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P13

  ..續本文上一頁與他人嗔恨爭鬥等種種惡業,倒是會留下來,像影子一樣,緊隨不舍,給你的死亡、中陰、後世,帶來無法估量的痛苦。爲了今生短暫而微小的名利,去大發嗔惱,以致自己長遠的大安樂損壞無余,這是十分愚昧的行爲,也是每一個有頭腦者不會去幹的傻事。

  有些人雖然知道了一些要修安忍的道理,但在遇到譏毀時,立刻怒氣攻心,將有關教言抛到了九宵雲外,恨得要死要活的。這類人要注意,這便是惡業習氣深厚的表現,如果不痛加忏悔,弄不好就會如同“毒蛇的舅舅”一樣,自己氣死自己。藏族人有種說法是:“某某人不能惹,像毒蛇的舅舅一樣”,“毒蛇的舅舅”是一種小蟲,藏語的名字叫“爵”,這種小蟲在遇到別人捉弄傷害時,會特別得生氣,如果有人用草棍去挑撥它,不多久它便會“啪”的一聲爆炸,內髒全部炸出來而死去。在世間自己氣死的人也有不少,他們不懂佛法,倒是不可過分指責,但在修行人之中,如果聽聞過這些修法,還要如此,那豈不是比“爵”更愚癡更可憐嗎!

  甯今速死殁,不願邪命活,

  苟安縱久住,終必遭死苦。

  我甯願現在迅速死去,也不願過邪命活,苟且偷安地過日子,縱然可以活得長久,但最終必定要面臨死亡和墮落的痛苦。

  “邪命活”指以不正當的手段取得利養而生活,在《寶鬘論》中說:“矯爲利敬故,僞現根防護,媚爲利敬故,先說柔軟語。側面求所得,稱贊他財物,方便求利故,當面譏謗他,贊歎現所得。”其意指以矯作、谄媚、側面乞求、方便研求、以利求利的手段去求利養者爲五種邪命活。此處的邪命活主要是指爲取得利養而嗔恨他人譏毀的惡業,當然也可包括其它種種以惡業非法謀生的邪命活。以邪命而活的人,時時刻刻都在積累惡業,爲自己的後世與修行解脫,時時刻刻都在製造痛苦與障礙,而一點福德善法方面的義利也不會有。陷入這樣的處境中,確實是不如早點死了好,古人也雲:“甯爲玉碎,不爲瓦全。”藏族俗語也說:“惡人短命,世人無害。”

  今天早上我在色達縣城從屠宰場上買了幾條牦牛放生,看見那個賣牦牛給屠夫的老人時,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自己今生會不會像這個老人一樣過這種邪命活呢?假設因緣變幻,自己也處于他的地位,如果不賣牦牛就要餓死,那麼自己就幹脆選擇死亡好了。聽說人不吃飯,半個月才會死,那時可能有點難受,但這點能夠忍受吧……。”當時 桑管家指著街市上的人說:“你看這麼多人,全都是爲了今世的生活而忙碌著啊!”確實,世間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爲了今生而活的,因爲他們只有這麼短淺的目光。他們是決不憚以邪命而活的,佛經中說過:“不見後世,無惡不造”,爲了短暫的安逸,製造著千萬劫也還不清的惡債,這是何等的愚昧!一個人即生中靠邪命而活,苟且偷安地過日子,以惡業去求得安逸,縱然能長命百年,然而這百年中的每一點安逸,必定要以將來巨大的痛苦爲代價,他最終要遭受死亡和墮落惡趣的痛苦。有生者必有死,造惡業者得惡報,這是世人誰也無法逃脫的規律,如果能清楚這點,誰願意去受長久的大痛苦,誰願意造惡業過邪命活呢!如果有人知曉了這個道理後,還要去爲自己取得利養而嗔責他人的譏毀,那他確實是愚者中的愚者!

  夢受百年樂,彼人複蘇醒,

  或受須臾樂,夢已此人覺;

  覺已此二人,夢樂皆不還,

  壽雖有長短,臨終唯如是!

  假使有人在夢中,享受了百年快樂以後才蘇醒過來;而另有一人在夢中,只享受了短暫的歡樂就醒過來,這兩人醒來以後,都一樣不可複得夢中的快樂。同樣,人的壽命雖然有長有短,但死時都帶不走生前的任何享樂。

  我們的人生經曆,其實與做夢並無區別,不管在夢中得到過多少安樂,亦只是夢景而已,在醒後無論如何也不可複得,毫無意義,因此我們不應貪求夢幻的利養,而應致力于覺醒生死大夢的修行。

  夢是一種迷亂意識的起現,它的産生與每個人的習氣有關。有些人做夢,于一夢中可夢曆百年,從年輕一直到衰老,有著漫長的過程;有些人做夢,只有短短的時間,甚至只夢到一刹那的情景就醒過來了。曾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做夢,夢中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知怎樣回去,也沒有任何依靠,只好與當地一個婦人共同生活,這樣過了多年,陸陸續續地生了叁個孩子,後來叁個孩子都夭折了,他特別痛苦,在歎息聲中夢醒了,而他夢前泡的茶還在冒熱氣。漢地流傳的“南柯一夢”的故事,大致也是如此吧。有的上師能加持弟子做夢,于短短睡夢中經曆很多事情,這類故事也有很多。但不管夢境中有多長時間的安樂享受,醒過來後,就會空空蕩蕩,什麼也不會再存在了。夢中經曆百年的帝王生活也好,或只有一刹那的安樂也好,夢醒之後,這一切都如飛鳥過空,不會有任何痕迹留下來。

