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上冊)▪P19

  ..續本文上一頁言,叁門造了多少惡業,自己亦無法計算。雖然你們秉性良善,不想造惡,但處于俗世間,造善業的順緣非常少,《慧海經》裏說:“修善違緣多,造惡順緣多。”人世確實是這樣,尤其是現在,造惡似乎是很方便,例如要殺生,用毒藥毒魚、以電擊魚、用激素誘殺蟲類……;還有各類炸彈,輕而易舉就殺死了千千萬萬衆生;還有的想偷錢,通過電腦網絡從銀行盜取……;有的人誹謗叁寶,宣揚邪說以達某種目的,拍一部電視片或寫一本書,立即可以公演、出版,影響面也特別大(如現在在漢地寺廟拍的一些影片和一些武俠小說)。

  造善業卻很困難,尤其是值遇開示佛法的善友更爲難得,藕益大師說過:“善友罕逢,惡緣偏盛”,此正是現代社會的寫照。你們若不離開原來的環境,各種報刊、雜志、電視電影及惡劣社會風氣,周圍的惡友,在這些影響之下,真正能潔身自好者有幾人呢?即使皈依佛門,開示佛法的善知識也很罕見,而顛倒因果,行惡之人遍目皆是。大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往昔放逸身心,無有正知見不行正道,爲無常而短暫的人生造下了多少惡業?此時此刻不好好忏悔這些罪業,臨終惡業現前,後悔晚矣!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

  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倘若一個罪犯只是被押赴刑場,尚且會驚怖萬分,因害怕而口幹舌燥,雙眼凸出,形貌大大異于平時;更何況是爲身形威怖的閻羅使卒所捆押,內心遭受著害怕死亡之憂苦折磨,那種極端的痛苦就更難以言說了!

  犯有死罪的人,公審判決後押赴刑場的情形大家或許見過,這種事情在印度、中國從古到今,幾乎沒有多大變化。在《百業經》裏,我們可以看到好幾則釋迦牟尼佛從刑場上解救罪犯的公案,當時那些犯人被押赴刑場時,驚懼得不成人形,還好,能呼求救護,以他們的善緣與世尊之大悲威德而得到了生機。我們看現在赴死場之犯人,大都是魂飛魄散,手腳癱軟,面如死灰,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副驚怖痛苦的模樣,讓人油然而生憐憫。一般人在受此刑罰時,尚是如此得驚怖,中陰情形下的恐怖痛苦,更不知要到何種程度。從經續中我們可以知道,處于中陰身時,人的苦樂感受比活著時敏感很多倍,而且中陰幻象極爲可怖,閻羅使卒的身軀比人高大七倍以上,形態亦十分威怖,他們執持各種駭人的兵器,“打”、“殺”喊叫聲震天動地,死者以敏感脆弱的心去感受比人間更恐怖千萬倍的境象,當時的痛苦,其他人根本無法想象。

  現在有些人說:“中陰景象中閻羅和各種刑罰只是一種民間傳說,不是真正佛教所宣說的內容。”這種說法只是部分人的臆測而已。關于中陰境象,顯宗、密宗經續中都有宣述:例如《中阿含經》十二卷中有詳細說明,《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也提及過,密乘的《聽聞教授解脫續》與《中陰竅訣》裏對中陰每一個階段都有敘述。對惡業深重的衆生來說,此時感受之苦,人間痛苦無法比擬,他人也無法思議。輪回衆生都經曆過此階段,有些人或許還能有些許模模糊糊印象,可惜大部分人只有于心識裏潛存著,現在根本想不起來。不論你是否想得起來,中陰之恐怖存在于每一個有罪業者的面前。

  誰能善護我,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

  彼處若無依,惶惶何所從?

  誰能對我善加救護,離開這種極大的怖畏呢?我睜大因恐怖而凸出的眼睛,四方尋找著救護者;四面八方到處尋覓,然而毫無可依,心情十分懊喪。在此無可依怙的險境中,驚惶不安的我應該怎麼辦呢?

  進入中陰險境的衆生,極其迷亂恐怖,此時在業風吹動下,中陰身飄飄蕩蕩,在諸多怖畏中毫無依恃,他們睜大著驚恐的雙眼,四方倉惶地張望,想尋找救護,其心識也極其狂亂地思念:誰能保護我離開這樣可怕的環境。

  我們也可以現見一些造惡業多的人于死時眼睛外凸,雙手亂抓,此即中陰迷亂恐怖之凶兆。如果世人于在生時皈依叁寶,修持善法,此時以其善業、信心,有叁寶的保護,故不會如此恐怖;如果死者生前沒有如此善行,心識中毫無這些依怙的印象,狂亂心識中,唯有不斷顯現其惡業感召之可怖幻象,根本無法找到可依靠處,也無法尋得可救護之人。此時其除了恐怖外,只能是極度的懊喪了。大家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陷入如此無依無怙之險境……

  也許有人想:“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萬一我陷入恐怖中陰險境,他們看見這可憐的景象,肯定會來救護,就如地藏王菩薩一樣,這裏說找不到救護之人,可能是一種方便吧!”初入佛門者,此類疑問也難免。我們都知道,無緣之人佛亦無法救度,就如太陽光普照大地,眼盲之人卻絲毫不能見到。若未對諸佛聖尊生起信心,結上很好的緣分,佛的加持無法進入相續,怎麼能救護你呢?中陰境界是心識串習的強烈映射,衆生無始劫熏習了頑固的惡習,若沒有較強的信心與善習,迷亂煩惱癡暗中,怎麼可能映射出救護者的形象呢?

