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命。即使是很小的箭傷,但只要觸及血管,如果在盡快的時間不妥善地處理,可怕的後果就無法避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也就如同爲毒蛇所咬一樣,爲了活命,毫不猶豫地將傷口附近的皮肉割除,不讓毒液流向其它地方。假如我們爲毒箭所傷,而自己也明白這是毒箭,那時候肯定會焦急萬分,一秒鍾也不會遲緩地采取果斷手段,將傷口作妥善處理;同樣的道理,如果煩惱抓住我們失去正念的機會,中傷了自心,煩惱毒素馬上便會擴散,使自己生起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等煩惱苦受,在剛開始時,也許比較隱密,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對治,煩惱毒素便會漸漸擴散遍覆自心。
賈操傑大師在《入行論廣釋》中說:“如毒箭所中,依一毛孔所出之血,其毒能遍及全身。失壞正知等煩惱,若得暇隙,嗔等罪惡速疾遍布其心,亦猶如是,故纖毫煩惱亦應遮止。”煩惱雖然微小,如同小小的箭傷,但它的毒害卻是非常嚴重。如果不細心省察,及時察覺自心爲煩惱所創的細微傷口,貪、嗔、癡叁毒便會蔓延開來,將解脫善根的生命毒害至死。因此我們應時刻警惕,及時察覺到煩惱毒箭的創傷,如果不願意讓自己的福德智慧生命毀于一旦,也不願意在後世墮入地獄,那麼在發現自己爲魔王波旬放出的貪嗔毒箭中傷之際,便要刻不容緩地采取果斷的手段,直接采用割除療法,徹斷煩惱毒素擴散的危險。圖美仁波切說:“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煩惱初生之際,即應連根鏟除,要不然毒素蔓延串習,那時再去療治已回天乏術了!麥彭仁波切說過:“煩惱如同盜賊,如果能及早認出它的身份,它也就無機可乘了。”我們在平時,應當反複聞思這方面的教言,對煩惱的種種面目與危害性,要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如果能做到如此,則在煩惱初發之際,就清醒地認識到這是煩惱毒敵的傷害,它給自己今生後世造成的危害,將遠遠超過自身中毒箭的苦果,以此而能奮力迅猛地用正念之劍徹斷毒源。
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
懼溢慮遭殺;護戒當如是。
好比有人爲劍所逼,捧著注滿油的缽行進,如果油溢了出來,他立刻就會血濺當場,這時,捧缽者一定全神貫注地捧缽而行;同樣,持戒者也應如此謹慎專注地護心。
我們與煩惱作戰,精進修持菩薩行的時候,一定要護持自己的正知正念,小心謹慎地行事,如果讓外境的色聲香味等分散心神,就會頓然喪失解脫的福德慧命。所以,持戒護心應當如同公案中的犯人,持注滿油的缽繞行一樣,小心翼翼,絲毫不分散心神。
持油缽繞行的故事發生在佛出世的年代,當時印度有位猛光國王,他以前非常凶暴,殺害過許多人,後來他對佛教僧團生起了信心,皈依了佛門。有一次他迎請迦旃延尊者爲主的五百名比丘到王宮受供,供養時,猛光王在宮內舉行了盛會,載歌載舞,樂聲喧天,供養圓滿後,國王問迦旃延尊者:“今天迎請供養時的歌舞等欲妙,尊者覺得如何?”尊者向來持戒非常嚴謹,他到王宮時,緊攝六根,自心毫無放逸,絲毫沒有散亂于這些繁雜的外境,因此尊者告訴國王:“我沒有聽見也沒有看見什麼。”國王聽後不太高興,認爲這不可能是事實,尊者覺察到了國王的疑心,對國王說:“確實是這樣的,國王,我特別害怕墮落輪回之苦,以此而時刻緊攝六根,不敢有絲毫放逸散亂,外面的一切,我根本無心去覺察啊!”國王仍是不信,于是尊者吩咐國王從牢獄中帶來一名死刑犯,命令犯人手持盛滿油的缽繞宮而行,如果灑出一滴油便要當場處死,同時在沿路准備了很多歌舞。犯人捧著油缽在手持利劍的武士押解下,小心翼翼地繞宮步行了一周,果然滴油未灑。國王問他:“你在路上所見的歌舞如何?”犯人回答說:“國王,我根本沒有感覺到什麼歌舞,因爲我害怕油灑出來被殺死,所以全部的心意專注于油缽,絲毫不敢分心。”這時候,國王才相信了尊者的話。而迦旃延尊者又告訴說:“這個犯人在繞行中如果讓油灑出來,便要失去今世的生命;而我們在出家守戒過程中,如果失去了正知正念,破了戒律,那生生世世中都要爲此而受害失去生命。犯人爲了今世的一條生命,也能如是小心翼翼,不敢放逸;爲了多生累劫的生命,我又爲何不能如是呢?”在《修行地道經·勸意品》中也有類似的公案,說國王欲選擇一位輔臣,其檢驗爲持一盛滿油之缽繞京城步行二十裏,若墮油一滴,即當場殺死,若能做到不墮油一滴,即封爲大臣。有一應試者專注一趣,一路上雖遇許多嘈亂動人的外境,然毫不動心,終于成功。
在守持戒律護持自心時,也應當如此,要時時刻刻想到輪回的痛苦,而警告自己,如果不謹慎小心,就要觸犯戒律,讓煩惱毒液染汙自心,生生世世于地獄中得不到解脫。害怕墮落受苦而謹慎持戒,這一點對于修行人來說,極爲重要,藏傳佛教中的許多大德把這句話銘刻在心,不時用以警誡自己。我們欲想解脫成就,也當反複思維此偈,將此作爲自己的座右銘,真能做到持戒護心如護命,則離解脫也會不太遠。
複如蛇入懷,疾起速抖落,
如是眠懈至,警醒速消除。
又如毒蛇入懷時,人們會立刻起來將它抖落;同樣,當我們察覺到睡意和懈怠生起的時候,就應立即驚醒過來把它們消除。
在修行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生起的懈怠、睡意,應毫無遲緩地消除,如同人們抖落爬進懷裏的毒蛇一樣,果斷而迅速,一刹那也不能遲疑。熱帶地區的人們在野外活動時,很容易遇到毒蛇,有時剛剛坐在草地上休息一會兒,也許懷裏馬上會爬上一條毒蛇。當見到吐著火紅的毒舌、露著毒牙的毒蛇時,當事者肯定就會如同觸火一般,直跳起來,以最快的動作將毒蛇抖落出去,以防自己爲毒蛇所咬而喪命。同樣的道理,修行人在平時,懈怠睡眠等煩惱毒蛇也會不時地爬進自相續的懷裏,這時候如果不立刻驚醒起來,以最敏捷的手段消除這些煩惱,便免不了爲懶惰煩惱毒蛇所咬而中毒,到時煩惱毒液流遍全身,自己的功德慧命便一命嗚呼!
