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種應知。
“十七種”是指觀察極樂國土的功德要具體,先要一部分一部分分門別類地觀察,觀察細致了、深入了,綜合起來,就會對極樂國土的功德生起認識。那麼就從這上面能啓發出很深的信願。所以方法一定要對路。
“應知”是囑咐對十七種國土功德應當求得了解。如果沒有具體去了解極樂世界的功德,只是簡單地說一句“極樂世界很快樂”,這樣對引生信願、促進淨土修行起不了大作用,因此下面這十七種國土功德要一個一個觀察。一旦得到了解,就會在內心引生信願,由此會有真實求生極樂世界的願望。印光大師說:“天親菩薩在觀察門裏,詳細指示淨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是見聞到的,都希求往生。”可見通過修觀察門能啓發淨土信願。
何等十七。一者莊嚴清淨功德成就。二者莊嚴量功德成就。叁者莊嚴性功德成就。四者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五者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六者莊嚴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莊嚴觸功德成就。八者莊嚴叁種功德成就(這是把水、地、虛空叁種合並在一起宣說)。九者莊嚴雨功德成就。十者莊嚴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莊嚴妙聲功德成就。十二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十叁者莊嚴眷屬功德成就。十四者莊嚴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十六者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十七者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這是對《無量壽經》宣說的極樂國土功德莊嚴歸納成十七種來作顯示。
這本《往生論》是淨土教典中特別重要的大論,除了這部論,沒有其它論對極樂世界的功德作這樣具體的歸納和開顯!所以修西方淨土的人一定要學好這部論。
這十七種裏講到極樂國土總體的清淨,以及分門別類國土的量、體性、形相、種種事、妙色、妙觸等種種莊嚴。能按這些對極樂國土作多方面的觀察,就會信解極樂國土具足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連帶而來,會對往生極樂世界生起希求。
【先舉章門,次續提釋。】
首先標明極樂國土所具的十七種莊嚴種類,之後一一提出來解釋。
莊嚴清淨功德成就者。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故。
【此雲何不思議。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叁界系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極樂國土的清淨功德怎麼說是不可思議呢?一般情況,只要煩惱沒有斷盡,就一定會受生在叁界中,而這裏具足煩惱的凡夫也能往生到西方淨土,叁界種種能系縛的業畢竟不能牽引他。這就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像這樣超出常情的事怎麼能用思維測度到呢?怎麼能用言語講清楚呢?
莊嚴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故。
【此雲何不思議。彼國人天,若意欲宮殿樓閣。若廣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間萬間,隨心所成,人各如此。】
極樂國土的量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以叁種相來說:極樂國的人天,如果心裏想要宮殿樓閣一由旬大,或者百由旬大、千由旬大,或者一千間、一萬間,都隨他的心願自然化現。極樂國中,人人都是這樣隨心變現宮殿,彼此不相妨礙。這是國土量的第一種不可思議。
【又十方世界衆生願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一時一日之頃,算數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虛空,無迫迮相。】
其次,十方世界發願往生西方的衆生,過去已往生的、現在正往生的、未來要往生的,在一時一日的短時間裏,往生人數以百、千、萬、億等的數字無法計算。雖然短時間內都有無數衆生生到了西方,但極樂世界恒時像虛空一樣開闊廣大,沒有任何逼迫、擁擠。這是國土量的第二種不可思議。
【彼中衆生,住如此量中,志願廣大,亦如虛空無有限量。彼國土量,能成衆生心行量。何可思議。】
再說極樂國中的衆生,住在廣大猶如虛空的量中,志願也極爲廣大,如同虛空,無有限量。像這樣,以極樂國土猶如虛空的量功德,能成就衆生心行的量,怎麼能思議呢?
