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P38

  ..續本文上一頁起信論》之中說:“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恒。”龍樹菩薩在《法界贊》中說:“輪回叁惡道,法界理凝然,本來常清淨,法相不能遷。”這些教證都論述了一切衆生皆具佛性,無有生滅變異,畢竟常恒。因爲具有這樣的種因,那麼只要發起精進之力,則一定會脫去煩惱垢穢的障蔽,現前無上佛果。這些道理在很多經論中皆有過詳細說明,也有無數的修行人以實踐證明,因而對此不必要有任何疑慮。

  況我生爲人,明辨利與害,

  行持若不廢,何故不證覺?

  何況我生而爲人,能明辨是非善惡、利害得失,如果在菩提道上精進修持不懈,哪有不證得無上正覺的道理呢?

  在六道之中,人道衆生有修行正法的最佳條件。能生爲這樣殊勝的人趣,一方面可圓滿得到別解脫戒體,一方面又具有明辨是非利害的妙慧,不像旁生那樣昏懵愚昧。作爲人,能通達事理,可以對具有義利的善法生起信樂、希求,而且能有力地修行,迅速積集資糧等等,有許多超勝其它道衆生之處,既然連旁生那樣的有情都能證得無上正覺,那我們作爲人又有何不能呢?

  自我輕視,認爲自己不能證得佛果的想法沒有任何理由,對此大家一定要清楚認識。一切衆生皆可成佛,這個觀點以聞思修行抉擇,就如提煉黃金一樣,通過錘煉等種種工藝來提純,最後會在自相續中成辦純正無雜的正見,從根本上斷除自輕淩懶惰。佛在《寶雲經》中說:“菩薩應念所有如來應正等覺,謂諸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此等皆以如是方便、如是修道、如是精進,已現等覺、今現等覺、當現等覺。”又說:“此諸如來亦非皆是成如來已而現等覺,故我亦當于其無上正等菩提而現等覺。我亦應發共同一切有情精進,普緣一切有情精進,如是策勵尋求。”叁世諸佛現前正等覺也是隨他們發菩提心、精進修持而得,並非已經證得佛位而顯現精進修道。十方世界有無量的修行人已現證佛位,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說自己不能證悟無上佛果呢?大家看過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本生傳,佛在往昔也曾是地獄旁生等等平凡的有情,但他以發菩提心、精進修道等種種方便而現前了正等覺,我們現在得到暇滿人身,遇到了殊勝的善知識引導,如果自己精進,可以“不曆僧祇獲法身”,即生證得無上果位,既然如此,那就毫無必要去怯弱自輕。《無邊功德贊》中說:“雖諸已得善逝位,亦曾墮諸極下處,佛墮險時不自輕,不應自輕壯亦怯。”《經觀莊嚴論》雲:“何故人身者,無量一刹那,獲得菩提故,不應生怯弱。”如果沒有對這些教理生起定解,那麼很容易産生顛倒猶疑,所以我們應該對佛法作全面而甚深的聞思,要不然很容易産生怯弱顛倒之心,而墮落在自輕淩懶惰之中。

  若言我怖畏,須舍手足等;

  是昧輕與重,愚者徒自畏。

  如果說雖然精進能成佛道,但此過程中必須修持施舍手腳肢體等苦行,因此我很害怕。這是由于愚昧不知利害輕重,愚者自生無端的困惑與恐懼。

  有些人說:“雖然衆生皆可成佛道,但是我仍然害怕,而不敢去精進修持,因爲菩薩修持六度求證佛果的過程非常漫長,中間還必須施舍頭目四肢等等自己的一切,有許許多多苦行。這些苦行很可怕啊,不要說布施自己的手腳,就是拔一根頭發、割一小塊皮膚也很痛。我肯定受不了這種苦行,所以不敢去精進修持……。”

  作者回答說:這是因爲愚昧無知,不能分辨利害輕重而生的錯誤想法。痛苦並無實際存在的本質,只是一種凡夫的習氣或說錯覺。因爲有了愚癡的執著分別念,凡夫執著自我與我所,對自身極度貪執,因此而導致虛妄的身體受傷害之痛苦感受,如果斷除愚癡分別念,那麼盡消身執,即使將身體一塊塊割截,也不會有什麼苦受。如《入中論》中所言,菩薩一方面因強烈的大悲心,一方面以無我智慧,在布施自身時不但沒有痛苦,反而會生起數數的歡喜心。即使暫時沒有證悟這種境界,要感受一些痛苦,但是這種苦與輪回苦有輕重利害之別。叁界是純苦大蘊聚,如果害怕修行之苦,就永遠不能從中解脫,只有無限期地沈溺于苦海之中,從受苦時間的長短看,你願受長苦還是受短苦呢?從痛苦的輕重程度、受苦所引生的意義等各方面去觀察,修行之苦與輪回痛苦有天壤之別,只有愚者才會因暫時的修行小苦而退怯,去受輪回大苦的煎熬。所以,這種畏苦而怯弱

  的做法,毫無必要,而且只是無端自害的行爲,智者理應抛棄這種愚癡,而發起大精進求證菩提。

  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人,對學佛者抛棄世間欲樂,舍親割愛到寂靜處聞思修習佛法的行爲,完全不理解,覺得這樣很痛苦;而在一些稍有修證的人看來,這根本沒有什麼痛苦可言,別人認爲有痛苦只是因愚昧無知,不知輕重取舍而生的一種非理分別。由此我們也可推知,畏懼菩提道中施舍頭目手足的痛苦,只是愚昧無修證者的分別妄念,在具大悲心無我智慧的上位修行人境界中,這些根本不是痛苦。那些不知佛法大義的人經常說:“哎呀,你們學佛好苦啊,吃、穿、住等等,生活條件這麼差……。”稍有修證的人說:“唉,你們不學佛的人,真正苦啊,爲了虛幻的我與我所,天天勞累奔波,天天往火坑裏跳,快點醒醒,不要像蒼蠅逐臭一樣,局限在自己那種狹小錯誤的境界中,放下一切,去追求無盡的解脫大安樂吧!”同樣,我們尚未證得一定境界前,覺得修行道中有許多痛苦,然而在本論作者那樣已經證悟無緣寂滅境界的菩薩看來,這只是愚癡分別妄念而已。布施手足只是菩薩道行人積資的一種方便,爲醒生死大夢而作的一種夢中修行,在夢中布施夢景中的身體,那又有何真實痛苦可言呢?

