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淨土願
讀過《華嚴》的人都知道,在《華嚴》最後一會《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以十信後心接受文殊的教導,參訪一切善知識。最初在德雲比丘那裏聽聞念佛法門就證得初住,成爲法身大士。從此遍參諸善知識,都有所證。最後到普賢菩薩處,蒙大士開示和威神加持之力,所證等同普賢、等同諸佛,這時是等覺菩薩的地位。
普賢菩薩爲善財童子說偈,稱贊如來殊勝功德,勸導善財童子和華藏海衆,一同以十大願王的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通常說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普賢菩薩爲什麼要勸進善財童子和華藏海會導歸極樂呢?他們都是法身大士,尚且要求生西方,其中一定有甚深的密意。什麼密意呢?西方表示太陽升于東而落于西,是結果圓成之意,求生西方就是爲了圓成佛果。扣到本品上說,就是因爲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能夠在一生中速疾圓滿普賢行願而證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有人懷疑:普賢行那麼深廣,能在一生就圓滿嗎?有那麼便捷的事嗎?這裏關鍵要理解到彌陀願海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在彌陀願海中圓滿具足了令往生者速得成就普賢行的力量。以下舉例說明:
比如,阿彌陀佛發願:假使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若不識宿命,下至不能了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中之事,我不取正覺。假使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若不獲天眼,下至不能見百千億那由他佛國的現象,我不取正覺。假使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若不獲天耳,下至不能聽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的法,不悉皆受持,我不取正覺。假使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若不獲他心智通,下至不能了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的心念,我不取正覺。假使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若不獲神足通,下至一念頃不能越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我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他所發的一切願都圓滿實現了。因此,往生他的淨土就能獲得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等的廣大神通。上面每一願都以百千億那由他爲最下限,說明淨土聖衆具有遠超諸天和阿羅漢的大乘神通。比如,在我們人間,如果有人知道八萬年以內的事,能夠一念間越過一千個世界,大家是否覺得他是不可思議的成就者呢?但與極樂世界聖衆的神通相比,不在一個量級上。因爲百千億那由他是個無量的數字,淨土聖衆得到宿命通能了知無量劫以來的宿命,又獲神足通能一刹那越過無數世界。這種神通廣大到何等層次。其它如天眼寬闊,能洞視十方無量世界的種種微細色法和無量衆生生來死去的現象;天耳廣大,能徹聽十方無量諸佛說法的音聲,而且聞後都能受持;他心遍知,能了知百千億那由他佛國中無數衆生的起心動念,一個佛國含有十億個世界,每個世界都有無量衆生,以百千億那由他佛國來累知,其衆生的數量是多麼不可思議啊!像這樣,無量衆生的起心動念,淨土聖衆一念間就能全部了知。
了解了這些,再對照普賢行願,就知道往生西方是成就普賢願的最勝方便。比如普賢願中“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往生之後成就了廣大的宿命通,而且一得永得,不再退失,所以以願力再受生六道一切趣時,都能了知宿命。了知宿命就不會退失菩提心,因爲對無量世所受的種種苦難記憶猶新,就不會耽著世間五欲,也不願造任何惡業;又知道無量生以來都蒙受諸佛菩薩的救度,也就不會生傲慢心;又知道前世發過菩提心,時時記得,時時會以菩提心攝持。
又如普賢願“我常隨順諸衆生,盡于未來一切劫”,往生西方得到了他心通,一念間就知道十方無量世界無數衆生的心念,這就能真正做到隨順衆生的意願來幫助他們。而且,獲得神足通後不再退失,也就現前了“速疾周遍神通力”。
又如普賢願“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由彌陀大願的加持,往生之後能聽到無量諸佛說法,聽後都能受持不失,這樣遍聞諸佛說法,現前成就趣入無量佛語的大願。
又如阿彌陀佛發願:假使我成佛,國土清淨,悉皆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如同對鏡看自己的面像那樣一目了然,不如是,不取正覺。假使我成佛,國中菩薩欲見十方無量莊嚴佛土,當時就如其心意在寶樹中分明遍見,不如是,不取正覺。因此,往生之後在寶樹中能現見無量佛國,現前一塵中有塵數刹的境界,普賢願所說“普盡十方諸刹海,一一毛端叁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並非天方夜譚,而是能夠真正實現的。
又如阿彌陀佛發願:假使我成佛,國中菩薩以佛神力加持供養諸佛,若不能在一食頃(吃一頓飯的功夫)遍遊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土,我不取正覺。可見往生後能實現遍供十方諸佛的普賢願。