  同樣,我們一生中所有的經曆,不論它時間有多長,經曆如何的美滿安樂或痛苦,其實質與夢境毫無區別。人生終結時,如同夢的終結,同樣不可能將這些經曆繼續下去,《叁昧王經》中說:“如少女夢中,生子見其死,生喜死不適,諸法如是觀。”少女在夢中爲生兒子與死兒子而喜憂,而實質上,兒子的生死只是夢景,在實際中根本未曾有過,沒有任何可以憂喜的。輪回諸法的自相也與此相同,唯是妄相習氣而已,我們在此世活多久,享受怎樣的安樂和痛苦,一旦經曆後,也只是一種迷亂意念影像而已,什麼也不會留存。世人有的一生高貴顯赫,有的貧寒低賤,壽命的差別也懸殊,然而無論一生的經曆如何,到命終時也就如同夢醒一樣,一切都已成爲過眼煙雲,可想而不可及。此時,所有的人都會一樣,孤零零地步入中陰、後世,而相隨的只有在世造的善惡業而已,《涅槃經》中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叁世因果,循環不失。”如果爲了這樣虛幻的人生,而造惡業去追求利養,那是多麼不值得。

  設得多利養,長時享安樂,

  死如遭盜劫,赤裸空手還。

  即使能得到豐厚的利養,長久地享受安逸和快樂,死亡到來時,也會如同遭強盜洗劫一樣,赤裸裸地空隨業力漂泊而去。

  人們生活在這個世間,縱然依靠各種方式,獲得極爲豐厚的利養,就像那些富甲天下大富翁一樣,在百年人生中,享受著如天人一樣的安樂生活。但到了死亡時,他縱有充滿世界的財富,此時也不可能帶走一分錢一塊布,就像被強盜洗劫了一般,他只有赤裸裸空無一物,隨業力步入中陰後世。

  從這個過程去看世間衆生的生活,確實是非常可憐,他們僅僅是爲了今生而積攢勞苦,而且以這些行爲造下很多惡業。尤其是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爲了積聚財富,享受安逸,造作的惡業更是不可計數。看他們的作爲,似乎是“惟恐自己不墮地獄,墮地獄惟恐不深”,上師的一首道歌中說過:“且瞧世人造惡業,豈諸地獄已毀滅?”以種種欺詐、偷盜、強奪等惡業,積攢了一些財富後,世人往往爲此而洋洋得意,就好像不需要受惡報一樣。然而死亡時,這些財富如同遭洪水沖劫,絲毫不會給他留下,而爲積累財富所造的惡業,卻絲毫不爽地帶來痛苦。

  在律藏中說:“諸比丘,當斷除一切貪求利養之心。”對修行人來說,利養是很危險的障礙。有許多人聞思修法,苦行多年後,生起了一點功德,這時候有許多人就會去恭敬供養,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把持不住自己,對利養生起貪心,那麼修法功德很快就會蕩然無存。有人在學院時,持戒很清淨,聞思修行也精進,但一回到漢地,居士們的恭敬利養使他很快就變了,聞思修法的事放在了一邊,而心思全部放在了名聞利養上,經常走南闖北。現在是聞思修習增長功德之時,不應爲世間八法而斷滅這種福緣。雖然有些人在生活方面很困難,吃的穿的都不好,但這些並不要去刻意追求,現世在受用方面即使能很圓滿,但死的時候,又能帶走什麼呢?就像《大圓滿前行》中講的黑馬喇嘛,一生中靠世間共同成就,得到了很多利養,但死後卻墮入孤獨地獄,大家對此應切實地留意。現在最好一心一意安住在寂靜處,抛棄求利養的心,而努力聞思修習,一旦真有一定境界了,弘法利生的事業就會任運而成,正如所謂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有條件弘法時,也一定要觀察自心,到底是在造善業,還是在造惡業呢?不然,在他人的恭維、利養前,很容易生起貪心、慢心等染汙,而有了這樣的染心,無論做什麼事,唯有積累罪業而已。

  謂利能活命,淨罪並修福,

  然爲利養嗔,福盡惡當生。

  或有人說:利養能維持我的生活,使我有條件淨除罪惡,增長福德。但是,如果爲了利養而憎恨他人,豈不是會斷送福德而産生罪業嗎?

  或有些人辯論說:利養不是你所說的那樣,一點作用也沒有,如果有很多的利養財物,我可以依之維持生活,也可以用來忏罪修福。比如說,我在外面化緣得到了很多的錢,就可以用來供養僧衆,布施貧困,修建寺廟、塔、佛像等等,造很多善法,所以,求得利養的好處也有許多,別人如果阻礙我得到這些,那不是件值得氣憤的事麼?

  利養財物本身自然沒有什麼善惡的分別,但是凡夫的心無始劫以來就對此特別的貪執,如果一個修行人的心轉移到了這方面,自心也就會被煩惱染汙。特別是在所求利養爲他人的譏毀所阻礙時,凡夫自然就會生嗔恚煩惱。如果爲利養而生嗔惱,那就要造很大的罪業,而斷送自己的福德,《寶積經》中說:一嗔能毀千劫所積之善。如果爲了小利養而毀千劫所積的巨大善業,那麼這種利養又有什麼意義呢?《大智度論》第五卷中說:名聞利養是斷送功德苗稼的冰雹,是偷盡一切善法之盜賊……;阿底峽尊者也說過:“利養是纏縛修行人的最惡毒的法,能從利養中解脫出來者,是人中蓮花。”利養所引生的危害既然這麼嚴重,那麼每個修行人都應對它謹慎斷除貪執,不爲它而造罪。

  初入佛門的行人,應盡量住在寂靜處,在上師身邊多聽聞修習一些對治煩惱的…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