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P63

  ..續本文上一頁要斷除自己的貪欲妄念,必須靠本論中這些殊勝的教言,自己反複觀修,先從道理上明白自心的迷亂顛倒,貪心煩惱的力量就會自然地減弱。作爲欲界的衆生,貪心苦惱無疑是少不了,如果不能明了貪欲煩惱的根源,自己要去對治,息滅苦惱,那確實有很大的困難,這就像與敵作戰,如不能了知對方的底細,哪有戰勝它的勝算呢?古人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能了知貪欲的根源與真面目,我們在斷貪過程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貪欲是我們解脫成佛道上根本的魔障,如果不能斷除它,即使有智慧,暫時得到禅定神通,仍會很危險,《楞嚴經》中說:“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每一個希求解脫者,望謹記!

  不明他不淨,猶非希奇事,

  不知自不淨,此則太稀奇!

  一個人不明白他人的身體原本不淨,這還有情可原,如果對日夜緊伴的自身不幹淨都不知道,那就太稀奇了!

  作爲修行人,必須具足時刻反省自身的智慧,如果對別人身體的不淨,自己沒有觀察思維,因而沒有了知清楚,這還情由可原。然而如果對自己拖了多年的身體,一點兒也不了知它的不淨,這種事可真是太稀奇了!想一想,從生下來到現在,自己時刻都沒離開過身體,它的內層結構也許自己沒有親眼見過,然而自身的血液,上下口鼻等九竅中流出的不淨物,全身八萬四千毛孔所放出的臭味等等,對這些不淨物,只要是一個正常人,誰都會知道的。自身恒時充滿著、流溢著這樣的不淨物,如果還執著自身是幹淨的,這種人如果不是毫無智力的呆子,那真是太不可理解了!《崗波請問經》中說:“此身不淨如腐屍,九孔之中流垢液,猶如蚊蠅喜不淨,愚者貪身亦複然。”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如此不淨,然而凡夫衆生有幾個人能清楚這一點呢?自己從生至死,恒時貪愛著這樣腐臭肉身,真是稀奇透頂的大怪事啊!

  見到外境的不淨糞穢或殘屍斷骨時,人們都會覺得臭穢難聞,不願意接近,然而,自身多年來恒時充滿著同樣的不淨穢垢,你爲什麼覺察不到,不對它生起厭惡之心呢?大家仔細想想,自身一直是如此的臭穢不堪,然而自己卻一直沒有覺察,反而貪執不休,這是何等的愚癡盲目,而這種顛倒貪執又是何等的可笑可惡啊!

  汝執不淨心,何故舍晨曦,

  初啓嫩蓮花,反著垢穢囊?

  你這個貪愛髒東西的糊塗心意啊!在晨曦中剛剛開啓的白嫩香潔蓮花,你爲什麼不去愛樂,反而要貪著那充滿汙穢的臭皮囊呢?

  凡夫的心識,爲貪欲所催動,對異性生起貪愛,執著異性的姿色、香味與柔滑的觸覺等,認爲這些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快樂。這種貪戀只是無明愚癡的體現,因爲如果自己真的愛樂美麗的姿色、芬芳爽潔的香氣、柔嫩的觸感,那麼爲什麼不去愛樂那剛剛開啓的白嫩蓮花呢?晨曦之中,那緩緩綻放的蓮花,顔色美豔、清香流溢,柔軟的花瓣上,晨露散射著七彩的光芒,飽滿潤潔的蓮臺中,鑲嵌著珍珠般的蓮子。這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花中之王,它的色、香、味、觸都美妙絕倫,那你爲什麼不貪求它,不去愛撫、擁抱以求快樂呢?那女人的身體,如同盛滿糞穢的臭皮囊,與潔美的蓮花相比,它是多麼的穢惡,而你偏要貪愛這樣的不淨物,這是多麼的愚癡。蓮花的形狀、顔色、氣味、柔軟、清潔等等,無論從哪一方面去觀察,都遠遠超勝女人的身體,你要貪愛女身而不愛樂蓮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大家如是一層層地分析,反問自己的貪心,就會剝開貪欲煩惱的愚癡顛倒面目,發現貪愛女身的習氣是多麼迷亂,這種心態與瘋子完全無異!