又如阿彌陀佛發願:假使我成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假使我成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不得辯才、智慧,我不取正覺。假使我成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可以限量,我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的這些願都實現了,所以往生之後能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即獲得四無礙解,善于演說無量佛法的深密涵義。加上前面所說,能聽聞諸佛的無量法語,一一受持在心。因此,往生後“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等願,都能現前成就。
又如阿彌陀佛發願:假使我成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都成緣覺阿羅漢,在百千劫中共同計算,有能知道其數量者,我不取正覺。這裏聲聞是指大乘菩薩,《阿彌陀經》上講:往生極樂的人都入不退轉位,其中多有一生補處菩薩,數量極多,根本不是算數所能了知,只有用“無量阿僧祇”來描述。像這樣,西方淨土有無量的補處菩薩和諸地菩薩,這就實現了與同分菩薩會遇的普賢願。而且,能真正做到與善知識恒不分離,常令善知識生歡喜心。
又,阿彌陀佛發願住世的時間不可限量,下至不到百千億那由他劫,不取正覺。因此能恒時見佛,常不離佛。不僅不離阿彌陀佛,也不離十方諸佛,因爲往生之後能夠一念頃遍遊十方佛國,承事供養諸佛。所以“生一方即生一切方”,“見一佛即見一切佛”,由往生就能現前周遍法界的普賢行。
又如阿彌陀佛發願:我成佛時,他方佛土的諸菩薩衆往生我的淨土,都必定究竟到達一生補處,除了以其本願自在教化衆生,爲衆生披大願铠甲積累功德,度脫一切……開化恒河沙數無量衆生,都安立無上菩提道,超越一般的修行位次,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如此,我不取正覺。所以,往生西方獲得成就後,就能在淨土畢竟成爲一生補處菩薩。如果以宿願力要入濁世救度衆生,也能隨願力自在無礙地教化。這時所作的利生事業極其廣大,是開示教化十方世界恒河沙數無量衆生,能普令發菩提心、行普賢道,而且受生穢土不會再由種種因緣墮入惡趣。所以依仗彌陀願力的加持就能實現利益衆生的大願,所謂“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于刹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龍樹菩薩曾說:遊戲地獄的行者在往生極樂證得無生法忍之後,再回入生死國,教化地獄苦衆生,以此因緣求生西方淨土。自古以來,有無數悲願宏深的菩薩都誓願往生極樂世界,原因就在這裏,因爲往生西方淨土之後就能最徹底、最圓滿地利益衆生。因此很多大德發願: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回入娑婆度含識。
《淨土聖賢錄》記載:覺明妙行菩薩在晉朝時是一個普 通的凡夫人。他修行念佛,七十五歲往生,在面見阿彌陀佛之後,爲酬宿願,很快就回入漢地,示現過種種身份,現過國王身、比丘身、居士身,甚至屠夫、妓女身等等,以這樣的方式度化衆生。這就真正現前了“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的無礙境界。所以,往生西方是一生成就的法門,其利益之大,唯佛與佛乃能知。以這個原因,普賢菩薩勸進華藏海會一致發願往生極樂,因爲這是能速疾成就普賢願的無上方便。
全知麥彭仁波切說:“以一切所知中具有無與倫比的功德者,獲得佛果的因,即是行持無量菩薩行。想要修學菩薩行並欲救度一切衆生擺脫危難、具有大悲心的人……令他們輕而易舉便可圓滿一切普賢行願的殊勝方便,即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其原因爲:依靠佛陀的願力和智慧力,僅以信心希求心便能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後無勤而獲得信力等勝妙功德,不會退轉,將圓滿一切普賢行。佛徹見此理後,在《普賢行願品》中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淨土教言》)
由上面的講解就知道,普賢行願最後導歸極樂有甚深的密意。大家懂得之後,要殷重地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下面就講求生淨土的願,包括五方面:一、臨終無障願;二、見佛往生願;叁、成就願王願;四、得佛授記願;五、利益衆生願。這五個方面合起來就是一條完整的成佛之路,如果能對此真信切願,那下面的經文就不再與自己無關,而成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成佛之路。
成佛的道路多種多樣,這裏選擇的是往生成佛,也就是經過短短幾十年的這一生後,由自己的發願和修持臨終面見阿彌陀佛,一刹那頃就在西方淨土的蓮花中化生,花開見佛,聽聞法音,頓悟無生,成就叁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陀羅尼門、叁摩地門,獲大自在,由此現前成就普賢行願。蒙佛授記後,分身十方利益無量衆生。是這樣一條一生成佛的道路。下面這組發願就是對這樣一條一生成佛的道作猛利祈願。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到我臨命終時能以普賢行願力斷除一切障礙,親自面見阿彌陀佛,見佛之後,一刹那頃即往生極樂世界。
臨終時身有病苦、心有貪戀或者意識顛倒、生起…
《普賢行願品講記(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