精進是福德智慧兩種資糧之因,如果讓懶惰煩惱所製,則精進無法生起,所以懶惰是修行人的大敵。《正法念處經》中說:“諸煩惱之唯一因,唯是懈怠余何有?何人一有懈怠心,一切善法皆歸盡。”大家比較一下周圍的修行人,有些人一天中上課聞思、念心咒、給常住發心做事務等等,這些善法有人在幾天之中都做不完,同樣的人,爲什麼修善差別這麼大呢?這就是精進與懶惰所致。也許有些人開始時並不是那麼懈怠,但沒有防微杜漸,原先在發現自己有懈怠、睡懶覺等煩惱萌芽時,沒有像抖落入懷的毒蛇一樣去迅速消除,以致中毒日深,漸漸變得什麼也不想幹。有的人耽著世間八法,而懶于修習正法,這類人當認真想想自己這樣懈怠下去的後果,阿底峽尊者說過:“最善妙的精進即是舍棄瑣事。”修行人只要能舍棄瑣事,一心一意專注于法,所有的善法都可以成功。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也說過:“人有不惜身,智慧心決定,如是行精進,一切事無難。”
每逢誤犯過,皆當深自責,
屢思吾今後,終不犯此過。
每次遇到疏忽而犯過錯時,都應當深刻地自責,然後再叁提醒自己:以後一定不犯這種錯誤。
在修行過程中,由于惡習及外境惡緣的影響,一般的凡夫修行人很難避免犯錯誤。有時偶爾失壞正知正念,煩惱怨敵便會趁機作亂,催動自己犯過錯,這種時候,自己要作深刻的反省,嚴厲诃責自己的惡業習氣。在這方面,我們要誠心學習以前那些噶當派的格西們,他們在每一次發現自己的過錯後,是如何深刻檢討,诃責自己的。這些大德們都是這樣嚴厲要求自己,而作爲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如果不能嚴厲地對治錯誤,改正習氣,修行恐怕毫無成功的希望。因此,大家在平時要時時內省自心,防止犯錯誤,一旦犯下了過錯,對自己不能有絲毫的放縱寬容,而應深刻、嚴厲地作自我檢討、诃責。比如說,有時自己不慎生起了嗔心,在察覺後馬上要斥責自己:你這個壞人,在寂靜處聽受這麼多大乘佛法,在上師叁寶面前發了這麼多次誓願,現在還要生嗔心、造惡業,難道你想墮地獄嗎?……。曆史上的高僧大德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榜樣,像阿底峽尊者,時刻觀察身心言行,一旦發現有過錯,馬上便要修曼茶供作忏悔;有的大德發現自己犯有過錯後,便禁食、禁語、禮拜等等,有許多嚴厲的自責方法,這些也是每個修行人必須學習的方便法。
如果一個人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並能感到慚愧而自責,這種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能踏踏實實地將習氣過錯一次次作改正、消除,自己的習氣惡業最重,也能漸漸減輕,變成一名優秀的修行人。
在自我察過改習的過程中,自己再叁思維發誓:“不再犯這種過失。”也是必須而且有力地消去習氣過失的方便法。如果能在上師叁寶前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過錯生起悔過,並發誓不再重犯,以此有力的誓願力,一定會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增強自己忏除惡業習氣的力量。
故于一切時,精勤修正念,
依此求明師,圓成正道業。
總之在任何時候,都要精勤修持正念,以防罪過發生。並且以這樣的心態向善知識求學,完成菩提正道的修行。
前面已經講了不放逸護持正念的功德,放逸的過失,還有犯戒之後如何忏悔等等,這些都是具體實行精進的方便。總的來說,在一切時處,無論行住坐臥,修行人都應精勤地護持正念,一方面使自相續與善法相應,一方面清淨無始以來的惡業習氣。如何護持正知正念,在本論第五品中已作過詳細的介紹,已背誦了頌文的人對此應有較清楚的印象。
對修行人來說,時刻精勤修行正知正念,護持自相續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務,也是斷除過失、增長功德必需的修行,阿底峽尊者說:“修行人當日夜不放逸,以正知正念觀察自相續。”但是衆生于無始輪回中,一直串習著散亂的習慣,要做到恒時不放逸護持正知正念,必須依賴善…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