  無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

  刺燒複分解,今猶未證覺。

  在無量俱胝劫的輪回中,我們曾無數次墮入地獄,受著割截、刀刺、火燒和分解肢體等痛苦,然而至今尚未因此而證得菩提。

  與無始輪回中所受的痛苦比起來,自己修行菩薩道中的痛苦,根本算不上什麼痛苦。《寶鬘論》中說:“六道生死輪,無初中後轉。”生死輪回如同旋火輪,沒有開始、中間和結尾,衆生陷在這樣的輪回中,其時間之久遠確實無法思議,在這樣漫長的時間中,衆生因惡業,曾無數次墮入地獄之中,飽受痛苦折磨,雖然凡夫衆生由愚癡覆心,無法回憶或現見這些痛苦,但誰也無法否認這種事實。在地獄之中,獄卒們手持各種刑具割截、肢解墮地獄者的身體,或用燃燒的鐵叉刺穿身體,或投入鐵水、灌注銅汁、關在燃燒的鐵屋中等等,我們無一例外地受過這些慘毒的痛苦。然而受這麼多劇烈的痛苦,卻毫無義利,對自己即生後世沒有任何利益,僅僅是感受前世惡業的異熟果而被迫受苦。雖然曾一次次地經曆著這樣的粉身碎骨之苦,卻並沒有因之而往解脫道上邁進哪怕是小小的一步,更不用說證得菩提果了,我們只是徒然一次次地墮進地獄,同樣慘烈地重複著一幕幕輪回悲劇。如果真的害怕痛苦,爲什麼不想方設法斷除這種痛苦的繼續呢?能夠想到這些慘毒的苦楚,那麼對修行中的小苦根本不會産生畏懼與怯弱之心。

  許多修行人發不起精進心,其直接原因是對輪回、因果沒有信心,如果對因果的信心強烈,那麼聽到這些教言時,內心馬上會生起強烈的厭離心,對解脫法生起不共的信樂和希求。自己已經在輪回中受了這麼多苦楚,現在如果不解脫,將來仍會有無數的痛苦,能夠相信這種事實者,他怎麼還會害怕修行中的小苦而退怯呢?就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對因果具足正信,害怕自己墮獄受大苦,因而能夠堅忍地面對修法中的磨練,從不退轉自己的精進。你們如果心中對輪回因果懷有猶疑,最好列出自己懷疑的理由,然後逐條地向善知識求教,一一加以認識破除,同時要勵力祈求上師叁寶加持,忏除業障,生起正信。要不然,你的修行無法步入正軌。

  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如爲除腹疾,暫受療割苦。

  今生我爲了解脫而修習正法,此中所受的痛苦短暫而有限,就像病人爲了除去腹腔內的腫瘤,而暫時忍受切割手術的痛苦一樣。

  我們曾于輪回中無數次受過墮獄的痛苦,然而沒有得到絲毫義利。如今已獲得暇滿人身,爲永斷自他輪回之苦而修持無上菩提道,那麼此間也有一些痛苦,比如說修布施時要舍棄自心貪愛之物,修安忍時要忍受他人的損害,修精進度時,也要行持一些苦行等等,這些痛苦在修道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但這些痛苦與輪回中墮獄的痛苦相比,可以說微不足道,這種痛苦的時間非常短暫,而它帶來的義利卻是自他永恒大安樂。我們于今生中進入佛門求法修行,如果能精進,就意味著漫漫輪回長夜到了黎明,痛苦黑暗雖然還有一些,然而只是最後的一點。非常短暫的時間後,安樂光明將完全驅散痛苦的黑暗。這時候,我們必須付出最大的力量去精進修行,完全沒有必要對黎明前的黑暗生畏懼、退怯之心。

  薩迦班智達說:“智者學時即困苦,貪樂安住不成名,貪圖微小逸樂者,彼將不會得大樂。”真正的智者在修學時會依靠苦行,如果貪圖安樂則無法成功,以小苦行而換取成功的大安樂,這是智者的選擇。就像一個稍有見識的人,如果自己腹腔內長了腫瘤,那麼他爲了保全性命、恢複健康,就會盡早盡快去做切割手術,將腫瘤割除,雖然手術中要受一些痛苦,但他絕不會因此而退怯畏懼,錯失做手術的良機而導致疾病加重。爲醫病而接受醫生療治的痛苦,這一點我看絕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吧,而爲了醫治輪回中的萬病之源——煩惱疴疾,那爲什麼不能忍受修持正法中的一些痛苦呢?雖然針對煩惱深重的末法衆生來說,要頓然斷除頑固的執著習氣,像吸毒者戒毒瘾一樣,開始時好像很痛苦,然而如果不頓然斷除,那麼下場會越來越悲慘啊!從另一方面來說,現在這種時代,我們放下一切來學佛修行,很多身心壓力也就沒有了,如果不出離,那麼你們在社會上的壓力有多大,生活狀況如何…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