  關于無緣者不能救度,《大智度論》中有一個很好的公案,記載著本師釋迦牟尼佛與阿難尊者到舍衛城化緣時,阿難尊者對一名非常貧困的老婦女生起了憐憫,祈求世尊去度化她,世尊告訴阿難此人根本未與自己結過緣,故無法度化。但阿難尊者認爲佛具無限慈悲,也具有無邊智慧與威德,一定能度化此老婦人,所以再叁祈求世尊,佛陀于是走近那老婦人,可是她轉過身去背向佛陀,世尊分別于她四方出現,她亦是迅速背過面,不願見世尊,最後世尊同時于上下左右顯現,她索性閉起眼睛,露出一付不理不睬的模樣……。至此,阿難尊者方信此婦人確實無法度化。以世尊如是莊嚴身相,無限大悲智慧,世間有些衆生仍是無法去調化。中陰界的衆生,其心識爲惡業蒙蔽,外境之一切顯現變得十分怖畏,佛菩薩顯現在他面前,如果他生前沒有強烈信心與純熟的觀修,會覺得非常陌生,以其惡習生出極大畏懼,于是迅速逃離,這些在敘述中陰的經續中詳有介紹,各人可以去認真閱讀。

  爲了中陰險道及後世,世人在活著時,應該與叁寶結上善緣,最好能進入正法的聞思修行。現在漢傳佛教中弘揚最廣的是淨土法門,皈依叁寶後,以真實堅定的信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觀想佛的金色身相,臨終時以阿彌陀佛的大願加持與自己堅定明清求往生的意識,不需經曆中陰險境恐懼,安詳地往生淨土。得到一次人身,能夠如此,方是明智之士。

  在座各位現在有很殊勝聞思修行正法的機會,在這樣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好好修持,也應該考慮中陰怖境現前時,自己有沒有十成把握呢?

  壬二、(所依對治力):

  如同已服劇毒之人,事後生起了強大的後悔心,而去尋找良醫良藥救治,同樣我們對惡業生起厭患,明白了自己以前所造惡業可怕的結果,也需要尋找對治所依靠之良醫良藥——此即所依對治力。此處以皈依叁寶,別依八大佛子等作爲忏悔罪業之所依對治力。

  佛爲衆怙主,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衆懼,故我今皈依。

  佛陀是一切衆生之依怙主,他以大慈大悲精勤地救護著衆生,其大威德力能消除衆生所有畏懼,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皈依佛陀。

  我們既然已造了諸多罪業,臨死時免不了上述的各種恐怖,爲此,必須要于生前尋求救護者。那麼是誰堪可救護我們呢?論中告訴我們:佛陀具有圓滿斷證功德,是叁界最勝怙主。當然,在世間,除了佛陀外,也有一些具有大權威之人、天、仙人等,但他們自己尚未出離輪回,根本無法作爲出世之救護。而佛陀是叁界中唯一圓滿自在大力的量士夫,他無限的大慈悲無偏地遍及每一個衆生,以無上圓滿智慧、方便威德力,恒時地救護著輪回有情。關于佛的功德,從小乘、大乘至金剛乘的經續中,都可以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無論從哪一方面,此世間皆無有能及者,“天上天下無如佛,一切無有如佛者”。世尊于出家前,精通了一切世間明處,世間智者無有不自歎弗如者;與諸王子比武時,曾用腳趾將大象屍體挑擲出七重城圍,弓馬刀槍等諸般武藝,其他人根本無法望其項背;以出世間的修證而言:佛陀已證一切智智,具足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在《入中論》等經論中,對佛的功德講得極清楚。

  佛以十力等不共出世功德,能遣除一切衆生的畏懼痛苦,能賜予輪回衆生究竟安樂。這點毫無疑問,但我們要遣除自己身心痛苦,獲得無上安樂,也要具足無僞的信心,完全地皈依佛陀方可。在此處上師如意寶如是教誡過:如果我們真正具足清淨信心,那麼輪回中所遇到的一切恐懼痛苦都可無余解除,但是就怕信心不足夠。若信心不足,就像你掉入水坑,卻不伸手去接援救者的手,那怎麼能得到救護呢!上師還舉了一個公案說:以前堪布紮揚帶了很多眷屬去朝拜拉薩,在路上與許多持槍劫匪相遇,劫匪們勒令他們交出所有財物,此時許多眷屬很害怕,于是紮揚堪布告訴弟子們:“你們跑也救不了自己,只要一心一意祈禱上師叁寶,決不會受任何危害!”然後他自己坐在一塊毫無遮攔的大石上,專心地持念佛陀名號,匪徒們對他放了一陣槍,但除了在他衣服上留下隱約彈痕外,一點也未傷害到堪布紮揚,匪徒們見此情景,便嚇得四散逃走了。這個公案很明顯地說明,佛陀隨時都可以救護我們,但關鍵在自己的信心,這就如同幹渴者站在大湖邊,如果不去彎腰掬水喝,也會幹渴而死,或者如同摩尼寶雖在你面前,但不祈禱也不能得到受用。無論是根本的輪回苦,或是世間暫時之怖畏、違緣,佛陀都有能力給我們解除,但必須要誠心誠意祈禱佛陀、皈依佛陀,方能做到這點。

  我們從現在至菩提之間,爲了遣除一切輪回痛苦,一定要誠心誠意地皈依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僅僅皈依佛陀的功德,便不入惡道,並能連續轉生于天界中,佛經中說:“何人皈依佛,永不墮惡趣,舍棄天界後,複生天界中。”在前面…

《入菩薩行廣釋(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