。
【原論】《親友集》中作如是說:諸人依劣當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勝者獲尊勝,故應親近勝自者。所有具最勝,戒近靜慧尊,若親近是師,較尊勝尤勝。
【解說】《親友集》中說:依止低劣者,自己原有的功德將會退失;依止相等者,便會平然而住不得進步;依止尊勝者,才能獲得殊勝的功德。因此,應當親近功德勝過自己的善知識,若能親近具足戒定慧等殊勝功德的尊長,則將比尊勝更爲殊勝。”
這段文字裏面有一個比較法,佛陀涅槃前,最後一個遺囑告訴我們,通過比較可以了解。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佛在《遺教經》(四十二章經)裏就用過這個遞增比較的方法:
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
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持叁皈五戒的人;
供養一萬個受持叁皈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出家比丘;
供養一百萬個比丘,不如供養一個初果須陀洹;
供養一千萬個初果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二果斯陀含;
供養一萬萬個二果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叁果阿那含;
供養一百萬萬個叁果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四果阿羅漢;
供養一千萬萬個四果阿羅漢,不如供養十方諸佛;
供養一萬萬萬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這個你們能理解嗎?其實,天下所有的東西都有道理的,富貴有富貴的道理,貧窮有貧窮的道理。當一個人通過這個來反省自我而修德,深信因果來戒惡修善的時候,這個人的命運馬上就轉變了。這個我們從《俞淨意公遇竈神記》裏就可以看出來,俞淨意公每年年底都要向竈神爺燒那個表,希望從竈神爺這邊上達天庭,改變自己的命運。特別是他到了中晚年的時候,每年上表都是牢騷滿腹:我這個人知書達理,也做了那麼多好事,爲什麼我的命這麼苦?借來一點碎銀子要去買一只雞回來過年,結果碎銀子還被人偷了。想到家裏幾個小孩地震震死,瘟疫瘟死,丟掉的丟掉,走失的走失,老伴哭瞎了雙眼,女兒還是一個傻子。唉,連個過年的飯菜都沒有,算了吧,這把年紀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想去自殺結果還被人救了,死又死不掉,只好坐在那邊哭。別人看他可憐,送給他一籃子菜讓他回家過年,就在這時候他遇到竈神顯靈了。竈神給他開示說:你今天的如是種種,哪樣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一樣一樣給他擺出來,這時他才開始反省自己。那個片子你們有沒有看過?(學員:看過)沒有看過的要去看,然後把那個片子多多去送人,這就叫做好事。
佛教現在做出來的那個動畫片,《地藏菩薩的故事》可以刻出來多送人,那你功德大了,你要做好事,最好的莫過于把佛法送給別人。有的佛教片他不一定接受,送《俞淨意公遇竈神記》他可以接受,或者送《袁了凡》他也能接受。袁了凡也是在家人信因果的一個代表。算命的把他命運算出來很准,他很信,後來通過他的修行改變了命運。一個《袁了凡》,一個《俞淨意公遇竈神記》,這些道理都非常好,非常好。我以前剛出家的時候,我那個朝山袋裏裝滿了這些結緣品,出去的時候一路上發。汽車上別人來跟我攀談,我就很客氣的跟他講,完了我還跟他說:我送你一本書,他很高興。你送給他要製造這個因緣,冷不丁的送人一本書,別人還以爲是發廣告呢,不要不要。你要先跟他聊,聊的他很開心再送給他書,他還說:謝謝你,師父!很高興的接受了。
菩薩把臉培養得莊嚴讓別人看了舒服,是爲了弘揚佛法,爲了給別人佛法,不是長得順眼讓別人生嫉妒生貪欲。你發心好,命運馬上改變,你做的事讓天地善神喜歡,天地善神就會護持你。現在這個時代是什麼?善神在哭泣,我們的老祖先哪,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斷層了,祭祀中斷,家家戶戶的這個祭祀中斷,這是一個鬼神埋怨,祖先幽怨,善神哭泣的時代,你知道嗎?所以你能反省一點點,這個人的功德就很大,不得了。我們今天在座的不管男生女生,你在這裏學過了,你把這些思想記住了,決定回去做一個好人,不單對陽間的衆生,連陰間的你都能照顧到,每天念佛回向他們,給這些小衆生皈依回向,讀誦大乘經典等等爲這個世界,…
《《如何依止善知識》講記(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