  《華嚴經》第二十八卷中威德太子宣講了女人的多種過失,以及貪愛女人給今生後世所帶來的種種過患,最後總結說:“能了女人身內外,種種不淨之所生,如何境動思欲火,焚燒累劫諸善根。”女人的身體內外,皆是不淨物,何有清淨悅人之處呢?但是凡夫爲惡習所蔽,生起執愛女人的貪欲之火,將累劫積聚的善根摧壞無余。這種貪執的後果如此嚴重,而貪愛對境又是如此不淨穢惡,因而每當這種惡習煩惱生起時,自己應及時地將它撲滅。貪欲煩惱在智者看來,如同毒蛇,也如同狂風卷起的塵土,在遇到時理應緊閉自心城堡的大門,嚴加防衛,如《無量壽經》中所說:“善護意業,無垢清淨。”自己妥善地護持心意,則能恒時安住于無垢清淨的境界中。

  若汝不欲觸,糞便所塗地,

  雲何反欲撫,泄垢體私處?

  如果你不想觸摸曾經塗過垢穢的地方,那爲什麼反而想去撫摸天天排泄糞穢等物的身體呢?

  對前後的這段偈文,我們必須細致地思考,從各個層次、各個側面詳細而深入地剖析貪欲習氣的顛倒迷亂。對頌文中的思辨脈絡,需要反複深入的推敲,否則,只是粗淺地看過去,還以爲這些內容前後沒什麼差別,而失去對其精奧含義的理解,那就太可惜了!

  本偈是從果上而言女身的不淨。貪欲很重的人,對女身有著強烈的貪執,然而仔細分析他們所貪愛之物,竟是他們平時也會厭惡的不淨糞穢堆。在平時,無論貪欲多麼熾盛的人,見到嘔吐物、糞便、膿血等穢物時,都會因厭惡而遠離,對這些穢物所汙染的地方,不要說撫摸,就連看也不願看,哪怕這些穢物是絕色美女身上出來的,也是不會有人生貪愛的。可是對充滿這些穢物、天天排泄這些穢物的身體,他們卻很樂意擁抱撫摸。這真是有點古怪,如果說他生來就喜歡穢惡,但事實上又不是,說他厭惡臭穢,他卻願意撫摸,這種前後矛盾的心念,只能說是衆生的顛倒狂亂,其它無任何理由。

  龍樹菩薩說:“身城是不淨,出生之穴孔,愚人欲彼處,計爲生樂源。汝見屎尿等,一一爲不淨,于彼合集身,如何生悅意。”我們每一個迷亂于斯的凡夫,理應這樣深自責問,如果對糞穢等物一一都會厭惡遠離,那對這些糞穢堆聚而成的身體,爲什麼要生起悅意而生貪愛呢?聖天論師說:“若一切淨物,觸後成不淨,智人誰能說,彼中有淨性。”倘若每一個人都能如是去客觀地分析,則一定會爲此而感到可笑並減輕貪欲。不管是一般的世間人,還是那些羅曼蒂克的詩人,真正隨理智去深入分析,他們原先那些貪戀女色、贊美女色的迷亂之念,一定可以推翻。

  若謂厭不淨,垢種所孕育,

  穢處所出生,何以摟入懷?

  如果說,你不喜歡肮髒的東西,那麼由腥臭的受精卵子孕育而成,再從肮髒的産道生出來的女身,你爲什麼要緊緊摟入懷中呢?

  此偈再從女身的生因上觀察,诘問那迷亂的貪心,既然你不喜歡髒東西,那由不淨種孕育而成,由不淨處生産出來的女身,你爲何要貪愛呢?