衆生的心量跟國土的量關系很大,住在開闊的地方,心量也比較開闊,常呆在壓抑、狹小的環境裏,心量也變得狹小。比如關在監獄裏很久,人的心情會變得壓抑、煩躁;生活在遼闊的草原上,心胸自然變得開闊寬廣。住在極樂國土裏,處處開闊,無邊無際,使得內心的志願也極爲廣大,一發心時就是發起利益盡虛空界無邊衆生等的大心。大經魏譯裏說:“曠若虛空,大慈等故。”
像這樣,國土量的功德能成就衆生心行的量。這是第叁種不可思議。
莊嚴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此雲何不思議。譬如迦羅求羅蟲,其形微小。若得大風,身如大山。隨風大小,爲己身相。生安樂衆生亦複如是。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亦如彼蟲,非身而身。焉可思議。】
極樂國土的性功德怎麼說不可思議呢?比如有一種迦羅求羅蟲,形體微小,如果得到風就會擴大,得到大風,身體會變得像一座大山那麼大。這種蟲是隨風的大小來作自己身體的相。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也是如此。生到這個正道世界後,就隨國土的風氣,自然成就出世間善根,入在正定聚中(就是從此在大乘道中永不退轉)。就像迦羅求羅蟲,所現種種大中小的身體形相,不是自己原本微小的形體,而是得到風的助緣,就變成中等身、高大身等。
《淨土十疑論》說:往生極樂有五種因緣不退轉:(一)被佛大悲願力攝持的緣故,不退轉;(二)佛光常照的緣故,菩提心時常增進不退;(叁)水鳥樹林、風聲樂音都宣說妙法,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因此不退轉;(四)極樂國中純一以諸菩薩爲良友,沒有惡緣境界,外無神鬼魔邪,內無貪嗔癡叁毒等,煩惱畢竟不起,因此不退轉;(五)一生到西方就壽命永劫,和佛菩薩齊等,因此不退轉。
像這樣,往生之前本沒有成就出世間善根,沒有入正定聚,乃至沒有發起種種廣大功德,但一生到極樂國土後,就以國土體性功德成就,自然的智慧、慈悲、神通就發起了,心就入到了大乘正定聚中,自然就成就種種出世間善根。就隨著國土猶如大風一樣的作用,使得自己菩提正道的身轉爲廣大。
莊嚴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故。
【此雲何不思議。夫忍辱得端正,我心影響也。一得生彼,無瞋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絕。蓋淨光之力也。彼光非心行,而爲心行之事。焉可思議。】
極樂國土的形相功德怎麼說不可思議呢?
按照因果律,由忍辱就感得身體形相端正,這是自己心行的影像或者回響。意思是說:有身體就有影子跟隨,有聲音就有響聲回應,在因地時內心常行安忍,果上感得的相好就很端正。這是通常所說的因果律。但是生到極樂世界,不管以前是嗔心衆生,還是安忍衆生,都同樣得到叁十二相,平等的微妙絕倫。
這是以清淨光的妙力成就衆生平等相好,這樣的光本不是衆生內在的心行,而能作心行的事。本來相好是隨心行而變現的,心行忍辱,就現好相,心行嗔恚,就現醜相。但這淨光不是內在的心行,卻能作心行之事,能平等給予往生者端嚴相好。這怎麼可思議呢!
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故。
【此雲何不思議。彼種種事,或一寶,十寶,百千種寶,隨心稱意,無不具足。若欲令無,倏焉化沒。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議。】
極樂萬物的種種事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極樂世界的種種事,有些是一寶所成,比如金所成、銀所成等等;有的是十種寶間雜而成,比如是金、銀、琉璃等十種寶合成,就在一個事物的體性上具有十寶;或者是百、千種寶,都能隨自己的意願無不具足。想讓這些沒有,瞬間就隱沒不見。在極樂世界心是這樣隨欲自在,超過如意神通,這怎麼能思議呢?
如意通,就是大的變小、小的變大、從一變多、從多變一等,都能按自己的意願自在而轉。往生到極樂世界,自然就達到這樣。器世界能隨自己的心自在而轉,想要什麼就變現什麼,不想要就自然隱沒,超過如意神通,這就不可思議!萬物成了隨心而轉。
莊嚴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故。
【此雲何不思議。其光曜事,則映徹表裏。其光曜心,則終盡無明。光爲佛事,焉可思議。】
妙色功德又有哪一點不可思議呢?佛國的光明照耀萬物時,照得內外通徹透明。而且光明照在心上時,終究消除無明。也就是當心接觸到光明時,內在的無明會被最終消盡。這樣的光能作諸佛事業,怎麼可思議呢?
世間的光能照耀物體外表,不能照耀物體內部;能破除外界黑暗,破不了內心無明。但極樂國土的光明不但能照徹萬物表裏,而且照在有情心上時,能破盡內在無明。通常由聞思修獲得開悟時,能夠破除無明,世間的光照到身上,是不可能破無明的,但是淨土的光在照到時,內心的無明會被消除,當然是不可思議的光明。
莊嚴觸功德成就者。偈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故。
【此雲何不思議。夫寶例堅強,而此柔軟。觸樂應著,而此增道。事同愛作,何可思議。有菩薩字愛作,形容端正,生人染著。經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發菩提心。】
觸功德又怎麼說不可思議呢?通常,珍寶的質地是堅硬的,但極樂妙寶是柔軟的體性,就像迦旃鄰陀那樣細軟、輕柔,左右旋轉,能變爲種種形狀,捏在手裏跟細草一樣。更妙的是,接觸到了就生妙樂。一般來說,由觸生起樂受時,心會耽著,但接觸極樂妙寶生樂受時,反而增上道業,這就超出常情,不是分別心所能思維的,不是世間現象所能比方,不是言語所能表達。
這是從彌陀法身智慧中所現起的事業妙相,是隨著本願力任運而現的妙用,所以不同于一般接觸境界生樂受時,緊跟著就生染著,不但不生染著,還增上修行境界!這怎麼能思議呢?
《寶積經》裏講有一位叫“愛作”的女菩薩,相貌非常端正,人見了就生…
《往生論注講記(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