  人們身體的來源,都是父母的精血腥臊交合成種,在母體那充滿不淨液汁的子宮中孕育成長。在《阿難入胎經》中,詳細介紹了這個過程。子宮處于女體的下部,熟髒之上,生藏之下,前接膀胱,後臨大腸,極爲臭穢。胎兒于其中長成後,與膿血一起從肮髒的産道生出來,整個生長過程,沒有哪個環節不是又腥又臭的不淨物。《白新請問經》中也廣說了人體是最初由不淨的父母血精而成,後以母身不淨膽涎消化的食物爲飲食等而長大。這樣的不淨肉身,哪兒有值得貪執的潔淨之物呢?如果你學過一點生理知識,或有過醫務工作的經曆,對人體的生長過程與結構,應該很清楚,特別是上過醫學院或衛校的人,想想當自己上解剖課,每次劃開人的屍體時,那種惡心嘔吐的感受應是記憶猶新吧!

  對這種肮髒的聚合體,愚癡的人,你爲什麼還要如是貪執,總想緊摟入懷呢?你難道忘了她是一個屎尿袋嗎?目犍連尊者曾斥責那個在他面前賣弄姿色的婦人說:“皮囊盛屎尿,九孔常流血,如鬼無所值,何足以自貴?汝身如行廁,薄皮以覆蓋,智者所棄遠,如人舍廁法。”衆生無始來的顛倒迷亂,執不淨女身爲淨而生貪,如果不以智慧打破這種迷亂的顛倒妄執,這種惡習將永無止期。

  糞便所生蛆,雖小尚不欲,

  雲何汝反欲,垢生不淨軀。

  糞便中長出來的蛆蟲,雖然很小,你也不會想碰觸它,怎麼反而貪求不淨胎中所生,而且充滿不淨物的身軀呢?

  爲了形象地說明,貪著由垢穢身胎中所産生出來的女身,這種行爲的顛倒迷亂,作者又舉了一個常見的例子。人們對糞坑裏的蟲蛆,通常都會極度地厭惡,認爲它從不淨糞中長大,全身裏裏外外都是不淨物。雖然這種蛆蟲很小,但誰也不願意碰觸它,如果一大盆食物中,出現了一條蛆蟲,人們會很惡心,馬上將食物倒掉。討厭蛆蟲是常人都有的習慣,因爲人們都知道它是從不淨物中長出來的,然而回過頭來看人們自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在肮髒的胎中長成形後生出,吸取腸胃中的不淨物而長大,一生之中,時刻都與屎尿相伴,相比之下,蛆蟲只是小小的不淨蟲,而人卻是大大的不淨蟲啊!既然如是,你對小小的不淨蟲都會惡心厭離,那對人這種大不淨蟲,爲什麼要生貪欲呢?如果有人從廁所裏撈上一條蛆蟲,把它用清水沖洗幹淨,然後噴上香水,那麼對這白白胖胖、又香又嫩的小蟲,你願不願意接觸呢?這個糞坑裏長出來的東西,滿肚子都是糞穢,不管怎麼打扮,人們仍然會對它充滿厭惡;而實際上人自身也是如此,從垢穢的胎中生下來後,雖然體表的血膿已洗掉了,而體內依然是充滿糞穢,只不過是人的外形比蛆蟲要複雜、要大一點而已!既然對小不淨蟲都會厭惡,對這樣的大團不淨物,理應同樣生厭。然而在無明愚癡的覆蔽下,人們對女體不但不生厭,反而要生起顛倒狂亂的貪執。《寶蘊經》中說:貪欲者依靠女人而得滿足,然女身唯是糞穢堆聚,有何值得歡喜呢?女身恰如野狗的腐屍,貪執彼者誠應呵斥!

  汝自不淨身,非僅不輕棄,

  反因貪不淨,圖彼臭皮囊。

  你對自己那充滿汙穢的身體,不但不輕視、厭棄,反而因執愛不淨之物,而貪圖別人的臭皮囊,真是糊塗啊!

  我們普通的凡夫衆生,以前對身體沒有作過細致觀察,而只是隨順自己俱生的身執,認爲身體很美妙,從…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